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二十七万?!怎么会这么多?!”吕布惊住了:“那一百万石粮食还不够他们吃一年的呢?!”
陈琳笑道:“我这些数据都千真万确,反复核实过的。哦,对了,这几天又陆续死掉了一千多人,所以准确的数字应该是二十七万五千人。至于粮食问题,严牧先生说过,还有五十万石粮食再过十几日就会从徐州运到黎阳,请主公多派人在黎阳屯守,以防有其他势力趁虚而入。这些人该如何安置,还请主公赶紧示下。”
“元嗣,你意如何?”吕布望了一下韩浩:“不如把这二十七万全部编入屯田吧?”
“主公,是需要一部分人前去屯田,但是没必要全部划去屯田,这二十七万人里面还是有人可以继续用在军旅中的。“韩浩一脸严肃地说道:“主公,我觉得吧,您原来设置的军中制度有很大的疏漏,以至于刚才没有把那些人甄选出来。”
“是什么疏漏?元嗣你请直说,我吕布绝非刚愎自用之主。”吕布也隐约感到自己似乎漏掉了什么。
“辅兵,您没有在军中设置辅兵,您只设置了战兵,这是不够的。”韩浩指了指帐外那些累地倒地昏睡的战兵:“那些战兵既要打战,又要喂养马匹,还要背着自己的口粮,还要扛着自己的武器盔甲,久而久之,他们必定疲惫不堪,难以支撑,幸好主公从洛阳来邺城多走水路,不然将士们早已怨声载道了。”
“我不是在军中每一级都设置了辎重兵吗?”吕布在并州从来就是统领大军上阵厮杀,辎重什么玩意的他从来不当回事,也没有关心过一个完整的队伍是怎么管理的,现在他几乎是从新学习。
“您在队一级设置辎重伍,区区五个人只能做到粮食、武器、盔甲以及其他辎重的管理分发,对于运输和保护辎重根本无能为力。主公!我发现您武功通神、善于用兵,但对平时如何管理兵事缺乏经验,这一点儿主公可要好好提高一下,不然主公治下的军队很快就会沦落成黑山贼那般没有秩序的乱兵。”韩浩在这几天里跟吕布朝夕相处,知道吕布是一个从善如流、从不掩饰自己缺点、勇于认错、勇于纠错的主公,所以他也不再畏惧什么,就直言不讳地全部讲了他对吕布的看法。
“唉,元嗣所言极是,叹我昔日只懂为将,不懂为帅,在并州做主簿时只是为丁原大人撰写一些文稿,甚少涉及军队管理,即便我领兵出战,也有高顺、张辽等人负责带兵,我只负责斩将夺旗,鼓舞士气,如此一来,我对如何料理兵事还真的缺乏经验,元嗣你有何办法可让我在这件事情能最快地提高呢?”吕布也觉得很奇怪,按说像吕布这样的大将应该通晓兵事才对,却不知为何他记忆里根本没有,另外那个记忆里面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也根本驾驭不起来这么繁杂的军队管理工作。
“主公身为一军之主,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您可以把这事情交给各级军官去做,整个官军的管理事宜您可以交给高顺将军,他带兵严谨,不像主公那么疏忽。主公需要做的便是把握大局,防止下属犯大错误,比如不设警戒哨之类的错误。”
韩浩觉得自己刚才讲话有些过分,便缓和了一下语气:“主公若是有空可以去观摩一下高顺将军的带兵方法,像他的军中就划分成两种士兵,一种是战兵,一种是辅兵,战兵负责冲锋陷阵,辅兵负责辎重运输、马匹养护、警戒防御,战兵若有战损便从辅兵里面甄选精锐补入,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制度,值得在全军推广。”…;
“元嗣言之有理,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如何带好兵这一块,我确实需要向一些军中宿将学习一下,取长补短。”吕布转而疑惑道:“为什么高顺从来没给我提过呢?”
