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第一帝国-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廷已经不在了,汉军的兵锋,不是他们这些人能够抵抗的。

    所以,德寿已经彻底的放弃了,现在,他只想回到自己的老家,安安稳稳的过完下半辈子算了。

    对于其他人的那些想法,德寿并没有制止,也没有去理会,而是任由其发展。

    德寿派遣了一名自己的心腹,亲自携带着自己书写的书信送到了位于省界边上的汉军手中。

    虽然此时汉军正在忙于调动,北方的军队有火车可以乘坐,所以调动的速度稍微快一些,可南方的军队可没有火车可以使用,他们只能依靠双脚去一点点的赶路。

    加上南方各省刚刚收复不久,政府还没有来得及组建,不像是北方那边,早就被汉军给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

    没有了预备役兵站,这也就意味着南下的第四集团军必须要携带各自的物资,这也再一次的拖延了他们的脚步。

    按照目前的估计,二月初第四集团军能够完成集结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甚至是在二月底,他们都未必能够按计划发起攻击。

    对于南方那糟糕的交通状况,武自诩也是费劲了脑筋,可却依旧于事无补。

    当然,第四集团军没有时间去搭理德寿,但是德寿的那封信,也同样的没有被送到第四集团军手中。

    他的那名亲信的确按照德寿的要求去做了,可无奈敌众我寡,在穿越省界的时候,被一些人给发现了,然后便以投敌的罪名直接将其处死,最终在其身上发现了这封信件。

    而拿到这封信件的,正是主张借助英国人和百姓来抵抗王思锐的一名将领。

    于是,当天夜里,这名将领便带着部分部队返回了广州,第三天抵达广州,秘密的与其他主张抵抗的人一同商议了一番,最终决定必须要避免德寿投敌。

    最终,在一月十日的夜里,刚打算睡觉的德寿,忽然觉得身体很不舒服,旋即便口吐白沫,浑身抽搐不止,府中连忙喊来医生,但也难以救回德寿。

    而德寿一死,整个两广地区便彻底的乱了起来,有人主张和平谈判解决问题的,也有人主张武力抵抗换取自治的,他们是想让清廷在两广进行复国,然后在一点点的北进,收复先前失去的土地。

    主张和平的,自然是要想尽了办法的去与汉军进行接洽,可那些主张抵抗的又岂会让他们如愿?

    于是,满清遗老内部进行了一场近乎疯狂的洗牌,几乎每一日都会有人被杀死。

    而为了能够激起民愤,那些主张抵抗的人也毫不犹豫的将这盆脏水泼到了王思锐的身上,百姓们显然并不清楚这里面的一些情况,虽然他们对王思锐也是有所耳闻,也听人说起过王思锐广施仁政,但一想起大规模的暗杀两广官员,便有人觉得王思锐这个人人品不怎么样,为了胜利,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一时间,整个两广地区瞬间乱了起来,而这种局面,显然也是英国人所没有预料到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广愈来愈乱,最终,英国人不得不出面进行干涉。

    虽然表面上两广地区算是平静了下来,但暗地里却是激流涌动,各方势力也是在不停的进行着博弈。

    距离广州不远的香江,一艘客轮缓缓的驶进了港口,上面的旅客接二连三的走下了客轮。

    两名一高一矮的西服男子跟随着人流渐渐的消失在了人群当中,大约一个时辰之后,这两人出现在了一座很普通的院落内,此时,这座院子里已经聚集了不少的人。

    在看到这两人到来之后,也是立即起身迎接,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

    “先生,您终于回来了,这下咱们可算是有了主心骨。”一名男子站起来兴奋的说道,显然,近期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恩,我接到了元同的电报就立即买了船票回来了,先说说具体的情况吧。”张让眉头紧皱的说着,显然,接二连三的意外情况也是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一些早些年便跟随着他一起搞事(革)业(命)的元老,在近半个月里有一大部分都逐渐的退了出去。

    而他们的理由是,清廷已灭,新的国家正在建立,他们觉得需要先看一看王思锐在掌握大权之后的执政思路,如果利国利民,能够使国泰民安,不再受洋人的欺负,那么他们便安安心心的当个平头老百姓。

    如果王思锐与前清没有什么区别,那么他们就会重操旧业。

    这样的言论影响到了组织里很多的人才,加上清廷覆灭之后,英国人对他们的管控也几乎彻底的消失,这也让他们这些搞事业的人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根据地。

    这也是张让为什么毫不犹豫的从日本回到香港的原因,这里距离国内更近,也更适合他去做一些决定。

    “先生,近半个月以来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同志离开了我们,其中有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同志,我们无论怎么劝说都无法挽留他们。而且这股言论也正在组织里蔓延着,如果在不采取措施挽救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元同一脸正经的说道。

