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欣看了那名将领一眼,没有说话,心底却是下了杀意。不过此人城府如此之浅,恐怕也不是什么能成事的。倒是另一名将领不动声色,却是不知其心底是什么想法。

    赵欣哈哈一笑。言道:“降唐不降唐有什么好处,我不知道,但王上对二位将军却已是下了封赏,可想知道?”

    果真二人都露出了意动的神色,赵欣当下从袖中抽出一封文书,递给二人。二人对望一眼;赵欣心知这时候武将多不识字,当下不等二人看文书,自己言道:“王上封你们二人为虎卫郎将,可荫两子。民百户,至于金银布帛另有赏赐,不在其中。”

    二人听后皆是大喜,当下一并跪伏下朝北面叩首言道:“多谢赵王厚恩!”

    原来是好利之徒,这就好办了。赵欣点点头,当下扶起二人言道:“眼下王上亦从文登方面,调遣援军来此,两路援兵会合后,加上城内的兵马。城外敌军必是知难而退。还望二位将军好好守城,若是表现得利,某再上王上奏功,到时还有封赏下来。”

    两位将领听得都是心花怒放。当下对赵欣的态度转而十分殷勤。

    三人一并乘船从水城城门入城。赵欣问道:“不是守城异常吃紧吗?为何两位将军却来此陪我。”

    二人听了对望一眼,都是心道眼下正是巴结的机会,哪里舍得离开。

    一人托言言道:“昨日今日无事。若有军情必会来报。”

    赵欣心底了然,只是笑了笑。三人下船后转而乘马,一并来至郡守府。

    一名将领言道:“眼下郡守亡故。只有请贵使下榻郡守府,有任何吩咐,郡内文武官员皆可听由调遣。”

    赵欣点点头,他此来东莱郡就是奉李重九之命,来接管全郡的。

    他当先而入门,立即进入郡守的身份,问道:“府库文书都封存好了吗?”

    “是。有士卒看守着。”一人赶紧言道。

    赵欣问道:“城内粮库还有多少粮草?”

    一人言道:“大概还够一万人马,食一个月之用。”

    赵欣讶然问道:“这么少,此地不是郡治所在之地吗?为何钱粮如此少?”

    另一人抱怨言道:“实在是由不得啊,兵荒马乱的,城外的村落都被烧了不知多少,哪里有地方征粮,今年又给刘贼等人一糟蹋,又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赵欣点点头,这边路过郡守府正堂,但见正堂内设着一灵堂,正是前任郡守乔焦的灵位。灵堂内冷冷清清,没有什么人来拜祭,只有几名大概是乔焦的遗孀跪立堂中。

    赵欣看了一眼,心道乔焦好歹也算一郡郡守,生前也算是一方诸侯,威风八面,但没想到死后如此冷清,也对,这时候城内人心惶惶,各寻出路,谁会来祭奠他,大隋国祚已尽,此乃天书,此人为此舍命真是可笑极了。

    正待赵欣要走过时,突见跪在堂中一女子正好转过脸来,当下脚步一顿。

    赵欣对两名将领,言道:“乔郡守为国尽忠,某需替吾主拜祭一番。”

    两名将领皆是不大以为然,但不敢违赵欣的意思。

    这时赵欣步入堂中,对着停着棺木三叩并且上香。一旁乔焦的遗孀仍是哭泣不止,赵欣上前言道:“乔大人公忠体国,眼下身故实在感叹,某乃是赵国中书舍人赵欣,替赵王来此拜祭。”

    “原来是赵舍人,多谢。”一名应是乔焦正妻的女子答道。

    赵欣看清那女子的容貌问道:“这位小姐是?”

    “是小女。”

    赵欣点了点头,双目定定地看着那女子,言道:“原来是忠烈之后,吾必会禀告赵王,抚恤你们全家。”

    那女子双目泫然,开口言道:“不敢劳烦赵王,我们只求扶着家父的灵柩,返回长安老家,从此之后不问世事。”

    赵欣心底哪里肯,当下托言言道:“原来乔郡守是长安人士,只是此去江都路途艰险,吾需禀告赵王再作决定,眼下还请夫人小姐留在府中,以保安全。”

    对方又说了几句,但这一家人都是弱质女流,怎能说过赵欣,只能听从安排。

    三日之后,赵军水师的援军抵达。涿郡都尉徐武率两千乡军在东莱郡登陆上岸。而周洲率一千郡兵从文登县出发,一路故作疑兵,好似有大军在后一般,城外贼军见到赵军的战旗飘扬在城外,因畏惧眼下赵国的声势,当下只能退兵。

    东莱郡之围解除后,城内百姓皆是奔走相庆。而赵欣,周洲二人乘势率军,将东莱郡合郡皆是光复。

    李重九在诏令中,让赵欣,徐武二人暂时节制东莱郡,同时允许新罗人在文登县驻扎水军。金春秋闻之消息之后大喜,已经乘船回国向新罗王复命,要求更多新罗水军来赵驻扎。

    而周洲则另有任务,来到掖县之外查点水军战船。

    周洲抵达掖县之后,城内已是换了个模样,徐武接管城内外关防,而城内原先两位将军早就被赵欣,不动声色的解除了兵权。之前说要降唐的将领,被赵欣寻了个由头,关入了大牢之中。

