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林甫遂心灰意懒,但天子念其操劳,又拔他为辽西郡作一任太守,结果罗艺谋反,而今他重回辽东故地,沿着当年三十万大军征辽的之路前进。当年大军气势更雄壮,乃是朝廷之精锐府兵,但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好男儿今日大好头颅,却被高句丽人竖立在辽东作塔立威,孤魂徘徊。

    而眼前这数万之军,也要步后程了。罢了,罢了,反正能不死在病榻之上,与大郎二郎三郎他们一起死在辽东也好,杨林甫将心一横,索性甩掉蓑衣。

    李重九看了一眼杨林甫,问道:“你方才说,这盖牟城乃是郡城?如何说来?

    杨林甫这时候反正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索性也就侃侃而谈,言道:“古时高句丽王,初时定辽东时,以五部族,分封辽东,以城邑统御国内。之后高句丽国力日强,自称有城百七十六座,户六十九万七千,遂改为郡县之制。全国仍分五部,之前五部褥萨,可比都督,所驻之城堪为州城,而各城处闾,可比太守,所驻之城为郡城,而可罗达,可比县令,所驻之城为县城。”

    “太守,这盖牟城,可比之郡城一级。”

    杨林甫摇了摇头,当初辽东城为西部行营所在,西部褥萨渊太祚就是以此为州城,以万余将士抵御大隋三十万大军,一个半月,直到杨玄感谋反仍是不克,而眼前的这座盖牟城亦不会比辽东城逊色,李重九以一万六千大军,毫无攻城器械之辅佐,要想攻下……

    李重九点点头,言道:“原来如此。高句丽竟有城百七十六座,户六十九万七千,也有我大隋最盛时十而有一之户数。”

    杨林甫见李重九丝毫没听出自己弦外之音,摇了摇头,但还是顺着他的话题言道:“不,这还不止,还要算上辽东为高句丽附庸的靺鞨,契丹二部,这两部也有数十万之人口。当年高句丽王屡攻百济,新罗。百济,新罗两国国王向我大隋求援,言一旦两国为灭,那么高句丽疆土可直达滨海之阳,之后必然西侵,意欲于中国一较高下。”

    “先皇闻此后,深以为然,故而年老时命齐国公高颎率三十万大军伐高句丽,但因疫病,丧师十之**,而当今天子承先皇之志,三伐高句丽之后,我大隋固然丧师百万,但高句丽亦绝非好过,国力大损。”

    李重九也是露出深深赞同的神色,隋唐以前蒙古草原上的北狄,乃是中原王朝大患,但隋唐后则辽东取而代之,就算是鲜卑当年也是起于辽东的。所以杨广要灭高句丽,为子孙绝一后患,并非鲁莽而为。

    说到这里,杨林甫长叹一声,言道:“老夫在辽东打了半辈子战,三个儿子都折在辽东。眼下风烛残年,若有生能见高句丽覆灭,老夫可含笑九泉,但是太守,战不能这么打的啊。”

    说到这里杨林甫手捧着脸,重重叹气,不知是否想到了自己三个儿子。

    李重九看向杨林甫,言道:“林甫,我承诺你,有生之年,你一定可以看见高句丽灭亡一日。”说罢李重九翻身上马离去,而这时大雨已是停歇,空中乌云滚滚,逼人而来。

    而这时大雨放晴之后,李重九的万余骑兵,顿时如飓风一般以盖牟城为中心,向四面扫去。

    高句丽人在城则称为城民,在野则称为谷民,一谷有数村,而谷归于褥萨所辖。

    盖牟城所处之地,颇为富饶,四周谷民聚落村落无数。地里一片青绿的庄稼,就成为村落最好的标识,凡是有庄稼的地方,就一定有村落。但是李重九的骑兵来得极快,骑兵们沿着庄稼,河谷一律沿山拉网搜索,不漏过分毫。

    高句丽人虽得到烽烟的示警,但还来不及退往深山。大业七年,隋军征辽时,乙支文德行坚壁清野之策,将谷民都强行迁至深山,或是平壤,所以三十万隋军才毫无补给,但这一次李重九来得突然,高句丽人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百姓刚刚得到消息,大股的骑兵就已经包围了村落。

    高句丽人十分彪悍,即便在如此情况下,仍是进行反抗。当这些不肯服从的高句丽谷民都马刀砍到之后,剩余之人就通通作了俘虏。他们的村落,随后就被洗劫一空。而这些谷民都被骑兵一并往盖牟城方向驱赶着。

    两日之后,三万手无寸铁的高句丽百姓,在上万名骑兵的驱赶下,出现盖牟城城下。

    注一:盖牟城今日遗迹在沈阳境内的塔山山城。(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三章 大胜

    六千步军主力终于赶到,并带来消息,高句丽辽东城方向有所异动,似要正准备出兵。李重九闻言后,令大军抵达梁水,于盖牟城以南布阵。

    杨林甫再次向李重九劝诫,言这绝对是高句丽的诱敌之计,要将汉军引诱到盖牟城这坚城之下,再以大军包围歼灭。李重九听了杨林甫的意见,却没有说话。

    在苍头军布阵于梁水,而盖牟城城内也曾着这几日加固城防,城下三道防马墙似又挖了陷坑,埋下了铁蒺藜,鹿角之类,而城头上堆砌着各种滚木擂石,甚至还有数架抛石机。

    高句丽守军严阵以待,他们似也认出了李重九的可汗大纛,每当李重九的可汗大纛,出现在某处城下,城中就一并鸣鼓响锣一并喧哗,守军大声嬉笑。数名穿着白衣口裤的高句丽人,甚至穿起汉家女人的衣服,当众跳舞,之后一件一件地将衣服抛下城池,放声大笑。这一幕令众将都是气炸了,就算明知道高句丽人是用这等手段刺激众将士攻城,但是也是无法容忍。但李重九却令众将不可擅自出战。

