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如那些因为作家文学家吃香,便拼命去翻书本,向作家学习,却突然发现作家文学家没有人稀罕了;人家起码还有个作家和文学家可以当帽子戴戴,而自己写的东西、下的功夫恐怕超过了作家和文学家,却到头来什么都不是,便有了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因为流行职业欺骗了他们,他们在仇视这些流行职业的同时,也捎带仇视了自己,接着就会上进一些,运用国人之察言观色的本领,看风使舵,看到底哪份流行职业将会到来,以便自己早做准备,先别人一步。其实你自认为占了光,这个流行职业却不流行了。人也便越发的忙碌,越发的看风使舵到不择手段的地步。
对流行职业家的追逐、导致的捧杀,使流行职业更趋流行化,无异成了一种集体自杀行为。公众却无意去抛开流行职业而生存。比如经济改革使经济学家成了一门流行职业,便有无数的人想做经济学家了。殊不知全国三十多个省(直辖市)、一百多个部委(相应机构)和一千多所高等院校,平均每一个省市、每一家部委、每一个院校都有一至二个经济研究单位,或中心或院或所或室,每一个单位至少有五个以上的经济学家,近十万人,还不算新加入的若干少数和兼职经济学家,这经济学家便有着著名、不著名的区别。还有很多人在默默耕耘着,以期早一日成为一个经济学家乃至著名经济学家,因为到那一天自己就会名利双收,如现在的经济学家去经商去做官一样,都有一本资产证书。
其实国人又中了流行的圈套,经济学家增多并不能保证你能赚钱,就如女人多了并不能使男人更幸福一样。
东欧地区的经济学家数量超过了其他国家,经济照样暗无天日;美国经济学家也只不过千把人;而日本,压根儿对经济学家这个称呼都模棱两可。看来这流行职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商人对于国人来说,也是门职业,能满足人的实际需要,等人们感觉到钱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时,这门职业也会过时的。
鞭炮的消失使街道变得冷落和沉寂,这无声之处其实很难胜有声之处的舒展。确实也是,过年并没有什么特别。
第一篇 人性的观念和生活的痛楚鞭炮的声音
鞭炮的消失使街道变得冷清和沉寂,如公子不声不响地进入了小姐的后花园,总想弄出点声响让邻居知道,但还得想到退身之路也就作罢。这无声之处其实很难胜有声之处的舒展,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鞭炮对于春节有如那毛驴被赶着出圈,出也得出,不出也得出,农夫的鞭响只是毛驴出圈过程中的点缀而已,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于是这鞭炮响与不响,春节是一定要过的,也许没有了鞭炮,吃在口里的饺子才会滋味深长。
国人对鞭炮的爱戴只因为想听那个响声,所以便接着制造了一个气球之类的东西,供自己打气使其爆破。这气球除了比点燃鞭炮多了一些程序以外,就是它是被气憋破的,同那实心的爆竹有着很大程度的不同:实心的爆竹可以使人想到流弹和没有来得及排除的地雷,这是危及人命的;而气球内装的是气,便让人联想到炮声,在很远的地方开花,于自己是安全的。同时也因为这内里憋足的气一下子爆破,让人感觉到受了旧年的许多窝囊气,有了机会发泄出来,确是扬眉吐气的日子。新年便痛快了许多,这办法端的好处多多。
只有一点,这是事后的残余。爆竹响后,碎纸屑遍地都是,不过这纸屑使人平添了一些喜庆的痕迹,使得春节的气息能多留一些日子。可气球响后,也会留下那让人一不小心踩上就会摔倒的碎塑料皮,提醒你新年要对自己的生存问题小心翼翼,免得摔倒。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爆竹响起,烟尘会污染空气,呛了喉咙;而气球响后,内中的气不知是不是人在旧年的郁闷之气。倘若是这样,这气虽然不会呛人,但内含了许多的传染细菌,却要让更多的人分享,就要考验人的免疫能力,自然这空气还是被污染了。这就要提醒现代的人们不但要防止烟火污染了空气,还要提防气流混合后污染了心境的纯净,也许前者并没有后者那么危险,但国人只是想听到那一个响声,管它放出来的是什么则没有人去关心的。如果以声响来区分日子的新旧,气球和爆竹没有什么不同,这一年一年的,并没有因此而多增加欢欣的意味。所以这气球的命运绝对不会如那爆竹一样盛行,因为人的气是有限的,出完了气这新的一年怎么过?不妨在吹气球的时候,留下一口气鼓舞一下肺腑,这是最关键的。
