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可观,牛角铁兜覆面下,青黑色铠甲的骑兵顿时挤满了梁水北岸,战士的身子随着战马奔驰,而犹如波浪一般起伏着。

    铁甲铿锵声伴随着马蹄声轰轰作响,之后大股大股手持长矛的步兵亦从城门倾斜而出,城门下一个无比夺目一个高字的大旗,竖立在那。

    “杀光汉狗!”无数高句丽兵卒的滔天的声浪,顿时铺天盖地而来。

    见此一幕,左右都有几分担心。汗珠从第一排弩兵的鼻尖额下滴滴滑落。

    高句丽骑兵杀至半渡时,而李重九高悬在右手的令旗,陡然落下。第一排弩兵扣动悬刀,弩弓一震,箭矢犹如飞蝗一般。梁水河中密集冲来的高句丽铁骑,犹如被一张铁钉耙扫过,一片人仰马翻的景象。

    战马在嘶鸣,轰然地一头砸进水里,背上的高句丽骑兵高高飞出马鞍,随即站在河岸边的第二排弓兵,亦是举弓仰天,犹如一团乌黑色的箭云,从空中降下,不断有高句丽骑兵在冲锋中惨叫倒地。

    第三排长弓疾射,密集的箭矢如疾风骤雨,射穿了高句丽骑兵的铁盾铁甲,一片一片的高句丽骑兵从马上滚落,合着沉重铁甲铁兜一起栽入水中,溅起大大的水花来。

    “论野战,我们汉人是你祖宗!”

    随着箭矢的疾射,苍头军兵卒咬紧了牙,飞快地上弦,狠狠地朝面前的高句丽射出每一发复仇的箭矢,通定镇,京观,萨水,这一幕幕惨景,惨死的汉军将士不屈的英魂正庇佑他们。这每一箭都是为当年的三十万袍泽复仇。

    若换了一般的军队,在此铺天盖地的箭矢打击下早就崩溃了,或者是亡命而逃,但高句丽人不知是十分悍勇呢?还是为李重九攻城的手段激怒了,前仆后继而来。李重九不时看见,那些穿着鱼鳞铠甲的高句丽将领,甚至亲自冲锋,他们身上的鱼鳞铠给与了很好的防护,浑身几乎都射成了刺猬,直到挣扎到了对岸河滩之上,方才血流尽而死。

    “末将请命愿为前锋。”大将王马汉叉手而出。

    李重九将手一指高句丽中军大旗,言道:“你率军冲击敌中军,若败提头来见!”

    “诺!”

    咚!

    咚!

    咚!

    雄浑厚重的鼓声,响彻军中。鼓响则进,鼓疾则击!

    听到鼓声,王马汉所部一千铁甲具装骑兵出战,这是李重九最精锐的部队,用最好马,最精锐的士族,最锋利的武器,打造成的铁甲具装骑兵。李重九现在用他来直捣高句丽人的中军。

    铁甲骑兵顿时犹如在狂龙一般捣入高句丽人的腹心。

    李重九见高句丽军阵脚大乱,当下喝道:“全军总攻!”

    而这时额托,英贺弗,突地稽,崔序率领近万骑兵从四面八方杀向盖牟城。

    苍头军的总攻开始了!

    正在出城的高句丽士卒薄弱左右两翼,同时遭到了隋军的袭击,他们本是迈着大步向李重九的大纛方向冲锋。而是主将愤怒的冲动,令他们忘记了侧翼的掩护。

    草原骑兵们纷纷拔出了马刀,大棒,好似虎入羊群一般杀入敌军步卒之中,好似无情的收割者,手中长矛穿刺收回,穿刺收回。锋利的长刀擦着铠甲划破人体,一团血水直溅而起,刀子的入肉之声,噗哧噗哧地响起。

    而骨朵,狼牙棒如此钝重的兵器,每一下挥舞,都发出砰砰刺耳的诡响。

    盖牟城城下瞬间已是化作高句丽人的人间地狱。(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四章 凯旋而归

    盖牟城之战三日后,雨季已是过去,整个辽东陷入了夏日闷闷的湿热之中。

    数千高句丽铁骑踏过,已染成殷红色的梁河,赶到盖牟城城下时,无数乌鸦听到人声,轰地一声以上飞上了天空盘旋,宛如一片黑云盘旋在头顶。空气中布满了腐臭的味道,即便在太阳的暴晒之下,也不能驱散。

    身背着五刀,骑着高头大马的高句丽西部傉萨渊盖苏文,率领着辽东城,卑沙城,高句丽靺鞨两族战士共三万援军,抵至梁水下。渊盖苏文霍然跳下马来,梁水的河滩上,箭羽密密麻麻的蜇在地上,好似田边的乱草般生长,梁水为尸体所绝,几乎断流,倒毙的战马,折断的矛戈四地遍是。

    高句丽最引以为豪的铁骑精锐,陷在梁水河之中,战马的尸体,搁浅在浅滩中,残破的牛角铁兜在水面上露出一角,下方的勇士身中数箭,颜面朝天。

    苍蝇附在尸体上,一头野狗肆无忌惮地蹲在河边啃食着半支人手,渊盖苏文突然从背后拔出刀来,猛然朝这野狗一掷。只听呜地一声!这头野狗额头中刀当即毙命。

    渊盖苏文猛然转过身来,面色铁青,身后是布满尸体的梁水和平原,以及被夷为平地,烧作烂瓦的盖牟城。一旁大模达,末客的高句丽大将皆是垂下头来。

    渊盖苏文沉声言道:“盖牟城有大军一万,怎么可能一日就陷落。只需三日,三日。我诱敌的计谋就是可以实现,三万大军前后夹击。这盖牟城就是汉人的葬身之地!”