“主公,高顺将军原本并不隶属于您,陷阵营是他的私兵,训练管理都跟官兵不同,所以他就没有告诉你。”韩浩怕吕布对高顺有了看法,就耐心劝谏道:“我观军中诸将领,高顺将军对主公最为忠诚,主公切莫对他产生猜忌之心。”
“元嗣你莫要担心,仲平与我乃多年相交,知之甚深,我不会无端猜忌他的。”吕布说这样的话,却为历史上那个他而倍感羞愧,他到现在还不太明白为什么那个吕布知道高顺的忠诚却不重用他呢。
那些被淘汰的黑山降兵们正垂头丧气间,一个好消息传来,他们有机会入选辅兵,为战兵做辎重运输、战马养护等后勤辅助工作,待遇是战兵的三分之一,并有可能入选战兵去补充战损,黑山降兵们欢呼雷动。
吕布看着这些降兵们的欢悦表情,忽然想起来自己当时找工作时曾经被人忽悠着做临时工的情形,待遇没有正式员工多,福利没有正式员工多,干的活比正式工多,黑锅来了都是临时工背,以至于和谐年间官府搞出的所有乱七八糟的事情都让临时工去背黑锅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抢破头去做临时工。
二十七万被淘汰的降兵里面又甄选出八万人做辅兵,比起正式战兵,他们的体格、意志都稍微差一点儿,可能有一些类似于手指断、耳朵破之类的小残疾,但品格上还是经过审核,没有十分败坏的家伙。
辅兵跟随战兵四处征战厮杀,久而久之,便会成为熟练的士兵,到时候可以很容易就转换成了正式战兵,一年之后,吕布领军出征,想出八万兵就出八万兵,想出十六万兵就出十六万,虽说不能横扫天下,称霸河北还是绰绰有余吧。
第140章 六百万石
第140章六百万石
“主公,八万辅兵已经甄选出来,”负责甄选事宜的高顺前来禀告道:“辅兵将分散到每个队的营帐里,一个战兵分派一个辅兵,辅兵负责减轻战兵在非战时的负重、杂役,以便让战兵在训练、战斗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行军时,运输粮食、辎重时一个队的辅兵便可以集合在一起完成,不用浪费正式战兵的体力;进攻时,辅兵便留在大营协助留守战兵,承担一部分防守任务,在防守时就更不用说了。”
“辅兵分散到每个队的营帐里??”吕布质疑道:“辅兵毕竟训练少,经历战阵少,如果把他们跟战兵混合在一起,只会削弱正规战兵的战斗力,不能这样设置吧。”
“主公,我的意思是以队为单位来管理战兵和辅兵。”高顺解释道:“在安营扎寨时,辅兵和战兵还是分成两个营帐的,不论是在提防敌军夜袭营寨还是在行军途中,辅兵都被要求要迅速脱离战兵阵营自成一阵的,末将会严格督促下面各级将领训练辅兵这一点。”
“对,就是要这样。”吕布点点头,继而又问道:“行军途中遇袭,这些辅兵该如何结成阵营防御呢?”
高顺恭敬地答道:“四成辅兵身上都背着六七尺长的铁尖木杆长枪,这种长枪比短刀好打造,更容易背负,三成辅兵背着弓弩,三成辅兵跨刀背盾。途中遇袭遇到的通常是敌军骑兵,因为大部分辅兵都是用马车、牛车运输粮食辎重,一旦遇袭,辅兵们就迅速把这些车子围成圈,那些长枪兵在车圈里面,紧贴着车子,把长枪对准外面刺杀冲上来的骑兵马匹,弓箭手在里面向外面攒射,刀盾手一边保护弓箭手和长枪手免受敌军骑射,一边斩杀冲进车阵的敌兵。辅兵依靠车阵阻挡敌军骑兵一时,正式战兵很快就会前来解围。”
吕布点点头:“如此甚好,不过我记得我们之前在并州很少如此作战,这个能对抗异族铁骑吗?”。
“主公担心的甚有道理,这样的车阵迎敌除了李陵用过,其他将领都很少使用,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发挥出威力,我以后会在训练中不断改进,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高顺在练兵方面精益求精,再加上他忠心耿耿,吕布便放心让他为自己训练官军所有步兵,至于骑兵则有吕布、张辽、徐晃、张颌、高览负责,弓弩兵则有黄忠、郝昭等将领负责训练。
吕布又让韩浩在河内郡招募了一些流民,加上被彻底淘汰下来的降兵,总计有二十万人,统统交给韩浩统领,韩浩被正式任命为典农中郎将。
关于这个任命和屯田大计,吕布特意请太后何莲、天子刘辩和其他五位辅政大臣一起商议。
吕布没有浪费口舌,只是让韩浩把屯田大策的好处向各位做了说明:“圣驾临冀州,冀州世家大族却无有一人前来迎驾,便可知世家大族对朝廷无有忠义之心,朝廷的未来须得我们自力更生,不可仰仗冀州世家。现今冀州虽有五百多万人口,可有一半都掌握在世家手里,另外有一小半掌握在寒庶地主手里,真正能被朝廷纳税且可以在里面征兵的不足一百万,而且这一百万自耕平民被世家欺凌挤榨,奄奄一息,朝廷若想在他们那里收税,只得杯水车薪,若想从他们那里募得精兵,亦是缘木求鱼。为今之计,便是招揽四处流民,收编各处降兵,择无主荒地,由官府提供种子、耕牛和农具,让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官府和屯民按比例分成,可以四六分成,亦可以五五分成。朝廷给他们粮食,让他们活命,又借给他们种子、耕牛和农具,让他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他们成了朝廷治下子民,必对朝廷感恩戴德,朝廷便可在这些流民里募集精兵,屯田丰收以后,朝廷兵精粮足,便可从容处置那帮不畏服朝廷的世家大族。”…;
太后和朝廷诸公都点头称是。
冀州这块地方世家林立,朝廷想要在此长久,不能指望那些阳奉阴违的世家,只能靠屯田来积蓄实力。
韩浩同时又拿西汉时期的赵充国故事来做屯田有大利的鲜明例证来做说明。
汉宣帝时候,西羌叛乱,年逾七十的名将赵充国毛遂自荐,亲自挂帅出征,平定叛乱。赵充国在对粮食辎重等后勤保障状况进行了充分了解后,发现从后方运粮耗费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