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6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色严肃的于志宁骑马走到某间府邸门口,随意向里面一指喝道:“除了主谋之外可生擒外,遇反抗者皆斩!”

    随即如狼似虎的唐军士卒就撞开了大门,拿出刀子朝里面杀进。

    同样这一幕也是发生在长安十几处的府里,百姓们颤抖地不敢出门,只是悄悄地将窗户拉开一角,但见长街上灯火通明,一匹战马拖着一个人,从街道上行过。

    那人双腿长长地拖在马后,在道上留下了两条血迹。百姓们立即将窗户关上,牙齿里咯咯直响。

    这一夜长安城内流干了鲜血,府门外的百姓听着重物砍入肉块,以及咕噜噜地滚动声,一夜都不能安枕。李孝常,长孙安业,刘德裕,元弘善府门前血流十丈。上千人头在一夜间落地。

    李孝常等人亲眼见着唐军士卒将自己的家属亲人的人头一一砍下后,堆叠在一起。

    他们愤怒哭喊,但回应他们的是一长串笑声。

    次日天色明亮,但是恐怖犹自没有过去。

    长安的夔国公府里,大门紧闭。府内奴婢仆人受到昨夜的惊吓,都是清醒过来。有那么一刻,他们以为外面的人马都要杀进来了。后来才知道他们不过是在门口转了个圈。绕了个弯罢了。

    重新见到长安城头上新生的太阳,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充满的欣喜。

    而府内,一名妇人抱着一名襁褓中的婴儿低声地哭着。而夔国公刘弘基背负双手站着,最后他摆了摆手,那妇人停止了哭泣,朝着他长长一拜,然后退出了屋子。

    刘弘基此刻拿起了镜子端视了自己一番,但仰天一声惨笑。

    “太子殿下。昨夜虽未派兵杀我,但是我刘弘基与李孝恭乃是世交,以他多疑的性子,怎么又会不怀疑我身上。可笑,可笑。什么辞官保命,妇人之见,只有我死了,我刘家才不会遭到灭门之祸。太子殿下连亲兄弟都可以杀的人,难道会对我心软吗?”

    刘弘基长笑一声。从墙壁的剑匣上取出利剑来,用手拂拭然后道:“可惜,可惜,此剑新磨。竟是用我之人头第一个试剑!”

    说完刘弘基这位被李世民的少年之交,被誉为大唐名将,大唐开国功臣。李渊亲信的男子,用长剑一横在脖颈上一抹。

    随即鲜血长长喷溅。洒了满屋子都是。刘弘基脚步向后蹬了几步,目光中露出一抹欣然。似在赞着此剑‘好快’。

    太极宫早朝,李唐的大臣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朝,可以看出很多人昨夜都是没有睡好,脸上顶着黑眼圈。

    随即李世民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大殿之中。

    李世民对诸臣宣布道:“昨夜叛乱平定,各位不必忧心。”

    随即生擒的李孝常,长孙安业,刘德裕,元弘善等人被李唐的禁军拖拉上殿,这些人都是穿着一身血衣,脸上伤痕累累,看得令人触目惊心。

    李世民当殿问道:“孤素来待尔等不薄,尔等为何起事要杀孤。”

    李孝常惨笑道:“王侯将相宁有种,这天下又不是你李家的,你这样连亲兄弟都能杀的人,也登得上太子之位,我们又为何不可。”

    李世民点点头,并没有动怒,反而道:“骂得好!统统拖下去,在殿前杖毙!”

    说完李唐禁军将这些人统统拖拽而出,在大殿门前大唐百官的围观中,一一杖毙。

    大唐众官员看得噤若寒蝉,李世民却谈笑自如。

    随即刘弘基自杀而死的事,也是报上殿上,李世民想起二人的交情,只是轻轻道:“可惜,弘基与孤是少年之交,若是能说明情由,未必不能免死罪,但是他既选择此路。孤也无话可说,让他的妻子扶他灵柩回老家安葬吧,对了,以国公的礼数,不可差了一点。”

    堂上大臣见连刘弘基都自杀了,与之交好的大臣都是纷纷感叹。此人乃是李唐名将,折了一人,也是少了一人,加上李孝恭被罢免兵权,李唐能战的名将也就更少了。

    庆州已是夜晚。

    庆州城外,火光四处,无数唐军士卒,举起火把登城厮杀。

    杨文干站立在城楼上,指挥士卒拼死反扑。

    昔日的袍泽厮杀在一处,大唐的精锐相互搏命,彼此的士卒虽是不愿意,但是在各自主帅的命令下,他们又不得不彼此交战。

    轰!

    一声巨响,庆州城城门终于被唐军的撞门车轰破,城外的唐军一涌冲入城门,城门后庆州军一点抵挡,根本是螳臂挡车。

    但是杨文干犹自在城头上喊着:“杀,杀,杀到最后一人!”

