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卫国大军阀-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速爆发。如果咱们集中力量对付直系力量,在直系受到大损失之后,冯国璋为了保存实力肯定会退军,就算他不退军也会停止前进,这就是咱们的机会了。到时候集中大军对付皖系的力量也会轻松很多。还有让你北上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东北答应的军事援助会通过甘宁地区运送过来,这可是咱们的生命线,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咱们必须保证川北地区的稳定,绝对不能让北路北洋军打入川北。而且咱们已经确定那一路虽然军队有五万人,但是都是些从各省抽调的地方军,战斗力却有限的很,凭借滇军主力应该可以轻松吞下,这样的软柿子是绝对不能放过的。老唐,西南能否取得胜利就看你的滇军的表现了。”…;

    西南虽然成立新军,但是滇军这个名号还是被保留下来,只是却已经不再自成一系,只是新军中精锐的称号。现在的滇军就是西南新军的主力。唐继尧虽然不是非常出色的统帅,但是在蔡锷被软禁的时候能够坐稳云南督军的位置,就证明了他的能力。所以让其率领滇军主力北上消灭那五万的乌合之众还是非常容易的。

    “放心吧总督我老唐要是消灭不了那些乌合之众就拎着脑袋来见你”唐继尧坚定的说道。

    “兄弟一路保重,我等着你的好消息。”蔡锷拍拍唐继尧的肩膀,当年自己手下的小营长已经不知不觉的成为一方大佬。滇军可是新军的主力,是以去年蔡锷发动护国战争的部队扩编城的。现在总兵力差不多有七万人,都是完成了三个月新兵训练的成熟部队。是目前西南最精锐的部队,唐继尧率领其北上后,那蔡锷能够动用的只有十三万的新兵。再加上还要驻守偌大的西南。能够被蔡锷集中起来用于野战的部队只有不到十万人。

    虽然蔡锷大战略是放任徐树铮部入川,消灭最北路直系乌合之众,打退中路曹锟部。但是蔡锷却不能让徐树铮的部队轻松进入川中。所以,他从十万新军中抽调了两万,交给自己的心腹大将雷飚。让其南下迟滞徐树铮的前进步伐。然后将剩下的新军全部布防在巫山一线,准备将曹锟吴佩孚北洋军精锐阻拦在这一地区。并且他本人也从成都坐船顺江而下。西南新军也有自己的水军,但大都是些老式木船,钢铁战舰只有几艘陈旧的炮艇。这还是长江舰队遗留在川蜀地区的。而且西南总督府成立后,财政并不宽裕,当然无法发展水军了。

    。,

第二百五十九章 战争财

    第一更 求订阅,求推荐收藏

    为了进攻西南,北洋可算是倾尽全力,以长江舰队为主,配合北洋舰队中所有适合内河航运的船只,再征集长江沿岸的民船,终于形成了一直规模极其庞大的内河舰队。这支舰队从宜昌出发。沿着长江直入重庆。七万精锐大军,再加上辎重粮草,这支船队绵延数百里。看起来极为壮观。

    巫山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原本时空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省巴东县,西接奉节县,南与湖北省建始县毗连,北与巫溪县及神农架林区接壤。县城位于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处。长江素有天险之称,而三峡地区又是激流险滩密布的地方。老式的木船没有过硬的舵手还真过不去。

    现在的巫山还只是四川一个极其偏远的小县城,一听说要打仗,当地的老百姓差不多都跑光了。因为这是巴蜀地区的入口,算是巴蜀之地的门户,再加上地势险要,战略地位突出,历代霸占巴蜀地区的军事势力都将这里当做防御的重点,久而久之,这里也就成为一处要塞。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祖祖辈辈都有躲避兵灾的习惯。在蔡锷将巫山地区当做首战之地之后,当地老百姓就很快逃到山林或者背井离乡了。现在的巫山因为没有多少耕地,地势就极为复杂,所以人口并不多,因为这里是长江水流最湍急的地方,大多数在这里生存的人都是靠摆渡为生。现在北洋大军压境,甚至长江水军杀气腾腾的赶来,那些老艄公早就得到消息,跑得远远的。毕竟在长江地区势力最大的不是北洋,也不是西南新军,而是那密布长江各地的外国商人。战争对小商人来说是灾难,但是对大商人来说就是巨大的发财机会,自古最好发的就是战争财。

