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5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玄素道:“这很合理啊,他们若是贸然答应了,这才奇怪,不是吗陛下。”

    李重九笑着道:“朕给他们考虑的时间。但朕有这自信,他们会回来找朕的。”

    “陛下何以见得?”

    李重九对张玄素言道:“金春秋这人你看到了吗?这人目光中无时无刻不燃烧着雄雄野心,他不是一个心甘情愿居于人下之辈,他知道他只要一句话,我大赵就可以替他夺取新罗王王位,而眼下他没有更好的选择。朕看人十不离开**的。”

    虞世南,张玄素都是一并点头。

    二十日的时间一晃而过,三岔河口的天气已是愈加寒冷,马上就要迎来冬日了。

    这一次攻伐高句丽,奇袭平壤之事已是敲定。一百六十艘战舰,三百余运输物资的平地拖船云集在三岔河口。

    海上也是开始刮起了西风。一万三千余名赵军精锐士卒经过二十日操练之后,半适应了海上颠簸,这一次将作为作战之主力。还有从黄河,登州调来的水军一万两千余人也是准备就绪。

    “两万五千士卒,加上北平郡郡兵三千,新罗军三千,一共三万多大军征讨平壤,这恐怕人马是不是少了一点。”一旁魏征满是忧心地对李重九言道。

    这一次随李重九出征的武卫军大将薛万彻也道:“陛下是不是把剩下的武卫军也带上,毕竟晕船之事,一阵子就好了,到了岸上我们弟兄就生龙活虎的了。毕竟还有这么多空船。”

    李重九道:“按照你说的,即便如此,他们战力也会大打折扣,我军这一次攻打平壤利在出其不意,速战速决,而不是坚于城下与高句丽人久持。所以朕决定一击中后,即扬长而去,不作拖延,至于空船是用来拉平壤城的金银珠宝的,朕还嫌船不够多呢。”

    “陛下。”魏征还要再劝。

    李重九摆了摆手笑着道:“兵贵精,不贵多。魏爱卿只需祈求朕这一次能凯旋而归就好了。”

    随即李重九看着一系列的伏牛弩,八梢砲的零件,还有积蓄下来的火油弹陆续运上船舶,心里想这些物质,才是更胜于几千士卒呢。

    当下李重九登上了赵军旗舰,举目眺望,远方浮日东升,太阳正在冉冉升起。

    海面上金光万道,景色雄壮美丽。海湾处一片寂静,赵军士卒一并登船完毕,正在甲板上看着东面日出海面的景象。

    最前方的旗舰上,赵字帅旗正缓缓从旗舰桅杆上升起。帅旗与旭日交相辉映,这一幕情景不胜壮丽。

    李重九拔剑一挥朝着东方喝道:“起锚向东,目标平壤!”(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军战俘

    平壤城。据朝鲜人的说法,此城已有悠久历史,檀君在此创立朝鲜。后此城名为王俭城,王俭正是檀君的名字。箕子,卫满先后在此定都,汉武帝灭卫满后,王俭城成为乐浪郡郡治,王俭城亦改名为朝鲜县。高句丽建国后,长寿王将首都由国内城迁至平壤,并修筑了宏伟的安鹤宫,因王俭城所在地势平坦,而改名为平壤城。

    从此平壤城成为高句丽人的国都,又因平壤城遍植柳树,平壤又有一个别名,称为柳京。

    高句丽人与新罗人一般都是崇佛,故而在平壤四周修建了不少佛寺,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安国寺和广法寺。广法寺是由广开土大王,好太王以木材建造的佛教寺庙。

    好太王是高句丽历史上第一位自称为王的国君,此后高句丽的君主一直以好大王的丰功伟绩为目标。此寺庙的位置,正修筑于高句丽王城的大城山下。

    大城山上城墙围绕,广法寺大雄殿内,释迦牟尼的金身耸立。

    两名僧人相对而坐,一名僧人五六十岁满头鹤发,一名僧人有四十多岁,却是失去了一条左臂。

    为首一名老迈的僧人将手中经书合上道:“当年好太王在位时,发下无上大愿,要将天下佛经刻录为典,成大藏经,但当时中土战乱,好大王几度遣使求经而不得,这才作罢。没料到,两百年后,好太王的宏愿,竟在老衲手中可以达成。”

    那四十多岁的僧人言道:“弘扬佛法,也是我的一点绵薄之力。大师虽是高句丽人,与我大隋乃是仇邦。但是国家有仇。于佛理无碍,能将佛理弘之四海。也是贫僧残生的愿望。”

    这老迈僧人看了一眼那僧人叹道:“你这人还是放不下那点国仇家恨,大隋今朝已灭了数年了,北方早已是大赵立国,你为何还是放不下呢?”

