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她也没有想到丈夫又选择了一条道路。

    田氏又说道:“若你不冒失,得罪了许多人,你的前途比你丈人还要光明。”

    她十分艳羡的,丈夫获得功名,那是生生杀出来的,女婿虽努力,两者危险程度截然不同。

    “这倒也是,大舅哥,二舅哥,你们替我做一件事,对河北那些衙内传一句话,无论以前过节如何,那怕是赵承宗兄弟,只要他们愿意,河北诸邸店作坊倒下去后,有损失者,统计一下,将数据交到你们手中,以后若有机会,我会有意弥补他们。”

    “妹夫,梁子结下了。”

    “我有心化解,若他们还不服,那何必管他们!”宋九冷哼一声道。

    大变即将来到,武将开始没落,武吏也要没落,衙内父母多是出自这两者,给他们面子了,不给面子,又能怎样!

    ……

    大船驶过平静的汴水,浪花碰撞船底,发出好听的音乐声。

    李煜盘坐在船舱里,道:“保仪,你出去看一看,京城可到了。”

    “好。”黄保仪走出船舱,马上又走回来道:“陛下,你出去看一看。”

    “保仪,我成了阶下囚,以后再也不能称呼陛下,否则将会给我一家招来杀身之祸。”

    “喏。”

    李煜与小周后挽手走了出来,以前他们挽手,那叫夫妻好合,现在挽手,却颇有一份悲凉的意味。

    站在船头,京城快要到了,只是逆水行舟,船速不是很快,但前面已经看到白玉桥,以及河洲各个美仑美奂的高大建筑。李煜讶然:“这些房屋如何造出来的?此人为何不重用。”

    他是指宋九无官职在身,徐铉悲苦地低声说:“陛下,你说错了,这是东京城东水门外的景象,乃是那个宋九所为。虽这些建筑为了谋利,可谋利所得的钱帛全部投入研发,让我金陵将士守在城头无心而战的那些犀利武器,正是他利用这些钱帛研发出来的。微臣曾与宋朝皇帝辨论,他曾问我一句,我朝一年课铁一千八百万斤,并且九成化为质量上等的钢铁,你们唐国凭何与我朝作战?而据微臣所知,宋朝开国时课铁量仅是两百万斤。宋朝也不是不用此子,听闻朝廷拜他为国公。之所以暂时未任官职,乃是在研究冶铜之术,似乎也成功了。一旦此术成功,百姓再不会缺钱币用,或者象我国那样用铁钱为币。这是河洲,乃是民用,不久你进入宋朝皇宫,看到它的简朴。这才是真正的藏富于民。”

    亡国了,再说也于事无补,但这就是区别。一个是想国家富,想百姓富,一个是想自己富,岂能不败?

    李煜默默无语,过了许久,低声道:“徐卿,我十分后悔杀了潘佑。”

    “陛下,你是杀错了,当时潘佑就说过,此子南下之时,请陛下拉拢之。若是我国当时得到此子,又有长江之险,陛下励精图治,岂能与宋朝不能一战乎?”

    “我想起来了,为此韩熙载还去了汉阳。”

    徐铉更是悲苦道:“陛下,当时你不信任北臣,许多北方来投的名臣皆让陛下所杀,或者贬得一无所有,韩熙载岂不是一个能臣,正是陛下所逼,以至一个大好人才,宋朝皇帝都垂诞的能臣只能装疯卖傻。”

    李煜无言。

    船儿平静地驶向白玉桥,隔着两座大桥,已经能看到东京城高大的城墙。(未完待续。。)

第三百十七章 学问

    “那就是李煜的船。”潘怜儿道。

    李煜一行正在看着河洲壮阔的奇景,宋九与潘怜儿站在作坊门口也在看他们。玉苹没有回来,夫妻俩更加珍惜这得之不易的缘份,宋九到哪儿,潘怜儿就到哪儿。

    冶铜监成立,规模很小,仅是在原来试验场所扩建了一下,成了所谓的投产。不过没有人认为宋九是虚报,不但蔗糖监,就是钢监至今还在继续改造当中。

    虽宋九交给朝廷,不怎么过问,可偶尔出现一些小问题,或者宋九过去看一看,或者学子过去继续观察,提出自己想法供宋九参考,因此时不时做一些小改进,但皆从老钢监这里先行改进,再做观察,然后推广。改进幅度不大,并且风力始终成了严重掣肘。工匠说完善,宋九却说仅称为改进,离完善差了十万八千里。

    钢监过了多久时间?

    现在研究,成本不高,一旦推广到全国诸铜监,再推翻,损失就重了,因此皆理解宋九这种小心翼翼的态度。有一些有良心的官员十分期盼,北军原先没有大型铜坑的,得到了巴蜀后才有梓一坑,而全国铜坑多在南唐与吴越,例如饶、处、建、英、信、汀、漳等处,倒是宋九让官员送矿石时,侥幸在虢州发现了一座中型铜坑。

    导致宋朝铜产量十分可怜,现在拿下了南唐,大部分铜坑属于宋朝,也可以大量使用火药开采,产量必然象铁矿一样激增。再有冶铜技术,会不会解决宋朝的钱荒问题?

