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5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王沔就悲催了,不久罢相。闻听诏书下,王沔去找了赵匡义,痛哭流啼,这两年他太猖獗了。一旦离开相位,保不准有多少人会借势打击报复。他又非是赵普与宋九。比较抗打……

    所以希望赵匡义手下留情。

    可让赵匡义撵了出来。

    不数日,才四十来岁的王沔须发皆白。忧郁之下,第二年王沔去世。

    实际也非是王沔之错,老一辈大臣马上陆续退出舞台,这些新人上来,多是进士上位,不管是谁,皆或多或少沾了一些书生意气。这与王明等从胥吏上位而来的截然不同,或许各有优劣,但少了胥吏办事的那种沉稳。多了一份浮躁。

    然而还没有结束。

    陈恕转到东府后,朝廷让樊知古担任三司使,这个人用一个小舟便将长江宽窄丈量出来,也是颇有才干的。

    宋九在东府时还为了江南时政,与他好几次交流。

    樊知古可能因为压力原因,到了三司后,不及陈恕等人,有的没有做好,因此赵匡义时常批评。

    赵匡义越批评樊知古心情紧张。便越容易出错。

    陈恕与樊知古不是老乡,一个是池州人,一个是洪州人,不过都是来自江南。平时关系不错。每当听到赵匡义对三司不满,陈恕就有些急,护友心切的陈恕便时常找到樊知古。将皇上的不满泄露,他就是从三司来的。又有本事,对三司十分熟悉。因此也时常提出一些建议。

    然而樊知古不知轻重,每次去向赵匡义汇报工作时,便对赵匡义不满之处一一进行辨解。一次赵匡义不注意,次数多了赵匡义便感到纳闷,便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些做得不好?”

    很糟糕,樊知古可能说得激动了,没有想,便说道:“是陈恕告诉我的。”

    这里就牵涉到宋朝的制度。

    首先是各部司官员必须要保密,不但在宋朝,在汉朝大嘴巴乱喷,将政务轻意泄露给不相干的人听,都是犯错误的。

    再就是宋朝的分权制度,各个部门不得随便交往,所以宋九将枢密院撑起来,赵匡义喜欢,也能说,说在明处,陈恕本来就是副相,将樊知古召到东府,哪里做错了,那里做对了,这也不算过份的。然而不能在私下里说,这是宋朝忌讳的事之一。

    连犯了两个严重错,尽管陈恕是一个能臣,还是被罢相,樊知古贬到四川做转运使了,也无妨,还是一个不小的官职。可是可是……

    他悲催度不亚于王沔。

    但没有结束,就在赵匡义思考何人顶替这两空缺时,又来了。

    赵匡义腿伤严重,许多官员都知道。

    又正好赵元僖任开封府尹五年以来,政事没有缺失,做得还不错吧。宋沆、尹黄裳、冯拯、王世则、洪湛五名言事官共同上了一个奏折,他们请求赵匡义立许王元僖为皇太子。

    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明处的,二皇子做得不错,是合格的帝国继承人。不立皇太子,国家东宫名位始终不正。如赵匡义上位,若是赵匡胤将赵德昭或者赵德芳那一个人立为皇太子,得到正名大义,赵匡义那就头痛了,甚至只好悲催的等死。

    还有一个暗处的原因,赵元僖也想上位,倒不是他想做皇帝,想的就是将这个皇太子名位定下来,所以才与赵普吕蒙正勾勾搭搭,甚至想拉拢宋九。这几人全部被他拉拢,因此为赵元僖造势。

    但他们想错了!

    赵匡义当真不知道儿子背下的小动作?

    只要做得不过份,是默许的。然而一立皇太子,就得要象汉唐正式组建东宫,一个与朝廷对立的小朝廷,儿子动作又不小,赵匡义如何放心?

    不要象李隆基那样轰轰烈烈,只要学他,一杯毒酒下肚,自己这个老子就见阎罗王去了。

    看到诏书后,赵匡义大怒,说道:“皇子们现在还小,习性尚未成形,学业未精,等他们成人后,朕自有主张,这些言官怎么不理解朕的苦衷?”

    五人全部被流窜。

    这件事本来到此结束,可这时温仲舒却果断举起大义灭亲的旗帜,说是宋沆乃是吕蒙正推荐提拨,又是吕蒙正妻子的族兄弟,然后大肆批判吕蒙正以援引亲昵,窃禄偷安。

    书上后,吕蒙正也下去了。

    但想一想吕蒙正为温仲舒所做的一切……

    所以一代名臣杨徵看到寇准与温仲舍一道在京城骑马,春风得意,杨徵之痛心疾首地说了一句:“温仲舒与寇准博取直名以取贵位,给后辈树立了一个坏榜样,害得世风日下。”

    故取二人名为温寇!

    不是好话儿,虽然温寇是赵匡义一手造成的结果,他说我多希望我朝有贾谊出现啊。

    说魏征还行,贾谊真是良臣么?看看他在汉文帝时,中国史上最好的王朝,一谈论政治马上叹息痛哭,因此世人称其为狂怪。

    说大嘴巴杨徵之也是一个大嘴巴,他曾经多次进谏让柴荣干掉赵匡胤。

    然而杨徵之说错了吗?

