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1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也都派出了代表前来考察泰国国内市场,同时打听两国政府间经济合作对话的各种消息。

    而似乎为了回应共和国与泰国之间的合作,不久之前才高调的单方面的结束美好合作关系的印尼,在9月18日这一天正式宣布要在9月25日,于雅加达召开印日经济合作会议,同一天,印尼国防部还宣称号称印尼陆军精锐第一山地步兵师,已经正式开赴加里曼丹岛,而在未来一到两个月时间内,印尼还将陆续派驻包括空军和海军部分兵力赴加里曼丹岛维护国家主权完整xìng。

    印尼是很高调,巴点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他们敢于挑战共和国,而且还能率先给共和国脸上扇了一巴掌,这种大无畏的勇气似乎让他们尝到了一种莫名的快感,就好像一个瘦弱的病夫,却突然给了一个壮汉一耳光,那种精神上的刺jī和快感,就像是吸食了毒品一样让瘦子yù罢不能,为了让这种快感持续下去,他们明知道毒品有毒,却还是要拼命的吸食下去,为此,还不惜与一条疯狗合作。

    共和国并不像印尼那样高调,外交部和国防部一连几天之内都没有表态,倒是商务部非常积极,在连续几天的中泰经济会谈中,屡屡传出佳音,可就是在不为人知的时候,主要驻扎于云南的共和国陆军第三集团军,这支算得上是共和国最早的快速反应集团军,正式进入了三级战备状态,其拳头部队即第九机械化步兵师在9月19日秘密集结,如同以往无数次的野外拉练一样,通过铁路实施快速机动,而这一次,他们却南下了。(未完待续。!。

第九十九章 特殊的前戏

    1946年的9月,全世界都知道共和国与印尼之间很有大干一场的架势,双方似乎为了一个名叫加里曼丹,又名婆罗洲的岛屿分歧很大,但这究竟是因为两国在东南亚利益问题越发尖锐而表现出来的一个事件呢,还是婆罗洲本身,就值得让共和国与印尼不眠不休。

    9月20日,共和国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很受广大民众欢迎的《身边的大自然》栏目,正式开始了一个名叫“走进婆罗洲”的专题节目,该节目分为三期,利用大量图文并茂的素材丰富节目的内容,为共和国亿万民众揭开了一个不为人所熟知的这世界第三大岛屿——婆罗洲。

    顾名思义,印尼人称加里曼丹岛,而几乎能代表共和国官方的央视却用“婆罗洲”来冠名,该节目在9月19日当天进行先期宣传之际就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由国家文化部牵头组织的大批专家学者都曾参与到了这档节目的制作,不少学者都是亲赴婆罗洲进行的调查访问以及资料搜集,而且至今共和国也有数个兰芳问题调查工作组滞留在婆罗洲,因而这档节目俨然就是一部纪录片。

    9月20日晚上8点整,在这俗称黄金般的时间里“走进婆罗洲”的第一集正式开播,这一集主要讲述婆罗洲的一些基本地理情况。

    婆罗洲位于东南亚属于大陆岛,面积达73万余平方公里,四面环海之下,海岸线长达1440公里,中国古代称其为“婆利”、“勃泥”、“婆罗”,在殖民时代该岛屿大部分地区为荷兰所殖民,因而在共和国帮助印尼独立之后,该岛屿暂时归于印尼所管辖。

    婆罗洲很多山,整个岛屿山峦起伏密林葱葱,河网密布降水丰富,人迹罕至的原始丛林深处拥有大量的珍稀物种,而整个岛屿之上的矿产资源倒并不是很多,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刚石、铜矿等蕴藏量并不大,倒是临近中国南海的岛屿西北,石油开采已经小有规模。

    俨然一个地广人稀且不少地方还处于原始状态的岛屿,再加上不少地区土地贫瘠,却依然不失为一个物产丰富的大岛,橡胶、稻米、胡椒、椰子等,都是婆罗洲的重要农业产物,当地经济主要依仗便是水稻和橡胶种植。

    由于赤道直穿岛屿中部而过,因而气候为典型的赤道多雨气候,年平均气温高达24度,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都是季风季节,炎热、潮湿,除此之外,则是较为干燥和平静的夏季,当然,大规模的降雨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初,且越往岛屿的东部,降雨量就越少,而且岛屿沿海周边的降雨量,往往没有岛屿中部的雨量丰富。

    整个“纪录片”的第一集基本都是在介绍婆罗洲的地理、气候、环境等,最为引人入胜的莫过于摄制组曾租用飞机对全岛进行过航拍,高清晰的摄像机清楚的记录下了热带岛屿那迷人的风光,山峦起伏、绿海碧天,但摄制组却并不清楚,他们在拍摄期间租用的飞机莫名奇妙的在婆罗洲上飞行,曾让共和国海军第三舰队“世民”号航空母舰战斗群误以为是敌机来袭,预警机差点就紧急派出战斗机前去击落。

    如果当时真要是摄制组的航拍飞机被击落了,估计这部“纪录片”也不可能及时公映,但这仅仅是这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节目中也并未谈及摄制组曾差点被本国海军的舰载机给凌空击落一事。

