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5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蔚胤娇は卣瘢鞴P乃堑乃枷胱洳还矗惆阉窍确旁谮堑闹醒氪笱谜窝г航信嘌怠>父鲈碌恼嗡枷虢逃庇秩盟侨ネㄌ旖淌芟矗诱涡叛龅骄裥叛觥M耆囟运墙邢葱母锩妫鞴欧判陌阉欠诺礁鞯乜は刂鞒值胤秸瘛�

    主公您还担心这些官员跟袁绍等敌对势力勾结,便把所有主官家眷安在洛阳。由当地驻军负责看守。”

    吕布微微一笑道:“公仁,你照样办理不就是了!”

    董昭猛地摇摇头道:“主公,此一时彼一时,那时洛阳朝廷上的官员大多都是来自于司州之外的其他州郡,他们在司州各郡县任职,不会存在幽州这边的问题。”

    吕布紧锁眉头道:“幽州这边有什么问题?”吕布自己对治政种田没有多少经验,所以他就只管军事,行政方面的事宜全都交给董昭等能吏去做。所以幽州官吏上存在的问题他并未察觉到。

    董昭苦笑道:“幽州官吏多半都是从本地选拔出来的,他们数代都在本地做官,配置家族势力,逐渐成为强大的地方豪强,历任外来刺史都不得不向他们这样的地方豪强门阀妥协,要倚重他们,要纵容他们。任由他们培植亲信、徇私枉法、殖产营私、鱼肉百姓而不敢处置他们。”

    说到这里,董昭压低声音说道:“主公之前借刀杀人除掉的鲜于辅、鲜于银兄弟所属的鲜于家族便是幽州官吏的典型,若是继续任用这样的官吏,特别是让他们继续蓄养家兵,虽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保境安民的积极性。能够最低限度地减少他们侵害乡人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会让他们在家乡配置亲信经营势力使得他们的家乡最后变成他们的王国,成为割据自立的军阀,恐怕主公大军一离开幽州,过些时候,还要继续回军花费功夫去清除他们。”

    吕布听了大惊,心里满是后悔,因为他想起自己在数月前搞出来的“本地人守护本土做子弟兵”的战略,其中应该也有这样的漏洞。

    吕布刚一想起来,郭嘉便推开议事厅的大门,将最新收到的一系列情报传递给吕布:“主公,您之前认为本地人守卫本地是子弟兵应该能够更好地守卫边境,便派西凉诸将领带领各自麾下将士回到他们的家乡镇守,几个月过去了,因主公大军远离凉州,他们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招兵买马,收罗地方民心,拥兵自重割据自立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郭嘉没有直接斥责是吕布一念之差导致了李傕、郭汜、樊稠、杨定、牛辅、董越等西凉将领现在拥兵自重割据自立的倾向,但他话语里面却明显地表露了这个疑问。

    吕布心里甚是烦忧,本来凉州有金城太守韩遂、武威太守马腾割据自立就已经够闹腾的了,若是李傕等西凉将领也都各自割据自立,吕布眼看就要夺下的凉州又要失去了。

    沮授在一旁见吕布非常郁闷,便笑着劝解道:“主公让本地人守卫本土本是好事,奈何这个本地人指的是普通士卒、普通民众,而不是是官员,官员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官,一旦在家乡做官,就非常容易培植亲属、结驷营党、贪赃枉法,甚至有可能割据自立。

    雄才大略的孝武皇帝(刘彻),早就敏锐地意识到,本土做官极易造成裙带关系滋生、地方势力盘根错节以至尾大不掉,所以他很早就确立了异地为官的制度。

    而到了本朝桓帝时期,原来的察举征辟制已经蜕变为贵族官僚引用亲故、招纳明党的工具,桓帝便推出了《三互法》,要求如下三类人必须回避:地方官自身本籍、婚姻之家的对象之籍、两州人士的对方之籍,怎奈没有落实到实处,所以现在大汉各地有数不清大大小小的割据自立不遵王命的势力。

    主公,您奉天子以讨不臣,可千万不要又培植出一批乱臣贼子!”

    吕布好好地思考了沮授提出的问题,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原来搞得所谓的子弟兵策略是一厢情愿,这个时代的人物很多都怀着野心,很多人之所以一直对大汉忠心耿耿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不忠的机会,而自己作为执政者,就不能给下面人不忠大汉朝廷的机会。

    吕布迅速修订了自己之前的军令:“基层两长以下的士卒应该多是本地人,但各地乡尉不得是本乡人,各地县尉不得是本县人,各地郡尉不得是本郡人,各地州将军不得是本州人。

    传令给凉州牧皇甫嵩、凉州将军徐荣,让他们抓紧时间,对李傕、郭汜、牛辅、董越、樊稠等人的职位进行替换,特别是把李傕、郭汜两人重新任命为金城郡尉、武威郡尉,让他们跟金城太守韩遂、武威太守马腾对峙。”

    董昭急忙劝道:“李傕、郭汜素来性急残暴,若是主公贸然动他们的位置,没准他们会以为主公是要他们的性命,没准就会扯旗造反,没准会跟马腾、韩遂合兵一处,请主公三思,缓发此令。”

    吕布轻轻摇摇头道:“不能再拖下去了,若是再过几年,他们把各自的郡经营得如同铁桶一样,到时统一凉州就难的多了。

    当然李傕、郭汜可以选择反叛,也可以选择跟韩遂、马腾同流合污,只要他们不顾忌自己在洛阳的亲属,只要他们不惧怕皇甫嵩、徐荣大军的讨伐,只要他们不惧怕吕军情司、暗香司、中情司特工的刺杀。”

    董昭摇摇头道:“主公,卑职担心,您这样的举措只是治标不治本!”