    杨文干麾下的死士在听得杨文干的命令下,大吼一声率领城墙上的士卒,纷纷从马道上杀下,义无反顾地扑向了正在涌入唐军将士。

    顿时杨文干左右的城墙上一时候都是空了起来,只有他一人面色狰狞地犹自举剑大吼,左右士卒在他呼喝下都是冲到了城下,竭力阻拦唐军杀入。

    但是城门已破,杀入城中的唐军士卒犹如洪水决堤,其势不可阻挡。

    杨文干麾下将士的阻拦,犹如是一头快要溺死的鱼儿,最后那几下扑腾,虽是十分有力,但最后还是没有了生息。

    杨文干看着左右将士尽数战死在城下,回望着左右空荡荡地城墙,原来只剩下他一人。

    左右唐军士卒已是从马道上上来喊道:“活抓此人,叙功三级!”

    “不,要将此人千刀万剐,这庆州城折了我们多少将士。”

    “要不是此人,我大唐将士,也不是死在这里三四千人,都是因为他,杀了他,为死去兄弟报仇!”

    杨文干听此哈哈一笑道:“蠢材,李世民以为杀了我杨文干一人就行了吗?大唐完了,大唐完了!”

    说完杨文干登上城垛,然后纵身往城下一跳!(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卷东南(第一更)

    太极宫里。

    房玄龄对李世民道:“太子殿下,杨文干之乱虽平,但我军却为此付出了不小代价。杨文干穷兵黩武,庆州数百里经此一战已成焦土,数万百姓流离失所。攻下庆州我们士卒折损伤亡也超过两千余人,纵胜也不足喜。”

    房玄龄又接着道:“杨文干之乱,还令河西一片乱局,段德操乘势则是将驿站捣毁,封锁道路,断绝与朝廷来往,同时率军驻守各县,杨恭仁曾派人劝降,段德操则回答道,若是逼迫太甚,他则会直接降赵。”

    李世民问道:“梁师都不可一点动静也没有吧。”

    “是的,梁师都此人最会狗仗人势,当初借着突厥之力,屡犯我边境,眼下又得了赵国支持,再度数犯我河西腹地,不过此人用兵倒是平平,降赵后几次劫掠都被侯君集击败,只要赵军不再河西增兵,我看河西应是无碍。”房玄龄回答道。

    李世民道:“河西防务不可轻之,若无河西,陇右则不能定,若是陇右,川蜀,关中则不能安。李重九有十几万草原轻骑之利,随时可以南下,加上西突厥,吐谷浑之助,河西防线压力极大。”

    杜如晦回禀道:“陛下,河西防线暂时还是无忧,柴绍,杨恭仁,杨师道都乃是我李唐的名将,河西还有我五万大军镇守,李重九就算有轻骑之利,但于攻坚也是无助。至于西突厥,吐谷浑更不用担心,这一次柴绍率一万轻骑直踏西域。西突厥,吐谷浑诸部望风披靡。获牛羊十余万,俘部众三万余。我大唐声威。足以令西域宵小胆寒。”

    李世民听了大为欣慰,虽是李孝恭,刘弘基不能用了,但关陇门阀以军功起家,名将层出不穷,而李唐十几年征战训练出来的精兵良将,也是十分能打的。这一次柴绍亲率一万骑,即横扫西域诸国,实是大涨李唐的声威。

    李世民道:“这一次给与突厥。吐谷浑之打击已是足够,令柴绍与突厥,吐谷浑,签下城下之盟,之后回师河西。段德操此人有反骨,将来必是孤的心腹大患。”

    “诺!”

    “殿下,河南之战事也是十分不利。赵军徐世绩,单雄信两将,得势不饶人。继续猛攻河南,李靖已是撑不住,张公瑾秘奏李靖有退守秦岭,死守荆襄之念。”

    李世民听了没有说话。杜如晦这时候道:“殿下。赵军横扫东南,林士弘败局已定,而高州总管冯盎。今年也是绝了对长安的进贡,不知是有自立之意。还是有意投降赵国,但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不利的消息。”

    听杜如晦这么说。李世民道:“天下倾覆,连冯盎这等人都蠢蠢欲动,难道他想要当赵佗不成?这样的人,不必理会,岭南瘴重,民风颇顽,李重九能据之,也不能有之,给他去吧。我军就只要谨守荆襄,据长江上游之势即可保得川蜀无事,告诉李靖,河南战局由他一人决断,朕信他!”

    房玄龄,杜如晦听了都是面露喜色,李世民能放权给李靖,让他自决战事,显然是很有胆略的。毕竟现在河南之战局已十分糜烂,民心也是弃唐而向赵,如果现在李唐能壮士断腕,退保荆襄,仍不失有赵国一战之力。

    一般人都不肯舍弃河南这样的重地,换做李渊肯定背负各种政治压力,而不会冒险下这样的决定。但是李世民也知道河南战局现在无解,所以大胆交给李靖一人决定。不过房玄龄也知道李世民虽富有决断,但是现在天下大势已在赵国一边,李世民再杰出,又是否能以个人之力,扭转大势呢?

    若是早三年两年,可能当今的局势就不是这样了吧,想到这里房玄龄不由暗自叹气。一旁杜如晦看见房玄龄如此,也是知道他的心意,没有说什么。

    二人都是由李世民一手提拔赏识的,入了天策府后,为李世民信任重用。两人都是忠贞之士,皆有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之念。无论李世民将来如何,他们也都只有殚精竭虑助他一臂之力,看看能否对大局有所帮助,至于成败不在他们考虑之内。

    就在李唐内乱不止时,赵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