    现在民国的形式大商人都看清楚了。北洋已经封锁了西南,使的西南的经济变的动荡起来,物资紧缺,某些军事物资的价格就如同滚雪球一样膨胀起来。对商人来说,有百分之百的利益就可以铤而走险,更何况军用物资运送到西南最少也是百分之几百的利润,这个利润足以让所有的商人都发狂。虽然西南财政并不宽裕,但是正所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就算西南的财政再艰难,蔡锷也只能咬牙坚持下去,因为他明白没有军事物资打退北洋,现在新南的一切就是镜花水月。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民国成立后,中原腹地的交通发展迅速,对一直不听话的西南地区,北洋当然不会花费重金去建公路,铺铁路。就连外国商人的新铁路计划也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取消了。所以,民国成立以后,西南并没有大规模的铺设铁路。长江依然是川蜀地区联系外地的重要通道。而能够掌舵普通大木船过三峡的老艄公,对那些想靠偷运军事物资入西南,想发财想疯了的商人们就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在得知长江舰队沿长江入川蜀之后,这些经验丰富的老艄公很快就消失在三峡水域。这样准备征集这些老艄公,组织商人偷渡的北洋军扑了个空。相信等着长江水军过去之后,水面上安定下来,这些人又会从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

    当然,相比于这种提着脑袋发财的南方商人,以东北茂森商业协会为首的东北商人可就是要幸福的多了。这其中当然是以茂森商业协会和东北商业部隶属的大商业协会最占优势。因为东北治安军在攻占甘宁地区后,东北政府控制的大企业第一时间占据甘宁地区。大量的资本输入甘宁地区,使的这些大商业协会迅速在甘宁地区建立了桥头堡。和那些私营性的企业犹豫不决不同,总督府控制的企业和茂森商业协会可是深知冯庸拿下甘宁地区的决心。这是要将那里建造成根基之地,甘宁地区就是第二个东北。有着东北政府的政策支持,还愁赚不到钱嘛…;

    东北的崛起让垄断东北经济的公有制企业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政府控制的企业和茂森商业协会参与的就是私营企业无法参与的战略领域,比如重工业,基础工业,交通工业,军工企业等等。在这些领域公有制企业不但享受政府的政策支持,还不用担心销售问题。甚至还有极为优惠的行政性政策支持,这就使得这些政府控资的企业如同吹气球般的庞大起来。来自后世的冯庸当然明白依靠行政指令的公有制企业有哪些不足,行政命令性的发展方式虽然可以最大程度的集中资源发展,但是却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体制僵化的问题。对于一个势力的持续发展不利。但是现在中华处于军阀混战的状态,一切以发展实力为先。冯庸为了追求企业发展的高速度,必然将发展潜力放在一边。冯庸不是斯大林,对世界的发展有着足够清晰而准确的认识。等到东北的实力够了,或者完成了大**战争,就可以着手对公有制企业进行改革。虽然这其中必然造成大规模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但是东北却也获得了正常发展难以达到的高速度。发生在原本时空的“苏联工业奇迹”可是冯庸非常渴望。

    现在北洋封锁了西南和东南地区的商业联系,长江水路已经无法直达西南,生意难了很多。但东北的企业却可以通过甘宁地区这个前进基地,将物资源源不断的贩卖到西南区,率先发战争财的是政府主导的企业,再接着是那些****的大商业协会,最后小商业协会也参与进来,一时间人际罕至的蒙古大草原成为一片商途。对于这一切,冯庸是支持。虽然东北和西南是盟友,但也只是盟友,冯庸虽然调拨了一些军事物资支援蔡锷,却也有限的很,现在的东北也在进行大战,虽然家有余财,但远远称不上财大气粗。不过就算东北真的财大气粗,冯庸对于西南的支援也会有限。毕竟西南是独立的势力,东北不可能不遗余力的支持。不过对总督府下辖的企业向西南倒卖军需物资,冯庸倒是丝毫比较支持。毕竟发战争财是资本原始积累最好的方法。现在东北治安军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换装。十六式步枪在东北兵工厂接连不断投产的情况下,已经可以基本满足主力部队的换装。武器装备制式统一,是保证部队战斗力的不二法门,冯庸当然有些迫不及待了。所以,替换先来的先进武器当然不会送人,不过以市价的五倍到十倍卖掉冯庸还是非常满意的。就算蔡锷是他冯庸的把兄弟,该赚的钱冯庸也不会放过。公事和私事他冯庸自认还是分得清的。甚至在大战将至的情况下,冯庸还特意派遣部分士兵为这些商队护航,这就使的这条商路更加繁荣。这条商路的开辟,彻底扭转了东北轻工业领域的低迷形式,东北强势铲除纳兰家的后遗症正慢慢消散,这也算是这场战争带给冯庸的礼物吧

    浩浩荡荡的长江舰队刚刚进入三峡地区,就遇到了**烦,原本就湍急的水道上布满了水雷,这还是蔡锷从长江舰队在成都的船坞中找到的。

    在一战之前,长江几乎成为列强军舰的后花园,无论是满清政府还是北洋政府,面对这种形式,虽然不敢表态,但心中都是极为憋屈的。要知道,长江流域可是中华的财源重地,被列强的舰队如入无人之境,好面子的满清皇帝当然不乐意了。发展海军又不是一日之功,所以清廷购买了大量的水雷分发给长江舰队,囤积在长江各处船坞中。只是满清覆灭,民国袁世凯也只是对内强硬,对外软弱,对列强大摇大摆开来的军舰不敢有丝毫异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