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伪钞帝国-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清政府显然不允许外国人在华直接开设工厂,所以亚投行以李卫国的名义在华开设工厂就成为了必然选择,李卫国正好可以利用这些洋人的钱来壮大自己的实力。

    这也是李卫国急着购买欧美机器设备在华开设工厂的主要原因之一,毕竟很快第二次鸦*片战争就会爆发,到时候列强就会得到合法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那时这些商人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对李卫国言听计从了。

    按照李卫国先前在董事会上提出的规划,第一批从欧美进口的工业设备包括一座炼铁厂、一座炼钢厂、一座水泥厂、一座纺织厂、一座火柴厂、一座印刷厂、一座造纸厂、一座化肥厂、一座自来水厂,一座煤气厂,这些工厂大都是一座城市生活发展所必须的基础工业设施,都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所以亚投行董事会的全体股东们都毫不犹豫的同意拨款购买相关机器设备。

    不过李卫国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仅仅依靠从国外进口工厂设备是不行的,一旦机器损坏将受制于人,所以李卫国单独以个人名义委托几个威尼斯商人从欧美各国进口大批机床加工设备,包括先进龙门刨床、惠特尼铣床、布朗磨床、马蹄钻床等,有了这些设备将来就可以自己动手加工各种所需要的零部件,不用受制于人了。

    当然这些车床设备全部购买下来至少要耗费一百多万两银子,相当昂贵,好在李卫国抄了萧炀等人的家得了几百万两银子,正好拿来购买这些机器设备。

    李卫国除了委托洋商大量购买各种机床设备之外,最大的投资便是购买武器装备了,因为李卫国知道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军阀势力的崛起靠的就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所以李卫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他也要分一杯羹,趁机成为一方实权派大军阀。

    以前李卫国购买几百支火枪和配套弹药,只要跟约翰打个招呼就可以了,很快就会拿到货物。

    但自从李卫国在崇明县一口气训练了四千人,准备购买四千人的武器装备时,约翰做不了主了,因为这当中涉及到国家层面的安全和利益纠纷,英**方也需要考虑自己在华的国家战略利益。

    不过李卫国的手段多得是,从英**方那里一时间买不到如此庞大数量的军火,但上海县到处都是洋人,还可以从英国商人那里下手,英国商人如果不卖,那就从其他国家的商人那里下手,反正这个世界不止英国人在出售武器装备,法国人、德国人、瑞典人、美国人都在世界各地推销军火,因为这是最赚钱的方式之一,没有人跟钱过不去。

    最终,英**方似乎也明白李卫国完全可以从其他国家的商人手中买到军火,所以没必要做出限制,反而跟李卫国闹得不愉快,影响以后的合作,再加上卖军火给李卫国还能赚不少钱,所以最终同意向李卫国大规模出售武器装备。

    于是李卫国出资二十万两银子购买了五千支火枪,其中包括四千八百支p1842击发式前装滑膛枪,以及两百支p1851击发式前装线膛枪。

    虽然李卫国很清楚线膛枪比滑膛枪更加先进,但他也知道在后装步枪出现前,前装线膛枪并不适合大规模排枪交战使用,因为有膛线的缘故,使得枪手在安装子弹时非常费劲。

    不过李卫国还是选择买了两百支p1851前装线膛枪,这是因为李卫国突然想到了美国独立战争使其一把线膛枪改写整个美国历史这件事,联想到后世的特种部队作战思想,李卫国决定独立组织一支专门使用线膛枪的部队,专门在战场上独立作战,以射杀敌方重要目标为首要任务,配合大部队正面作战时将会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了火枪之外,李卫国还花费了四十八万两银子购买了六门24磅火炮,十门16磅火炮用作步兵火力支援,68磅和32磅重炮各四门,用来守城。

    虽然购买的武器装备都标配了一个基数的弹药,但李卫国知道他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兵工厂,一旦战事爆发弹药消耗巨大,无法补充将受制于人,所以他不得不另外大规模囤积枪炮火药,这又花费将近六十万两银子。

    看着手中的银子淌水似的哗哗往外流,李卫国着实心疼,但他没办法,舍不得孩子讨不到狼。

    就在李卫国心疼自己那些白花花的银子之时,英国公使馆方面终于有动静了,包令不得不承认他在丽如银行这件事上败给了李卫国,终于放下面子,主动请李卫国参加一场宴会。

    李卫国微微一笑,他知道包令已经妥协了,这是要借着宴会之机修复他们二人间的关系。

第0042章 印钞机到手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上海,远没有后世那般纸醉金迷的繁华和令人向往。直到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开始推行杀富济贫的国策,导致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外逃,当中不乏各种富豪、地主、巨商们,他们纷举家逃往上海,大都携带巨款,这才令上海渐渐繁荣起来。

