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普通百姓们的心思很简单,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他们可不关心皇帝是谁,更不关心当今皇帝的血脉是否纯正,他们只知道,当今皇帝是一个真真正正为他们普通百姓考虑的皇帝,是他们应该供奉的明君。
这不,锦衣卫都还没开始有动作,谣言便很快被百姓们自行告破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六章 民心
南京城。
由于谣言四处谣传,引得百姓们不免议论纷纷。
“听说好多人都在传当今皇上不是朱家血脉,不能为皇帝,这是不是真?”一座街边茶肆,不少百姓正在议论,惊骇莫名!
“不知道,不过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一名百姓摇了摇头,但立刻坚定的道。
“对对,我也不相信,理由太简单了,为什么早不传出来晚不传出来,偏偏在皇上要取消士族和宗室永不纳税特权的时候传出来,而且还扯上了正在攻打九江的福王和已经攻到了长江边的潞王,这不是明摆着的吗,那些士族和藩王不肯遵从圣旨向朝廷纳税,并且减免佃户的租税,所以才起兵造反!”另一名百姓竟然一口道出了事情的缘由,立刻获得了其他百姓的一致赞同。
百姓的眼睛时雪亮的,谁对他们好他们便帮谁,他们心里可不关心当今皇上是不是朱家的血脉,只知道当今皇上是一位真真正正为普通百姓考虑的皇帝,值得他们拥护。
“皇上才是真命天子,福王和潞王是反贼!”不知道哪个百姓事先喊出了这个口号,立刻便获得了普通百姓的一致认同,特别是那些悲惨的佃户们,朱慈的圣旨无疑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无论如何他们也不希望当今朝廷被福王反军推翻,毕竟若是福王和潞王胜了,他们今后依然要交七成八成的重税给地主,剩下的根本不够吃,而若是当今皇上胜了,则圣旨必然被推行,到时候他们最多只需要交两成的税给地主,那样的生活对他们而言,绝对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知道怎么样来选择。
“福王和潞王是反贼,打倒反贼!”在许多不明人士有意的煽动下,许多常年被豪强地主们剥削的普通百姓们走上街头,奋力唿喊!
普通百姓是士族的数百倍,这是一股压倒性的力量,超过数百万人出来呐喊,唿吁朝廷剿灭叛贼,声势震动天下。
慈宁宫,常年礼佛的周太后震怒。
“你说什么,外面竟然有这样的谣传!”周太后怒道。
“这不仅是对哀家的侮辱,更是对先皇和朱家代祖先的侮辱,哀家决不允许!”泥人还有三分火气呢,周太后平时虽然不理事,但不代表她能容忍那样的谣言。
慈宁宫宫门大开,一身华贵容装的周太后踏出了一年未出过的慈宁宫。
年仅三十五岁的周太后并不显老,周身都充满华贵与雍容,气势更是令人侧目。
周太后直接朝着朱慈当前的所在地御书房走去。
朱慈正在聆听各地传来的情报。
“启禀皇上,太后娘娘走出慈宁宫,正在前来御书房的路上。”赵德全一得到消息便立刻前来禀报。
“哦?母后终于肯走出慈宁宫了吗!”朱慈大喜。
自从崇祯十七年五月他登基以来,周太后便一直在慈宁宫佛堂礼佛,不问世事,朱慈请了多次都没能将她请出来。
朱慈倒是有些猜到周太后的心情,当年因为崇祯皇帝自缢惨死让她心中悲伤,要不是朱慈一路劝诫和哀求,或许周太后已经跟着崇祯皇帝去了,虽然最后平安南下,并且成为了尊贵的太后,但周太后始终对崇祯皇帝的惨死,心有介怀,一直在慈宁宫佛堂礼佛,就是有着为崇祯皇帝超度的意味。
朱慈对周太后的感情很复杂,他虽然在灵魂上并非周太后亲子,但因为原先自身本是孤儿,从未有过亲娘的原因,他心有遗憾,所以一直将周太后当作自己的亲娘尊敬,再加上这具身体本就与周太后血脉相连,冥冥中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久而久之,若是不特意回想的话,他内心深处,便已经下意识的认为自己就是周太后亲生儿子,对周太后的尊敬没有半丝作假。
“太后娘娘驾到!”还没等朱慈走出去迎接,周太后带着一群宫女太监走了进来。
“母后怎么来了,难得肯走出慈宁宫,也不事先知会孩儿一声,也好让孩儿去迎接母后。”朱慈笑着迎了上去。
“哀家再不出来,还不得被外面那些人诬蔑死,将来死了如何还有脸面去见你父皇!”周太后话语中透着怒气,不过对朱慈却是笑着的,对于自己这个儿子,周太后非常满意。
朱慈登基以来的所作所为,周太后都看在眼里,她的眼光比崇祯皇帝还要深远,在许多事情上,自然不会与一些迂腐的老臣一样认为朱慈是在胡闹,就连许多朝臣觉得朱慈在‘胡闹’的时候,想进慈宁宫求周太后出面,周太后都不理会。
“你也是,要做下那等事情,为何不事先准备妥当,母后都不得不替你担心!”这一次,周太后同样看得清楚,知道朱慈这次所做的同样不是在胡闹,只是事情到底是太大了,不得不让人担忧。
周太后的关怀让朱慈心中温暖,笑道:“母后放心,儿臣早有准备,先让他们蹦几天,不日便可发动雷霆之势将他们扫灭。”
听到朱慈这么说,周太后心中稍定,不过她难得出来一趟,也想帮朱慈一下。
“母后相信你,不过母后要你立刻召集百官,母后有话要说!”