    他们在期盼。宋九却在未雨绸缪,在作坊里试验铜合金技术。也就是用铜铅锡冶炼合金,用它来制造铜钱。并且其他研究也在加速,这是为做官做好准备,他若想做官实在太容易,即便赵大不出事,他也能早晚位极人臣,至少能捞一个副相公做做。

    听闻李煜船只到,夫妻二人也好奇地走出来看。

    两岸看热闹的人很多,李煜不会注意到他们。但他们却看到李煜与他的两个妃子,潘怜儿道:“这个皇帝做得不怎么样,两个妃子长得却如此的漂亮。”

    实际离得还有些远,看得不清楚,只能看到两个苗条的影子,衣袂飘飘,望之似仙子,大约很美丽。宋九摇头:“怕不是好事。”

    “为何?”

    宋九不多说了,也未必啊。象钱俶,刘鋹,周保权,个个都命不好。“英年早逝”。那是以后的事,之前孟昶死了,柴宗训死了。柴宗训死的第二年高继冲死了,才三十岁。听说镇守徐州颇有德政,不过同样英年早逝。当地百姓因为感恩,请留葬当地,赵匡胤不许,然后莫明其妙草草下葬了。还有一个陈洪进,不过那是好大的闽国,以至于所有架空小说都未提到过,宋九就不知道他命运如何。

    至今宋九仍对赵匡胤是否为花蕊夫人下手害死孟昶产生怀疑。

    若那样,花蕊夫人将会另外一个结局。

    他也同样对赵匡义是否因为小周后而下手产生怀疑。

    船队浩浩荡荡过了白玉桥,看不到了,宋九说道:“我们回去吧。”

    潘怜儿仍踮着脚看,宋九道:“别看啦,传说中徐氏国色天香,实际看,还不如你呢。”

    “你就说好话。”潘怜儿嗔怪道,但嘴角却露出笑意。这真是好话,即便以宋九的眼光,花蕊夫人初来宋朝时刚刚三十而立,那时候的风情也不亚于潘怜儿,只是到了后来快奔四了、,姿色才稍稍弱了下去。

    当天李煜进京,住进了赵匡胤早建设好的那栋豪华公馆,宋九却宴请了三个客人。去年年底来京贺宋朝正旦节的三个使者耶律乌正,萧护里国,陈延正。

    点上酒菜,三个使者也是契丹的大官,可看着顺店的富丽堂皇,多少有些傻眼。

    宋九说道:“这是三盒从大食运来的龙涎香,是我的小小礼物,不成敬意,望三君收下。”

    最早发现此物的乃是汉朝渔民,他们在海中捞到一些灰白色腊状漂流物,腥臭无比,因此多丢弃,后来不知是谁发现一个奥秘,发现潮湿物虽臭,但干燥后很香,点燃时更是香味四溢。于是传说这是大海里龙吐出的涎水,便取名为龙涎香。

    后来在中国海面越来越少,不知怎么就传到大食那边,但就是大食那边此物也很少,其实应当很多的,毕竟这时候人们还没有大规模捕杀鲸鱼,大海里依然生活着许多抹香鲸。

    只是因为生产力与船只能力的掣肘,得之不易,从大食那边一年也得不到很多,往往一年只能出口几百两来到中国。所以此物价格昂贵无比,在广州二十缗钱,能买到此时良田二十亩!契丹那边更贵。

    三个小盒里皆不多,只有十来两,但三人都是识货之人,连声说谢。

    酒菜还没上来,宋九开始说正事:“我有一个小妾,前去幽州探望生父,不曾想为贵国皇后以为她精通物格学扣压下来。后来知道是误会,于是通过她的父亲带信给我,要用火药技术来换。看来贵国皇后误会了火药作用,它在军事上用途不大,我朝征南唐根本就不曾用过它,主要用途是在开矿。但开矿技术复杂,贵国相对于我朝更加落后,一旦用火药开矿,出事率更高。即便不高,国家严禁,我也不敢将它交给贵国。仅是一个小妾,若是想学算术与物格学,我这里有书籍,多是书院学子与我共同编写,浅显易懂。”

    宋九拿出书院教材说道,但这是公开流通的教材,没有宋九,契丹若有心也能得到,宋九继续说:“她虽是我小妾,但在我心中也是妻子,我们夫妻感情深厚。她还为我养育一子一女,现在两国通好。皇后应当成人之美,若是贵国皇后愿意将她送回我朝。我在此承诺,愿意向贵国提供十万缗钱帛。”

    开价就是十万缗钱,只要萧燕燕同意,她肯定还会加码,也可以加,宋九做了挨宰的准备。并且之前宋九已经送了十万缗钱给俞家。这就是宋九另一个办法,用钱砸。十万缗钱即便放在宋朝也不是小数字,更不要说是契丹。

    耶律乌正说道:“宋九郎,不用你说。贵国皇帝已经在宴席上向我们提及此事,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将话带给我朝陛下与皇后。”

    宋九先是愣了一下,没想到赵匡胤这么快就履行了他的承诺,这恐怕是赵匡胤所做最让他感恩的一件事,那是最好不过,双管齐下,玉苹应当能送回来了。他又拍了拍手,一名主管走进来。又拿出三个小瓶子,说道:“那有劳三位贵客。”

    三个瓶子里装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