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伪钞帝国-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中国政府针对英国发动价格战时,国际钢铁价格大降,成本高的英国钢铁厂大幅度亏损,不到半年,很多英国私人中小型钢铁厂就被迫关门停产,甚至是破产了。

    当然,中英间的钢铁价格大战,也让世界其他国家的钢材工厂很受伤,比英国钢铁技术更弱的法国、意大利、俄国等国家也是损失惨重。不过,这当中出现了德国和美国的钢铁崛起。

    德国因为跟中国结成战略同盟关系,所以一些中国先进的钢铁技术转让给了德国,加上德国本身就有克虏伯钢技术,所以冶炼出很好的钢材能够在中英钢铁价格大战中存活下来。

    而美国则除了技术上不如中国,没有中国的先进炼钢技术之外,某种程度上讲,其他方面跟中国不相上下,因为美国本身就是资源丰富的国家,铁矿、煤矿分部集中易开采,生产成本甚至比中国还低,所以也在这场钢铁价格大战中存活了下来。

    于是,一场中英钢铁价格大战,最终让英国损失到吐血三升,中国赢得胜利,但却也给了德国钢铁和美国钢铁崛起的机会。

    这让李卫国有些始料不及,不过他没有放在心上,他有的是办法。

    很快,基于钢铁世界老大地位的中国政府开始了汽车价格战。

    此时各国都开始研究内燃机,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汽车,但整体上都不如中国造的汽车,因为一些关键技术和资源无法掌握。

    比如中国汽车的气缸发动机、轴承等材料,使用中国最先进的特种钢材料。里面甚至加入了碳化钨、镍铬合金等元素,国外无法生产这种钢材。汽车轮胎采用的橡胶,虽然全世界很多种橡胶,西方各国也寻找了很多种橡胶树,就是无法实现汽车用轮胎标准。他们都以为中国的橡胶来自吕宋州(菲律宾)的天然橡胶树,却不知道真正的原始橡胶树来自巴西热带雨林,李卫国故意让全世界都以为汽车轮胎只能使用吕宋橡胶树,把各国耍的团团转。

    这样一来,中国一方面压低钢铁价格,却不直接出口钢材。转而支持民族汽车工业生产,汽车生产成本下降,但汽车销售价格却上涨了,中间获利巨大,让国外汽车同行羡慕嫉妒恨,不得不从中国进口各种发动机、轴承、轮胎等部件。

    同时,中英两国相互承认专利权一事上,英国人突然发现自己吃了大亏,以前以为中国人不会创造。只会山寨英国人的发明,为此英国政府千方百计的主动跟中国签署专利保护条约,结果现在发现竟是自缚手脚,比如汽车的各部件相关发明和设计专利权。李卫国随便拿出一些历史上的经典汽车设计方案抢先申请专利,就让中国汽车行业大放异彩,更让英国人只能羡慕却无法去山寨,急的直蛋疼。

    看到中国的汽车工业垄断世界市场。金灿灿和白花花的硬通货不断流入中国人的口袋,世界各国都是羡慕和嫉妒,除了英国之外。似乎没有哪国敢跟中国对抗,因为中国的军事实力强大,打败英国三次,打败法国、美国和俄国各一次,这种战绩已经被全世界公认为军事强国了,没有哪国愿意去惹一个军事强国,所以只能跟中国合作。

    当然,李卫国的战术很成功,一手大棒,一手甜枣。军事压迫其他国家的同时,也不忘给他们点好处。比如加强经贸和军事合作,通过双边贸易互取所需,通过军事合作,对这些国家出口武器装备。中**事实力强大,很多世界级先进武器装备经历了实战的检验,所以很多国家都认可。再加上德国大规模从中国进口武器装备,这起了一个非常好的带头作用。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看不惯英国当霸主已经很多年了,跟中国展开军事合作,提高自身国防能力,这本身就附和各国核心利益。

    所以,中国抛出经贸和军贸的诱饵,很快就吸引了很多欧美国家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中英两国之间不选边站,保持中立。

    中国在军事、科技、政治、经济等方面全面出击,军事上加大军品出口审批,允许更多的西方国家购买中国的武器装备,当然外贸版的不可能比中国神策军自用的好,但足以引诱西方国家了。

    科技上也放开了一些出口限制,一些不影响中国世界科技霸主地位的民用技术允许出口,但会跟西方国家签署技术协定,不允许转让给英国。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各自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自然不会轻易将技术泄密给英国的。

    政治上,中国政府分别向西方国家保证,只要不跟中国敌对,就不会有违钞攻击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这点保证对于西方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可是切身体会到违钞给他们国家带来的巨大影响,所以纷纷表示绝不与中国为敌。

    经济方面,中国将和各国相互开放国内市场,降低进出口关税。中国将开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沿途各国间的经贸关系。其中以铁路合作为重点,中国将修建陆上丝绸之路沿线铁路,中国出全资,占股份60%,享受99年经营权,沿线国家负责出让沿线土地所有权、拆迁工作,享受40%股份。