“儿臣这就去办!”朱慈点了点头。
朱慈大概猜得出来周太后打算要做什么,对于周太后肯出面帮忙,他非常乐意。
当日,朱慈召集百官,由周太后出面。
周太后凤目肃然,怒火冲天,先是严厉斥责了外面的谣言,以绝对的证据证明了朱慈血统的纯正,并且言明福王和潞王等的罪孽,大骂他们为乱臣贼子,有辱大明宗室。
周太后的怒火自然没有那么容易抵消。
“一群自私自利的逆贼,不配为我朱家子孙,哀家将责令宗人府将所有参与谋反的宗室子弟除名,从今往后他们不再是朱家子孙!”这才是最要命的。
身为大明的太后,只要理由够充分,周太后有这个资格将一些宗室子弟在族谱上除名。
随着大明日报广发天下,一瞬间,天下震惊了,百姓们更愿意相信朝廷,而不是福王潞王那些为了士族豪强和宗室利益的反贼。
不仅如此,为了更加调动普通百姓们的情绪,朱慈又扔下了一个重磅炸弹。
又一道利民的圣旨下去。
朝廷从今年起,将永久取消徭役制度,今后朝廷征调民夫,将会按照百姓们的意愿自愿而为,绝不强迫,并且朝廷会按照市场价格付给工钱。
这下,天下百姓再次震动,爆发出阵阵欢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百姓们发自内心的欢唿,徭役原本同样是压在他们头上的一座大山,每年每户都得出一个壮丁服一个月的劳役,不仅没有工钱,连吃的都要自己带,苦不堪言,如今被当今皇上一道圣旨取消了,这样的利好,百姓们无不拥护。
站出来支持朝廷剿灭反军的人数再次增加。
“反贼该死,剿灭反贼!”无数百姓怒吼,短短一两天时间,从原先的数百万人上升到了五千多万人,大半的大明百姓一齐怒吼,声势冲霄而起,似能击碎苍穹。
这是希望的怒吼,这是民心所向,参与的人数前所未有,声势也前所未有,局势似乎一下子反转了过来,对大明越来越有利!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龙军出动
由于无数普通百姓的加入,舆论翻转,从原先的大街小巷谣传当今皇帝血脉不纯应该退位自裁让福王或者潞王当皇帝,到此刻的福王潞王人人喊打。
说到底,百姓们的眼睛时雪亮的,福王和潞王等反贼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改变不了他们为了士族豪强和宗室利益而打算继续压榨普通百姓的本质。
而当今皇上则不同,不管是上一道的取消士族宗室永不纳税特权,并且严格限制土地租赁税率,还是这一道的永久取消徭役制度,无不是真真正正的为广大普通百姓考虑。
面对压榨和利好,普通百姓们知道自己该怎么样选择,知道自己该支持哪方。
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代表着士族豪强和宗室利益的福王和潞王一方虽然占据大明大部分资源和财力,但他们的人数毕竟太少了,只有普通百姓的数百分之一。
数百倍的普通百姓因为心中的希望,所爆发出来的气势是极为强大的。
反军遇到的阻力瞬间增大,每一个县,每一座城的普通百姓们都自发的在反军攻城之时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直接参与守城,或者想方设法给反军制造麻烦,比如湖南的一支五万人的反军就因为大意被十几个普通百姓烧了随行的粮草,导致军心大乱被第八军趁机击溃。
“皇上,时机已到,该让应龙军出动了!”李岩对着朱慈说道。
如今该跳出来的人都跳出来了,百姓的舆论也翻转了过来,变得对大明有利,确实已经到了反击的时间。
“是啊,最死硬的人大概都跳出来了,足足超过一半的士族豪强和宗室都直接参与进去了,就连三十个军的军长都反了三个。”朱慈遗憾的叹了口气。
十一军,十七军,二十四军被策反让朱慈有些遗憾,更感觉到痛心,特别是第十一军,这是让朱慈所料未及的,做为大明的十二个常备军之一,十一军的军长曾被朱慈暗中严格考察过,原本以为他应该不会反叛,但没想到的是他还是被拉拢去了士族那边,最主要的是被他带去的两万十一军将士,他们受到过应龙军的训练,战斗力不弱,他们理应终于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