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1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134章 华夏人发展的很快

    老罗终究没能挺过去。

    若是只脑溢血,或许还能躺在床上挺尸,但他身上早已经积攒了大量的病根,一迸发就再也坚持不住了。

    老罗死的时候,美国人还在那次瘟疫中惊恐不安。对于老罗的死,民众反映不一。

    打那些制造了瘟疫灾难的日本人以及与日本人达成同盟的都是他;跟华夏蜜月以及跟华夏翻脸的也都是他;虽然从欧洲撤离的方案是杜鲁门推动的,但也有曾经极力提倡远征欧洲的他的影子;他还让美国人靠着战争彻底摆脱了经济大萧条,也趁着战争大发横财,但是连年的战争已经让美国人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不说军事管制对物价的影响,就是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的走向战场,就让民众很是抱怨。

    美国人口不过1。45亿左右,仅仅动员加入军队的青壮就超过了2300万,已经远大于十丁抽一的比例。而更为让美国民众抱怨的是美国大兵上战场的风险极高。

    美军各军种仅仅死亡的名单记录已经超过了130万,伤者更是超过了300万,还另有近100万俘虏还没有被放归,包括刚被俘虏的60多万。若不是华夏允许用物资和技术等交赎金,恐怕被拘押在华夏劳役的美军俘虏早已经超过百万了。

    财产的损失离得美国民众比较遥远,也只有这战争的人员损失,是美国民众切身感受到了,也是他们对罗斯福政府最为不满的地方。

    还没有享受到足够战争红利,先体会到了战争痛苦的美国百姓们对老罗的死显然比另一个时空淡漠了许多。倒是官方对老罗的葬礼举办的一样隆重。

    半路接任了总统职务的杜鲁门不想在细节问题上遭人非议,尤其是老罗的威望遗被整个美国高层的情况下。

    现在的高层大部分都是这场战争的得利者,很多甚至是老罗一手扶持起来的,就连杜鲁门的高升也是老罗点头默认的。民主党的威望是老罗一手抬起来的,要不然老罗死后,也不一定轮到杜鲁门,按照华夏人的习惯他那个打不着三杆子的“亲戚”共和党的牙刷小胡子杜威。绝对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不过。顺利当上了总统宝座的杜鲁门现在心中对老罗也带着一丝怨念。

    老罗的影响力下,使得整个政府上上下下都残留着他的痕迹,让杜鲁门这个新生总统倍受压力。

    杜鲁门想消除老罗的影响,只能做出比老罗更优秀的成绩来,或者转移大众的视线,用时间来逐渐的磨灭。

    每一任总统都有时间限制,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表现一般会早早的被人抛弃和遗忘。而且杜鲁门半路接手,考验的时间会更短。那些背后的大鳄们并不一定只喜欢这个还算听话的老杜,显然靠时间的方法是不行的。

    杜鲁门想了半天,决定做一件比老罗更优秀的事情来,最终选定了关于华夏的事务。老罗确实很优秀,其他方面上难以有所超越。而且目前来说,对美国最为紧要的事情就是和华夏的事务。

    是战是和,是摆在美国人面前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被战争拖得疲惫的美国人中反战的势力加上孤立主义的抬头,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以前有主战的老罗压制着还算温顺,但老罗一死,这股力量容不得杜鲁门不重视。但是随着美国本土被华夏军队攻入,涉及国家尊严,美国主战的声音重新占据了上风。

    应该说是为美国成长为世界霸主骄傲的美国人不甘心接受一场由华夏人带来的失败。他们很多人一直养在逐渐成为世界中心的美国温室中。对华夏的了解更多停留在以前。那份被打脸的羞辱感逐渐替代了在被战争逼近的恐慌。

    就连总统宝座背后的资本大鳄们也一分为二,一部分人担心燃烧到了美国本土的战火会毁了他们的所有财富。而另一部分人则需要战争来争取未来更多的市场和资源。这才是左右美国政府对华夏战争意见不统一的最根本所在。

    杜鲁门心中本来有些主和的意思,但他现在必须主战。

    一方面是为了顺承老罗的意志,一方面就是为了在华夏人身上打一场连老罗都从没有打胜过的战役,更好的巩固自己的地位。

    至于怎么从华夏人身上获得一场胜利,杜鲁门并不认为这是一场很难的事情。因为他相信美国这个巨人的真正实力。

    美国人这个庞然大物的崛起不是偶然现象,它已经经历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沉淀,在一战前,它就已经拥有了这个世界最为强大的工业力量。在世人眼中,绝不是华夏这个暴发式崛起的国家能比的。

    以前美国在海外战场的失利,美国将领们都归根于士兵们无心战斗,也摆出了一大堆天时地利的理由,证明屡次的失利不是击败过德军的美国大兵们不勇敢。

    当边境战役需要美国大兵们站出来的时候,美国人又糟糕的遇上了炭疽杆菌。

    几乎所有的美国将领都把失败归罪于猪一般的队友英国人身上,若不是他们的细菌计划的误伤,北方铜墙铁壁般的阵线绝不会垮掉。在他们的描述中,即使之前已经有被华夏装甲部队攻破的缺口,也无碍大局。