    一旁的汉籍大将崔慈,言道:“守将有坚城而不固守。却出城野战,显然是中了汉人的诱敌之计。听说这李重九虽在草原上立国不足两年,但无论奚部,辽西靺鞨,汉人都统御在他的旗下,连战连捷,此人不简单将来会是我们南下的劲敌。”

    而渊净土则言道:“兄长,我看倒不必畏惧此人,当初李重九攻上谷时。也不是被宋金刚打败,后来用了计谋,方才夺了上谷郡全郡。可见他用兵不过如此,若是堂堂正正击之,他绝不是我们大高丽的对手。”

    渊盖苏文一摆手言道:“宋金刚击败李重九又如何,最后还不是丢了上谷郡。成王败寇,李重九此人善用诡计,今日之教训我等就必须牢牢记住。”

    崔慈欣赏地看了渊盖苏文一眼,心想这位西部傉萨。虽年纪轻轻,但胸襟却不在其父之下。不过崔慈皱眉言道:“但是这一次渡辽水出击失利,恐怕会给朝中大人,在王上面前攻击我们的口实。而大对卢。乙支大人也是希望我们能先平百济,新罗,再向隋用兵的。恐怕这次他不会替我们说话。”

    渊盖苏文听了双眼一眯,言道:“你们不知道王上快不行了。恐怕眼下无暇顾及我们的事了。”

    就在渊盖苏文在梁水边震怒时,李重九已是率领大军。与救下的汉人,解着三万高句丽百姓俘虏,以及十万石粮食,以及缴获的无数兵器甲仗,满载而归渡过辽水,返回辽西。

    大军凯旋而归,汉军将士唱起了得胜歌。大风飞兮旌旗扬,大角吹兮砺刀枪之高歌回荡在辽水河畔。一旁的奚族,辽西靺鞨,丁零族听了觉得曲调雄浑,亦是合起拍子唱了起来。

    大军归来的消息,早就令日夜守在辽水边,等候消息的温彦博闻知。当下辽水河畔渡口,温彦博带着众文吏在此迎候。

    万千将士得胜高歌的声音远远就飘来了,温彦博见到大军上下士气高昂,身旁押解着高句丽战俘,以及连绵装载着大车,终于确认了大军大胜的消息。

    原先作为太原温氏,士族子弟出身的温彦博,虽没有歧视寒门的偏见,但终于有种居高临下之感。李重九虽治理怀荒镇有方,但这不足以令他衷心敬畏,他深信换了他也一样能将怀荒镇治理好。但是今日看着李重九率大军攻破盖牟城,将失陷百姓救回,击败高句丽大军得胜而归的一幕,心底最后一丝疑虑也没有。

    无论是何等盛世,若是没有强大武力的守护,也是一切成空。李重九能于艰难之中,取得这场大捷,足见其勇略。

    待李重九可汗大纛飘扬在辽水边时,温彦博当下率领身后随军文吏一并上前,于道旁拜伏行礼言道:“贺使君破东夷,得胜而归,能在使君麾下为官,真乃卑职的幸事!”

    李重九于马上听了温彦博这话,不由一怔。汉人自古以来一直持华夷之辨,天下分为五分,以华夏居中,之后分四夷。当年各国都是自居正统,将他国视作蛮夷。如南北割据时,各持正统,南朝谓北朝为‘索虏’,北朝指南朝则为‘岛夷’。

    居为正统,那么向不服王化的四夷用兵,就有了天然的口实,对于一向讲究师出有名的儒家而言,如此兴兵根本不需借口。这点就连四方蛮夷也有,高句丽在好太王时,高句丽版图达到最大,一时也有和中原,并称为南北二朝的野望。而日本人呢,虽局限于岛国之内,但也要弄一个虾夷族来称为蛮夷来代代讨伐,以表示自己为正统。后来武家最高权位就称为征夷大将军。

    温彦博如此之说,如同视李重九汉人正统,可征讨四夷,同时也委婉表示他希望李重九,有朝一日,继承汉统,君临天下。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述志,李重九则是追想到,历史上汉武唐宗,之所以称为武功之盛,更胜于历朝开国太祖,原因在于他们击败了周边四夷,而并非一统国内。身处于这样一个大时代,若不南征北战,外服四夷,作出一番伟业来,岂非辜负了此生。

    李重九下马扶起温彦博来,言道:“温司马一片苦心,我已明白了。”

    温彦博看着身后重归故地,喜极而泣的通定镇百姓,又近了一步,言道:“使君能救百姓于水火,实有仁君之心。”

    李重九心道莫非温彦博是在暗示自己称帝。

    大军渡过辽水,返回怀远镇驻扎。因为通定镇已成一座死城,李重九决定将之放弃,将解救下来的三千多百姓,安置在怀远镇之中。此外怀远镇八百守军,显然是不足,李重九决定升任乌古乃为怀远镇镇将,让他率七百靺鞨,丁零两族战士驻扎城内。而辽东郡暂时废除,将怀远镇置入辽西郡中。

    而辽西郡李重九就决定让杨林甫为郡守,赵雀儿率领一千五百汉军,驻于柳城。这一千五百兵卒,一部分是原先柳城的降卒,一部分则是上谷郡郡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