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去他家串过门,理了理亲戚,也识得路。”
何满:“好,就先去那里,如果他们全家还活着的话。”
郭罗络氏喃喃道:“希望都还活着。”
山东军在四支军队中杀性最弱,军纪稍微好些。可街上依旧到处都是死人,地上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黑冰,定睛看去,却是已经冻结的人血。
好不容易到了地方,院门竟然大开着,门里门外趴着几具已经僵硬的尸体。
翻过来一看,郭罗络氏就哭出声来。原来,她的这个亲戚全家都已经被屠杀一空,这就是他们的尸体。
何满也管不了难许多,将尸体都拉进了进去,将院门关上,然后在几间屋子里翻寻起来。
里面乱得很,显然是已经被乱兵洗劫过几次。不过也是何满运气好,家中还剩了一袋小米。
就烧了灶,煮了一锅。
吃了饭,又烤了火,身上暖和起来。二人也懒得再走,就相拥在一起,缩在灶房角落的柴草里,眼睛一闭就睡死过去。
在沉入黑甜乡之前,何满心中道:这一日算是平安度过了,明天呢……罢,明天再说吧,反正我也早已经当自己死了,活得一日算是一日。只放心不下怀中这个女人……她已经是我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为了她,我得好好活着……一切都会过去的,会的……
外面的天已经朦胧亮开了。
第1549章 第二日(一)
天亮了。
同内城的尸山血海,人间地狱不同,外城却是一片祥和。
雪落下,洁白晶莹,风吹来,清冽新鲜。
候朝宗这辈子从来没有感觉这么快活过,自世子入城之后,他就搬去了行辕。如今,孙小公爷那里正缺人才,在侯朝宗看来,宁乡军武强文弱。北路军中除了傅山值得他尊敬之外,其他文官都不过尔尔。
傅青主要总统全局,行辕日常事务都落到了他侯朝宗身上,当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滋味自然妙得紧,甚至压过了内城建奴被四军尽数屠戮的痛快。
侯朝宗在京城一年多,就算他深得伪清皇太后大玉儿的宠信,但说穿了不过是一个玩物罢了。在这段期间,自己不知道受过多少建州人的****,都已经落下了浓重的心理阴影。
如今,也算是冤仇得报,怎么不叫他欢喜莫名。
在路上走了半天,身上走出汗水了。侯朝宗不觉摘了了帽子,有风吹来冷飕飕地。这才想起自己一头黑发已经剃掉。心中不觉发恨:该死的建奴,辱我极甚,今次不将你们建州灭族,某绝不罢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丝毫不得损伤,被建奴剃了头发,这对侯朝宗来说乃是奇耻大辱。正因为和建州人有着这样的仇怨,秦军、山东军、岛津联队和朝鲜营在内城大开杀戒,侯朝宗根本就不管。
甚至还将这些消息都压了下来,隐瞒不报。
他现在执掌世子行辕中枢机要,隔绝内外还是办得到的。
当然,隔绝内外这是人臣大忌,侯朝宗心中难免有些惴惴不安。
不过,他想,自己这次所立功劳极大,就算世子和君侯知道了,也不会将自己怎么样。世子垂髫年纪,君侯的禀性他也清楚,最是护短。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他一般都会放手下一马的。
想到这里,侯朝宗一身轻松起来。扣上帽子之后,又暗道:仅仅执掌世子行辕中枢机要就如此权重势大,也不知道内阁辅臣又要威风成什么样子。想当年爹爹在世做兵部尚书的时候,只差一步就能入阁,可惜开封之战,父亲大人黯然回京,不久就撒手人寰。哎,看来,我归德侯家要想兴旺发达,也得着落到我身上,任重而道远啊!
