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6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消息。犹如烈火点燃下的干柴,顿时将李唐河西的局势瞬间点燃。

    两仪殿内。李世民端坐在龙椅旁,一旁龙椅空无一人。但谁都知道李渊此刻已是不可能再回来坐在龙椅之上了,所以一旁的李世民已是大唐的掌舵人。

    两仪殿里灯火通明,李世民的心腹重臣都在向李世民奏事。

    房玄龄向李世民道:“延州总管段德操,庐江王李瑗,拒绝奉太子殿下诏令,返回长安之事也是在朝堂中悄悄传遍,不过这二人尚好,虽是反对太子殿下您,却没有公开表露过叛变的意思。但是杨文干却是公然举兵叛乱,他打出的旗号,竟是要起兵杀太子殿下,替李建成报仇,迎回陛下掌管大唐!”

    李世民道:“杨文干此人愚昧不明,对于这样人的,孤没有话好说的,传令下去拜侯君集为左武卫将军,出兵讨伐杨文干,再派灵州都督杨师道,从灵州进击,两面夹攻。孤要以雷厉风行之势,扫平杨文干,杀一儆百!”

    杜如晦道:“太子殿下圣明,杨文干起事纯属不智,庆州之地,不比段德操所在的庆州,以及李瑗所在的河东,这里赵国的势力鞭长莫及。此人造反,若是能迅速剿灭,这样对段德操,李瑗也是一个震慑。”

    房杜二人说完,高士廉捏须道:“太子殿下还有一事,眼下宗室里已是有不少人指责你这一次玄武门之变杀戮兄弟之事,尽管陛下已是极力挽回了,但是宗室之内仍是有不少人抗拒。”

    这一句话也只有李世民半个舅父高士廉,才敢和他这么说。而其他人都不敢在李世民面前提及玄武门三个字,就算房玄龄,杜如晦都不敢。

    李世民道:“父皇吸取前隋教训,不肯信任外人,只重用宗室为将,故而提拔李神通,李神符,李道玄,李孝恭,李瑗等人。这乃是用人唯亲,这数人之中,除了李孝恭外,哪一个是真正有本事的,还有李瑗竟然反对孤。这样的宗室,孤不要也罢!”

    听李世民这么说,房玄龄等人都劝道:“殿下不可以这么说,无论如此,这些宗室都是陛下的亲戚,不信任他们还能信任谁呢?”

    “孤偏不信任他们,”李世民道,“天策府里如侯君集,长孙无忌,段志玄,张亮,程知节等人,哪一个人为将不胜过他们十倍,就不提他们,我大唐中还有柴绍,杨恭仁,刘弘基,张公瑾这样的名将,各个才能都胜过他们十倍,凭什么由他们来掌握军权。孤用人唯才是举,绝不任人唯亲,那些尸位素餐之辈,就应通通革除,让有才能的人担任大将!”

    李世民这么说在场天策府的将领,都是露出感激之色,这才是他们值得效忠的君主啊,不负了他们在玄武门中的鼎力支持。

    而房玄龄心底大赞,这才是高策啊,李渊靠重用宗室,维系了大唐的现在,李世民现在通过篡权上台,自是不能用李渊的班底,当然要用自己信任的天策府将领为将,来接管军权。

    所以李世民才有打算革除,李神通,李神符,李道玄,李孝恭,李瑗这些人的兵权。尽管这些人中李神通当初也是大力支持李世民上位的,但是李世民已是铁了心的换掉,让自己亲信将领接管军权。(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

    邓州,唐军河南道行台。

    “河间王,这是天子的旨意,请你回长安一趟,而河南道行台的人马,暂时改有李靖节制,另有张公瑾辅之。”

    殿中监陈福将圣旨交到了李孝恭的手中。

    李孝恭呵呵一笑,脸上并没有流露出丝毫失意之色道:“戎马在外,老夫已是五年没有回长安了,这一次回长安,终于有机会可以面见天子,叙叙旧了。”

    李孝恭这么说,下面将领却是神色不一。

    陈福连忙道:“郡王是国之重臣,这一次回长安,天子是有要事交托的,眼下大唐时局有变,哪里少得了郡王这样重臣在旁扶持。”

    李孝恭笑着道:“我明白,请你转告太子殿下,明日我就放下军务,返回长安,你先去驿站下榻吧,我这里还有军务要交割。”

    陈福听对方不指陛下,而是谈及太子殿下,当下脸上尴尬一笑道:“太子年轻,也少不了郡王帮着太子扶一把啊,那我先告退了。”

    于是向李孝恭重新施礼后,这才退下。

    陈福走后,帐内只余下一系列大将站立,如庞玉,吴黑闼,张镇周,卢祖尚脸上尚有不忿之色。

    李孝恭笑着对诸人道:“各位,老夫行事半生,没有做过半分亏心之事,看相的都说我是长命久禄之人,眼下归去长安,也是保全富贵,你们何必忧愁。”

    大将张镇周道:“徐世绩,单雄信大军正在猛攻河南,天子。不,是秦王殿下。在这时候临阵换将,岂非是动摇军心。”

    另一名大将吴黑闼也是道:“大帅。朝堂上的事情,某是粗人不懂,但是我军不可一日无大帅啊,现在徐世绩,单雄信气势汹汹,我们正准备与大帅一并好好打一战,让赵人知道我们唐军的厉害,眼下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还怎么打这个战。”

    说完吴黑闼气呼呼地坐下。

    李孝恭目光扫过众将道:“你们不必说了。这一次不论是太子,还是天子的意思,老夫都不在乎。既是决定已回长安,老夫就不会婆婆妈妈的,至于下面如何对抗赵军,我想药师,弘慎二人足以担之。”

    一旁李靖,张公瑾二人听到李孝恭提到他们,都是一并抱拳道:“大帅!”