    现在东莱郡已尽为赵欣,徐武二人的掌控之中。

    周洲与赵欣二人一贯不睦,况且对方入仕后,已是正五品的中书舍人,与一郡郡守也是平起平坐。周洲乃是从九品的郡部从事,身份悬殊见面还需作揖参拜。

    周洲现在入了城后也不去郡守府拜见赵欣,而是直接来到城外水军大营。

    现在东莱郡的水军大营,昔日隋炀帝征辽东之处,千船起锚之景,不复再见。自隋朝水军名将,来护儿,周法尚先后亡故后,大隋水军已是几乎解散了。在东莱郡本还有不少水手,但都上岸被乔焦编成了郡兵,协助守城。

    至于港口内的船只状况更不佳,这些当初征讨高句丽的渡海大船,数年不用,经过浪打虫蚀后,许多船只已是不能再出海,有的也是这里漏那里漏,真正能出海的也只有百来条。

    周洲弄清楚状况后,当下寻徐武,要他将城内郡兵中原先水军水手都抽调出来,乘船回三岔河口修船。(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

    周洲见船只损坏如此之多,当下向管理战船的官吏问责。这名官吏也是叫屈,言道:“以往这些水军都是归属朝廷供应,眼下转到郡内,郡里面人饭都吃不饱,更别说拿钱养水军。”

    周洲言道:“既然海水腐蚀如此言重,为何不驶入内河之中。”

    官吏言道:“能停到莱水的都停了,不少都搁浅在上面,原本朝廷是有打算,将这水军迁至江都的,但后来江都兵变,来郡守就亡在江都,此事也就作罢了。”

    “那为何不走黄河呢?”

    官吏失笑言道:“你有所不知,往年黄河下游一贯水浅,最多之能浮两三百石的小船,再大了就开不过去了。只有今年稍好一些,不过也担心搁浅在河岸,必须有纤夫拉舟方可。”

    周洲听了终于明白对方苦衷,眼见这当年费倾国之力打造出的出征高句丽的大舰,就如此损坏在港中,他不免心疼。

    周洲当下在船坞之中清点完毕,纵然有两百多艘的旧船都已是不堪使用,但是仍有百艘稍稍修葺一番可用,如此也让周洲稍稍宽心一些。

    除了有大船之外,留在东莱郡还有不少船匠。

    东莱郡的莱字源自于古代的莱夷,莱夷建立莱国,当时莱夷与南方的越人,皆是中国最擅于航海的民族。在当时莱夷,就已经横渡渤海海峡,与辽东九夷之一的隅夷进行航贸互易。

    到了春秋时莱国与齐交战,齐吞并了莱国,并以莱夷的技术发展海军。之后吴王夫差伐齐。遣大夫徐承率东吴水师主力,从长江口出海。由海路绕过山东半岛,与齐国水军交战。此乃中国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海战,最后齐国获胜,大破东吴海军。

    之后汉武帝,命楼船将军杨仆率将水军五万,也是从莱州渡过渤海灭卫满朝鲜,设立了汉四郡。

    东莱郡不仅仅是水军出海,讨伐辽东朝鲜的重要港口,而且还是修葺舟船的重要船坞所在,在这里周洲还意外发现了不少齐地的船匠。甚至还有少数来自吴越之地的船匠。

    这时候船匠一贯地位低下,周洲见到东莱郡周边居住的上千船匠匠户,生活处境皆是惨不忍睹。

    这时时代还没有干船坞,所以建造海船都是浮海建船。在史书上说,杨广征讨高句丽时,令东莱郡郡守来护儿,监督民役于海上造船,结果因为工期严苛,导致造船百姓不能上岸。身上腰以下都泡烂生蛆,死者十之三四。

    周洲见到不少老船匠皆是身上留下残疾,居住在海边低矮的破房之中,生活难以糊口。不少船匠甚至卖儿卖女才为生。简直比郡里普通百姓,还有凄惨几分。

    周洲立即给李重九写奏折,直禀东莱郡之事。希望能补助这些船匠之事,如在幽京士农工商四民虽仍有高低之别。但今年随着林当锋,周博。周作匠等人不断被提拔,身居官吏之位,四民地位悬殊亦是拉近不少。

    周洲虽没有将匠人与士子并驾齐驱的觉悟,但也是希望能让东莱郡匠人,百姓生活能够更好一些。

    除此之外周洲在信中还提,除了在辽东都里镇,文登县设立水军军营外,在乌湖岛,长戍岛也可设置军镇。如此四点环绕,可保万无一失。

    周洲的奏折立即加急送入了临朔宫内,李重九看了赵欣,周洲二人再东莱郡的办事后,还是十分满意的。

    赵欣擅用权术,控制了东莱郡郡兵,并打压了居心叵测的原先守将,实是大功一件。而周洲做事也算勤勉,特别是设立四处水军大营的想法,却是不错。

    都里镇就是旅顺,乌湖岛,长戍岛就是今日的庙岛群岛,文登县就是今日威海,从都里镇至文登海路一天即可抵达,这四处连接起来,就将渤海湾的出口皆是封堵住了,等于将整个渤海都置于赵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