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小术士-第1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王宝玉说是不参与战事,到底还是顾念旧情,暗地相助了诸葛孔明。”司马懿叹气,不用说,这么先进的设备,一定出自于彝陵。

    “末将认为,可派出一队人马,拦截烧毁蜀军的木牛流马,断其粮道。”张郃见司马懿没有出兵的意图,退而求其次,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儿。

    “将军不必急于一时,蜀军虽有木牛流马,流连往返不知疲倦,但蜀中连年征战,粮食欠收,终有缺粮之忧。”司马懿不同意张郃的提议,诸葛亮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由着这边的军队绕远去打劫军粮,去了只有损兵折将的下场。

    “大都督,我军长此以往,军粮消耗亦十分严重。”张郃提出的问题很客观,光考虑蜀军缺粮,魏军这边同样有这样的烦恼,朝廷方面要的是最终的取胜结果,司马懿一直都是这样不温不火,不紧不慢的,急性子的人真是跟他耗不起。

    “呵呵,不知对王宝玉该爱该恨,昔日他有意放走一人,却被我所用,倒是解决了我军的粮草之忧。”司马懿呵呵笑了起来。

    司马懿说得这个人,正是当初被王宝玉放走的邓艾,在司马懿的照顾下,邓艾担当了豫州的典农功曹,专门负责粮食生产。

    邓艾虽然语言表达能力差,严重口吃,半天说不了几句话,却是个实干家,而且还是十足的工作狂,天天喝了鸡血似的,挥霍不完的精力。

    邓艾带领百姓开挖河渠,引水灌溉,广积粮食,同时开通漕运之路,一时间,豫州成为了魏国的粮食主产区。

    此时邓艾正押运着大批粮草赶来前线,数量足够魏军吃半年有余,司马懿自然有恃无恐,下定决心要把持久战坚持到底。

    司马懿的想法没有错误,张郃也对此表示赞许,但是,魏国朝廷对此却议论纷纷,王朗、曹真的相继陨落,这份冲击并未散去,大家几乎都一致认为,司马懿的做法是懦弱之举,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司马懿官居要职,但却并没有较大建树,每次打战但求无过,不求进取,以保存实力为主,奸诈可恶。武将们更是对这种打仗方法呲之以鼻,魏强蜀弱,硬碰硬打一仗又能咋地,按兵不动,那就说明司马懿怕了诸葛亮!

    奏折如同雪片般飞到了皇帝曹叡的案前,开始曹叡根本不予理睬,架不住数量太多,其中也不乏再次提及司马懿狼顾之相,如此坚守不战,或另有企图,理当重视。

    陈群的态度很坚定,既然选择了司马懿,那就放手让他去做,朝廷最好不要干预,但统领兵权的太尉华歆却挺不住了,大家都说他的权力有名无实,照比司马懿还不如。

    华歆一连上了三道奏折,强烈要求司马懿出兵,而且还分析了战况,诸葛亮将兵力集中在西部祁山,汉中之地必然空虚,如果此时再出奇兵走褒斜道,势必可以一举拿下南郑城,让诸葛亮后院起火,不能相顾。

    耗费军粮无数,战争总没有进展,曹叡最终还是接受了华歆的建议,一道圣旨秘密传给了司马懿。

2098 风火家人

    接到圣旨的时候,张郃刚刚离开不久,司马懿拿着圣旨长吁短叹,不尊肯定不行,抗旨不尊便会落下口实,一家老小都难逃一死。

    但如果顺从朝廷方面的意思,无疑十分冒险,要知道蜀国大将魏延依旧还留在汉中,魏军主力如果反过来被魏延和诸葛亮包抄,后果不可预料。

    思来想去,司马懿还是又把张郃叫了回来,让他带领五万大军,秘密前往褒斜道,同时一再叮嘱,要是道路畅通,一定抓紧返回。

    张郃兴奋不已,憋屈了这么久,终于有仗可打,立刻就想领兵出发。司马懿却告诉张郃,一定要分批撤军,不要减少锅灶,要让西部的诸葛亮觉得,守卫天水的兵马并未减少。

    张郃依计而行,足足用了十几天,才从战场上弄走了五万大军,沿着密林行军,赶往褒斜道。

    诸葛亮并没有发觉此事,还在为如何攻破司马懿的防线而烦恼不已,百思而并无良策。人在无助之时,往往都希望得到上天的启示,诸葛亮也不例外,就在这天上午,他用王宝玉算卦的方法,用三枚铜钱摇了一卦,卦象正是《风火家人》。

    还没来得及细看,一位神秘人物到访,而且对诸葛亮而言,还是重量级的,正是他的岳父黄承彦。

    “孔明,只顾着打仗,是不是将妻儿老小都忘记了!”黄承彦上来就责怪道。

    “岳父所言极是,孔明确未曾好生照料月英,母子三人此时正在彝陵,依附宝玉。”诸葛亮毕恭毕敬的说道。

    “王宝玉倒是真有本事,当初竟然未曾看出。”提到王宝玉,黄承彦的脸色好了许多。

    “宝玉对岳父大人一直心怀感激,若非岳父当年收留,他难有今日。”诸葛亮道。

    黄承彦离开卧龙岗,受到一位高人的指点,进入终南山修炼,虽然进展平平,但如今看来,气色红润,鹤发童颜,不乏仙风道骨的味道。

    “孔明,我此次前来,只为一事,修行界中都言天玄门乃天下第一宗门,我也想加入,你可帮忙跟宝玉说明。”黄承彦道。

    “宝玉如今为天玄门的掌门,此事甚易,岳父亲自去往彝陵即可,月英及孩儿都十分思念你。”诸葛亮点头道。

    “何须我亲自去,你一封书信给宝玉,他还敢不从?”黄承彦瞪起眼睛说道。

    “请恕小婿直言,今非昔比,宝玉坐拥荆骆越三州之地,与魏蜀吴三国皆有过深交情,他日称帝也不稀奇。况且天玄圣地门禁森严,四大长老都非凡人,他们尚且唯宝玉马首是瞻……”

