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1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盈。班白不负载。”

    韶虞人轻声和道:“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太初,你是个英雄,你是我的英雄……无论如何,这一路妾身都会随你一直走下去。”

    “没事,不用担心。”孙元拍了拍妻子的手背:“放心好了,在我宁乡军绝对的力量之下,所有反动势力只有被碾压的份儿。等过了扬州,到高邮之后,某会下船沿陆路去徐州,到时候只怕夫人要多受些辛苦了。”

    韶虞人:“君侯可是不想同郑大木朝面?”

    孙元:“却不是,难得出来一趟,自然要到各处看看,实地了解一下地方军政情形。坐船上,舒服倒是舒服了,肯能看到什么?”

    韶虞人:“妾身倒是想得差了。”

    大明弘光二年,天子下诏,命内阁大学士,户部尚书钱谦益为总督天下兵马。

    南安伯郑芝龙总督江北兵马,节制宁乡、山东、秦军、镇海,镇军五军,征讨北京建奴,收复故都。

    同时,命靖南侯黄得功率庐凤军出湖广,征剿建奴阿济格余部,闯军余孽。

    钱阁老也是心急,接到圣旨的第三天,就过江进了扬州,大集众将,督师北伐。只可惜,来的没几个人。高杰如今已经带军进入宿州,秦军先头部队已经打到归德了,据前线传来的消息说,大军过处,即没有百姓箪食壶浆,也没有遇到象样的抵抗。那地方已经变成了白地,直接平推过去,传檄而定。山东军也开始向北方运动,不停试探。郑森的镇海军正源源不绝地顺着大运河向北,至于孙如皋,更是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去了哪里,众军镇的大姥们一个也没出席。钱老头去扬州,手头只带了几百兵丁,几十个门客幕僚,军费是一文没有。没有钱,江北诸军的将军们也就去捧了个人场,可惜的是,江北诸军早在多铎入寇的时候就损失殆尽,后来被阮大铖抓的抓杀的杀,只剩阿猫阿狗三五只。所以,老钱这场誓师搞得非常冷清,颜面大失。

    平静了一年,战火再次燃起。

    又是一场国战,只不过,这一战将要决定的是建州的命运。

1322。第1322章 郑成功有大麻烦了

    徐州。

    吹了一上午的冷风,中午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雪花。那些白色的绒毛在空中轻悠悠地漂着,树木的叶子还都绿着,看起来让眼睛非常舒服,不觉得有一种回到春季,将这天上雪花当做柳絮的错觉。

    但从脚底下升起了寒意却清晰地告诉人们,冬天来了。

    “终于到家了。”孙元朝轿子外面看了一眼,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今年的冬天来得真早啊!”凛冬将至,凛冬已至。

    他伸出手握了握韶虞人的手,感觉她的小手有点凉:“虞人,你是江南人士,不习惯这北方的气候,过了淮河就是北地了,你以前可从来没在北方越过冬,今番苦了你。”

    现在不过是九月初,如果在后世,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

    如今,小冰河期还在肆虐,要等到真实历史上康熙年间才会消退。随着小冰河期的离去,已经从南美洲引入的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的进一步普及,前后将近一百的康乾盛事到来了。当然,这种所谓的盛世是建立在大量人口因为缺少蛋白质食品,身高下降一分米,营养不良为代价的。康熙康熙,吃糠拉稀。

    未来的几十年,对于任何一个入主中原的王朝来说都是异常难过的。贫瘠的国土,农作物大量减产,根本就养活不了庞大的人口、政府机构和军队。

    在真实的历史上,为了应对大量的饥民和财政危机,满清采取的手段粗暴而且有效大屠杀,抢劫。

    抢劫百姓和大小地主,维持国务开支。

    屠杀无效人口,只要将人杀光了,灾民问题、饥荒问题就不存在了。

    据孙元这次从高邮到徐州调查所知,即便是在富庶的扬州地区,农民的收入也是非常微薄的。刚过去的秋收并没有什么值得让人欣慰的收成,一亩上好的水田,一季度下来也就能打三四百斤的黄谷。脱壳之后,能得两百多斤大米。在缺少动物蛋白质补充的情况下,纯粹吃粮食,你的食量会变得非常大。一个壮饭,一天吃一斤米的白饭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也就是说,一亩水田一季的生产,只够普通人吃上半年,至于剩余的日子该怎么过,鬼才知道。

    这也是宁乡军在扬州大战之后,迟迟未能北伐的缘故,那一战,孙元几乎将手头所有的积蓄都掏了出来。

    一亩好水田才三四百斤黄谷,如果换成北方的旱地,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形。想起后世的杂交稻亩产千斤,在这个年代看来,简直就是神话。如此看来,袁大德鲁伊真是万家生佛,发个一吨重的勋章都不为过。

    江淮地区今年已是如此困难,可想北京的建奴会窘迫到何等程度。

    这一刻用兵,正其时也。

    “到家了,太好了!”还没等韶虞人说话,缩在孙元怀中的兰兰就欢呼一声从轿子里跳了出去:“天经哥,天成哥,天养弟弟,我回来了!”

