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彦博捏须想了下,言道:“以目前而论,没有变数,短则一年,快则两三年。”

    姬川一惊言道:“要这么久?”

    林当锋倒是细心问道:“敢问温司马,请问变数是什么?是否李法主,窦建德,杜伏威这三大反王得力否?”

    温彦博大袖一甩言道:“不,变数当然就是晋阳留守李渊。”

    众人点点头,李渊谋反眼下已并非是秘密了,消息传来原来身在西京,作为人质的李渊儿子李建成,李元吉,李三娘各是不知去向。而晋阳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也遭到了软禁。现在李渊已悄悄取出了怀中之刀,暗露锋芒。

    只是李渊到底是要割据自立,静观其变,还是要直取西京,目前尚且不知。

    “若李渊造反,目标不用怀疑,必然是西京,李渊自承陇西李氏,在关中士族之中,多于他交好,所以关中乃是其霸业所在。正所谓富贵而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所以李渊有一千一万个理由,不会坐守太原,或者东进河北,而是攻打西京。而李渊若进军关西,除非天子御驾亲征返回东都,否则只有调薛世雄的精兵了。”

    听温彦博之言,众人都是点头,李阀乃是门阀士族,他所行动,必然是基于他最大利益的基点之上。而换做同样位置,若李重九为太原留守,现在进取关中则就是死地,否则薛举父子,李轨等皆欲染指关中,最后也不会轮到李渊了。

    李重九闻言笑了笑,他自己一直努力推迟李渊起兵的时间,到了最后,还是要看李渊能快一些好了。不过李渊起兵时间拖的越久,李密,窦建德,甚至薛举父子,李轨这样反对李渊的势力,也会更强大一些,将来这些都是李唐的阻碍。

    温彦博看众人的脸色,突然正色言道:“若大家都以为,一旦李渊起兵,薛世雄南下,我们就可乘势夺取涿郡,那就大错特错了。薛世雄虽去,但涿郡还有两万郡兵,而这两万郡兵据我所知,眼下多半都听命于卢家。”

    “范阳卢家?”姬川脸色一变。

    李重九亦是肃容,当年西晋时,人物风流,当朝上品门阀当属弘农杨氏、琅琊王氏、陈留谢氏和谯郡桓氏四大家。后来北朝汉化时,认为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为衣冠所推,定汉人一等大姓,即天下士族最高门,又合称为四大族。

    而当时陇西李氏虽尊,但还是不如四大族之眼,后李唐得了天下,才硬排了五姓七望,七姓十家,李氏靠前,其余通通居后,但四大族里却不承认,仍是在内部自行通婚,后来甚至有了四大族中,宁将女儿嫁给九品官,也不愿嫁给皇太子之事。

    温彦博言道:“涿郡的卢家,乃是山东士族之中,唯一与崔姓并列的门阀。北朝起,崔姓之势力所在于青齐,而卢氏则在于幽州。当时北朝强极一时,北服整个北方大漠,南压大江,但是对于地方上,仍必须委托四大族治理。”

    李重九将手一止,言道:“我明白了,温司马的意思,就算我夺了涿郡,若是没有范阳卢氏的支持,也是坐不稳涿郡,对吗?”

    温彦博正色点点头,言道:“正是。涿郡不同,上谷经过战乱,已是残破,地方士族多半也是迁徙,或者焚于战火,至于辽西,辽东郡,地广人稀,怀荒,御夷两镇,又多与番人为伍。太守不需思量地方势力,但是涿郡之地,人口就有九万户,而地方官吏,百姓,郡兵都是亲近范阳卢氏,太守要夺涿郡不难,但是真正据有涿郡,就必须有范阳卢氏支持,或者……”

    说到这里温彦博停住了话。昙宗倒是个浑人,当下问道:“或者什么?话也不说一半。”

    “或者就是将卢氏连根拔起,一个不留!”姬川平淡地言道。

    温彦博向李重九拱手言道:“不可,使君心怀天下,需以仁义当先!”

    王马汉怒声言道:“婆婆妈妈什么,老子早就看那些门阀士族不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听过吗?什么门阀出身,就可以将其他人都看作蝼蚁,自己是凤凰,我早看不惯这一套了,若是破了涿郡,我非要将这些眼睛长在头顶的人,通通杀光。”

    “大逆不道,此乃暴戾之举,商纣之虐!非仁君所谓。”温彦博疾声言道。(未完待续。。)

第两百五十一章 东西之争

    眼见众臣们的争吵不止,李重九决定暂时休会。晚上李重九决定前往温彦博府上寻他商议。

    到了府上,李重九不要门房通报,直入府内,见温彦博正在府中庭院里石桌上对酒独饮,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李重九见了当下上前言道:“温司马,独饮好酒,怎不叫上我?”