    李孝恭走到李靖面前。语重心长地道:“药师,你之才具,远胜某十倍,古往今来论为将者。你不亚于孙武,姜尚之后,只……罢了没什么。”

    李孝恭本要说‘人力有时尽’。但是最后一句他却没有道出。

    “诸位,老夫此去长安。在此期间,你们谨听李靖之命。不可违背,懂了吗?”李孝恭说到这里,目光扫过众将。

    “诺!”

    下面众将一并允命。

    这时李孝恭将自己的蹀躞玉带解下,交给李靖。

    蹀躞带是一种腰带,是胡人传给汉人一种风俗,腰带上面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蹀躞带乃不少权贵武官喜佩之物,大唐三品以上武官则可悬此玉带。

    而李孝恭将自己蹀躞带交给李靖,显然在众将面前表示李靖以后就是主帅,尔等不可轻之。李靖虽是不世出的将才,但是却资历不够。所以他要将自己的威望借给李靖,让他来威慑诸将。至于自己恐怕日后是再也没有重掌军权之日了。

    李孝恭事后,河内的李神通,李神符兄弟也被调入长安,大将之位由李世民心腹高甑生,程知节接替,负责河内防务。

    而绛州总管襄武王李琛,也被掉入长安,总管由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担当。

    不过军权移交也并非一帆风顺,天策府众将上位,令不少原先忠诚李建成,李元吉的余党深感不安。这边李世民明里暗里的清算也是一直不停。李孝恭返回长安的同时,李唐的河南战局,顿时崩坏。

    驻守在汝南郡,原齐王护军李思行率军叛变,放赵军进入汝南,汝阳,西平等汝南重镇相继失守。

    李思行之后,东宫太子千牛李志安聚众起事,李唐宗室长乐王李乐良率护军叛变,李靖虽是扑灭了这两场叛乱,但是由徐世绩指挥的赵军却乘势而入,令李唐在河南局势陷入被动,李靖才接管河南占据不过十日,河南就已是烽火一片。

    淮南,汝南全郡失陷!

    接着颍川郡唐军被徐世绩击溃,唐军五千人马被歼灭!

    李靖不得不从前线收缩兵力,谨保襄城,淮安一线,至此李唐已是丢失半个河南之地。

    而关中一场疾风暴雨也是在酝酿之中。

    在长安一间华屋之内,一名身着锦袍的中年男子,看着一文笑着自言自语道:“与王相失道,我问王所在,答曰汝即王也!哈哈,看来天命在我!”

    说完一旁十几名子弟皆是起身附和道:“既是天命在公子,我等愿奉公子为主,立即起事!”

    而这名男子乃是李义立,乃是李唐义安王李孝常之子。而他左右的男子,也并非一般人物,如刘德裕曾任为李建成府上左内率,长孙安业则是长孙无忌异母兄长,现任监门将军,统军元弘善,乃是北魏拓跋氏之后,其余在屋中之人都并非一般人物,不是太子齐王余党,就是关陇子弟中的杰出人物。

    李义余负手成竹在胸道:“李世民能借南衙禁军之助,兵谏成功,夺取东宫之位。我们为何也不能效仿他成功呢?”

    长孙安业道:“是啊,眼下李世民众叛亲离,连义安王在内的宗室都在反对他。眼下又有天命在公子身上,我们没有理由不顺天应时而为,推翻李世民,迎新天子登基!”

    长孙安业挑头这么说了,说起李世民他可没有什么好感,谁都知道他与长孙无忌,以及李世民妻子长孙无垢早就是闹翻了。

    “是啊!”

    “正是如此!”

    众人纷纷说到。

    明眼人看得出来,这一次密谋的叛乱,看似是李义立因谶言,而有天命在身,决定反叛。实际上却是长安内太子,齐王余党,与不满李世民薄待宗室子弟,重用天策府官员一次叛乱。(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内乱

    由义安王李孝常策划的叛乱,简单而粗暴。就是控制禁军发动一场如同玄武门般的政变。但是就是在他们聚会之时,身在太极宫的李世民,却已是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

    就在第二天的半夜,上千人马出动,惊动了长安百姓。

    马蹄声在坊间街道响过。长街上的口号声一声响过一阵。

    面色严肃的于志宁骑马走到某间府邸门口,随意向里面一指喝道:“除了主谋之外可生擒外,遇反抗者皆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