    吕布惊讶地问道:“公仁,为何您说这治标不治本?”

    董昭怅然道:“您这颁布的将令只是针对武官可能割据自立的对策,却没有针对文官,也没有成文的制度,更没有列入大汉律法里面,更无法可以详细实施并有效监督的条例,也没有对应部门去监督,所以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这个问题到头来还是解决不了。”

    吕布让董昭取来桓帝时期颁布的《三互法》,放在案上,仔细研读。

    吕布认真读完这个律令后,脑海里忽然想起了某个盛世的一些景象。

    所谓和谐盛世,和谐的只有体制内,体制外的升斗小民个个都远比其他国家的民众疲惫困苦,官场里面的**现象绝对不是少数的个别的现象,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之所以那么普遍,除了官员们只有一纸空文假大空的政治信仰外全无精神信仰、道德信仰之外,更重要的是从上到下的官吏都是从同一个体制里面选拔出来的官僚,根本不像古代社会有一个皇室为了家国天下万年而努力遏制官员的**,那些蝇营狗苟的官员从心底深处都强烈排斥各种各样限制、监督他们权力泛滥的好制度,有不少被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反腐好制度都被他们束之高阁完全当做儿戏,有不少被古代各个朝代奉行的反腐制度也被他们完全弃之不用。

    某个盛世的情况跟朱元璋创建的明朝很是相似,朱元璋刚当了皇帝便大杀贪官却杀不绝,原因之一是元朝统治使得儒家学说对官员的素质培养遭到破坏,原因之二便是在官员反腐制度上,没有恢复宋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延续元朝简单的以杀反腐的制度。某个伟人搞的什么运动,把国民的道德破坏得一干二净,后来搞得所有反腐运动,都沦为了内部权力斗争的工具而已,所有反腐制度都是一纸空文,很多**官员是越**升得越快,以至于那个盛世的升斗草民们说出一个真理:“把所有官员枪毙了或许有冤枉的,只杀掉一半肯定有漏网的。”

    吕布心里十分清楚,若是他像某些伟人那样只顾醉心于巩固自己的权力,不顾子孙万代的福祉,不去认真搞吏治,虽然他费尽心思最后能一统天下,可天下的官吏都是一群坑民、害民、残民、伤民的乱臣贼子,那他一统天下还有什么意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603章 异地为官

    幽州一带的战事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吕布的近卫师是要护卫着吕布回到邺城过年,便把俘虏全都交给幽州将军赵云和幽州典农中郎将田畴,近卫师跟幽州兵团交接完战俘,再行整顿完毕,就启程回邺城。。

    吕布白天忙着整顿部队,晚上便点起蜡烛,思索吏治问题。

    经过几天的辛苦思考,吕布终于拟定出一个差强人意的官吏任职回避制度,便召集所有文武将领一起来商议,吕布要集思广益,争取把这份制度修订得更加完善。

    被吕布带来幽州的文武将领几乎占吕布麾下三分之一的人员,基本上覆盖了吕布麾下将领的所有成分,若是这项制度能够被他们认可,也会被吕布麾下其他将领认可,只要麾下大部分将领认可,争取到了自己人的支持,吕布就会毅然决然地把这个注定会被很多外部官员特别是世家官僚反对的制度强力推行下去。

    吕布将自己手写的制度文件递给秘书令路粹,让他当众宣读。

    路粹读完以后,不待众将有什么意见,吕布先说了几句,他的语气很沉重:“我们大汉,最重家族宗法,以亲属和地域为纽带,最容易结成一起徇私枉法的帮派团伙,他们谋取地区或团伙的私利而不顾及整个团体的长远利益,像袁绍麾下就有豫州派和荆州派的明争暗斗,若不是这两个派系的文武将领勇于私斗怯于公斗,那我们数月前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把袁绍那十万大军击败。

    反观我们邺城朝廷治下。也已经有不少中央和地方要员利用亲属故旧和同籍关系勾结成奸,谋求私利,他们的行为已经开始动摇和影响着我们中央朝廷的共同利益。”

    吕布说完这句话。锐利的眼神扫视着在场的所有文武将领,除了几个新加入的文武将领之外,其他文武将领大多都心中有愧地低下头。不敢跟吕布正视。

    吕布心里非常明白,自己麾下原本的嫡系将领是并州将领,来到冀州后又搜罗了一批冀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