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明1644-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脑袋在长公主的小脸上顶了顶,长公主立刻咯咯的笑了起来。

    大皇子朱玄桦和二皇子朱玄钰也一个六岁一个五岁了,两个小子一如既往的羡慕长公主朱慧敏能跟父皇这么亲密,他们越发认定,父皇就是喜欢女儿比儿子多。

    除了两个小子和长公主,另外四个皇子公主都还小,被奶娘抱着。

    朱慈踉抱着长公主朝皇后等人走了过去。

    路过大皇子和二皇子身边的时候,朱慈踉看向两个小子问道:“夫子布置下的功课都做了吗?”

    “回父皇,都做了!”两个小子同时回答道。

    两个小子都有五六岁的年纪了,将来的储君或许就会从两个小子当中挑选,为了能让他们将来担得起国家的重任,也为了不让他们走上歪路,朱慈踉已经开始将两个小子赶去学堂读书去了。那个学堂就建在皇宫里,是朱慈踉专门为了自己的皇子公主们建的,期间也会招收一些文武百官的子弟一同,之所以要这样做而不是让皇子公主们直接到宫外普通学堂去就读,那是因为皇子公主的身份毕竟过于尊贵,学堂的普通夫子知道他们的身份后容易束手束脚,也会影响到学堂里的其他孩童,而一旦隐瞒皇子公主的身份又未免有些不太现实,也没有那个必要,与其多生事端,朱慈踉觉得直接在宫里专门的教学更能让皇子公主学到东西,并且,空闲的时候,朱慈踉也经常会去观察皇子公主们的学习,就在皇宫内正好可以就近,待公主皇子们真正长大到十岁以后,朱慈踉才会择机带着他们到市井当中见识人生百态,慢慢练他们。

    朱慈踉点了点头,满意的说道:“等会允许你们每人向父皇提一个要求,只要父皇能够办到的,父皇都答应你们。”

    朱慈踉虽然对皇子比较严格,但该有的鼓励还是要有的。

    听到朱慈踉的承诺,两个小子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向着等会该向父皇提什么样的要求好。

    “父皇,父皇,敏敏也要!”长公主也听到了朱慈踉对两个小子的承诺,当即在朱慈踉怀里拉着朱慈踉的衣服嚷嚷着也要提要求。

    “好好,父皇也答应敏敏一个要求,不过敏敏也要记得,不可落下功课哦。”朱慈踉笑着道。

    长公主立刻小鸡啄米似的点头。

    “皇上!”皇后等五女深情的看着朱慈踉,一个个面带轻柔的笑意。

    不得不说,朱慈踉的后宫虽然也有五个女人,但却前所未有的和谐,没有朝代后宫那样的争宠和黑暗,朱慈踉极为满足了,所以他从不准备再另外接纳其他人进入后宫,不仅是因为他对五女的承诺,也是因为他不想他的后宫有一天失去当前的纯粹。

    “时辰差不多到了,走吧。”朱慈踉牵着皇后柔若无骨的手,和其他四女一起往太后的慈宁宫走去。

    皇后本是比肩陈圆圆的祸水级绝世美人,这些年虽然陆续生了两个孩子,但仅仅二十四岁的她,绝美的脸上并没有留下丝毫岁月的痕迹。

    其他四女也同样,年龄最大的娴妃黄莺也不过二十六岁,最小的兰香海棠两女甚至才二十岁出头,五女都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没过多久,太后的慈宁宫便到了。

    长公主和大皇子二皇子三人围着太后承欢膝下,让太后的脸上也笑容不停,充满欢乐。

    饭桌上,太后突然收起笑容叹息了一声。

    “母后,怎么了?”朱慈踉问道。

    “要是长平和慈也在就好了,大明重新一统已经两年了,也没见两个孩子的踪迹,他们怎么就不舍得回来见我这个母后呢。”太后说着,泪水都打湿了双眼。

    长平便是长平公主,慈则是定王朱慈,两人和朱慈踉一样,都是太后所出,一个是朱慈踉的皇姐,一个是朱慈踉的皇弟,毕竟是十月怀胎,太后思念他们也是人之常情。

    “皇祖母,不哭………”长公主不知道太后为什么哭,但她却忍不住出声安慰,看着太后在哭,自己也跟着流了泪。

    太后感动的拍了拍长公主的背。

    对于长平公主和定王,朱慈踉其实并没有多少感觉,毕竟当年他来到这个世界没多长时间,北京城就被李自成攻破了,他与长平公主和定王虽然名义是同胞,实则连碰面的次数都数得过来。

    当然,朱慈踉虽然没多少感觉,不过也不想看到太后伤心。

    “母后请放心,儿臣早就派了锦衣卫四处寻找,慈已经有消息了,当年满人西迁的时候,把慈也一起带走了,朕已经派了人去跟满人联系,而长平皇姐那边也已经有了些眉目,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也能够找到,儿臣在这里向母后承诺,最多一年的时间,朕便能够将慈和长平皇姐带到您的面前。”朱慈踉承诺道。

