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河北的确有实力勤王,但勤王之后呢?河北会不会成为各地州郡攻击的目标?如果袁绍、曹操、张邈这些人说大将军挟持了天子和朝廷,并以此为借口攻打河北,河北能支撑多久?”张温情急之下,脱口说了一句让众人震骇不已的话,“今日的天子和朝廷被奸侫反复挟持,已经没有任何威仪。这个皇统是不是要重建,我们也要考虑了。
张温马上察觉到自己失言了。但蔡邕随即用激动的大叫声把张温的话掩盖了。
“目前的改制仅仅局限在财赋和选拔之策上,远远没有涉及到重点。天子如果到了河北,或者我们攻占了长安,那么,皇权和相权如何制衡?官职如何修订?如何防止后宫、外戚和宦官主掌权柄?这些事我们想好了应对之策吗?大家是不是想再次看到王莽之祸?梁翼之祸?奸阉之祸?这些事没有解决,大汉能中兴吗?难道大汉有了天子就能振兴?既然大汉有了天子就能振兴,那为什么大汉会走到今天这种倾覆的地步?”
荀攸、张范、朱穆等大吏坚决支持张温等老臣的意见。他们认为只要北疆军不进攻关中,天子就不会受到伤害。只要天子和朝廷在,各地州郡大吏的胆子再大,他们也不敢公然篡立,最多不过称王称霸而已。
李玮、田畴的说法就更有点惊人了。袁绍、曹操、张邈之流居心叵测,不但要称王称霸,还要篡夺社稷。看看历史上成就了王霸之业的人,后来都干了什么?难道他们还会把自己的霸业拱手送给天子,等着天子来诛灭自己的九族?以他们目前这种对待天子和朝廷的态度,就是谋逆,应该毫不犹豫的全部杀绝。
大将军李弘没有任何理由反对河北大吏共同做出的决定,他只能宣布河北暂不勤王。
皇甫嵩仰天长叹,心中悲苦不堪,两行老泪缓缓落下。
五年前,当太傅袁隗策划讨董救国的时候,袁绍和一帮士人背叛了天子,背叛了大汉,把大汉推向了败亡的深渊。今天,当长公主和大将军哀求河北大吏西进勤王的时候,张温和另外一帮士人竟然也毫不犹豫地背叛了天子,背叛了大汉,把摇摇欲坠的大汉奋力推向了崩溃的绝境。
大汉曾以两次党锢之祸血洗了士人,今天,终于轮到士人血洗大汉了。
士人的背叛灭绝了大汉。
第二天,皇甫嵩专程去拜访了郑玄、张牛А⒑训人度濉�
郑玄的到来,确定了古文经学在官学的绝对地位。但由于郑玄对今文经学持肯定态度,所以研习今文经学的士人也勉强接受了郑玄的经学理论。郑玄在经学上的地位太过高超,就连当今世上今文经学的硕儒,泰斗级的人物何休都自叹不如,更不要说其它人了,不服也得服。
郑玄以古文经学为生,兼采今文经学之长,融会为一,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经学理论。虽然这套经学理论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推广和学习,但这对大汉和大汉士人们来说,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官学在河北大吏的努力下,悄无声息地达到了改制的目的,皇甫嵩对此极为惊叹。最早皇甫嵩和张温等大臣在长安议论改制兴国之策的时候,都认为难度最大阻力最大的是官学的改制,然而结果却大出意料,最早改制成功的竟然是官学。
第三天,皇甫嵩拜别了长公主,孤独一人往青州而去,他还要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挽救大汉。
****
大汉国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四月。
四月初,长公主听说李弘执意要去幽州,而且拒绝了众多河北大吏的劝阻,于是亲自找到了李弘,“大将军要去幽州,我也去。”
李弘以为长公主和他开玩笑,“殿下要去亲征?那臣更要去了,臣要保护殿下的安全。”
长公主幽怨地瞪了他一眼,小声说道:“我是说真的。”
李弘看看面前那张漂亮的脸蛋,那双神态坚决的眼睛,头有点发晕,“殿下,没人会同意的。如果臣同意了,张大人、蔡大人会把臣吃下去的。”
“那你就不要去。”长公主低下头,脸上飞起两朵红晕,“你总是去打仗,就不能歇一歇吗?”
