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争大唐-第6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上出言辩解的,无奈之下,只好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长孙无忌,却不料长孙无忌还真就跟泥菩萨一般地站在那儿,别说啥暗示性的小动作了,便是连眼珠子都没转动一下,这令诸遂良生生有种吐血的冲动,没奈何,只好硬着头皮站出来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张府如今由东宫及纪王府军兵看守着,似与体制不符,微臣恳请陛下调羽林军前往接手,以便调查出了真相,也好还天下一个清明。”

    “哼。”李世民显然对诸遂良这番避重就轻的说叨不满得紧,暗骂诸遂良滑头,冷哼了一声之后,倒也没有就此发作诸遂良,而是有些个不耐地挥了下手道:“传朕旨意,着李贺宗派两千兵马前去驻防,未得朕旨意,任何人不得私见张亮。”

    “奴婢遵旨。”浑身不自在地站在一旁的柳东河一听老爷子开了金口,忙不迭地便应答了一声,逃也似地退出了书房,自行赶往玄武门北衙传旨不提。

    “辅机,尔怎么看?”李世民见诸遂良滑头不肯说,也懒得再去问他,侧头看向了长孙无忌,沉吟地问了一声。

    早先李世民着急着要彻底削掉李贞兵权之际,长孙无忌便不怎么同屋书龙敌无意,倒不是因长孙无忌心向着李贞之故,而是长孙无忌早已预计到以李贞那等刚强的个性断不会束手就擒的,与其动作过猛从而引发李贞的激烈反抗,倒不如徐徐图之来得稳当,为此,长孙无忌可是曾隐晦地劝说过李世民几回了的,只可惜李世民不肯纳谏,固执地认定只要给了李贞治权,军权理所当然地就该立刻收回,步子迈得一快,哪能不引起李贞的反弹,再加上诸皇子都不是省油的灯,这么一闹腾起来,事情不闹大了才是怪事了,现如今的局面果然印证了长孙无忌先前的猜测,事已至此,长孙无忌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在长孙无忌看来,此时李世民的处境与当年高祖李渊颇有些相似,甚至更糟上一些——如今的李贞已是太子,就地位来说,比起当年李世民只是秦王高出了不少,再加上李贞手下文武兼备,内有强援,外有雄兵,手中还掌握着强大的暗底势力以及那些个神秘莫测的秘密武器,若是李贞真的起了异心,“玄武门之变”再次上演也绝非说笑,故此,长孙无忌去岁虽给李世民献上了以治权换军权的策略,却始终主张缓进,坚持徐徐图之的策略,可惜李世民只采纳了一半,动手过急,给了诸皇子借力打力的机会,这才造成了眼下的危局,至于该如何应对,长孙无忌也有些个拿不定主意,可有一条他是清楚的,那就是此事的解决绝对不能用强,否则一切都将无可挽回。

    “启奏陛下,今日天色已晚,不宜大会群臣,老臣以为还是明日再议的好。”长孙无忌话说到这儿,沉吟了一下,又接着道:“此事既然是太子殿下出面主持,陛下何不请太子殿下前来禀明,至于其余,还是等早朝时分再议也不迟。”

    长孙无忌的话虽说得含糊,可李世民却是听懂了——长孙无忌的意思是此事不妨就事论事一回,大事化小,引而不发,待早朝时看群臣们的意见再行定夺,如此一来,事情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把控在李世民的手中,至于张亮的死活么,看着办也就是了。

    李世民并没有马上回答长孙无忌的提议,而是勾着头想屋书龙敌无了好一阵子,这才一扬眉,提高了下声调道:“来人,传朕旨意:宣太子殿下即刻觐见,余下诸臣工各自归府,就张府一事准备本章,后日早朝专议此事。”

    承天门前,李贞及一众大臣都已站了多时了,却始终没等到圣旨,众人各怀心思,却也无人敢在这等场合出声,黑鸦鸦的人群就这么寂静地站着不动,压抑的气氛在宫前的广场上四下漫延,直到几名打着灯笼的小宦官从宫门内急奔而出之际,人群这才骚动了起来,细细密密的私议声嗡嗡地响成了一片。

    嗯?怎地不见柳东河?李贞眼神好得很,虽在黑夜里,可大老远就发现来的这几名宦官虽都是李世民跟前听用之人,却独独不见内侍监柳东河的身影,内心里登时便滚过一阵的不安,可这当口也不好多说些什么,只能是默默地站着不动,各种念头却在心里头急剧地翻滚了起来……

    支持文学,支持( )

第五百零五章 针锋相对(七)

    陛下有旨:传太子李贞甘露殿觐见,诸臣工一体退下,各回本府,就张府一事具本,待后日早朝时再决,钦此!”就在李贞心乱如麻的当口,那几名手持灯笼的小宦官已簇拥着一名中年宦官走到了近前,由那名中年宦官高声宣读起了圣上之口谕。

    诸大臣先前在程府又是喝酒,又是受惊,再接着又是一路急赶着到了皇城,这会儿早就又困又累了,只不过是勉强支撑着罢了,一听能回府了,哪还有不赶紧溜之大吉的,呼啦啦一下子散得个精光,然则也不是所有人都急着走,几位皇子就全都站着没动,一个个面色各异地在那名中年宦官与李贞之间看来看去,末了,还是李泰最先沉不住气,一个大步站了出来,扯着嗓子嚷道:“王公公,我等也要见驾,同样递了牌子,为何不宣我等,嗯?”