    “哎,不消多说,这些我都知道!”黄承彦掐着腰来回踱了两圈,心里很是纠结,如果不去天玄圣地,就自己这资质修八辈子也修不出个毛啊!自己女婿也不是外人,黄承彦还是瓮声说出了自己的烦恼,苦着脸低声说道:“你又不是不知,宝玉之前愚钝,我未曾给他过好脸色,嘲讽之言不少,只怕他心中忌恨,不肯答应啊。”

    “岳父不必担忧,宝玉如今之心胸,只怕天下无几人能比。宝玉知恩图报,视月英如亲姐,位居太傅之职,百般照顾,连其妻妾都要礼让三分,尊称一声长姐。”诸葛亮劝说道。

    哦?黄承彦眉毛一扬,感叹道:“倒是让我当真刮目相看啊!”

    岳父既然来了,诸葛亮也没推辞,立刻写了一封介绍信给王宝玉,交给了黄承彦,心里也清楚是多余的,即便没有这封信,王宝玉同样会关照黄承彦。

    黄承彦达到了目的,倒也不耽搁,起身就要告辞,没忘叮嘱道:“孔明啊,世事纷纭,乱象难休,为君王不如为己,像我一般逍遥,何等快活。”

    “岳父所言极是,天玄圣地我曾经去过,红尘净土,难述其美妙。”诸葛亮连连点头。

    就在黄承彦前脚刚出大帐,诸葛亮忽然想起了刚才算得卦,他对解卦并不在行,凭表面意思看,倒是很像对应自己的岳父,于是高声对着黄承彦喊道:“岳父,可知《风火家人》之卦为何意?”

    一听这个,黄承彦立刻返回,拿着卦象仔细看了起来,随即扔在一旁道:“家人卦,此时算来,寓意家中有危,仔细一瞧,却是与月英无关。”

    “那可是应在我兄弟家人身上?”诸葛亮疑惑的问道。

    “如果你认为那些家人对你十分重要,卦上便是此意。”

    黄承彦不屑的冷哼一声,就这么大模大样的走了,诸葛亮反复琢磨卦象意思,既然家人卦跟妻儿无关,听岳父这意思,好像跟兄弟姐妹也没关系,那到底是应在何人身上呢?

    应该是自己最看重的人,那不就是妻儿吗?

    不好!一定是南郑有危!

    诸葛亮忽然意识到,相对他而言,南郑城也算是家,还看得很重,这个念头一出,立刻引起了他的万分警惕。

    随即,诸葛亮立刻派人前去探查对面魏军大营的情况,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魏军很多锅灶都是空的,只是烧水而已。

    增灶退兵,这是两军交战常用的计谋,诸葛亮立刻做出判断,司马懿挪走了部分大军,一定前往了南郑。

    随后,诸葛亮找来姜维共同商议,姜维很肯定的认为,魏军这么做,就是想出奇兵攻打南郑城,而最快捷的方法,那就是走褒斜道。

    “丞相,若是在褒斜道南侧伏兵,魏军必败无疑。我军亦可借此发动进攻,魏军必败。”姜维道。

    “魏延做事或有疏忽,必须及时告知,可令其将堵塞褒斜道的障碍移开,诱其深入,攻其不备。”诸葛亮道。

    “丞相高见,依我看来,若是我方猛攻,上邦兵马必来救援,亦可令王平及时出战,如此上邦可得。”姜维激动的说道。

    “有伯约在,我无忧也!”诸葛亮欣慰的点头,心中已经把姜维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

    商议已定,诸葛亮立刻派出信使,通知驻防在南郑的魏延,在信中,诸葛亮命魏延带兵拆开通道,偃旗息鼓,尤其强调一点,兵过半可击。

2099 接连中计

    过半可击,这一招十分高明,意思是不要等着魏军全部离开褒斜道,大约离开一半,尚未扎营之时,突然发起猛攻,如此一来,后方的兵力就派不上用场。

    另外,穷寇莫追,等魏军逃出褒斜道之时,万不可奋起直追,否则以军法处置。诸葛亮特别强调这点,甚至还有警告语气,就是为了提防魏延再次莽撞犯错。

    不管怎样,魏延魏延受到了指示,心里还是十分激动的,此次北征,称得上规模战役的就得要数自己了,说明诸葛丞相对自己很是信任。

    魏延立刻兴奋的带兵出发,将原本就被张郃上次快要拆完的障碍清除掉,设下埋伏,只等魏军自投罗网。

    却说张郃率领五万大军,再次进入了褒斜道,一路畅通无阻,由于事情进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