如果不出意外,君侯进京之后就会称帝。到时候,新朝肇事,各衙门都缺人。内阁那边,我侯方域未必不可以争取一下。
将来新朝建立,肯定会使用明朝制度,这没有任何疑问,就算是建奴,不也大体照搬我汉家体制。三省六部制是确定的,至于内阁那边,按照朝例有六个大学士,分别是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和东阁大学士。
内阁有一个首辅,执掌拟票大权,是事实上的宰相。这个拟票大权可不得了,下面大臣的折子递上来,内阁要先过目一遍,写上批语和主要内容用一张条子贴了,这才能转到皇帝那里批红。如果你的折子有问题,不合了宰相的意或者不成体统,内阁首辅可以将折子退回去叫你重写。就算皇帝的批红的折子下来,也得先在内阁过一道,阁老们觉得不妥,也可以退给皇帝,这称之为封驳。如果皇帝越过内阁颁布圣,在法理上也是无效的,下面的人有权拒绝执行。
可以说,明中期以来,皇帝的君主独裁受到极大的限制,颇有君权相权相互制衡的味道。正因为相互制衡,使得明朝中期的政治生态都非常健康,即便皇帝十多年不上朝不管事,或者荒淫胡闹,国家机器依旧运行良好,甚至让国家达到了繁荣的顶峰,比如弘治、正德、嘉靖三朝。
不得不说,明朝的这一政治体制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国家政治游戏如果按照这个规则正常的玩下去,也不至于弄到如今这种大崩溃的下场。
崇祯皇帝一登基,就将这一传统打破,四处抓权,要做一个明君。可如此一来,政治生态就开始恶化了。君权缺少制衡,东林一枝独大,国家就开始走想灭亡了。
以侯朝宗看来,孙元肯定是会继续走弘治那条道路的。而且,孙元这人不是一个铁碗之人,除了对军权比较看重之外,其他的东西倒不怎么着紧。对于文官们,也非常宽容。
他在一次召集各州府主印官开会时有一句话说得好:“打仗你们不成,治理地方我不行,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外行人领导内行人是不成的。你们都是治民的内行,管理地方某就不插手了,你们只需按照镇衙颁布的法令执行就是了,一切都凭你们的政绩说话。”
就算在镇中,孙元对于政务也一概不管,全权委托给黄佑和傅山。他平日里只拿着送过来的帐本核对数字,简直就是个帐房先生,按照他的说话,就是“以数据说话。”
又此可见,孙太初登基,估计也是要当********的。如此,内阁就有了用武之地。
内阁那里,黄佑肯定是首辅,傅山出任次辅,这没有任何疑问。如此,内阁还有四个名额。
这四个名额花落谁叫,就值得斟酌了。
如果不出意外,孙元将来用兵江南,为了收揽人心,肯定会拿一两个名额来笼络江南士林,剩余两个,自然是在军镇内部选拔,用来酬功。
如此一来,自己就当仁不让了。
我侯朝宗好歹也是执掌机要的,如今又立了不小的功劳,应该不会有意外。
但是,政治上的事情谁说得清楚呢,别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首先,我侯方域虽然在士林中名头极响可有一个短处,没有拿得出手的功名。是啊,到现在我也不过是一个诸生,如果是进士,别人也没有废话可讲。
想到这里,侯朝宗又有些担忧起来。他忍不住一咬牙:还得立个大功劳才行,这世上还有什么功劳比从龙更大的呢?
顿时心中就有个主意,他伸出一只手提起衣裳的下摆,加快了步伐朝北路军中军行辕走去。
第1550章 第二日(二)
进了行辕,就有一个书办迎过来,恭敬地说:“朝宗先生这么早就出门巡视了,世子年幼,尚未起床。朱指挥使吩咐过了,小公爷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得让他好好休息,若不是要紧事,就不用去打搅,一切等他起床之后再说。所以,先生若有事回禀,恐怕还得等上半个时辰。”
此刻卯时刚过,北京的天亮得早,若是在江南,现在只怕还是漆黑一片。
侯朝宗很满意行辕众人对自己恭敬的态度,客气地微笑道:“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不外是赈济灾民,发放粮食和被服,以里保为单位清理户籍,等下去回话也是成的。”
那书办也算是镇中听差六七年的老人,平日里同侯朝宗也熟,就忍不住问:“朝宗先生,外面的灾民安置得如何了?”
侯朝宗已经动了将来入阁的心思,就将往日的名士派头收起来,客气地说:“也没什么,都是些杂务。”他打算从今日开始不管行辕里的人身份高低不一,都要以和蔼待之。特别是这种基层文吏,他们虽然没什么本事,也就干写收收发发,抄抄写写的事儿。可毕竟在军镇里这么多人,鬼之后后面站着什么大人物,得罪了他们,自己说不定会有什么麻烦。
又道:“赈济灾民这事其实不外是吃住两项,外城实在太挤,有不少都是从外地涌来的灾民,大冷天的也没个住处,都冻死人了。外城的宫观佛寺都已经征用,用来安置流民。等到过一阵子将户籍清理完毕,就发给粮食,打发他们回原籍。至于吃,不外是施粥。”
说到这里,侯朝宗来了兴致:“施粥一事,其实早年朝廷也做过,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不外是在设置粥厂,这粥不能太稀,否则吃了不顶事,说不定还要继续饿死人,但也不能太稠。”
“不能太稠,这又是什么道理?所谓好人做到底,不外是多抓两把米的事情。”那个书办在进扬州镇之前不过是一个读过两年书的童生,江北又是富庶之地,什么时候听到过这些事情,一呆,禁不住问。
侯朝宗哈哈一笑:“若是粥大稠,或者索性煮干饭让灾民吃得饱饱儿的。流民一看咱什么都不需要干,就能吃饱,干嘛回家去,索性就留在京城好了。如此一来,灾民不但不散,反会越聚越多,三五日还罢,三五月下来,就算咱们君侯有金山银海也要被他们给吃干净了。”
“倒是这个道理。”那书办越听越觉得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