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布自从颁下十品官制以来,在军中闲来无事,便鼓动全军将领比武竞技,然后把他们的武力排成品级,比如黄忠、典韦、赵云、王越等人的武力均在九十五分以上者,列为正一品,如此类推,每五分降下半个级别,邓当的武力大概在七十五到八十之间,跟魏续、宋宪之辈差不多,比李封、薛兰、刘何之流强上一些,勉强算是二流武将。

    吕布又驻马跟他探讨了一些带兵布阵方面的问题,发现邓当还是读过几本兵书,只是年纪尚轻,从未有过行伍经验,显得有几分稚嫩,好在邓当个性稳重谨慎,可以稍微弥补经验和年龄上的缺陷。

    吕布点点头,笑道:“我原来不是给你营帅的委任状吗?我现在决定把那个委任状收回来。”

    邓当愕然道:“主公,我的武艺和兵法虽然不济,却也不至于连个营帅都做不了吧?”

    吕布摇摇头道:“子抗,你多虑了,我是在想,要不要委任你来做一个旅帅?”

    邓当的战力一般,统率一般,在历史上也会是因为他是吕蒙的姐夫而闻名,但他在东吴的前期,也算是孙策手下一名得力的校尉,胜在综合能力强,能战斗也能统军,不像典韦那家伙做个亲兵旅帅就到顶了。吕布还考虑到,他从汝南带来了一千多名精壮的流民,有一千多名部曲的人物总不能给他一个只能统领五百人的营帅来打发掉吧,更何况还要考虑到吕蒙的存在。

    邓当慨然道:“主公,我有信心带好两千人马,必不负主公厚望。”

    吕布笑道:“光是有信心是不够的,你之前未曾从过军,没有作战经验,可暂为一员宿将的副手,从他那里学得经验,待日后建功再行擢升。按照中央军的规定,你前三个月还须要在教导营里做一个队的副队长,跟在我的身边,学习作战,三个月期满,方能外放为一旅的副旅帅兼一营的正营帅。”

第316章 东吴大司马

    邓当虽然对自己的才能颇为自诩,但能够做正规官军精锐之师中央军的营帅,他就已经很满意了,更何况吕布又给他加了一个副旅帅的军职,连忙躬身接受。

    吕布见他态度甚为恭敬,满意地笑道:“子抗,再过几日,阿蒙做我义子,我们就算是亲戚了,我希望你好好训练部下,莫要丢我的脸面。”

    邓当又躬身应诺,笑问道:“主公,不知您准备如何培养阿蒙?跟诸葛亮一样去童子军吗?”

    吕布摇摇头道:“阿蒙虽然只有十一岁,但长得却像十五六岁,我不准备让他再去童子军,我给他指派两个师父,兵法上跟沮授学习,武艺上跟黄忠学习,沮授是我们中央军的长史,深有韬略,黄忠是我们中央军的司马,刀箭双绝,相信在他们两位的教导下,阿蒙必定能够成为一员文武双全的大将。”

    邓当福至心灵,笑道:“不如让阿蒙跟着主公学,主公乃天纵奇才文武齐备之帅才,阿蒙跟着主公,岂不是更容易成为大将之才?”

    吕布哈哈大笑道:“子抗,过誉了,其实论韬略我不如沮授,论刀法我不如黄忠,阿蒙学兵法韬略应该师从沮授,学习刀法应该师从黄忠,再说阿蒙既是我义子,我怎会不去教导他呢?不但是他,连你们这些青年将领,我都要时不时地教导一番,好让你们的武艺和兵法都能有所长进,现在能够统帅五百人,将来能统帅一万人,五万人。不想当将军的士卒不是好士卒,可做个将军可不单是凭着英勇,还要学会统兵之道用兵之道。你在这些方面还需要多多加强。”

    邓当点头称是,随后又笑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卒不是好士卒。主公您这句话真是激励人心。我建议把您这句话当做标语散发下去,好让下面的士卒努力训练、英勇作战。”

    吕布点头笑道:“你可以去联系一下董昭的军政部,军政部下面的参军都肩负宣传之责。”

    过了几日,吕范前来传报:“吕岱到了!”

    因为迎接的是未来的族弟。吕布便带着全家老小出城相迎。

    吕布一边策马向南城门外走去,一边问吕范:“子衡。你那三百门客怎么安置的?”

    吕范道:“大哥,之前郑泰滥用门客搞得他丢官罢职,我吸取这个教训。并没有把这些家伙塞到地方衙门。而是让中央军各个部门到我那里挑人,郭奉孝的军情部从里面选了五十多个,分别安插在那三大情报组织里,董昭的军政部选了八十多个,先放在宣抚营里,三个月后他们将分派到下面的营队里做参军。郑浑的军备部选了二十多个,安排在军备部的工场里。韩浩的军需部也弄走了十多个去做各级的军需官,还有二十多个被主公的统帅部征走了,先放在教导营里,三个月后他们将分派到下面的营队里做主将,剩下的则都被我留在宪兵队伍里。”

    吕布本来是想把军备这一块列为一个司放在军需部里面,转念想了一下后世的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为什么要分列出来,说明军需和军备是同样重要的,不能合二为一,吕布便把军械司摘出来,扩大权限,把郑浑任命为军备部的都督,负责所有武器、盔甲、马匹、攻城器械等军事装备的一系列事宜,吕布已经将高桥马鞍、双马镫、马蹄铁这骑兵三宝交给郑浑去打造,等吕布麾下骑兵过十万的时候就大规模启用。…;

    郭嘉策马跟在一旁,听吕范这么一说,郭嘉脸上促狭一笑道:“子衡,你的势力一下子铺得挺大的嘛,你的门客将来是不是要遍布中央军的各个部门,跟那汝南袁氏有一拼啊,门生故吏遍布中央?!”

