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谋生手册-第5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敫隹腿耍鋈胍脖纫缎∨质芟薷伲毕滦∩炎约涸诮滞诽档哪承┐牛ㄊ裁存脑从囗У瓤频姥怨倥昊魍翩诹稚米宰萑顺龈彻氐鹊龋┝瞬庞行┏林氐厮档溃骸捌渲邪咽虑樗档米钛现氐娜耍敝感」偃说ù笸奘勇衫凳且骷瘢啦恍鹩谩!�

    “呸呸呸,一群看别人做事就只知道喷唾沫星子的混蛋!”叶小胖一怒之下愤而大骂,可转瞬间就愁眉苦脸地说道,“可爹都警告我很多次了,在京师也不知道有多少大人物,别说他根本算不上号,就连汪伯父也一样不是那么稳当的,所以禁止我出门。金宝,不是我不想帮忙,除了在背后骂两句,我实在是没辙。不过姐夫那么厉害的人,绝对会没事的。”

    金宝强颜欢笑答应了一声,等到外间又有人进来催促叶小胖去书房读书,秋枫知情识趣地陪着耷拉着脑袋的叶小胖去了,他想了一想,出门问了问小北在哪,得知是苏夫人与人正在商谈,自己不便贸然前去,他思量好一阵子,最终以去汪府说一声日后寄住叶家这个借口,只带了一个随从就悄然出了门。

    前年年底汪孚林进京赶考,带着他们几个权当游历,那时候方先生和柯先生领他们这里兜兜,那里转转,所以他对京师的地形地貌已经很熟悉了,此时此刻不知不觉就转到了棋盘街。这里正对着正阳门,乃是整个京师最繁华的地方,再往南就是商贾云集的前门大街,往北则是皇宫,也不知道多少人初来京城就选择到此一游。然而,相比其他人的,他的目光却只集中在一个地方,那就是登闻鼓!

    听说过没事去敲登闻鼓的下场,而且他现在还闹不清楚汪孚林的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此也只是看看而已。可偏偏在这时候,他只觉得胳膊陡然被人拽住了。回头一看,他却发现是一张很熟悉的面孔,不由得失声叫道:“戚大叔,你怎么在这?”

    “我要是不在这,你是不是就去敲登闻鼓了?”戚良没好气地摇摇头,不等金宝申辩就环视左右,压低了声音说,“这事情复杂得很,你这么小小年纪,千万别跟着瞎折腾。这些日子汪侍郎的位子不是很稳当,汪小官人这事情还不能确定是给他添乱,还是给他帮忙,所以你千万被掺和,好好读书科举,给你们汪家增光添彩就行了,到时候你爹回来一定高兴。”

    金宝想想人家是好意,也就不解释自己压根没想去敲登闻鼓这回事,直接答应了一声。见戚良这才松开了自己的胳膊,他就好奇地问道:“戚大叔之前不是去蓟镇了?什么时候回京师的?”

    “在蓟镇陪了大帅大半年,正好听到汪小官人这事,戚大帅就让我进京来见见汪侍郎,我到前门大街听了听消息,还没来得及去汪府,谁知道这么巧就在这遇上了你。”眇了一目的戚良说话还是和从前一样干脆直接,耸了耸肩后就笑问道,“我去年出来的时候,听说你要去考道试,结果怎么样?”

    金宝不大喜欢对人吹嘘自己的科举成绩,本打算随口说是已经进学糊弄过去,偏偏架不住戚良要问真实成绩,不得已只能吐露夺得案首之事。果然,戚良立时喜上眉梢,竟是用力揉了揉他的脑袋,满脸笑容地说道:“好,老子英雄儿好汉,你爹十三岁进学,你十二岁就夺下了案首,这还真是没给他丢脸!至于别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戚大帅那时候就说过,如若你爹是李成梁和张学颜一块得罪了,那就是死路,没人救得了他。可既然张学颜为他说话……”

    戚良顿了一顿,这才意味深长地说道:“那情形就要倒过来了,谁炮轰他最厉害,谁倒霉。”

    尽管戚继光是武将,不是文官,但金宝听到戚良那非常肯定的语气,原本七上八下的心不知不觉就放了下来。他不敢耽搁,立刻拖了戚良去汪府,无巧不巧正在门口撞见了下轿子回家的汪道昆。得知戚良刚从三屯营蓟镇总兵府过来,汪道昆显然颇为高兴,等到把人请进书房详谈,一听戚良转述了戚继光的话,连日来因为处于当局者的地位,始终觉得心中没底的汪道昆终于恍然醒悟了过来。

    对啊,虽说李成梁作为辽东总兵,张居正始终颇为信任,但比起从隆庆到万历始终钉在辽东巡抚位子上的张学颜,张居正更信任谁?张学颜的私信据说可以不必通报直达张居正面前,而且张居正不止一次提到,张学颜至少是尚书之才,那可比对他的评价要更高!他是因为这段日子自己显然失去了张居正之心,有些患得患失,却忘了最要紧的亲疏之别。

    更何况,李成梁参劾了汪孚林吗?没有,李成梁只是就事论事实情禀告,顶多没像张学颜那样,给汪孚林说了一堆好话而已!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南塘一言惊醒梦中人,多亏你跑这一趟了。”汪道昆长长舒了一口气,随即有些庆幸地拍了拍扶手。

    幸亏他送汪孚林的奏疏上去时,就在张学颜之后,否则若是落在最后,结果就说不好了,亏汪孚林还让他先送。说到底,要论杀伐果断,他果然还是差了一点!(未完待续。)

第六零二章 哪个张大学士府?