李弘注意地看了长公主一眼。殿下长大了,这话说得让人听了舒服。李弘恭敬地说道:“殿下,臣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帮助陛下中兴大汉,但眼前的形势不好,臣……”
“和我在一起,你也要这么说吗?”长公主抬头看着他,蹙眉问道。
李弘尴尬笑笑,“殿下,臣不能不去,幽州事关河北的发展……”
长公主那双眼睛突然红了。李弘吓了一跳,急忙闭上了嘴。
“大将军要去,我也去。”长公主转身走了。
李弘愁眉苦脸地想了半天,然后派人把荀攸请了过来,“公达兄,长公主刚才对我说,春天到了,她想回河间国老家看看,你看这事……”
荀攸一听就知道大将军有难了。长公主从小就仰慕大将军,到了北疆后,因为年纪小,国事艰难,对大将军非常依赖。转眼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小孩子长大了,这事情就有点复杂了。大将军既是长公主的臣子,又是长公主的老师。两人住在一个行辕里,本身就于礼不合。虽然诸多大臣都知道长公主的少女心思,但此事是万万不可能的,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侯,连闲言碎语都不能有。一旦传出长公主和大将军之间有什么逾礼之处,损害的不仅仅是长公主和大将军的声名,还包括中兴大业。
长公主性情文静,根多大臣都说象她母亲。但某些时候她又很倔强,很像先帝。长公主决定了的事,大臣们的劝谏根本没用,否则,长公主也不会至今还和大将军住在一个行辕里。
荀攸沉吟良久,“大将军以陪同长公主巡檄州郡的名义到幽州,这样,大将军既能督军作战,又能保护长公主的安全。至于长公主回河间老家,那不过是顺路而已,没有必要专门提出来,免得张大人和其它大人出言反对。”
“这个……”李弘犹豫道,“这个似乎还是有点不妥。”
“听说大将军的两位大人一位来自幽州,一位来自大漠,她们都有很多年没回家了。大将军何不趁此机会陪着夫人们回家看看?毕竟,大将军这趟是巡檄州郡,而不是去领军打仗,可以带家眷同行的。”
“好主意……”李弘大喜,一跃而起,大步向帐外冲去。
“大将军……”荀攸奇怪地喊道,“大将军,我话还没说完。”
“公达兄,谢谢你了。我从幽州回来后,一定烤头羊给你吃。”
李弘飞一般冲进自己的寝帐。
小雨正斜卧在胡榻上翻看书卷。风雪抱着李玮家的小宝宝,凑在他耳边轻轻地哼着胡曲。小宝宝咧着嘴,呀呀的叫着,在风雪白皙的脸上乱啃一气。
李弘冲上去,一把抢过小宝宝,在风雪脸上重重地亲了一口,“小雪,我陪你回谈月谷。”
风雪愣了一下,十分怀疑地看看李弘,然后伸手从李弘手上接过小宝宝,笑着说道:“你不要骗我了。你去打仗,怎么会带上我?”
小雨放下书卷,正要开口询问,却见李弘一转身,三两步走到胡榻前,一把把她抱了起来,兴奋地说道,“小雨,我陪你回徐无城,回卢龙塞。”
小雨大为羞急,急忙回头向军帐门口看去,“快放下,大白天的……”
“这里就我们一家人,有什么关系。”李弘低头在小雨脸上轻轻吻了一下,“明天我们就出发。”
“真的?”风雪又惊又喜,“你没有骗我们?”
李弘呵呵笑道,“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们?哎呀,不好……”突然他脸色一变,指着睁大眼晴奇怪地望着自已的小宝宝说道,“这里还有一个外人。”
小雨忍不住大笑起来。
李弘把小雨放回胡榻上,拉着风雪坐到自己身边,然后用一只大手蒙住了小宝宝的双眼,“我再亲你们的时候,不能给他看到了,免得这小子学坏了。”说完另外一只大手揽住风雪的细腰,把嘴唇贴上风雪的金发,温柔地亲了两下,“高兴吗?这么长时间了,我总算有时间陪你纵马大漠,回去看看了。我想大帅,想铁狼,我想去看看他们。”
风雪心里一阵战栗,把头深深埋进李弘的怀里,两滴泪珠悄然掉落。
李弘把陪同长公主北上巡檄的事说了一遍。
小雨依偎在李弘身边,伸手抚摸着李弘的长发,小声说道:“这次有时间,可以多跑几个地方,我们是不是查访一下家里人?”
李弘摇摇头,握住小雨的手,淡淡地说道:“这么多年了,如果他们还活着,早就有音讯了。我现在有你们两个,马上还有很多小宝宝,我知足了。老天对我很眷顾,我虽然失去了许多,但同时也得到很多,我已经不想这件事了。”
风雪在他怀里打了他一下,“谁说马上有很多小宝宝?你生的吗?”
“哈哈……”李弘亲昵地摸摸她的满头金发,“快了,这次我们天天在一起,我一定要让你们一人给我生个小宝宝,哈哈……”
****
四月上,幽州。
镇军将军麴义于本月初指挥大军向圣水河对岸的良乡城展开了攻击。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麴义的大军得到了充足的粮草和军械补充,将士们的士气非常高涨,攻城大战进行得非常顺利。三天后,当赵云率领铁骑,由圣水河下游的阳乡方向迂回到良乡城附近时,公孙瓒的守城军队随即弃城,匆忙撤到了广阳郡的广阳城。
广阳城距离蓟城只有三十里,打下广阳城,北疆军就可以攻击蓟城了。
一大早,麴义、赵云和诸将赶到广阳城下查看地形,商议攻击之策。
“这个仗不好打,打得不好,就把公孙瓒打跑了。”麴义对众将说道,“我们不能攻得太快,要等到阎大人进关后再打蓟城。”
“阎大人何时入关?”文丑问道。
“具体时间不知道。”麴义说道,“不过,楼麓、鹿欢洋、冉冉的乌丸铁骑距离居庸关很近,应该已经集结完毕。”
“那我们还不快打?”何风大声说道,“打迟了,功劳都让乌丸人抢去了。”
麴义瞪了他一眼,“你急什么?公孙瓒的军队至少有六七万人,我们拿三万人打六七万人守的城池,找死啊?先把他逼出城,然后在野外围歼他,但也不要逼得太狠,把他吓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