    第二集的“走进婆罗洲”开始讲述的便是有关这座岛屿的历史人文了,根据共和国考古学家们的考察结果,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中国云南的少数民族巴东族群就定居于该岛,成为了岛上第一批居民,而到了公元5世纪,渤泥国王一统了婆罗洲,建立了封建王朝。

    根据《梁书》记录,古代中国和婆罗洲之间的首次官方来往始于西元520年,隋唐时期婆利还曾向中原王朝朝贡,而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期,郑和的船队曾两次经过当时名曰婆泥的婆罗洲。…;

    美国有过淘金时代,婆罗洲也有过它独特的淘金热时期。

    18世纪末、19世纪初,满清政府的海禁政策有多么的疯狂,中国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的渔民的生活就有多么的无奈,海禁令让他们生活失去了依靠,不得不涉险出海南下,成批成批的到了南洋来谋求生路,其中有不少华人来到了婆罗洲西部地区,在坤甸、三发等地从事金矿开采。

    巨额的利润与国内艰难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应,越来越多的华人背井离乡来到了婆罗洲,其中不少华人便不再从事单一的金矿开采,有的开始发挥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从事农业种植、小商品贩卖等等各行各业,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在婆罗洲的华人总数曾高达15万人之巨。

    直到荷兰殖民者侵入婆罗洲之后,中国国内向婆罗洲迁徙的华人热潮才冷淡下来,但如今当地的华人总数也已经在50万左右,但这一数据并不真实可靠,因为从荷兰手中接过婆罗洲统治权的印尼,如今都还没有在婆罗洲建立出各级政府机构,人口统计工作根本没有展开,只能粗略的估算。

    当然,除了华侨之外,种族成分复杂的婆罗洲还有非穆斯林的达雅克人、伊斯兰教马来人以及一些欧洲殖民者的后裔,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少数民族,保持着他们独特的民族风俗、生活习惯、礼仪文化等生活于婆罗洲,因而整个婆罗洲除了动植物算得上是物种繁多之外,就连种族构成也是相当复杂。

    如此一来,整个“走进婆罗洲”的第二集基本都是多个摄制组,跟随当地华侨或者考察队,跋山涉水到处实地拍摄而来的纪实材料,真实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倒像是国内那些旅游公司花费高价拍摄的旅游资料一般,在21日晚播出之后,很快就让许多旅游公司都蠢蠢欲动,当地华人华侨如此之多,估计连给旅游队聘请翻译的费用都能省了。

    “走进婆罗洲”的第三集依然于9月22日晚准点播出,这一集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婆罗洲那迷人的风景、独特的社会风情,而是被遗忘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兰芳共和国问题。

    这一集一开篇就讲述摄制组跟随共和国国家文化部特派文物专家组们,四处考察兰芳共和国历史遗迹和文物资料说起,十余万当地华侨中,能够找到的兰芳共和国遗民如今也都是满头鹤发,12位老人当中,也就只有一位已经吐词不太清楚的老人能够大概回忆出一些场景,其余的老人,他们还都少不更事,兰芳共和国便亡国了,因而记忆大多都是有关兰芳共和国亡国之后十余年的一些事情。

    漂洋过海、孤苦伶仃,数千年来的家国思想一直教诲着炎黄儿女那独特的故乡情,兰芳共和国的出现、繁荣与灭亡,无不是一则传奇般的史诗大篇,一百多年的历史里,有无数的人物涌现过,也有无数的事情发生过,背井离乡离开故乡来到婆罗洲的华侨们如何在艰难的岁月里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走过,当前又有什么样的困难,一切的一切都真实的反应在了“纪录片”里。

    “走进婆罗洲”这档特别节目的重点部分也就是第三集,前两集相当于是给共和国国内亿万国民扫除婆罗洲认识盲区的铺垫,真正的用意全部体现在了第三集上,摄像机清楚的记录下了那隔着万水千山之外的异国他乡同胞相貌,清晰的拍下了那一张张黄皮肤黑眼睛的灿烂笑脸,正如节目结束之后,那些肩扛摄像机漫山遍野劳累奔波的记者们所说的那样,节目是为一群人而制作,一群正在等待的同胞。

    等待,在等待什么?节目最终并未告诉观众,当节目正式结束之时,片尾不断闪出一张张照片,有满头银发的老人、也有缺了门牙却笑得欢畅的小孩、有浅露一笑的美丽少女,也有露着膀子爽朗大笑的青壮,他们的一张张笑脸汇成了这档耗资巨大的节目结束语,而这一期节目,也并未像其他节目那样,要鸣谢这个感谢那个,还亮出一大堆的各种名字与头衔,仅仅在结尾之时,打出了一行字——“谨以此片,祝愿我们的同胞在异国他乡越过越好”。…;

    随着三集纪录片全数完成播出,共和国国内有关“婆罗洲”的话题也迅速火热起来,人们似乎忘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如火如荼,老毛子和纳粹正打得难舍难分,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