鞭炮的消失似乎还同春节之节日气氛的日渐淡化有关。如果在苦难的岁月盼望过年是为盼一个好年头的话,现实似乎已经做到了。十几年前的春节,人们把积攒了一年的白面大米细粮给吃光,以此来确认过年的好处,现在已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失去。人们似乎每天都可以过过去只有过年才有的待遇,鞭炮的告别基本上已没有了旧日过大年的蛛丝马迹。且不去看幼时过年还有一个期盼就是穿新衣服,有时,一件新衣服要过好几个春节才会变成日常服装,那种盼望和喜悦今人恐已难以理解。因为现在你平日已经把新衣服穿尽,到了过年反倒不知道该穿什么好了。如果从衣服的新旧来判断春节的氛围,十有十个人会发生错误,因为这过年的服饰往往比平时还要随便,甚至鞋油都懒得往灰蒙蒙的鞋面上擦。因为这一年太累了,累得人们已失去了对节日的感觉,人比时间还要无情。因为人们对熟悉的东西已太过熟悉,而对新发生的东西也不抱多大的希望。人们已对一切感到麻木,惟一的感觉就是为了新一年里心情好过一点,需要借此疏通关系,便为送礼还人情找了一个无可非议的台阶,不管受方还是送方都乐得有这个机会。随便也苦了那些没见过春节之旧日面貌的后辈,过年就是代其父母做了出纳,别的似乎找不出不同。
国人远离了感觉而同机器有了关系。机器停的时间长了就会生锈,人休息的时间长了可能也会出毛病,这是现代人对休息的恐慌,甚至春节也不能放松对恐慌来临的警惕,春节便成了多余的东西。
喜庆气氛的失去因为生活富裕所致,看来人们对富裕的好感已远远超过了对喜悦的热情。人可以不去求得欢乐或者痛苦,只要能赚到很多的财物就可以达到一个人的目标。同金银财宝相比,喜悦的节日真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这大概就是国人的心态,可能越来越淡漠这个一年一度的节日,拿之当平常日子过。
确实也是,过年并没有什么特别,你如果问一个人,这个春节你高兴吗?他肯定说:没有钱怎么高兴得起来。同以前的穷日子比起来,现代人都成了富翁,可这些富翁却将永远不快乐,因为人们已经失去了对快乐的感觉。你如果再问一句,怎样你才会快乐,便会听到一句:有很多很多的钱。这就是现在的国人。春节给不了他们什么,因为无用也就自然遭到慢待和轻视,并视为可有可无的事情了。
再说人过一个春节就等于朝坟墓近了一步。因为死亡的确不是值得庆贺的事,假如人们会在春节和长寿面前选择,人们肯定会拒绝春节,因为春节非但不能让人高兴,甚至还是一个不祥之兆,这爆竹在新年来放恐怕有恫吓死亡而给自己鼓气的意思。那味儿有点火星,百鬼也难以近身了。而这气球对百鬼是个新生事物,对鬼的恫吓作用可能有出其不意的好功效。不过这需先弄清鬼是怕火还是怕声响。
一个女人如果能够找到一位有患病经验的丈夫,比找到一个高明的大夫重要得多。
第一篇 人性的观念和生活的痛楚病入膏盲之际
没有人能像病人那样体会人情的冷暖和世态的炎凉了。一个人久病不愈不是医生也成了半个哲人。因为从病理入手,来解世间万物是否合乎情理要容易得多。诸如人之灵魂的精微之妙只有患病在床时,才能有机会被迫加以沟通,不是病人没有这个福分。人一生病便要接受恐惧的磨练,因为有很多病并不能夺取人的生命,却让人备受折磨,尤其是那种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病症更是难耐,时常进入暗天乌地的末日情境,使你病愈之时,同死里逃生差不多。
但人一患病便有了很多接近自己,亲近自己的机会,知道生命之中孰轻孰重,什么可以争取,什么可以放弃了。尤其是经受过生死考验的病症,使你有机会端详了一番自己死亡之后的场景,竟比人世安宁吉祥很多。但你还是活过来了,人一冲破死亡的恐惧真也接近大智大勇了,这便是命运可谓公平的赐予。用病体换来的经验让健康的人值得珍惜,可惜没有生病的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患病的感受是一种难与人言的极度自我感受,绝不要生出和谁去沟通的愿望,因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病因相同,患病的程度相等,但各人去感受时的心态是截然不同的,而且每一个人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
一个女人如果能找到一个有患病经验的丈夫,比找到一个高明的大夫要实惠地多。因为大夫对生死需要一种超然的冷漠,因为你不能要求他给病人做手术时,自己也感到疼痛。而患过病的人却能让人备觉温暖,因为他知道你真正需要什么,尤其你也偶尔有个小病,更能被其恰到好处的关怀和无微不至的体贴感动,使你领会到一种全新的真切体验和对善良的认知。
一个大病初愈的人,脸上总会露出纯真至善的光芒,甚至在你需要鼓励的时候,最能接受一个病人的劝诫。这倒不是因为你同情病人,而生出不忍之心,而是他用病体之理来论证你的困境,总是非常切合你的实际,唤起你自助的勇气,一切便也随之解决。人生诸多苦恼,原本不过如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