    不怕大嘴巴,但得说得有理,有德,有义。

    看看温仲舒干的这件事!

    这样下去,还有谁愿意树恩,结恩?

    而且他也说中了,若是继续发展下去,宋朝朝堂越来越浮躁。先是乱战,后是结党,然后就没有后来了。

    就包括寇准,实际将寇准在史上澶渊之盟做下的惊天功劳扣下,分下余下的小寇,那真就有点儿不大好说。

    但现在不同啊,宋九包庇,皇上欣赏,赵普力荐,杨徵之只好看着小寇每日豪华的夜宴,拥美作乐,站在边上干瞪眼。

    不过真相可能与杨徵所想的略有差错,温仲舒干的这件事太让人不耻,然而吕蒙正本身也有错,不是宋沆,而是他本人,他本人一直与赵元僖不清不楚。你都是首相唉,还要结交未来的皇储,想要干什么?这才是温仲舒一上疏,后面就将吕蒙正罢相的原因。

    看来赵普与宋九眼光都不行啊,赵匡义只好自己找人选。

    先将张齐贤提为平章事。

    再提拨贾黄中与李沆进入中书担任参知政事。但赵匡义害怕中书再闹出什么妖蛾子,于是将李昉再度调入中书,不指望老李能变成名相了,但希望老李能压住大家的浮躁情绪,将这些后进生稳住,带上一带。

    可是宋九看着这份名单有些发愁,老李才能肯定是不行的,张齐贤才能在军务上,到了东府担任首相,不是张齐贤的所长。贾黄中虽不划,可性格谨小慎微,缺少担当,可能在地方上做得不错,但显然也不是两府宰执的好人选。

    太大嘴巴,权利心重不好,不敢担当不好,不错,这是两府宰相,那有那么好当的?

    至于未来那个圣相李沆,宋九不知道,因此也不了解与重视,是太平兴国五年的进士,立授将作监丞通判潭州,然后召直史馆,迅速进入两制为知制诰,再赐为翰林学士,然后就上来了。

    这样的履历让宋九更不放心。

    若平时也就罢了,关健风起了,这么大的人事调动,如何了得?(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北最强

    不对啊,四百五十章怎么改了章节名,还继续审核?如果阅读不连续,大家请等一等了。

    +======

    一万骑兵徐徐从南河套的大漠中走出来。

    王承美亲自迎到浊轮川。

    宋军的主将是尹宪,副将是张凝,都监是杨琼。

    都是王承美的老熟人,特别是张凝,这个名字与田敏一样,有些女性化,至今宋九仍不是太重视此人,因为在反攻时他与杨嗣表现好,但与杨嗣不同,杨嗣有一个好哥哥。所以将杨嗣调到河东。

    还要调,河东战区同样重要,潘美与杨业前后下来,仅是杨嗣与尹继伦还不能将河东领手。不过那要等风停下后再做安排了。

    之所以让张凝返回西北,乃是因为他在这里随杨琼练兵数年,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

    但这战过后,张凝将会脱颖而出。

    有本领的人没有机会,那只能望洋兴叹了,但有了机会,立即就会锋芒毕露。

    张凝返回西北,没有保密,就是韩德威知道了,也会问,张凝是谁?

    然而一万精骑韩德威就不知道了。

    是调了许多骑兵去河东与河北,但并没有全部调走。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调动,想遮人耳目太容易了。特别是茫茫无际的南戈壁,那是这时空让宋军出动十几万大军花了数月时间才将李继迁逼出来的地方。这还是宋朝坚壁清野,让李继迁不得不出来,再加上丰州王家配合。才将李继迁捉拿的。

    在另一个时空,这个南河套将宋朝害苦了。不仅害苦了宋朝,也害苦了辽国……十几万辽军就葬送在这里。

    想在这里隐瞒一两万骑兵。简直太容易了。除非辽国派出几千名斥候四散来候查,那当真宋军与折王两家的兵士是吃素的?

    几人见面,相互寒喧。

    宋九低估或者说他没看出张凝的本领,不过这次人选用得好,尹宪久在西北,与折王两家关系都不错,杨琼与张凝在河套练兵,也有往来。

    私人交情还不行,这些年朝廷在宋九指导下。陆续对两家赏赐不断,这让两家对宋王朝更加归心。象史上那样玩,尽管两家迫于自身的地理因素,不得不倒向宋朝,然而心中肯定或多或少有些怨怼的。

    宋军扎下大营开始休息。

    相比于辽军的精骑,尽管宋九指导了所谓的元蒙狼群战术,战斗力还是弱了一些。不过宋军也有宋军的强项,那就是军纪严明。

    王承美夫妇也在看,还行。

    休息一夜。宋军抵达丰州境内,又继续北上。

    丰州后来一度让李元昊攻破,王家后代几乎全部遇害,不过后来又让宋朝夺回来。开始苦逼的自己驻军防御了,开始漫长的拉锯战。

    丰州之北严格说就是唐朝的东受降城,胜州所在。不过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