    通过这些手段,中国将跟除英国之外的大部分世界国家保持友好关系,虽然这些国家短时间内不可能倒向中国,但只要不倒向英国就可以了。

    于是,中英两国间在国际舞台上开始了激烈的竞争和角逐,从经济到军事,从科技到政治,中英两国纷纷动用外交手段,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不过,在十九世纪,其他的手段都是其次,最终的胜负还得看双方的军事能力,谁的拳头大谁才是胜利者。

    对于这一点,中英两国,乃至其他国家都深信不疑。

    全世界都在盯着中英两国的军备发展方向和装备数量,中英两国的海军军备竞赛一直在进行着,这个周期不断在缩小。以前,中英两国海军在研制设计、造舰服役周期以五年为期限。但现在,双方的海军每年都在竞争。

    比如去年中国海军有三艘战列舰开始铺设龙骨,那么英国很快得到消息,几个月后便开工六艘同样等级的战列舰六艘或者九艘,几乎以两倍或者三倍的数量进行建造。

    英国是海军强国,造船厂多,造船能力强,控制的海洋面积也远超中国,是全球投送海军,所以需要的战舰数量自然要比中国海军多得多,更何况英国海军在黄岩岛海战中战败,对中国海军忌惮,更加要提升战舰数量了。

    对于英国海军的思维,李卫国最是清楚,所以当得知英国开工更多的战舰时,中国海军在随后的第二年,迅速针对性的开工建造战舰,逼着英国海军再次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造更多的战舰,以期待拖垮英国的财政和经济。

    生怕英国海军不跟拍,李卫国特意嘱咐中国海军召开记者发布会,公开一部分数据,同时也故意让一部分英国间谍得到一些所谓的“机密”情报,以便刺激英国海军建造更多针对性的战舰。

    李卫国不怕跟英国进行全面军备竞赛,就怕英国不跟,只要英国上钩,那么就有机会让英国吃大亏。

    比如中国海军开工建造的是全钢制战列舰,但外观上跟以前的铁甲舰没有太大变化,对外也宣称是铁甲舰,一旦英国海军建造一堆铁甲舰出来,将来双方爆发海战时,英国海军决计要吃大亏的。(未完待续。)

第317章 海权论和雄风级战列舰

    中英两国的军备竞赛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双方的造船厂内都排满了等待建造的战舰。

    中国海军向全世界公布了定远级铁甲舰和海圻级穹甲巡航舰的部分数据,并发布了未来五年追加建造九艘铁甲舰和九艘穹甲巡航舰的消息。

    消息中自然有水分,但有多少水分在内,各国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英国海军是最关注中国海军发展动向的,他们立即召开海军扩大会议,商讨对策。英国首相本杰明也应邀参加了,可见英国政府的神经有多紧张了。

    “根据我们海军mi5获得的情报,结合中国政府自己发布的消息,我们大致推断出中国海军未来五年建造的九艘新式铁甲舰和九艘新式巡航舰,应该是在现有的定远级铁甲舰和海圻级穹甲巡航舰的基础上增加10%到20%的排水量,即新舰排水量11000吨至12000吨之间;应该采用12英寸50倍径双联装主炮,因为这种火炮技术成熟,并且经历了实战检验,但也不排除他们在新舰上安装更大口径的主炮。装甲方面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依然是300毫米锻铁装甲。动力系统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采用现有成熟技术,即巡航速度14节,战斗航速18节,但也不排除小幅度提升的可能性。”

    海军大臣纽卡斯尔首先做了简报,评估了中国海军未来五年的主力战列舰的性能指标,供其他人参考。

    本杰明直接问道:“我们海军主力舰的性能跟他们相比如何?”

    纽卡斯尔略带尴尬,很快回答道:“之前是我们低估了中国人的造舰技术,造成黄岩岛海战的失败。平心而论,中国海军的主力舰性能远超帝国海军。”

    本杰明继续问道:“既然评估了中国海军未来五年的主力舰性能,那你们有什么打算?”

    纽卡斯尔这时转向第三海务大臣费舍尔,叫他来回答。

    费舍尔于是将一份报告交给本杰明,同时解释道:“根据情报评估。以及帝国的造舰技术,针对中国海军下一级主力舰,我和有关部门联合设计了一套造舰方案,我将其命名为复仇级。”

    复仇级战列舰,由英国第三海务大臣费舍尔亲自主持设计,设计排水量12500吨,搭载双联装12英寸40倍径主炮两座,6英寸副炮6门,3英寸近防炮8门,鱼镭发射管2具。装甲采用14英寸锻铁装甲,10个锅炉,两台往复式蒸汽机推动,迅速航速可达14。5节,战斗航速17节,续航力3000海里。

    本杰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