    轿子还没停稳,小家伙就落了地,禁不住一个趔趄。

    韶虞人吃了一惊,下意识地伸出手去。

    这个时候,女儿的一句话叫她不觉宛尔。

    兰兰朝旁边骑在马上的甘凤瑶叫道:“小甘,你马上就可以见到你媳妇了,嘻嘻,高兴不……哈,肯定是高兴坏了,看看你,脸都红了,羞羞羞!”

    外面传来甘凤瑶气极败坏的带着哭音的声音:“我不娶没,我不娶!”

    甘辉怒喝儿子:“小畜生,你哭什么,看你这没种的样子,若不是看在李教官的份上,老子……教官怎么就看上你这小孽障了,可怜我那李兄弟啊!”

    说着话,声音就有些不对了。

    韶虞人:“君侯,这小兰也太不成话了,妾身去管管。”

    孙元:“不用了,小孩子玩闹而已。你领甘辉将军和小甘去见母亲和桃子母女。你去同母亲说,等我处置完手头军务,再回后院去叩头请安。”

    “是君侯。”等到孙元下了轿子,韶虞人将头探出轿子,说,“轿子去后院。甘将军,请随我来。”

    甘辉抹了一下眼睛:“是,夫人。”

    等到孙元进了徐州知府衙门耳房,黄佑、傅山两个智囊都已经等在那里,将第一手的情报交到孙元手上。

    扬州之战已经过去一年多了,时局正如三人所料想的那样。在建州八旗主力尽丧扬州战场之后,建奴手头可用只兵不过几千。没办法,只能大量装备汉军旗和新附军。同时,陕西、陕西的建奴主力也开始朝北京回缩,准备力保北京。

    问题是,山、陕那边道路实在太远。而且,大量的明军、闯军降兵军纪败坏,根本走不快,路上掉队实在太多,鬼知道能有多少能够调来京城。满清的军心、民心已经彻底崩溃,举国上下都笼罩在一片失败情绪之中。所有人都知道,宁乡军迟早都会来。一旦宁乡军打到北京城下,就是他们国破家亡的日子。

    据说,已经有满清的王公贵胄打主意退后辽东老家了。至于蒙古王公们,一个个都心怀异志。这一点,从满清在京城分发给他们的府邸中空无一人就可以看出,人家根本就没进北京城。上层人物都在寻找后路,下面的普通建州人和汉军旗会是什么情形,不用想就能知道。

    仅仅靠几千正蓝旗精锐,又如何守得住北京?

    更何况,多铎和阿济格没能拿下江南江北这个小冰河期东亚大陆仅有的粮食产地,国家财政也快维持不下去了。

    在过去一年,满清或许能靠着进山海关以来的抢劫所获维持。但是,粮食问题却不是单靠抢来的金银珠宝就能解决的。

    所以,孙元和两位先生都觉得,现在正是解决北京问题的最佳时机。

    孙元:“粮食、被服、军械可准备妥当了?尤其是被服,我扬州镇自扩军以来,部队人马增加了一半,这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南方人,可没有在北方过冬的经验,别到时候弄出非战斗减员来。不用敌人来打,咱们自己先垮了。”

    正常情况下,北方冬季的气温一般都在零下十几度的样子。现在是小冰河期,气温降到零下二三十度也是大有可能的。今年的秋天根本就没出现,直接一步从夏季跨入冷天。谁也说不清楚会冷成什么样子,这气候不正常得很,关键是不稳定。

    后世自愿军入朝参加长津湖战役的时候,就因为没有穿冬装,发生了部队大量减员的事情。最惨的是,一个连队拉出去埋伏,吹冲锋号的时候只有几人能够站起来,其他的战士都冻死在阵地上。

    孙元可不想这一幕发生自己部队身上,若论起耐寒,宁乡军还真比不过建州人。

    黄佑道:“太初你放心好了,部队的东装都已经发下去了。去年建奴祸害江淮,庄稼收成都不太好。惟独棉花丰产,足够使用。”

    孙元有些意外:“棉花丰收了,黄兄辛苦。”黄佑负责宁乡军辖区的民政,在任上的时候,他出台不了不少奖励农桑的政策,看来是结出成果了。

    黄佑:“不敢贪功,这都是去年的棉花,没摘完,留到今年。”

    孙元:“黄兄也不要谦虚,棉花摘下来,还得纺成线,织成衣,这都是你的功劳。某不敢想象,若是没有黄兄,某这里会乱成什么样子。”

    后人一说起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得天下,大多会想起张良、陈平这样的谋士,觉得此二人和韩信是刘邦能够得天下的排名前三的大功臣。但孙元却以为,兴汉第一功臣应该是替刘邦治理地方,不断将粮秣、军械和训练好的士卒送上前线的萧何。

    如果没有他,就算刘邦手头有十个诸葛亮,没有钱粮和士兵,也分分钟被项羽活捉。

    而黄兄,就是我孙元的萧何啊!

    有黄佑在,孙元果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