    当年满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西迁的时候竟然将朱慈也一起带走了,而且还是秘密带走的,所以朱慈踉才会在近期才得到这个消息。

    至于长平公主那边,朱慈踉只从后世的史记载中知道长平公主可能在某个庙庵里,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朱慈踉也只能当是真的了,那些个庙庵大多是山里,虽然不怎么好找,但长平公主被崇祯斩断了一直臂膀,特征极为明显,朱慈踉始终相信一直找下去总会找到的。事实上,找个这么久了,朱慈踉也确实已经有些眉目了,或许用不了一个月,便会有消息传回来了也说不定。

    有了朱慈踉的承诺,太后才终于收起了泪水,思子思女心切,一天见不到长平公主和朱慈,太后都无法真正开怀。

    …(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三章 经略蒙古

    大明中兴七年正月十六,元宵刚过,朱慈踉便下旨从全国各地征调十万民夫,准备开始经略蒙古,彻底将蒙古草原掌控在大明手中。

    二月十五,随着二十万民夫从各地陆续北上,大量生产出来的水泥也开始在长江边上装船,准备从海路由海军护送到天津卫,再从天津卫运到蒙古草原。

    水泥早在中兴六年之前便已经完全研发了出来,经过一年的生产,库存已经极为丰富,至少按照朱慈踉的设想,用来经略蒙古草原是足够了。

    朱慈踉经略蒙古草原的策略很简单,也很实用,那就是用水泥和石头在蒙古草原的各个水草丰美之地构筑城池,让所有蒙古草原的牧民都住到草原上的城池里面去。

    游牧民族靠的是居无定所,来无影去无踪的方式生存,通常情况下,在一望无际的蒙古草原,想要完全歼灭蒙古人的游牧骑兵是不可能的。

    如永乐年间,永乐大帝五征蒙古,每一次都打得蒙古人丢盔卸甲,可是怎么都不能全歼蒙古人,而大明军队又无法在蒙古草原久呆,毕竟要时时刻刻防备蒙古人的偷袭,代价太大了,所以每次大明军队一撤离蒙古草原,蒙古人便会卷土重来。

    不仅仅是永乐时期,例数华夏代王朝从秦朝起,每当强盛的时候都能打得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溃不成军,可是每一次都不能解决这个隐患。

    不管是匈奴,鲜卑,突厥,还是蒙古人,都曾被中央王朝狠狠的击败过,甚至匈奴,鲜卑,突厥等原本占据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先后消逝,然而,数千年来,北方草原仍旧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消逝了一个游牧民族又会重新进来一个游牧民族,而后继续威胁着中原王朝。

    大明前期便为了防备蒙古人来无影去无踪的骚扰,不得不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构筑庞大工程量的长城。

    没有人可以计算得出大明为了构筑北方长城究竟花费了怎样的代价,只可惜,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仍旧无法解决北方草原的祸患。

    朱慈踉打算在蒙古草原各处构筑城池,圈住蒙古草原所有水草丰美之地,这便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计。

    众所周知,游牧民族的生存依靠的便是水草丰美之地,一旦蒙古草原上所有水草丰美的地方都被城池圈住了,那么游牧民族便只能靠着城池生存。

    游牧民族善于骑战,喜欢来无影去无踪,而中原王朝则善于坚守城池,一旦蒙古草原被大量城池所笼罩,那么大明便只需要派驻少数军队坚守城池,把守所有水草丰美之地,便可断绝蒙古人的根基,让蒙古人想要继续在蒙古草原上放羊牧马就只能住在大明建造的城池里,接受大明的管制。

    这招釜底抽薪之计堪称完美,朱慈踉知道,前期呃花费或许大恨,但也更知道,就算再大也绝对打不过再建一条万里长城的花费,况且这还能永久解决蒙古草原的隐患,将其彻底完全纳入大明唯一的办法。

    “哈哈哈哈,皇上此举,真是高啊,实在是太高了!”驻扎在蒙古草原的第一军军长纪锋哈哈大笑。

    当前,蒙古草原上驻扎有大明三个正规军,分别是第一军,第七军,和第十九军,总共六万人。

    虽然比原先的七万人少了一万人,但这六万大军可都是正规军,全部装备的都是击发枪的九十毫米口径大炮,甚至还有少量新式机枪,可比当初的七万大军强了两倍不止。

    第七军和第十九军虽然不如第一军原十几挑一的应龙军士兵组成的军战斗力强,不过因为武器都是一样,战斗力至少也有第一军的六七成,不是纪锋等人自信,靠着他们六万大军,就算蒙古人有五十万铁骑,胆敢前来攻击他们,也只有死路一条。

    朱慈踉已经下旨纪锋全权主持经略蒙古一事。

    纪锋的任务有两点,保护好进入蒙古草原修筑城池的二十万民夫,同时防止蒙古人狗急跳墙,前来攻击没有建好的城池。

    圣旨下到纪锋手中的同时,还有一章蒙古草原的详细地图,上面标注有大量的点,有大有小,其中大的点表示要建立大城池,小的点则表示要建立小一些的城堡。

    按照地图上的描述,整个蒙古草原将会建立三十个大城池,数百个小城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