    “国内呢?我听说国内已经乱了起来?”张让继续问道,内部的事情虽然迫在眉睫,但国内的事情也同样的很重要,他们必须要利用好这次的机会,如果能够打一场胜仗的话,那些老同志会回来一部分的,而且也更利于他们去吸收新的同志进来。

    “只是两广地区乱了起来,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那帮满清遗老分为了主和,主战两派,德寿好像有投降的意思,然后便被主战派给暗杀了,随后主战派又暗杀了不少主和派的人,不过英国人已经出面干涉了,目前表面上已经恢复了平静,但是暗地里双方却还是不停的争斗。至于王思锐控制的地区,那里还是比较稳定的,根本就没有我们发展的空间,短短一个多月内,数百位同志都已经跟我们失去了联系。”元同继续说道。

    张让紧紧的皱着眉头,他没有想到,北方地区竟然会这么的严密,看来自己的计划只能打折完成了。

    “同志们,我知道现在大家心里面都有一些其他的想法,或许你们觉得,清廷已经没了,我们搞事业的动力也就没有了。但是,请大家不要忘记了,我们搞事业的初衷是什么?

    难道仅仅只是为了推翻清廷这么简单吗?我们搞事业的初衷,是为了共建共和,我们是为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而搞事业的。

    王思锐的确推翻了清廷,可那又怎样?他依旧选择了自己去当皇帝,当皇帝,那就是在搞独裁,独裁体制下,又有几个百姓可以幸福的?

    我知道,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对抗王思锐的汉军,他有数百万军队,而我们却还在为了数百支步枪发愁,但这绝不是阻碍我们搞事业的理由,我们的信仰是决不允许任何人践踏的。

    我们无法阻止王思锐去当皇帝,但我们应该发奋图强,为自己占据足够的筹码,让我们的思想影响到王思锐。

    再回来的路上,我想了很久,但是想来想去,我们也只剩下了一条路可走。

    起义,趁着两广大乱,汉军又正在整编,负责两广的第四集团军兵力不足这个空隙,我们通过起义的方式来控制两广地区,然后,我们在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去与王思锐协商,只要我们治理下的两广超过北边,那么我们的事业便能够获得成功。

    这一次,我们只能曲线救国,所以,起义必须要尽快的进行,而且此次起义必须要胜利,只有这样,才能将我们的思想推广出去,从而使更多的人接受我们。”

    ps:想了很久,为了避让河蟹神兽,所以俺将那个组织换了人物,不过并不影响阅读,还望大家能够理解俺。(未完待续。)

285:混乱

    之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各项事务正在有序不紊的进行着,关于帝国的新政体,经过杨士琦、王士珍和袁世凯三人连续大半个月没日没夜的商议,最终是拿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方案。

    原本王思锐拿出的方案共被分为民生,包含了人权,政治权力在内,交通,经济,教育等四大项,共近百个小项。

    三人对十多项提出了修改意见,最终被王思锐通过了七项,增添了二十余项,其中就有先前被王思锐忽略掉的,目前国内最重要的一项。

    这一项应该包含在农业之内,华夏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尽管王思锐提出了以科学的手段增加产量,使农业产量更上一层楼。

    但是对于土地的改革却并没有详细的列出,这一点的确是王思锐忽略掉了,他忘记了这个时代,国内还是以地主为主的,普通百姓家根本就没有多少土地。

    但是那些地主老财们也不是现在就能动的,国家初立,要想和平的解决这一争端,使国内彻底的稳定下来,就必须要选择一个让地主和百姓以及国家三方都满意的选择。

    而作为国家来说,不出一分钱就平衡了地主和百姓之间的矛盾,这个显然是最好的,可事实却并不会这样。

    而目前中华帝国的财力也不够让他们把土地从地主老财们手中和平的收回来。

    所以,三人给出了一个当下阶段最合适的方案,一是允许百姓进行开荒,二是国家统一规定佃户租金,三是没收部分满人土地。

    在前清的时候,满人是有权力随意的去开荒的,这些土地被称之为旗地。

    在后世,有些人总是以为满人可以不用干活,每个月就能够领到一笔岁钱,他们这是在无休无止的吸着汉人的血液,吞噬着汉人的劳动成果。

    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的,满人的确有一部分人可以不用干活就能够按时的拿到岁钱,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只针对那些权贵以及八旗兵家庭,八旗兵是世袭制,他们不负责生产,但每个男人从一生下来就是士兵,所以朝廷才会养着他们。

    而这笔巨大的支出,也并不是从国库中支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