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说,这种战法也算是具备一定的先进性,是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不过,我却有两点考虑不周:一,以燧发枪的火力投送能力,并不能将来袭之敌彻底挡死在阵前,尤其是遇到骑兵冲锋,一轮射击之后,敌人已经冲进我军方阵。接下来,等待我军将士的,将是一场一边倒的大屠杀。这一点,却是我考虑不周,甚至有些想当然了。”

    想到这里,孙元心中微微感叹,又暗自庆幸。幸好自己从清流关一战之时就发现这一战术的重大缺陷,这才赶鸭子上架,用十来天时间速成了一支长矛兵。如此,才勉强在滁州大战中以长矛森林抵住了李自成的骑兵冲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仓促成军的后果是,长矛兵几乎被人吃掉一半,死伤极为惨烈。

    回宁乡之后,还得从俘虏的流民中抽调精壮,补充进军营。

    这次滁州大战,长矛手不过训练了半月就仓促上阵,如此才遭受巨大损失。还好,此战之后,几年之后南方也不会发生任何战事,正可从容练兵。其实,只需半年时间,长矛兵就训练出来,到时候,就算拉上战场,也不会如今次这般狼狈。

    孙元想到这里,又继续写道:“二,火枪手在训练时,关键是弹药装填速度,比起弓手来,却要慢上许多,成军极为不易。日常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火药和钱财,甚是昂贵。不像长矛兵,只需简单的队列训练,塞给他们一把长矛就成。这中廉价的兵种,才是我宁乡军未来发展的方向。”

    明末乱世已经降临,北方连连大灾,流民遍地,什么都缺,惟独不缺人力。一块饼子就能买到一个大姑娘,只要你手头有粮,登高一呼,长矛兵要多少有多少。

    写好这个简单的总结,孙元心中一动,突然想起一事。又在纸上写道:“其实,我军还缺炮兵。将来部队壮大了,肯定会又攻坚任务,没有大炮,靠蚁附攻城,我宁乡军可消耗不起。而且,战阵只上,长矛火枪方阵若没有火炮保护,依旧不值一提。”

    滁州大战时,孙元所摆下的跨时代的长矛火枪方阵,依旧被李自成打得如此之惨。农民军已经够烂的,对付他们还这般吃力,若是遇到通古斯野人,只怕未必扛得住。

    当时如果阵中摆上几门拿破轮青铜炮,李自成的骑兵只怕早就崩溃了,还轮得到他们在我宁乡军阵前一圈圈的转?

    可是,孙元现在的建军思路建立在用现代纪律训练出一支廉价的可以源源不绝补充的轻步兵,对于士兵的素质也没有任何要求。

    可炮兵却是真正的技术兵种,却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

221。第221章 体制之中不自由

    当然,如果如这个时代辽东炮兵那样,将火药和弹丸朝炮膛中一塞,然后寻一个大概方向点火射击,至于能不能准确命中目标,全凭人品,那也简单。

    问题是,这样的炮兵不过是一个放大版的火枪手,却不是孙元所想要的。

    炮兵战术或者说如何操炮,在同时代的欧洲已经变成了一门科学。炮兵在射击前需要计算仰角,计算抛物线,这已经是初中数学的程度了。

    孙元前世是个文科生,数学这种东西,一进大学就还给了老师。到现在,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也就知道圆周率是三点一四一五,长方形等于长乘宽。这炮兵该如何训练,他是两眼一抹黑,更何况,如何造炮也非常关键,这玩意儿,你就算有钱也没地方买去。

    想到这里,孙元苦笑一声,将毛笔放在砚台上。

    楞楞地看着眼前的烛光,半响,才搓了搓手,喃喃道:“看样子,要组建炮兵,还得另外招纳一些有用的人才了。”

    这个时代,要寻找有操炮经验之人不外是三个方向。一是,从辽东军挖;二、海盗;三、洋人。

    辽东军,还是算了吧。这些家伙手中的红衣炮属于淘汰货色,打的时候也全凭蒙和拼人品。至于一窝蜂,纯粹就是个大礼花。

    况且,辽东的好炮兵都在登莱之乱时投降建州做了人家的包衣奴才,连祖宗都不要了。再说,这些军痞和大爷,孙元和侍侯不起,别到时候一颗耗子虱坏了一锅汤。

    孙元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千户军官,辽东军可不会前来投靠。

    至于海盗,倒可以考虑。就孙元所知道,如今从日本、朝鲜到广东这条航线可都掌握在以郑芝龙、刘香为代表的这一群海盗手头。这群人虽然祸国殃民,却因为常年同洋人打交道,见识却不是一般人可以相比的,属于首先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

    纵横七海,自然免不了要参加海战。海战的主要依靠炮战,一般来说,两只军舰相遇,大家先是用大炮对轰。等轰得差不多了,这才靠在一起进行接舷战。那些家伙,相比对大炮有深刻的认识。

