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内侍,那就多吃一点吧,”宋九对太监不排斥,都是可怜人,况且宋朝的太监不似汉唐明那么可恶。

    “九郎,你做的这个鳝鱼味道绝佳,从哪儿学来的?”

    “蔡内侍,我大姐开酒肆的,看多了也就会做了,一个人生活,无奈。”

    蔡公公瞅了瞅玉苹,一人生活无奈,那就将这个小美人赎回来吧,她身价不菲,宋九虽没钱,这个行首私房钱难道能少吗?不过这个话儿不大好说,开始大快朵颐,无论是鳝鱼或者是甲鱼,都是他的所爱,在他带动下,几人食欲一起膨胀。最后的结果是桃汁蛇块最受欢迎,其实不能说宋九厨艺就天下无敌了,京城那几十家正店大厨手艺绝对比宋九高明,只是有一条,京菜就是后世豫菜的雏形,不是豫菜不好,但后世川、湘、徽、粤、扬、福、浙、鲁八大菜系中没有豫菜,也证明了豫菜发展渐渐落后。至少在新奇上罕有京厨是宋九的敌手,如这道桃汁蛇块,整个宋朝是独一无二的。蔡公公与翠儿争抢着吃,一边吃一边问是什么肉,宋九在桌子下面死死掐朱三的手,不让他说。朱三也好奇,看他俩吃得香,大着胆子吃了一块,果然美味,但心中在发疑心病,不敢吃第二块。

    酒足饭饱,朱三收拾碗桌,翠儿也走过去帮忙,玉苹替宋九烧茶沏茶,招待蔡公公,蔡公公呷了一口茶,拍了拍肚子道:“谢过九郎,洒家今天吃得好饱。但九郎也害了洒家,以后进宫思念九郎的美味佳肴,该如何是好?”

    这个问题还真为难人。又呷了一口茶问:“九郎为何拒诏?”

    “蔡内侍,我也想做官,一再科举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做官。国子监讲书是一个清水衙门,它终是朝廷正式的命官,若是大姐知道定会骂我,但我拒诏是迫不得己。国子监里的监生都是权贵子弟,我年龄太小,服不住他们,又因为三道数学题,与张燕二位博士产生一些矛盾,年龄不足以服制监生,同僚们说不定也会排斥,于其进去每天灰头灰脸,这个官不如不做。”宋九很老实地回答。见识过宋太宗的智慧,隐瞒了,或者故作清高,反而不美。

    “九郎为何与两位博士不和?”

    提起这个,宋九一肚子恼火,道:“蔡内侍,我想你也听到书舍的事吧?”

    蔡公公点点头,实际论学子数量,如今宋九这两间教室学生是京城最多的,国子监里也没有多少监生,监生人数不定,但始终未超过一百人,更不用说其他小型私塾。

    “当初设立它,仅是我想授几个会算账的学子,替码头上力夫管理账薄,没想到诸多儿郎一起涌来,都是街坊邻居,我不忍拒绝,这才扩收了六十三名,余下听由旁听。管账的用不了这么多人手,我便想授他们一条生路,不是科举,中了进士固然出人投地,可整个宋朝一年才录取几个进士,多是考不中的,他们都是寒门子弟,考不中会不会拖累家人?因此一进门我就说,我授你们一些有用的学问,但不要想着科举,想科举的莫入此门。然后授其经义,不是让他们吃透九经,仅是让他们了解熟悉,所以还有其他四门功课,数学,物格,会计,实用,实用就是培养动手能力。只要学几年时间,以后就是一流的管事、账房、大匠,一条生路就有了。但一顿吃两碗饭会饱,吃三碗四碗呢?”

    “那会撑得难受,”蔡公公又摸摸肚子,这顿美味也让他撑得难受。

    “就是,但两个博士进来后,正经地教九经,并且教律法,本来学生学五门课吃紧了,现在学这些没用的九经与律法做什么?不仅如此,蔡公公,就象这鳝鱼,不喜欢吃的人就是不喜欢吃,并且讨厌它,蔡公公喜欢吃,是不是美味?学习也一样,我让学子主动提问,活泼教育,就是让他们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才能积极,才不会讨厌它,才会轻而易举学进去。然而两位博士一来,将《曲礼》上的语录摘抄下来,不是夫子说的不对,他们毕竟都是寒门子弟,不象有教养的官宦子弟,会不会将他们吓着?还有算术,不是前人不好,我教的是一条捷径,使他们能迅速计算的捷径。再说前辈的智慧我们要尊重,要继承,也要敢于超越。夫子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夫子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什么后人不能不断进步,只有不断地进步,用知识去使国家强大,不受外敌凌侮,使百姓富裕,安居乐业,才是夫子的本意。然而他们一来,将我所教的全部推翻。用落后代替先进,墨守成规,是来教学子的还是来害学子的?”

    “洒家会向圣上反映。”

    “国子监里博士不多吧?”

    “有九人。”

    “只有九人,为何朝廷让两人来授学?”