    次日盖牟城外传来了吵杂的喧嚣,高句丽士卒们皆是大喜,心道这汉军终于来攻城了。但是拿起兵器奔上城头后,盖牟城城头上的高句丽士卒,看得都惊呆了。前来攻城的居然并不是汉军。

    只见城下梁水后,密密麻麻的灰色正在蠕动。

    无数麻衣破裳的人,正跋涉渡河。他们每人背后都背着一个土袋,而全副武装的汉军则用马鞭驱赶着他们向盖牟城城下而去。而同样的场景。一样出现在四周的城下。城头上高句丽士卒顿时辨识出,这些逼近向城下的人。居然都是本国的百姓。

    大纛之下,李重九坐在马匹上观阵。而身后众将看向城头露出森然之意。

    “擂鼓!攻城!”李重九一声喝令。

    隆隆鼓声作响,前头的高句丽百姓,看到身后的汉军皆是举起了弓弩,马刀对着他们的后背。当年大隋征高句丽时,这些高句丽人宁可将田地里庄稼烧掉,水井填满,也不肯将一粒米,一口水给隋军。

    但是现在他们却为汉军驱役着向前,这些高句丽人一咬牙。当下手背着土袋向前,他们用高句丽语哀怜地向城头高呼着,似说明自己的本国人,让城头不要放箭。

    就在这一刻盖牟城第一道防马墙瞬间被这些高句丽百姓淹没,没有防备下不少人被铁蒺藜扎中脚,但后面的人受汉军催促,顿时向这些受伤的人淹没。

    而壕沟被高句丽人背负的土袋填满,而木制的防马墙,也为这些高句丽百姓一并动手拆卸。虽拆卸颇为缓慢,但后面涌来的人越来越多,无数人挤在在防马墙上前后推搡,竟然硬生生将第一道防马墙冲破。盖牟城城头上的高句丽人这时也明白过来。原来汉军居然用本国百姓来冲城。

    李重九清楚地感觉到城头上高句丽人的怒意。随即城头第一波箭矢射下,前头搬鹿角,填壕沟的高句丽百姓。顿时中箭纷纷扑到。

    前面的高句丽百姓受此一滞,纷纷停下脚步。但这时后方的汉军用各种手段催促高句丽百姓向前,前面的人不由自主的为后面的人潮推搡着向前。凡是要想后退的,都被踩在自己人的脚下。

    第二道防马墙中的鹿角壕沟也被填平,城头上守将也不能看着自己的守城工事,就如此遭到破坏,高句丽士卒得到命令后,开始以一波一波放箭杀戮着本国百姓。本是用来对付汉军的抛石,火油,滚木擂石噼里啪啦地从城头上滚下,倾斜至山下。密密麻麻的箭镞呼呼地城头上飞出。

    “不要放箭,我们是自己人。”前方高句丽百姓都是一并跪下磕头,哭声哀号声高入云霄,但是这些哀求的人都被守军的箭镞射杀在当场。

    “我大高丽,不要懦弱之人!”经人翻译后,李重九明白盖牟城城头上对方一名将领是如何高声吼着。

    守军无情的杀戮着,这名将领怒吼着时,身旁的士卒却是都无力将弓箭垂了下来。甚至有的士卒抛了弓矢在城头上抱头大哭,有此效仿,当下城头上高句丽军军心动摇。城上箭矢稍弱,转眼间,第二道第三道防马墙被汹涌向前的高句丽百姓推平!

    轰!

    城内响起了擂鼓之声,城南的大门顿时开了起来,本是已奔到城下的高句丽百姓,皆是大喜,正要入城时,但是城内牛角铁兜的高句丽骑兵却是汹涌而出,将人群冲散。

    李重九言道:“不必驱赶这些高句丽百姓,准备野战!”

    众将见城内高句丽人放弃坚城而出,与隋军野战,当下都是精神一震。高句丽城门大开,铁骑呼啸出门,直冲李重九的中军大纛而来。李重九看着对方铁骑冲阵,丝毫章法也没有,心知对方主将被自己引出了真怒,这简直就是不顾一切杀来。

    当下苍头军六千步卒正面沿着梁水布阵。三千上谷郡兵为前列,五百弩弓手手持弩弓,步行至第一线,之后一千名能开一石五斗的步弓手为第二,三线,之后陌刀手,长枪手,刀盾兵一列一列的向后排列。

    而辽西靺鞨,丁零族的三千番军步卒,也是拿起了大棒,骨朵等兵器于汉军之后,准备厮杀。最后则是王马汉的一千突骑。

    骤然马蹄踏破平静的梁水,河水被马蹄踏高高溅起,戴着牛角铁兜的高句丽铁骑,手持着銎尖铁矛,奋然拔马涉河向隋军阵地攻来。高句丽骑兵的进攻队列,蔚为可观,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