    但是美国高层中不乏睿智的人,经常一针见血的点明美军和华夏军队的诸多差距,这些智囊们的言论更是需要杜鲁门认真听取的。

    虽然杜鲁门已经决定要继续和华夏打一场了,但华夏的不好惹他也是知道的。虽然知道美国的强大,但华夏打遍了全球的赫赫战绩也不是虚的。现在他心中已经绝了把华夏彻底打回本土,甚至肢解华夏的念头,之所以再起战事,只为保持美国本土的完整,甚至阿拉斯加、夏威夷和已经彻底被华夏占领的菲律宾的归属问题也可以慢慢的商量。

    “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战场上的厮杀才叫做战争!”杜鲁门想起了智囊团们给出的从经济、金融甚至文化和平演变华夏的计划,不由心中冷笑。

    “我希望知道华夏真实的力量!”此时杜鲁门双手撑在桌案上,半探着身子扫视向长条会议桌两边的众人。

    他的问题已经不限于只是军事。在座的众人也不只是军方代表。

    “华夏的工业增长的很快!”新任的国务卿爱德华…斯特蒂纽斯率先发言道。

    这位美**工复合体的开山鼻祖掌控着美国的军事订单,据说一月的采购量甚至可以超过了20年代其中一年的世界国民生产总值。

    大权在握的斯特蒂纽斯能更有效的了解全世界的战时经济情报,而且美国其他部门的情报搜集工作这些年来也没有白费,在他身前汇总了厚厚的一摞。

    “华夏人几乎是完整的接收了日本的工业,他们还又抢劫了苏俄人,我估计苏俄至少三分之一的工业力量落在了华夏手中,甚至更多。苏俄人很早就防备着德国人了,估计他们挪向了东方的工厂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他们现在还不断的接收着欧洲那庞大的工业体系,每天都有装满了机器和原料的大型货船从欧洲运送到华夏。”说到这里,斯特蒂纽斯有些不满的扫了美国海军金上将一眼。

    北海战役后,最大的后遗症即使美国海军的全面收缩。

    在导弹的威胁下,一般的战舰去威胁华夏舰队已经不现实了,而最为威胁力的航母却需要收缩回来护卫住美国人的近海海防。

    华夏舰队的威胁已经从夏威夷和白令海峡,快速掠过加拿大,向美国本土靠近了。甚至大西洋上的近海区域,也出现了华夏人的潜艇和巡洋舰。这个时候,美国海军才痛恨他们的海岸线太过漫长,在北海战役中损失了航母太多的美国海军只能收缩集中手中的航母先保护本土。

    其他盟军小弟更是纷纷服软,即使不投降,也要保持中立来和谈。这也导致了华夏货船在各大洋一时畅通无阻。

    看着那些本该成为美国战利品的欧洲财富被搜刮回华夏,很多美国人心头不断滴血,手中采购权力受此影响的斯特蒂纽斯也是对此愤愤不已。

    但很快他又扫视众人沉痛道:“之前德国人还有我们中的部分人已经帮华夏打造起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基础,还帮他们培养起了大量的人才,现在华夏人正在快速的吸收着这些抢劫来的战利品,转化成为他们自己的力量。在我们刚刚取得的华夏今年上半年的工业情报中,华夏仅仅今年上半年的钢铁产量就达到了三千万吨。我敢说,即使没有山寨公司的帮助,他们也将是我们最强大的对手!”(未完待续。。)

    ps:  调整思路中,这一章又有些啰嗦,望诸位大大谅解!

第1135章 只要一场胜利

    这个年代,被誉为工业骨骼的钢铁就意味着绝对的实力。

    在大海上纵横的战舰,在陆地上驰骋的坦克,甚至连枪上的刺刀都需要钢铁来制造。美国人在二战为世人称道的强大实力背后,就是那二战后期的八千多万的钢铁年产量。

    另一个时空,华夏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产量才超过这条线。但这个时空,华夏人的钢铁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并向美国发起挑战了。

    受到战争的影响,甚至受到了华夏轰炸破坏的影响,美国在46年上半年的钢铁产量竟然只有七千多万吨。

    “他们怎么可能那么多?”在杜鲁门的会议上,有人直接惊呼质疑,“即使以前把日本人和苏俄人的钢铁产量,都没有这一半的数量。加上欧洲所有的钢铁还差不多,但现在即使华夏人已经占领了欧洲,也不可能把欧洲的钢铁厂都搬到华夏去。何况重建一座钢铁厂至少也需要好几年,华夏人怎么可能有那么高的钢铁产量,肯定是虚构的,为了恐吓我们而虚构的!”

    “不是虚构!”斯特蒂纽斯断然道,“华夏人在45年已经三千多万吨的钢铁产量了,今年再进一步提升也有可能。不止是因为他们从德国人那里得到了很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