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公子风流-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也有人抓们印染,每一个人,只负责一道工序,熟练度大大提升,增加了良率,生产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因此,大量低廉的谅山布,如今成了商贾们争相追逐的目标,也吸引来了不少各地慕名而来的布商。

    席县令所见所闻,让他本能上有些难以接受,走了这么几遭之后,他心里倒是有些忐忑,这谅山人人都在谈各种生意经,以至于不少谅山的土人,似乎也开始动了心思,当地极少数的几个士绅人家,原本是他席县令治理和教化地方的依仗,而如今,也都有点沾着‘铜臭’了,席县令甚至觉得,再这样下去,不免要人心思变,想到这里,使他有些寝食难安。

    县令大人隔三差五往铜山集去,其实未必就是亲力亲为,他的动作,无非就是摆明一个态度而已,人的态度到了,县里的这些人便揣摩住了他的喜好,于是乎,县中的差役,少不得要勤往那边跑,丝毫不敢怠慢。

    商贾增多,谅山的道路就显得寒碜了。其实谅山贫瘠,道路却比寻常的州县好了许多,无外乎是南征之后,这里成了粮道,朝廷对这里进行了一些修葺,再加上大量的车马过往,将这土路不断压实,所谓人走的多了,便成了路,这谅山的交通,可谓四通八达来形容。

    只是可惜,这样的路走人尚可,真要压着大车上去,一旦遇到了雨水天气,道路便泥泞的过份,可谓寸步难行,因此这修路的职责,就落在了长史吴雄身上,好在这儿有的是人力,吴雄要做的就是和留驻于此的火铳手们沟通,让他们每日派一些人,压着人去采石,再将石头碾碎,鹅卵大小,命人在原有的泥路上铺上一层碎石。

    起先的时候,这些俘虏还需要押运,可是吴雄却是明白,这不是长久之计,他开始留心物色一些俘虏中孔武有力或者有声望的人,提高他们的待遇,再让他们对俘虏进行管理。

    渐渐的,一群工头便初具规模,这些人虽然出自俘虏,吃的却比寻常人好一些,隔三差五,也有一些钱拿,每日并不做什么重活,只是手提着鞭子和棍棒督促,因此自然而然,成了吴雄的左膀右臂。

    其实就算没有工头和火铳队看管,绝大多数人也不敢逃跑。他们本是死囚,本就无罪可恕,能活下来,乃是格外开恩。一旦逃了,根本无处可去,安南那边,现在据闻官军到处在弹压民变,而大明那里,户籍森严,能侥幸躲一天,难道能躲一辈子?隐姓埋名,断然没有可能,即便是途径关卡、路口或是渡口,都需要路引,一旦逃了,死路一条。

    况且这里也还算不错,虽然辛苦,总有口饭吃,人总是会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一开始,或许使人难以接受,可到了后来,也就慢慢的麻木。

    修桥铺路,在古时最需要的就是人力,反而材料,都可就地采集,除了提供一些必须的粮食,其他的花费不多,而眼下的谅山,最不缺乏的也就是人力。

    不过这样的趋势下去,也有些不妙,因为人力挥霍起来,长久下去,却也捉襟见肘,修桥铺路需要人,工坊那边也挑选了许多工徒去,此外,还有修渠和土木,消耗的也是不少。

    有了人,就得有遮风避雨的地方,有了人,就会有商铺,而这些,都需要建筑,需要开山采石。

    吴雄已经有些吃力了,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事,单靠他一人,已经很难完成,他必须得找一些帮手,于是给郝风楼传了书信,得到郝风楼认可之后,吴雄便开始物色一些人选,这家伙如今做了长史,焕然一新,整个人有了那么丁点的官威,说话做事,也渐渐变得含蓄和谨慎,待人虽然一如既往的和气,可是和气之中,又有几分拒人千里之外的疏远。

    不管怎么说,他已是官了,做了官的人,总是能很快的适应自己的角色。

    在谅山近来最是踌躇满志的,莫过于是那陈王子,天子已有了许诺,即将派人随他启程前往升龙,而且已经十分明确,要侧立他为安南王,升龙那边,一些陈朝的旧臣此时也在这场叛乱之中,得到了足够的好处,如今也纷纷入朝,专侯陈王子登基。

    心里一块大石落定,陈王子整个人连骨头都觉得轻快了许多。不过随后,他有些头疼了,大明天子派人有意无意的传达了一个信息,让安南负责对郝家的封赏。

    天子都已格外关心,再加上郝风楼此次确实是功勋卓著,若非是他,哪里会有安南的今日,所以陈王子立即意识到,这个封赏,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像中原王朝进行表态,封赏的多寡,都可能成为大明天子对他的某种评判标准。

    如今许多地方,还需依仗大明,陈王子当然不敢怠慢,他不露声色,并不急着提及此事,可是漫不经心之中,却早已盘算,现在还不是时候,不过……或许这件事……可以利用一番。

    ………………………………………………………………………………………………………………………………………………………………………第一章送到,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三章:扫清障碍