    吕范知道郭嘉是在调笑他的同时,帮助他来降低吕布心中的忌惮,便哈哈笑道:“郭奉孝,你个浪子,休得浪言浪语地在主公面前说我坏话,难道你不清楚,我那三百门客大部分都要被你们中情司发展为间谍了?我看反倒是你郭奉孝的手下才遍布中央军各部呢?”

    吕布看他们两人嬉闹时声调颇高,连忙低声制止道:“子衡,奉孝,中央军军务院军情部下面只有军事情报司一个部门,没有什么中央情报司和暗香司,你们可要明白!”

    吕范和郭嘉知道吕布想把中央情报司和暗香司设成两个不被世人知晓的秘密情报组织,一是防止内部人员被监控的心里反弹,二是为了防止内部别有用心之辈的警惕。

    吕范和郭嘉点点头,遂把话题扯向别的地方,此后再也不提这两个组织。

    当吕岱站在吕布面前,吕布还是十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一个面色黝黑、一脸愁苦活像一个渔网破掉的渔夫一样的家伙,竟然是历史上那个活到九十六岁,荣任东吴大司马的吕岱。

    吕布看到吕岱身后那个骨瘦如柴的五岁男童和那个面有菜色的瘦弱女子,他相信了历史上的记载,说吕岱廉洁奉公,初任交州刺史时,历年未能瞻顾家用,妻儿贫乏。

    吕布疾步走上前,伸出大手道:“定公贤弟,你真的来了!你千里来投,实在让愚兄感动之至!”

    吕岱之前已经知道吕布推行出一个握手礼,据说握手礼非常能够表达出人与人之间的的尊敬和热情,据说吕布只对他欣赏的人才才会伸手,吕岱受宠若惊,大步流星,上前紧紧握住吕布的手:“贤兄,小弟久仰贤兄大名,只是一直不得相见,幸得兄长抬爱,召我入宗,我便星夜赶程,前来邺城。”

    吕布看了看吕岱身后的妇人和男童,笑问道:“莫非这是我家弟妹与侄儿?”

    吕岱牵过那妇人和男童:“这是我家拙荆郑氏,这是我家凯儿。”

    郑氏深施一礼:“贱妾见过大将军。”吕布现在最高的官衔便是征北大将军,便被人简称为大将军,其实跟卫青、窦宪、梁冀、何进曾当任过的大将军相比,还是差了一个档次,不过吕布也不准备做那个大将军,因为做过那个大将军的,包括袁绍,都没有落得了什么好下场,吕布准备日后直接跨过那个大将军位。

    五岁的吕凯也深施一礼:“凯儿见过大将军。”

    吕布弯下腰,抱起吕凯:“凯儿,应该叫我伯父才是。”

    吕布暗道,这个小吕凯是东吴大司马吕岱的儿子,史载曾拜副军校尉,监兵蒲圻,应该不是那个曾在历史上献给南征的诸葛亮《平蛮指掌图》的西蜀永昌郡功曹吕凯,两人重名罢了。

    小吕凯虽然骨瘦如柴,显得营养不良,但他眼神明亮睿智,颇有其父的风采。

    吕岱粗看起来像是一个渔夫一样,但他神情坚毅,眼神睿智,细看起来颇有气度,难怪成了日后的东吴大司马,要知道在三国中后期,大司马的位置高于三公,甚至高于大将军,乃名符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东吴后期担任大司马的都是力挽狂澜、中流砥柱的重臣,如陆抗、丁奉。…;

    吕布一脸严肃地问道:“定公,缘何弟妹与侄儿如此瘦弱?你身为海陵县吏,薪俸养不得全家?”

    不等吕岱回话,吕岱的娘子郑氏凄然道:“大将军有所不知,海陵县东边靠海,西边环山,海盗、山贼层出不穷,我夫为县吏,屡次领兵进剿那些贼子,怎奈海陵县令与那些海盗山贼有私,责我夫君退兵,还扣罚我夫君的薪俸。”说着竟然嘤嘤哭了。

    小吕凯却大声嚷道:“爹爹领兵出征,老是忘了拿钱物回家,我娘不得不靠给人家纺布为生!”

    吕岱脸色一沉,想对儿子发脾气:“凯儿,休要胡言乱语!”

    吕布板起脸,非常严肃地对吕岱说道:“贤弟,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固然是高风亮节,让人敬佩,但做人丈夫,做人父亲,也应有起码的责任,小家不顾,安能顾大家,希望你以后在公务之外稍拨出一些时间,关心一下家人,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莫要让他们挨饿受冻,莫要忘了自己是一个丈夫,是一个父亲!”

    吕布清楚地记得,历史上的吕岱为官清廉忠贞,勤谨敬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