    七月十五,放在道教,那叫中元节,而放在佛教,则被称之为盂兰盆节。可在民间,约定俗成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鬼节。传说这一天是开鬼门的日子,百鬼夜行,阴气最足,正是祭奠亡者的时日。所以,在半道上曾经有人提议过,不妨提早又或者拖后一日,别在这一天抵达京师。汪孚林虽说不是个迷信的人,可也打算从善如流,岂料进了蓟镇之后,他就体会到了什么叫兵马夹道欢迎的局面,想走快点或慢点都不行。

    和他一起回来的,除却沈家叔侄和沈家的几个家丁,还有李二龙赵三麻子以及两个浙军老卒,外加封仲和刘勃。尽管后两者还是喜峰口的充军犯人,但戚继光亲自经手去办,连带钟南风在内的三人就被操作上了赦令名单,因此两人也逃脱不了要进京走一回的命运。除此之外,就是范斗以及王思明了。

    范斗和梅氏这对苦命鸳鸯终究还是没成,梅氏身体亏虚太大,恰是在汪孚林之前返回沈阳的这一天咽气。为此,松了一口大气的沈阳范氏一族赶紧给张罗了一场最最气派的丧礼,当然是把人单独安葬在了一块风水宝地,又因为范澈压根就没有儿子,用族老的话来说,范斗不如过继过去,这样就可以坐拥丰厚家产,却被范斗一口唾得掩面而走。到最后,范沉出面找了个家中孤苦的孩子承嗣,同时拿出一笔钱算是给范斗的补偿,却被范斗全都捐给了善堂。

    至于梅氏那些只知道吸血逼凌的家人,他一分钱都没留。自己则毅然决然追上了汪孚林。进了山海关。

    而王思明则是一来背着私出抚顺关的公案。二来有张学颜背书,所以没回辽东总兵府,也在随行之列。

    范斗和王思明都是平生第一次离开辽东进山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城的京师更是想都不敢想的。所以,远远看到外城的时候,他们就只觉得眼睛完全不够用了,由崇文门税关进入内城后,那就更加战战兢兢。范斗至少还听人吹嘘过进了京师之后见过多少达官显贵。王思明是有记忆的时候就已经在建州女真,最初在抚顺关都觉得那是一等一的雄关,到了沈阳、辽阳、广宁,他一次次深受震撼,如今身处帝都,他终于意识到大明子民是什么概念。

    和这座帝都比起来,什么古勒寨,什么赫图阿拉城,哪怕是强极一时的海西女真哈达部,其城池也不过是小土墩子上的夯土城而已!

    之前蓟镇派来护送的一行兵马。总共是二十余人,汪孚林知道那不可能是因为戚继光和汪道昆的私交才派出来的。而是肯定得到了上命,这从戚继光自始至终没露面,也没让他们传递消息就可以看出来。而那些护送的兵马,送他们到了京师外城就打道回府,所以,沈虎的灵柩,由两个没有出过抚顺关的沈家家丁看着,付了一笔钱,暂时停在了外城一座香火凋零的寺庙,这会儿就只剩下了他们这一行十余人。

    于是,在东江米巷和崇文门里街的街口,汪孚林不由自主勒马停下,突然有些踌躇自己该往哪去。他又不是被押回来受审的,所以什么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大理寺天牢、刑部天牢,这种地方当然是不收容他的。至于驿站,他这一行人里头一个当官的也没有,去了肯定被人赶出来,再说都进城了还提什么驿站。可要是就这么大喇喇回家,仿佛也不大好,而且他这一行人可不少,叶家住不下,汪府也不大好收留。

    最重要的是,他当初只以为蓟镇兵马奉命“护送”,总得把他送到相应的地方再走,可谁想到人家在城门口就回去了!

    这么一大群人在街口一杵,虽说已经是靠边停了,却依旧引来了前前后后不少路人怨声载道。再加上他们这一行人里头,戴斗笠的人实在是不少,因此也吸引了不少疑忌的目光。以至于沈有容很不好意思地策马靠上前,小声问道:“汪大哥,停在这人来人往的地方不好吧?随便找家客栈住下不好吗?”

    汪孚林斜睨了一眼这个智勇兼备,但人情世故却不大通的俊杰一眼,无奈地把自己心头的顾虑说了出来。这下子,沈有容也品出了滋味,赶紧调转马头看向了沈懋学,却不料沈懋学也在那眉头紧皱,显然也觉得随随便便去找地方住不大妥当。可是,哪怕汪孚林是汪道昆的侄儿,去年的进士,可还没授官,也就是根本没有所属的官府,这一趟蓟辽之行原本完全是个人目的,难道还能跑到哪里去汇报吗?

    两个向来有主见的你眼看我眼,剩下的人就更加没主意了。眼看着自己这一行人就要成为崇文门里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汪孚林突然生出了一个念头。他当即扭头说道:“走,去大纱帽胡同!”

    这个地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