    “是啊,王公公,我等都等了如此久了,您看是否能通融一、二,再去通禀一声?”有了李泰的带头,吴王李恪自然也就不甘落后,立马跟着出言挤兑了一句。

    “三哥,四哥,你们啊,就别争了,人家身份不同,我等还是赶紧回家洗洗睡了的好,嘿,趁着这会儿天凉,睡得爽利啊,呵呵……”李恪一开腔,袖着手站在一旁的蜀王李愔阴阳怪气地冒了一句,那话里的酸意和挑拨的意味可是浓烈得大老远都能闻得到。

    “六弟,不许胡说,都是父皇的儿子,哪有那么多说叨的,尽瞎扯!”李恪假意地骂了一句,可这话里的味道却有些个不对了——这是要撇清李贞头上那顶太子的光环,把大家伙拉到一条线上来说事了。

    “诸位哥哥,你们……你们怎么这样,父皇不是说了,明日再议的么,小弟……”李贞只顾着盘算对策,压根儿就没理会一帮子兄弟们的胡言乱语,可站在他身边的纪王李慎却是看不过眼了,小脸通红地站了出来,颤着声试图指责诸位兄长的言行有失检点,却不料没等他将话说完,李愔便毫不客气地一瞪眼,凶巴巴地咒骂道:“小屁孩,滚一边去,何时轮到尔说事了,滚!”

    “你……”纪王李慎胆子小,被李愔这么一吼,又是害怕,又是气愤,想骂又不敢,委屈之下,拉住李贞的胳膊,小声地嘀咕道:“太子哥哥,他们,他们胡来。”

    李贞原本正独自沉思,被李慎这么一拉,立马醒过了神来,脸一沉,眼光锐利如刀般地扫向了诸王,杀气四溢,惊得一众皇子忙不迭地各自退后了一步,无人敢跟李贞对视,至于骂人的话么,也就此全都憋回了自个儿的肚子里去了。

    “十弟,天色不早了,尔先回去罢,回头有空到哥哥宫里坐坐,旁的没有,好酒倒是不少。”李贞见诸王不敢再放肆,也不为己甚,只是伸手拍了拍李慎的肩头,随意地说了一句,便大步向来传旨的王公公走了过去。

    李慎几番努力要靠向李贞,却始终没得到李贞的回应,这会儿李贞一番话已是明确表了态,算是承认了李慎的投效,这可令李慎高兴坏了,也不管边上几个哥哥那要吃人的眼神,对着李贞的背影恭敬地躬身行了个礼,一溜烟地上了马车,自顾自地转回自家王府去了,只留下吴、魏、蜀三王在宫门处面面相觑地站着不动。

    来传旨的这名中年宦官名叫王全,乃是刚提拔上来的甘露殿主事宦官,原本一直在东都洛阳宫中任事,直到去岁李世民在东都过冬时,见其为人老练、办事得力,便将其带回了京师,提拔到了甘露殿主事这么个要职上,其与李贞并没有打过多少交道,甚至连交谈都没有过,对于李贞这位强势的太子,王全也不像其它宦官那般又敬又怕,此时见李贞大步行了过来,并没有抢上前去大加讨好,仅仅只是在原地躬了下身子,一丝不苟地道:“太子殿下请了,圣上还在书房等着呢。”

    “有劳王公公了。”李贞早先就派人盘查过此人,对其底细多少有些了解,此时见其态度从容不迫,心里头倒也颇有几分欣赏,这便微笑地应了一声,而后抬脚便走进了承天门,由一众宦官们陪着向甘露殿赶了去。

    李贞这么一走,剩下的三王可就尴尬了,彼此对视了一番,各自都觉无趣得紧,也都很不甘心——眼瞅着即将能算计李贞一回了,却不料李贞这厮更狠,竟然来了个釜底抽薪,一把打翻了张亮,真要是张亮在劫难逃,其所提出来的奏本自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再也没了作用,而旁人若是还想依样画葫芦地来上这么一手,只怕就难了,纵使能行,也不是短时间里能动得起来了,此番打草惊蛇之下,难保李贞不做出相关之安排,大好之机会就这么白白地溜走了,够令诸王扼腕叹息的。

    “三哥、六弟,总不能叫那厮就这么得意了去罢,您们看……”别人还好说,李泰这回可是亏大了,不但没吃到鱼,反倒惹了一身的骚,若是张亮就此玩完,他李泰可就被断了一臂了,越想越不甘心之下,见吴、蜀二人都无甚表示,不得不出言邀约了一把,试图拉拢二王一道出面死保张亮。

    “唉,天色太晚喽,这酒一上头,人便乏得紧,呵呵,瞌睡了,瞌睡了,告辞,告辞!”吴王李恪沉吟着不开口,李愔却是干脆得很,一见已无戏可唱,丢下句似是而非的场面话,自顾自地便溜之大吉了。

    “唉……”李恪沉吟了良久,认定翻盘的机会并不大,至于张亮的死活,他自是不会放在心上,一见李愔走了,他自也不想再留,啥话都没有说,只是摇头叹息了一声,便上车回府去了。

    “一双狗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