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老夫在这几个月的征战中,从不插手指挥部队。不过,老夫却以为,这也是我的一个优点。”刘宇亮笑道:“文官统军,武将实施。其实,仗可以由得武将们去打,做统帅的,只需制订一个大的方略,甚至都不用制订,只需用好人,筹备齐前线所需的粮秣就够了。就如我与太初一样,这一战不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洪亨九又算得了什么,他知人善任吗?”刘宇亮想到激动处,就手舞足蹈起来:“老夫已经一把年纪了,在内阁也干不了几年。有生之年,如果能够为国家做些事,能够在青史留名,此生之愿足矣!其实,总督辽西,也不过是守土。守土,不外是选择合适的将领,以宁乡军之法编练新军。到时候,国家若有战事,老夫再招宁乡军去锦州出征就是了。若太处愿意去辽西做个总兵官,老夫可以举荐。”
“别,刘相我还是想回老家去。”开玩笑,做宣府总兵官已是下下策,去辽西,那地方可被盘根错节的将门把持了百年,自己一个外人过去,不被排挤死才怪。
不过,孙元心中还是一动:是啊,如果老刘能够去辽西督师,一他谨小慎微的胆小性格,就算吃败仗,也不会败得全军覆没。而且,到时候,我孙元在南方积蓄到足够实力之后,也可以北上支援。这历史,不就被我给改变了?
“呵呵,你的思乡之情,老夫是理解的,不为难你。”
孙元想了想,道:“刘相等下可否将兵书借与末将观摩,还有,若阁老有意总督蓟辽,末将军也曾经研究过辽西战局,对于如何守住辽西防线倒有些心得。”
话还没有说完,刘宇亮就惊喜地叫了一声:“好,好得很,太初,你等下整理一个戍边策给老夫。”
同刘宇亮说完话告辞回到自己院子之后,因为事关重大,孙元却是忘记了去见韶虞人,而是直接去了书房。
打开刘宇亮的稿子看了半天,然后提起笔在关键的地方改了几处,又开始细心斟酌起来。
宁乡军的练兵之法乃是借鉴后世欧洲的近代部队,训练出来的部队,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一台狰狞的杀人机器。
如果自己能够帮忙将这本兵书修改完善,刘宇亮若是督师蓟辽,肯定会用新法训练部队的。就算关宁军再不堪,如果能学到其中一点皮毛,将来对上建奴,也有一拼之力,至少不会再向山东战场那样一触即溃,败无可败。
这也算是自己这个穿越者,为这片时空的国家和民族所能做的一点贡献吧!
刘宇亮的稿子很多,也比较乱,看了半天,直看得孙元头昏脑涨,只能先放到一边,等日后慢慢润色增删。
这事也不急,以后有的是时间。
看样子,刘宇亮对于督师辽西是志在必得。对此,孙元也想通了,执赞同态度。
如今,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快拿出一个戍边策,尤其是要为日后的松锦大战预先筹划。
据孙元所知,松锦大战一战役,明军败得实在太惨。不但整个辽西走廊尽落敌手,花了几千万两白银构建的防御体系彻底被清军拆毁。就连九边之精锐,多年积累的粮秣,也是一朝去尽。总督洪承畴,更是做了人家的俘虏,最后直接投降当了汉奸。
从这个时候开始,明朝算是彻底地输得连内裤都被人给扒掉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明朝的元气彻底被耗尽,无论是对国内的农民军还是对辽东的建奴,都丧失了还手之力。就如同一个被人群殴的孩子,只能蹲在墙角用手抱着脑袋,等着敌人打累了饶他一条小命的时候。
可敌我之间的战争并不是小孩子打架,不到一方彻底倒下,没有人肯停手。
也就是从松锦之败以后,明王朝就算是走到尽头,再无力回天了。
602。第602章 无奈
孙元当年读书不细,对于松锦之战也知道个大概。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未卜先知可是穿越者点石成金的金手指,有了这个技能,自可避免犯下不必要的错误。
他一边回忆,一边开始慢慢落笔。
在真实的历史上,就在今年,洪承畴出山海关就任蓟辽总督一职。他也算是个人物,一到中卫所,就斩首了高起潜以前在关宁军中的心腹千总刘某等人,倒也整肃了军纪。这个手段倒是可以借鉴一下的。
后来,他有推荐吴三桂为都督签事,出任辽东总兵,团练宁远兵马。吴在历史上虽然是个大汉奸,可却是关宁军中有本事能打仗的,倒是可以大用,孙元自然也将这个建议写了上去。
崇祯十三年三月。皇太极终于决定出兵,他任命济尔哈朗为右翼主帅,多铎为左翼军主帅,威胁锦州。他指定的战略是先取锦州,再破山海关,进而为将来入关做准备。
六月,清兵围锦州。
洪承畴率大军久远,在黄土台和建奴激战,结果打了个平手。
随后,洪承畴有进行了许多调度,又奏报朝廷请一年粮饷,调十余完军队。