    迈州。

    一封圣旨和急报送到了郝风楼的行辕。

    圣旨乃是最寻常的中旨,不经内阁和翰林,直接由天子发出,加盖的也非宝印,显然这是一封不那么正式的谕旨,一般情况,不会抄录收藏于翰林。

    可是这种圣谕,表现的无非是天子的态度而已。

    一切如郝风楼所料,天子正式承认了关乎俘虏买卖的事,当然,任何龌龊的行为总会有一块遮羞布,俘虏买卖,成了赏赐,而郝风楼负责做散财童子,名义上,自是宫中给将士的嘉奖。将士们上山下海清扫乱党残余,一切,都显得那么‘名正言顺’。

    事情告一段落,郝风楼已是松口气。世上的事总是啼笑皆非,明明光明正大的事,说不准会被人鸡蛋挑骨头。而明明有些事不合规矩,却总是能悬上漆金的招牌。

    可见在这个世上,事情的好坏不在于事情的本身,而在于你怎么去做而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那啥……价格……只怕要再降一降了。

    郝风楼几乎可以预见,那些丘八们的反应,不过无所谓,他绝不是以善人的面目出现在这群人面前,他自认自己是在做买卖,一旦某个买卖从不合法成了合法,那么价钱方面,自有更多回旋的余地。

    可是一份急报却打乱了郝风楼的步骤,谅山那边传来的消息,宫中欲敕金印,陈王子即将赶赴升龙。预备登基。

    登基大典,自然算是安南国,进入了一个篇章。意味着胡氏彻底进入了历史堆。而幸运的陈氏,终于拨云见日。

    而明军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此次大典,新委的御使巡道,驻扎各镇的明军武官,想必都与共襄盛举,郝风楼也不能免俗。他必须得立即动身,前往升龙。

    升龙乃是安南陈氏王朝的国都,胡氏篡权之后。将国都改为了清化,而如今,陈王子的都城自然还是在升龙。明军入安南之后,对安南的叛党进行了清扫。所以清化城的豪族屡遭打击。升龙城显然已成了新贵们的乐园,那些个安南新贵们,有的趁着战争协助明军发迹,有的本就是本地豪族,见风使舵,明军为了倚赖他们的影响,对他们尽量施行安抚的政策。郝风楼几乎可以预料,一场好戏要登场了。

    赵王此番也要动身前去岭南。他在这里呆的太久,已经不可能再逗留下去。况且他皇子的身份,假若前去升龙,礼仪方面,亦是为难。朱高燧决心启程了,他对这里的事,多有不舍。郝风楼一路送他,后头拉着长长的车队,二人则是并肩而骑,看着远处的崇山峻岭,朱高燧吁口气道:“岭南也是多山,或许和这安南都是一样吧。此番来了这里,让本王见识了许多东西,郝风楼,本王要走了,你有什么话说?”

    郝风楼深吸一口气,露出不舍之色:“殿下保重。”

    朱高燧哂然一笑,颌首点头:“是呵,本王乃是孤魂野鬼,当然要保重自己。好啦,你看我,近来发的牢骚越来越多,实在可笑。在别人面前,我自是个好儿子,好弟弟,可是在你面前,我实在不愿强颜欢笑,好啦,我知道你为难,不知该如何回答,我自不能为难你,你好生在这儿,本王去也。”

    朱高燧狠狠扬鞭,人和马窜了出去,回头朝郝风楼挥挥手:“不必再送,自己保重罢。”

    郝风楼勒马,停在原地,目送车队徐徐过去。

    王妃坐在车里,显得不那么安份,颇有些不合时宜的掀开车帘,朝郝风楼笑道:“他和你说了什么?”

    郝风楼面露痛苦之色,最后道:“殿下说,人生三大喜,升官发财死……额……我头有些疼,许是操劳过度,娘娘,告辞。”说罢,心里默哀一句,飞马去了。

    …………………………………………………………………………………………………………………………………………………………………………………………

    迈州这边,依旧还要交代一番,请各镇诸侯,直接将人送去谅山,这样的人口买卖,还要维持下去,让他们直接送去,也省了许多麻烦,只是要押送那么远,免不了要提一些价钱,郝风楼已经没心思去坑这些丘八了,索性给了一个好价钱,随即带着百余个骁骑,直往升龙。

    升龙是安南国度,地处安南土地最肥沃和富庶之地,仿佛被崇山峻岭所围绕的川中平原,越是接近,土地越是平坦,除了一条人为走出来的官道,四处皆是田埂,虽是冬日,稻子已经收了,可是这一年两熟的占城稻依旧可见收割的痕迹。

    这一路,郝风楼与大队人马会合,接近升龙的时候,安南人在沿途专门设立了许多地方,用以接待贵人。

    郝风楼这一日便在某处地方落脚,下了马,才得知原来副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