    “洒家也不大清楚,好象是朝廷会用到一些学子,因此派两个真正的博士来教。”蔡公公不大敢说,宫中也有些流言,说是这小子胆大包天,一再勒索二大王,因此不提前说,省得这小子又来勒索,让百姓笑话。

    “朝廷让他们来,是想让这些学子做匠户吧?”

    “你知道了?”

    “吊机终是要象全国推广的,谁来组装指导?开始不知,后来还能想不明白?虽然匠户待遇不高,这些学子学了一些知识,又识许多字,就是做了匠户,也多是作家、都作家,真不行也是一个工匠(官匠一等为作头、作家、都作家,二等为工匠,三等为杂工),我还在这里请木匠泥匠传授他们一些实用本领呢,为何朝廷不说?我以前向朝廷要钱,那是我的智慧,但什么样的钱能要,什么样的钱不能要,我还是能分清楚的。这个是造福百姓朝廷,难道我还会向朝廷要钱?”

    “九郎说得太好了,看来赵相公误会了你。”

    “赵相公?”宋九不由一愣,他最怕的就是赵匡义与赵普,现在还好一点,再往后几年,若不幸夹在他们当中,能压成灰灰。

    “他说是奇技淫巧。”

    “奇技淫巧?朱兄,你过来。”宋九说着,拿来一个竹杆,往院中一插,问:“蔡公公,我家这棵槐树有多高?”

    “这个如何知道?”

    “马上就让你知道,”让朱三测量竹竿影子长度,此时日头渐午,又是夏天,影子短,槐树的影子正好铺到屋角处,宋九用软尺测量槐树的影子,然后进教室,用粉笔略略一算,放下粉笔,走出来道:“高九丈一尺二寸,悬差不会超过一尺。用这个方法,泰山有多高,都能测量出来。”

    “九郎如何得知?”

    “这就是数学的力量,再如这道公式,上面宽度加上下面宽度除二,乘长度乘高度,若大的京城城墙,只要按照这个公式去算,再派十几个官员用软尺去测量,千万不能用步去量,那个误差会太大,那么只要一天时间,修建京城四面城墙用多少材料,晚上就算出来了。能说它是奇技淫巧?再如我朝,我朝大敌非是南方,南方几个国家皆式微,大敌也非是北汉,北汉只有几万户百姓,早晚会被我朝收复,未来真正强敌是契丹。我朝又缺少马,以后交战必落下风,然而若是唐朝陌刀在呢?可惜安史之乱后,工匠流失,陌刀工艺失传,再也没有了步兵破骑兵的利器。能说它是奇技淫巧?再如做菜,食材重要,但能不能少油盐调料,能不能缺少锅,能不能缺少柴禾?经营国家也是在做一盆菜,夫子的儒家最为重要,其他方面的学问只要不是蛊惑君王贪于享乐,奢侈无度,而是利国利民的,也不能轻视之,这道菜才能做好。”

    “九郎说得对啊,你个学问从哪儿学来的?”

    就一句,宋九马上语塞,这才是大麻烦。不能答我是从天下掉下来就会的,或者是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但就是!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十二章 麻烦来了(下)

    我有坏习惯,不喜留稿子,新书上传,每天最低消费是三更,每更3-4k,但呆新书榜时间将不足二十天,只能靠大家用推荐票与收藏顶起来了。

    ==========

    眼前小太监好胡弄,他身后的三赵一个也不好胡弄,宋九沉思一会,编起故事:“说来是巧合,以前有一博学多才的挑筋教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原;那天与京城几个无赖发生冲突,我看他是一个外地人,来到京城不易,便上去帮助他解围,与他相识,他教了我一些杂学,包括物格与数学,也包括这些符号。可惜他后来回国了,有些学问我还没有学全。”

    “西域的学问。”

    “也不全是,部分是西方的学问,部分是祖宗的学问,我将它们相互比较,然后融合,就象珠算口决,我一边在教学子,一边自己在摸索改善。但如我刚才所说,人的精力有限,分心于此,恐以后科举再也不得中。”

    实际宋九以后连科举都不想参加。

    这是最好的理由,难道朝廷会派人到欧洲求证去?若真去,宋九还会欢迎,那样宋朝就知道海有多阔,天有多高,地有多远,不会再闭塞自大。若是朝廷向犹太人求证,应当有一部分人才来宋朝不久,他们还记得一些西方的知识,也证明了自己所言非虚。

    “难怪那些挑筋教人来中原这么多年,一直默默无闻。”

    “夫子说仁义,易经讲阴阳,仅东方文明还不能称为完善,仅西方文明同样更不完善,这个如同是阴是阳,只有两者结合,才发碰出火花。前些天燕博士说外夷,外夷又如何,契丹是蕃夷,那个敢小视?五谷有黍(黄米)、稷、稻、麦、菽(豆类),大小麦就是西方引进过来的,周颂说贻来牟,帝命率育,牟就是麦,但从西方传过来的,所以音来,那是上天赐福,否则那个落后的时代如何从西域传到中原,否则我们至今以豆子高梁为主粮。大食以一沙漠之地强来,就是会一个拿来,将别人的长处拿来,天竺的数字拿来,便于计算,中国的造纸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