    那僧人道:“并非放不下,当年袍泽随我渡辽水而击高句丽,三十万子弟几人生还,这几年我一直拒绝大师收我为徒的好意,实是从不敢忘记我是汉人,而不是高句丽尔等蛮夷。”

    老迈僧人听了道:“在佛眼底。岂有汉人,蛮夷之念,众生皆等。”

    那僧人拂袖站起,但听哗啦一声,原来他脚底带着两副脚镣道:“大师,我尊你这一句,是因为这几年你救下不少我隋军汉人,但你要劝服我,却是不能。眼下经书我已抄录给你。可以赐我一顿斋饭了吧。”

    老迈僧人听了叹了口气道:“好吧,还是老规矩,你去香堂用饭。”

    说着这名僧人哐当哐当地离去,走到饭桌前将一顿斋饭吃完。又领了三捆荷叶包饭当下离去。

    这名僧人原名高涛,是当年随于仲文征辽的三十万隋军中的一员。萨水之败后,他的袍泽多半被杀。首级被高句丽堆作京观。还有七八万大隋士卒被高句丽俘虏。

    高涛也是其中一员,后来被充作官奴。为高句丽人铺桥修路之用。官奴为高句丽人奴役,十者早死了七八。他因为通晓佛经,故而时常不必服役,而去广法寺内给方丈诵念经书,因此活命。但高涛却不愿意作广法寺的僧人,而是只愿意回奴营与众士卒们一起。

    这又是官奴营中,普通的一日,这里到处充斥着垃圾秽物,屋舍破旧,夏不能挡雨,冬日不能避寒,只能是勉强的住着。但高句丽人却让这些大隋战俘干着最苦最累的活。

    官奴营中防备简陋,高句丽人也不担心大隋战俘会跑,在这里他们人生地不熟,一旦跑走了,不要几天就会被从大山里抓出来,之后被拿出示众。高句丽人对待逃奴自有一套办法,先用火炬烧灼,将逃奴身体烧得体无完肤,又不断气,最后再斩首悬挂示众。

    高涛将荷叶包饭带回屋里,但见床榻上本是卧着十几名汉子,顿时有了气力般。

    高涛看了一眼,这些都是当年大隋的最精锐的将士啊,现在各个都是饿得皮包骨头,眼睛泛出绿光。

    高涛道:“饭在这里,你们先将这两包分了,这一包给病得最重的小古,小河吃了。”

    “小古不用了,他昨夜病死了。”

    “那好给小河吃。”

    众战俘们听了一并点点头,虽是战俘,但士卒们仍保持着军纪,一包荷叶饭从一人手中,传到另一个人手里,大家都只是用手捞了一口,就传给下一个人。到了最后一人时,还有大半的饭。

    所有人虽然都是饿到极点,但仍是保持着袍泽间的友爱之情。

    而重病号的小河却吃着饭,眼底吧啦吧啦地掉着泪水,他忽然哀嚎道:“高哥,我想家了,我想妈妈和弟弟了,我不想死高句丽这鬼地方。我要回家。”

    小河的哭声,顿时令在场士卒人人抹泪,谁没有在大隋的家人,谁不思念故土。

    高涛吼道:“别说了,和娘么一样,别被高句丽人看低了我们。”

    小河虚弱地躺在坑上,身上只是半盖着稻草,冬天一来这根本熬不过。他垂泪道:“高哥,这十年人,我们每日过着是猪狗不如的日子,每日被高句丽人打骂,多少弟兄们熬不住都死了。我们本指望着来护儿将军,什么时候能率水师来攻打平壤,将我们救回大隋,可是这十年,我们是日也盼夜也盼,可是等来了什么。朝廷,朝廷早就将我们都忘在这里了。想当年我们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进辽东,将乙支文德打得如狗一样,何等气势,而今日我们却死无葬身之地。”

    说到此事,在场的人都是嗷嗷大哭。

    这是为什么,国家最忠勇,最忠诚的士卒,远征在高句丽,而今沦陷在这里,国家却早早将他忘记。他们的付出价值又在哪里。

    “高哥,我求你个事。我死后将我尸首拿个木排投入浿水,听说那里流到大隋的国土,肥水不流外人田,我宁死也不便宜高句丽的野狗。”

    高涛听着小河的哀求,之后沉声道:“好我答允你。”(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风破浪

    青黑色的渤海,波涛汹涌。

    浊浪拍击着抱着撞角的船首,赵字大旗迎风飘扬,无数赵军战舰,劈开风浪,乘风而行。

    海风猎猎,残阳如血。夕阳下,海狼的高低起伏间,战舰的身影拖拽得老长。

    李重九站在舰首,望着自己冲击着海浪的舰队,这个时代欧洲文明仍是晦暗不明,毋庸置疑,自己眼前指挥的这个舰队,是地球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其中五层战舰三艘,四层战舰百艘,艨艟,快船不计其数,如此组成了最庞大的远征舰队。

    战舰笔直向东而行,前方小岛星罗密布。

    “陛下,前方不远就是都里镇了,我军可以在此补充淡水,修理船只,距离平壤已只有一半路程了。”薛万彻向李重九禀告道。

    李重九摇了摇头道:“不,都里镇目标太大,高句丽在附近设有烽火台观望,若给他看见我军舰船虚实,不用数日,平壤就会知道我军渡海来袭的消息。”

    李重九将手指向前方海中群岛道:“前面是沙门岛,古莱夷之地。当年来护儿将军平壤之败后,在此列岛上的乌湖岛,设下军营,以此为跳板攻下了卑沙城。我这一次伐高句丽,早已命了周洲派人在此设中转船坞。从这里出发攻打平壤,比登州,都里镇都还要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