然后,大军云集宁远,依托工事和城池和建奴开始了长期对峙。
不得不说,洪还是个有本事的人,这一战刚开始的时候还打得有模有样,没有犯一点战略性的错误。
毕竟,明军野战不成,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死守拖延,拖到清军疲乏粮缺乏退兵为止。
所以,洪承畴这个思路倒是可以的,孙元自然不可能将这一战的细节一一写得分明,只能提醒刘宇亮,一旦建奴进攻,断不能与敌交战。而且,各城各军之间也得保持紧密的联系,不能让建奴找到一点破绽被人集中优势兵力吃掉。
问题是,洪承畴的战略再对,可朝廷不这么看。而且,大明朝还摊上了一个急功近利的皇帝,见明军如此拖沓,崇祯和当时已经就任兵部尚书的陈新甲持相反的态度,主张速战速决,迅速解决清军的进攻。
他们这种思路也是可以理解,因为就在这一年,张献忠再反,张和李自成在河南、湖广闹得实在太厉害,大明朝实在希望尽快结束辽西之战,将力量投入到内战之中。
所以,朝廷制定了冒进的计划,崇祯也不断下密旨催促洪承畴进攻,且圣旨的措辞一份比一份严厉。
洪在当时是承受了巨大压力的,被逼到这份儿上,只能率主力,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仓促与敌人决战。
当时的明军总的来说,兵力上还是占有一定优势的,且有地利。可洪承畴这一冒进,事情就麻烦了。而且,皇太极又亲帅大军增援辽西战场。
于是,胜利的天平朝满清倾斜。最后,洪承畴的主力被围困在松山孤城,十万大军被建奴全歼。
如此一来,明朝整个北方的野战军团可谓是被敌一扫而空,在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而且,锦州和松山的陷落,致使整个辽西走廊尽落敌人手。明朝的东北国防一线只能撤退至山海关一线,北京已无险可守,无兵可用,大明朝帝国的灭亡开始走入倒计时。
……
因为不太急得松、锦大战的具体过程,或者说只知道个大概。孙元在这份戍边策中只能大概地推演了可能出现的战况,且不能说得太明白。否则,自己的先知先觉还不被人当成妖怪了。
这一战满清可谓是出动了手头的所有力量,除了左右两翼大军之外,就两皇太极也御驾亲征。清八旗、蒙八旗、汉军旗,规模空前。抛开战斗力的对比不说,到后来,建州就连兵力也占有绝对的优势。
孙元自认为在这种情形下,即便是宁乡军亲自参加这场大战,也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五千人马,在如此空前国战前,根本就不足以改变大局。
洪承畴的方案是的对的,就只能死守,拖延时间,拖到清军粮尽军乏退兵了事。所以,如果刘宇亮将来总督辽西,要想顺利度过这一关,就只能借鉴他的战法。
而这一战法要想得到顺利实施,关键还在于皇帝和庙堂,得说服他们少插手松、锦之战,也不要希图一战解决建奴。
如果,在明清的国力对比中,明朝已经处于劣势。现在却不是和建州决战的时候,只能死守,等待解决国内的内乱之后,十年生聚。
写着写着,孙元突然发现,自己写了半天,竟然将矛头对准了崇祯皇帝性格中的缺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想让皇帝改变他急功近利的性子,可能吗?
洪承畴也算是简在帝心,切威望卓著,真到松、锦大战的时候,不也被崇祯皇帝催促进军催得跟狗一样,刘宇亮能扛得住皇帝的压力吗?
以刘宇亮一味讨好朝廷的老官僚性子,他可能这么干吗?
我在这里琢磨半天,可最后落到刘阁老手里,还不成为一堆废纸,这么干,有意义吗?
他苦笑一声,笔宁在空中半天,这才又伸笔去砚台里蘸墨。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刚才自己思索的时间实在太长,砚台里的墨汁已经干了。
正在这个时候,一只白皙纤细的手伸过来,给砚台里注了些水。然后,那兰花般的手指捏起墨锭在墨池里轻轻地转动。
孙元愕然抬头看去,却看到一张如花笑魇。
却不是韶虞人又是谁?
孙元呆呆地看着这个日思夜想之人,已经两年没见到她了。同两年前比,虞人的皮肤有白皙了许多,身子已经彻底长成。饱满、充满活力。再佩上她那张完美的面庞,一个成熟妇人特有的风韵几乎将整间书屋都照亮了。
笔落到了纸上。
韶虞人放下墨锭,微微一福:“妾身见过老爷。”
孙元眼睛一热,一把将她的手握住,就拉进了怀里,口中喃喃道:“两年了……两年了……就好象两世人似的……”
“老爷,妾身这两年无时无日不在念着盼着这一日,今时总算见着了。真好,真好……”
603。第603章 圆房
“喳喳”的鸟声将孙元从梦中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