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皇帝李治-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知道吐蕃不是昔日的高句丽”四十万大军也不是散乱的高句丽联军所能比,高原气候更不是我汉人所能适应的”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皆不站在我们这边。”看着帐下密密麻麻脸色肃穆站立的百十名各行军道总管将军们”还有朝中负责随军出谋划策的文臣们,李治的声音很沉稳,沉稳到生硬的地步,铿锵似铁石,“虽有种种不利,但朕不胆怯,也不害怕,大战只会让朕的血液都为之沸腾,就是不知道你们心中怯,还是不怯?”

    “陛下,末将之前一直在北方打突厥蛮子,如今到南边来还寸功未立,此战,末将愿为三军先锋,必灭杀吐蕃不可。”安东都护高侃微笑的上前道,他是不久前才赶到的,高侃是一个自信到狂妄的人,他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厉害。

    历史上唐军击灭东突厥领利可汗后,其余众欲拥立小可汗阿史那斛勃为大可汗。

    后阿史那斛勃经过一番奋战,打下一片基业,自称乙注车鼻可汗,突厥余众陆续归附,数年间便有兵三万人。

    车鼻所据之地离大唐万里之遥,西部歌罗禄、北部的结骨都与其结成聪盟。同时还不断出掠薛延陀,屡获胜利,势力因此逐渐强大起来。历史上就是这个娃率数千军跋涉千里灭了乙注鼻汗国,歼灭东突厥残部,擒获了再史那斛勃,也是一个不知天有多高的恶棍。

    后来在征高句丽、以及迎击吐蕃中,高侃都立下了赫赫功劳,《旧唐书》上赞其为“俭素自处,忠果有谋”的名将(注意这个名将)。

    按说以高侃的功劳放在其它朝代,封侯拜相自是等闲,在边疆,他打出了大唐的赫赫声威,威名远震塞外,可谁让他生在大唐呢,那是一个将星闪耀的时代,高侃覆灭一个汗国,高句丽。叶蕃战中都立有大功,可与唐朝当时的众位名将相比确实黯淡了点,就好比今天的美国,一个将军要是打过苏联,绝对可以天天拿出来炫耀,一个将军要是打过缅甸,估计提也不好意思提,怪只怪此时的大唐太强,其它蛮夷小部又太不是盘菜,所以高大将军星光暗淡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改变了,高句丽三国一战而破,阿史那斛勃被薛延陀覆灭,都没高侃的份,至于吐蕃,现在高侃来了,他的最后一个机会到了。

    “准了。

    ”李治轻笑道。

    “末将谢陛下隆恩。”

    高侃这个战斗狂人喜滋滋的退了下去,这让和他同时南来的少数名族优秀将领右骁卫大将军契毖何力,和安西都护郭孝恪有点羡慕,这先锋之位,那是有基本福利保障的啊,只要这场大战胜了,高侃当是首功,青史留美名”当然如果输了,没说的,大家都有罪,。

    李治见外面的众将拥挤看不见,便站了起来”道:“走,我们去点将台,在那里,我们在那里和所有大唐男儿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然后就在此地,在大非川与吐蕃决战!哈哈哈,走!”

    李治地姿态很倨傲”但很符合他的身份、皇帝,皇帝看似是天下至尊,无人敢逆其左右,可以享受人世间最好的美酒,住最美的宫室,享受最美丽的女人,但一个好皇帝,平时可默默无闻的”做一个心慈手软的仁君,但诸如现在,千钧一发之极,他就是全军的主心骨,他就是唐军迈向胜利背后的旗帜,他必须一个人独自扛起这面大旗,没有人能替代他,他倒了,唐军的心也就散了。

    而在另一边,武媚娘却皱着眉头,她最近的身体很不舒服。

    “武姐姐,你现在如何了,大水过后想必是受了风寒,你看看喝点姜汤有没有用,要不”青衣去找那些御医来看看。”刚刚成为小妇人的上官青衣一听说武媚娘身体不舒服,就赶忙过来了”武媚娘何许人也,一眼就看出上官青衣的不同,但心里只是无可奈何,这个坏夫君,昨夜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原来是有这等好事。

    “唉,别去打扰他了,大战来临,几十万大军的生死都压在他的肩膀上,此战关系国运,他现在恐怕连喘气都不容易,以前他不是主帅,由着他胡闹,但如今不同了,皇帝亲征若是大败,大唐自建国来建立起来的百战不败的信心怕是要断了,还是找个御医过来看看吧。”武媚娘摇头笑道。

    不得不说,武媚娘的眼光是很毒辣的,原来的历史证明,大非川自薛仁贵击吐蕃全军覆没,薛仁贵失手被擒,对唐军的自信心的打击,对士气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唐军在此后的战争中,就再也没有能恢复到之前那种所向无敌的气概和信心,但历史已经改变,未来充满无数可能,薛仁贵现在还在大漠和李绩一起册杨善游,远隔千里之遥,又如何能指挥此次大非川之战。

    上官青衣恍然,点了点头,带着点仰慕叹道:“武姐姐说的是,做皇帝也居之不易啊,陛下今年满打满算才十六岁,不到弱冠之年,比那三国周公瑾还要年轻许多,普通人家的子弟如今还在诗社里寒窗苦读,野外春游踏青,陛下却已经血染征袍,指挥数十万大军,决定一国,甚至一个数千年民族今后的气运,彼此相差,以道里计啊。”