    李卫国正在为这些即将发生的世纪大事件做准备,他的亚洲投资银行将用来吸纳这些富户们手中的巨额资金,将来大量涌入上海的数百万难民将为他提供巨大的人口资源,他从国外购买大批机器设备建立各类工厂,将从难民中得到廉价的劳动力。

    这是发展壮大自己实力的最佳机会,李卫国自然不会放弃。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却是李卫国能够成为上海县令,否则他做这一切都是白费。

    好在丽如银行被李卫国搅黄了,迫使英国特权公使包令不得不暂时放弃跟李卫国对抗的决定,转而为修复双方的关系而宴请李卫国。

    李卫国依约参加了包令的宴会,并再次强调愿意同英国公使馆继续合作下去,包令有了台阶下,有了之前丽如银行的教训,知道李卫国的强势,所以为了能够继续跟李卫国合作下去,包令对李卫国大开方便之门。

    几个月前包令承诺给李卫国的英国最先进的印钞机设备,如今已经运抵上海英租界,一共三套印钞机设备,由英国香港东方银行提供,作价三十万两银子,以入股亚洲投资银行股份作为偿付方式。

    当然,这些三套印钞机设备都是裸机,英国政府对纸币制造有着严格的管控,东方银行自然不会泄露半点核心机密,关于英镑的纸张、油墨、水印三项核心技术资料是决计不会给李卫国的。

    这一点李卫国也清楚,事实上就算英国人不给他这三项技术资料,作为后世国际顶尖伪—钞专家的他也是一清二楚,甚至在这方面根本无人能超过李卫国。

    包令还以为李卫国会不高兴,却发现人家根本不在乎,似乎胸有成竹的样子,他不由得心中暗道:“看起来我还是低估了这个中国少年!以后行事需更加谨慎小心才是,类似丽如银行这件事决计不能再出现第二次了。”

    不管包令心中如何想法,李卫国反正很高兴,再过几个月亚投行总部即将建成,眼下包令送来了印钞机设备,只要等到半个月后第一批采购货物运抵上海,李卫国便可以着手他的伪—钞大业了。

    至于是先伪造英镑还是法郎,亦或者是美元,那就得看李卫国的心情了。

    印钞机设备本来就是包令入股亚投行的一个先决条件,所以李卫国并不领包令的人情。

    包令心中也很清楚,所以他接下来表示将会命令英国商人在上海县城内制造纠纷,以此来逼迫清政府撤掉现任上海县令的职务,并明确表示乐意看到李卫国调任上海县令。

    但清政府会不会任命李卫国来担任上海县令,这点包令就不敢打包票了,毕竟现在还没有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还没有被英国打怕了,此刻的英国政府还没有资格干涉清政府任命地方官员。

    当然,就算包令能够影响清政府任命上海县令一事,他也不会出手的,因为打心里讲,包令越来越提防李卫国,他已经觉察到这个少年无法被他控制,所以他心里真心想看李卫国吃瘪碰壁,认为只有李卫国走投无路之时才会服服帖帖的遵从大英帝国的意志。

    这是包令的小心机,但他并不知道的是,如今李卫国的背后不再那么孤单,而是有了苏松太道刘建章这个靠山,被视作六爷党一派的人了。只要英国人把现任上海县令拉下去,那么刘建章就能把李卫国调到上海县。

    这些都不再是李卫国关心的焦点,他此刻只希望英**方尽快将他所购买的军火送到崇明县,方便他的军队尽快熟悉西洋火器,尽快成军。

    包令笑道:“这点我倒是可以帮忙催促一下,不过我希望李大人也能够帮我们一个忙!”

    李卫国道:“阁下请说。”

    包令于是道:“我想知道太平军目前的势力有多大,他们打到哪里了?战火会不会波及上海?”

    原本历史上英国人是不可能这么早就知道太平军叛乱一事的,毕竟这个时候的英国势力仅限于沿海五个通商口岸附近区域,太平军在南方内地叛乱,清政府也不是傻子,为了防止洋人趁火打劫,自然要严密封锁消息,这也是除了李卫国之外,整个两江三省,包括两江总督陆建英在内都不知道太平军叛乱的真正原因。

    但历史被李卫国这个小蝴蝶煽动了一下,当初李卫国和苏三郎对话中无意提起了太平军叛乱之事,约翰随后便将此事报告给了英国公使馆,引起了英国人的高度重视,所以包令会问李卫国,毕竟此事最早就是从李卫国的口中说出来的。

    李卫国不知道包令为何要问这个,但他还是很小心的试探道:“阁下为何要关心太平军?他们不过是区区叛乱而已。”

    “区区叛乱?”

    包令爵士顿时皱眉,旋即笑道:“若真只是区区叛乱,李大人也用不着在崇明县招募新军,跟我们购买足够装备一个步兵团的武器装备,别告诉你们崇明县弹丸小城要四千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