    或许,等到这边的战事结束,我可以考虑去打打海盗,看能不能在海盗中寻些人才。

    可这个念头只一起,立即就被孙元否定了。

    首先,海盗们的老巢都在福建、广东一带,他也没可能带大军去那里剿匪徒。最最重要的时候,要想和消灭海盗,你首先得组建一支海军。从古到今,海军就是最吃钱的军队。一艘军舰,足够宁乡军发一年军饷的了,孙元可不是土财主。

    那么,只能找洋人了。

    也只有这个法子可行。

    据孙元所知,如今的广州洋人可不少,南北两京偶尔也能看到。

    在这具身体的旧主人的记忆中,以前那个孙元在南京就看到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鬼子。按照记忆中那些洋人的体貌特征来看,应该是北欧人种。只不过,这些洋鬼子大多是传教士,也不知道他们懂不懂军事。

    但不试试又如何甘心,就孙元所知道,这个时代的欧洲传教士的文化程度好象都不错,数学、几何、物理什么的都是必修科目。别不说,让他们计算一下大炮的弹道什么的,应该不是什么难题。

    想到这里,孙元振奋的同时,又叹息一声:“百无一用文科僧,早知道要穿越,我当初就该学理功课了。还好,好好,至少比程序员穿越好一些,事情还不算太糟。”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了这么多,孙元的建军思路开始清晰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门口传来卫兵的叫声:“站住,干什么?”

    一个粗鲁的声音喝道:“他娘的,你什么玩意儿,一个低贱的军户,敢挡老子的道,认识我是谁吗?”

    这声音如此耳熟,正是孙元的顶头上司大河卫指挥使方日昌。

    孙元禁不住皱了一下眉头:这厮竟然这么快就进了泗州城,倒也有些胆气……不过,大约是被卢象升的尚方宝剑逼的吧?

    这次被派来泗州,孙元也很是无奈。事情是这样,高迎祥大军被天雄军击溃之后,夺路狂奔,不过五日就逃到泗州城下。这让卢象升大觉意外,也是雷霆震怒。

    卢督师本次战役的目的就是要全歼贼军于黄河与长江之间的江淮地区,可农民军四散而逃,又跑得极快,却让他有些失了方寸。毕竟,贼人大军可不只高迎祥这一路,还有张献忠得几家。

    因此,他就兵分几路追击。

    没想到,高迎祥却直接跑来泗州,准备经黄河逃去河南。

    贼军可以丢掉所以辎重,轻车冒进,天雄、关宁、南京三军却不能这样,就这样,就被高迎祥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此刻,整个南京地区的军队都已经被范景文调到了南京和滁州,淮河、洪泽湖地区却是一片空虚。唯一可用之兵,就是大河卫的留守军户。

    卢象升没有办法,就勒令大河卫指挥使方日昌火速赶到泗州,组织当地卫所兵守城,务必要坚持到天雄军主力赶到。

    接到这个命令,方日昌给孙元下了一道命令,命他随行参赞军务事。并限令,必须在三日之内赶到。

    孙元也知道这个姓方的最自己没安好心,可他毕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孙元虽然已经在滁州立下了绝世功勋,得了这一仗的头功。而卢象升对他也极为欣赏,如果不出意外,等到这场战役结束,卢督师肯定会上奏朝廷为他请功。

    到时候,孙元连升三级,做个都指挥使一级的高级军官当不在话下。崇祯皇帝用人有个特点,急噪且随意,只要你有实在的功劳,他就敢将你提拔到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高位上。但如果对你失望,将你一撸到底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在他做皇帝的十多年里,就换了几十任内阁阁臣。换到最后,地方官员都弄不清楚内阁现在究竟是谁在当家作主,又该找谁办事。

    真到那个时候,区区一个方日昌,又以南京军在战场上拙劣的表现,孙元自然不会将他放在眼里。

    不过,就现在而言,孙元名义上还是方日昌的下级。军令如山,如果孙元敢抗命不遵守,以这鸟人和自己的仇怨,这家伙肯定会公报私仇的,孙元从来都不忌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这样的小人。而且,这次方日昌很明确地说,不用带宁乡军过来,反正也来不及了,让孙元过来做他的幕僚,制订守城计划。

    没办法,孙元只能将军队交给费洪整训,独自带着三十个护卫日夜兼程赶了过来。

    他也知道,方日昌肯定为自己准备了什么阴谋诡计。可身为体制中人,孙元还是得按照官场和军队的规矩办事。

    至于接下来怎么办,只能见招拆招了。

    孙元心中也是冷笑:这泗州城危在旦夕,方日昌你不想着如何守住城池,堵住高迎祥北逃路线,反想设计赚我,说你是小人都是抬举,这种人就不配穿军装。

222。第222章 跋扈

    门外,孙元的亲卫可认不得什么方指挥,喝道:“我管你是谁,这里是孙将军的军机重地,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乱闯的,快快退下,否则……”

    “否则如何,小兔崽子竟敢同爷爷这般说话,宰不了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