    武媚娘闻言笑了笑,突然喉咙间又是一阵恶心,上官青衣一见,马上起身去找御医了。

    ※※※※※※※※可爱的分界线※※※※※※※※

    大非川唐军大营的校场点将台上,李治带领一干唐军文武大将们上了点将台,正在凝神东望,此时正是三月春风熏的游人醉之时,看着整个唐军大营,李治和一干文武群臣不由心生感慨。

    遥遥可见布哈河之水劈开崇山峻岭,从白云深处澎湃而来,在郁郁葱葱的广袤高原上一泻千里向东流去,那滚滚滔滔的大河水,带着大非川草原的清新,带着青海大森林的青绿,在万里无云的碧蓝天空下,就象一条闪亮透明的缎带,温柔的缠绕着雄峻粗犷的千山万壑,竟是壮丽异常。

    远眺之下,布哈河其实是被两山夹峙的,河面狭窄,水流又深又急,河面上只临时搭建一座石桥直通,是上下千里唯一的一座石桥,从位置说,离巴彦克拉山的曰月山口不到二百里便是星宿海,西南二百多里便是祁连山脉,大非川恰恰是此交合地带,自然成为唐军的屏障与根基。

    而唐军的大营在两山一河中间的地带形成一今天然的“品”字形,互为犄角之势,山头大纛旗迎风招展,这里是唐军中军大营所在,北面前出的山头上,隐隐有战马嘶鸣,应当是骑兵右军,南面前出的山头营寨前,隐隐可见鹿角壕沟,显然是步兵左军。

    三者各自相隔二三里,中间高高耸起,四面山原地势低缓,唐军完全是居高临下,既可迅速展开,又可快速回拢,无论怎么看”都是一片易守难攻的营地,想到此众人心中不禁赞叹药师公行军扎营功夫的老辣。

    “陛下,是否可以点将排阵了。

    ”萧陵遥遥指向点将台下如同原野一般的大校场。

    “嗯,击鼓吧,大声点。”李治点头闷声道。

    “喏!”

    风不知何时”开始咆哮了,卷着大非川上的沙土,不时的打在营帐上,发出“沙啦啦、沙啦啦”有节奏的响声,平静清澈的校场霎时变成一片旋转狂怒的海洋。

    李治摇摇头,对众将道:“这青海确乃苕寒之地啊,但对我大唐却尤为重要,众文武当知晓”此战的重要。”

    明面上话虽如此,但李治心里却q已开骂了:该死的,这片高原为何就不是我大唐的呢。”

    众文武看着校场上卷起的沙土,都点了点头,心中也跟着一叹,这青海也确实是苦寒之地,那寒风就像一把把利剑在夕阳下飞舞,吹打着营帐哗哗作响”也切割着人的皮肤,凉飕飕的,直叫人心里发寒。

    萧陵下去不到盏茶功夫,四野鼓声大振,唐军大营的百面犀牛皮大鼓竟同时被萧陵叫壮士猛汉擂了起来,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人虽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不由一惊,心中纷纷暗骂那萧家小子暗地里使坏。

    鼓声大作,站在十米多高的点将台上众人,看下面连绵起伏的营寨,清清楚楚,但具所有唐军闻鼓声竟都不到片刻便衣甲鲜明风驰电掣的冲出营帐,四野里一时间全是密密麻麻犹如群星的唐军”个个脚底生风,箭步如飞”如同离弦之箭,彼此间似乎在比赛一般汇聚到校场中。

    及至到了校场”所有唐军立马找准了自己平日操练的位置,昂首阔步的肃立在那里。

    那些营寨扎在远处的唐军此时也是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怕自己比别人晚到,丢人,等到了校场又争分夺秒的开始排起了整齐的队伍,寒风吹拂,但每个人就这短短一阵动作,却都已是大汗淋漓、汗流浃背了。

    原来众将还为那四十万吐蕃军心中担心不已,但看到这些兵士闻战鼓居然如此群情激昂、欢欣雀跃,顿时不由振奋不已,兵为将之胆,将为兵之魂,这句话一点都没有说错。

    惊天动地的擂鼓声还在不断响起,但校场上却已人山人海,摩肩擦踵,黑压压一片数不胜数,李治笑了,他不仅是为自己大军能有如此反应速度而自豪,更因他们现在的表现而自豪三十万大军鸦雀无声。

    刚才鼓声大起时,唐军冲出营寨,如同猛虎下山,人群沸扬、震天动地,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战士们个个都要上前奋勇杀敌,前赴后继的看的虽然痛快,但李治却面无表情,这毕竟不是真的。

    及至到了此刻李治才露出笑脸,那震耳欲聋、还有奋不顾身的身影,都在进入校场后顷刻间消失了,那沸腾的热血也霎那间平静了下来,就连粗喘气,每个唐军也在竭力克制着,但无疑的是,这一连串下意识的表现,让人怎么看怎么令人心惊胆寒。

    李治仰望远处即将落山的夕阳,他想仰天大笑,再高唱一句“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