    温彦博见了李重九当下言道:“听闻使君海量,卑职哪里敢找得使君。”

    说罢温彦博命小厮又取了一小杯来,若说饮酒,如温彦博这样雅士,都是一小杯,就上一点青梅雅饮。而王马汉,胡人那般则是直接皮囊子拿了,或者是换上海碗牛饮,出身不同,品味也是不同。

    李重九与温彦博各自举杯对饮,慢慢打开话匣。

    温彦博一杯酒下肚,喟然言道:“使君,我幼年时随父亲,前往太原王家,一位县公府上拜会,当时汉王未谋反,我太原温氏虽有薄名,但比之太原王氏仍是远远不如。当时我在门内,远远王家数人各个皆持身份显贵,趾高气扬之状,当时我暗暗言道,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改变我温家的地位。”

    到了这里温彦博顿了顿,言道:“后来我考取进士科,为先帝选中,在西京为官,可能是年纪大了,历练多了,那时心底那股忿忿之意少了许多。使君,正所谓人不患寡而换不均。四大士族身据高位,子孙不需如何努力,就能继父祖之荫。身居高官。”

    “即便是我也未尝不嫉妒,又何况寒门之人。杀戮之事,当年尔朱荣已做过一次。但又如何。身后骂名滚滚,遭天下之忌。”

    李重九明白温彦博说的是河阴之变。李重九当下问道:“温司马以为我该如何做呢?”

    温彦博正色言道:“士族自曹魏而起,已经数百年了,其强大不仅仅在朝野上,也在于地方。如一大族在朝廷中没有官吏任官,没有被定品,那么最多只能称为地方豪强。反之一族之中,有人在朝廷位居高官,但朝廷无人同族之人呼应。地方又没有势力,得位必然就不长久。”

    李重九点点头,能成为士族,首先有人在朝中好做官;其次经济上拥有田庄,并占有大量土地人口,二者缺一不可。如李重九就是很好例子,骤然为杨广封为侯爵,但是背后没有人支持,于是一下就被刷了下来。

    士族在地方上的强大。还与朝廷有关,一直以来中央到地方,统治只是到县一级,而一县属官除了县令本人以外。皆是从地方充任,其他官吏皆为地方豪强或者士族中征辟。实际上名为征辟,实际上选择余地不大。而这样情况换一般的县还好,但若是县令如卢氏这般强宗士族之地任官。基本就是俯耳听命。

    温彦博言道:“周隋两朝高祖,宇文泰。先帝都乃是关陇士族。凡关陇士族,皆是有鲜卑或胡人血统,镇将出身,如当年八柱国,八柱国皆多是六镇之中武川镇出身的将领。而宇文泰,先帝,甚至李渊,这三人的祖上,也一律都是武川镇出身的镇将。

    “而山东士族,以崔,卢,王,郑四大族为首,都是正统的汉家子弟,而齐国高欢也是有谱系可查的,其祖高隐曾任晋朝太守,只是身居番地已久,已脱了汉人之俗,因此北齐皇帝,以及山东士族都可谓正宗汉人。大魏分裂后,演变为周齐的东西之争,与其说是宇文泰与高欢之战,不如说是关陇士族与山东士族的争雄。”

    李重九听温彦博所言,心道原来这东西魏争霸,其中还这么多内幕。当时南朝人偏安一方,即便无力争夺天下,所以关东关西之争,就是天下之争。帝王将相皆由此而出。

    温彦博言道:“周灭齐后,关陇士族压倒山东士族。大隋开国后,先帝出身关陇士族,既一面怀柔一面打压山东士族,压制山东士族的同时,也借助山东士族的力量,来制衡背后的关陇士族。”

    “因此先帝一朝时国内基本安定,但当今天子登基后,将都城从西京,迁至东都,就是对关陇士族的不妥协,但对于关陇士族的压制,天子却拉拢南朝士族的支持,如当今皇后就是梁帝之女,出身兰陵萧氏。”

    李重九闻言身躯一震,恍然言道:“天子如此之举不是同时得罪了山东,关陇两大士族,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温彦博叹了口气言道:“使君一语道破,南朝士族只会风花雪月,哪里可以依持,现在天下大乱,天子现在宁可暂避于江都,也不回东都西京,正是对于关陇,山东两大士族的不信任。”

    听温彦博这么一剖析,李重九当下对天下局势有种耳目一新之感,都说杨广至江都暂避是昏庸之举,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外人如何明白杨广此时处境险恶。

    话回眼前,自己眼下要对付的范阳卢氏。隋末大乱时,山东士族势力已不如北齐之时,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死而不僵的卢氏,实际上就是掌握涿郡地方资源的无冕之王。从北魏至隋末,今五百多年,卢氏在被幽州早已是根深蒂固。涿郡现在九万户,而以李重九现在上谷,辽东,辽西三郡,加上怀荒,御夷两镇的户数,还不到四万户,加上草原各部,也不过超过三万帐,加起来还不及涿郡一郡人口。

    李重九当下问道:“眼下范阳卢氏家主是何人?”

    温彦博言道:“为卢赤松,卢思道之子,现为河东令,听闻与李渊乃是雅故,眼下涿郡老家之中是由卢赤松之弟卢子迁担任主持大事!”

    李重九点点头,心道这兄弟二人一人在朝为官,一人在地方担任族长,内外呼应。

    李重九问道:“温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