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卫公子-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终究,她还是逃不过宿命的诅咒。唯一值得庆幸地只有,她未来的丈夫,那个少年扬名的天才,名,貌,位都可堪称人杰,至少,在别人眼中,她是万分幸运的吧……这也便是她为何自己主动提出以侧室身份下嫁卫府的缘故,既然总是要牺牲的,那至少也要牺牲得物有所值。

    从卫宁将她迎出车架之后,柳媛的脸上笑容一直都是万般甜蜜,似乎新娘该有的喜悦都可以从她的脸上找出来。

    拜天,拜地,跪拜自己未来的公公,婆婆,家族长辈,柳媛所有举止完美到让所有都找不出一丝挑剔,她可以从所有卫家长辈的眼中,看到无比的满意,自己未来的婆婆甚至眼睛都欢悦的眯成一条缝隙。

    但是,唯一让她心里失落的便是,自己未来的丈夫,至始至终,他的眼睛都是古井波澜,自己的容貌在他面前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

    柳媛脑中,忽而想起了,当初在河内柳府中,那个取酒喂鱼的白衫少年,淡泊而沧桑……

    静静的坐在新房之中,安静的听着门外,那无以伦比的欢悦和闹腾,也不知道过了几个时辰,本来心里已经万般冰冷,但此刻却也渐渐的开始激烈跳动起来,而新房噶然而开的声音,终究还是让她差点停住心脏……

    扑面而来的酒气,让她有些恐惧,却还是依旧恭敬的站起身来,扶住卫宁,隐约间,还能感觉到卫宁那蓦然而起的挣扎。

    “夫君想必在宴中,饮了不少,妾身,这便取些茶盏……”柳媛恭敬的将卫宁外袍卸下,正欲向着壁柜而去,却蓦然被卫宁一把抓住。

    卫宁淡然的盯着她,无论样貌,身材,还有现在表现出来的温柔,贤淑,柳媛无论在何地,都是万里挑一。可自从自己老爹有过提醒,卫宁却也终究提起了心思,柳媛终究不过是一个女子,或许会能以她的美貌,弥补她的心智,但,倘若,有人能够忽视她的美貌,如卫宁这般人物,却也还是可以看出她心中的冰凉。

    “不必了……为我宽衣吧……”卫宁摇了摇头,低声道。

    “是……妾身,妾身……”不管柳媛再如何坚强,在此刻,扶上卫宁衣衫的时候手脚终究还是意料之中的慌乱……

    “父亲一生都疼爱母亲,因为母亲总会在他背后默默支持,让他再无后顾之忧……自然,我也是如此……这个时代,需要美貌的女子,但永远都不需要如同吕雉一般的聪明女人……你说我说得对嘛?”就在柳媛满脸微汗手忙脚乱为卫宁宽衣的时候,却听他蓦然淡语道。

    柳媛双手一僵,心里浪花惊涛,半晌,低下头来,温顺道,“夫君所言甚是……”

    “呵呵,我却是喝多了,也不知道说的什么……熄灯吧……”卫宁又蓦而摇了摇头,自嘲般笑了笑道。

    柳媛身体又是一颤,压制不住恐惧随着卫宁的牵引缓缓靠近榻上……

    醇酒佳人,本该是世间,最为美妙的事情,是到如今,卫宁还有何苦……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第一百六十九章 六年,帝崩

    平初年,黄巾覆灭,以张角为首的起义军,先后被皇 率领得讨伐军逐个击破,煊赫一时的黄巾大潮,始终还是走向失败。

    黄巾起义,不仅仅是一个对汉室朝廷的挑衅,摧枯拉朽的强势,却也让汉室威信越来越低,首当其冲的是底层苦难贫民积蓄多年的怒气一起爆发,几乎让整个山东之地化为残垣。

    再其次,黄巾虽灭,但余寇散落山林,自集打劫乡里,为祸四方。中央倘若举兵围剿,贼寇遍地,却是徒劳奔走,耗费粮草,但若弃之不顾,又恐再起祸端,于是以刘焉为首,上书以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人为由,求帝改刺史为牧伯,镇安方下。

    实际上,却是刘焉见皇权威仪日减,心中已起割据之心,从某一种方面来说,刘焉是个聪明人,他自请益州牧,暗中以张鲁盘踞汉中,以此为借口,拒绝朝贡,在内打击豪强,形成半独立状态,成了名副其实的土皇帝。而从大局来说,身为皇室的刘焉,却是当真的蠢才,不仅加速了自己本系朝廷的灭亡,还让天下从此进入了真正的战火纷飞,本来迫切需要休养生息的大汉,从此战火不停,他的谏言,正是让整个大汉分崩离析的导火索。

    天下各郡从此皆是以地方黄巾余寇为口实,渐渐游离在中央统治之下。从黄巾初起之时,便拥有了独自募兵的权利,再加上地方财政,官职的自主支配。各方诸侯。便成东周天下百国称雄地事态。

    大汉,在这一刻,已经是徒具其形而已……

    六年时间,朝中奸佞依旧横行大道。以张让为首地宦官集团依旧张扬跋扈,祸害朝堂,而灵帝,因为黄巾覆灭。自认高枕无忧,对比以前那些奢靡生活,更是过犹不及。天下。必然不缺有识之士。忠于大汉者,只能徒劳叹息,心有野望者。却越发期待,何时,才能将自己一生所学用于天下。

    摇摇欲坠的大厦,六年里几乎随时都会倒下,荒淫无度的灵帝。身体日渐不堪,只要有点能耐的人。都可以看出,灵帝的驾崩,必然便是天下大乱的楔子。

    六年,对比于经过黄巾肆虐的山东众地,河东在肃清了白波之后,一切都按照卫宁地意愿,稳定而蓬勃的发展起来。

    卫凯擅政,而卫宁多是一些新奇的主意,打虎不离亲兄弟,两人血脉同根,合作自然是密不可分。

    以卫凯手段,河东政务在他手上却也是打理得井井有条,加上卫宁在河东地那秘密山谷之中,时不时弄来地一些新奇农具,灌溉措施,在杨奉支持下,使得本就没有陷入战火的河东仅仅只花费了两年时间,便已经基本上恢复了元气。

    卫家盘踞河东,为第一世家,在卫宁加冠之后,卫家老爹已经渐渐的将权柄分摊给了卫宁。也便是如此,使得他许多事情,都可以放开手脚,大干特干。

    上有杨奉,杨氏家族替他顶着,下有一个庞大家族在他后面支持,中间,还有卫凯这个暗地里地帮手,管理着河东郡整个政务体系。

    卫家营商已久,对商人虽有歧视,但也不是其余士族闻者唾弃一 般。河东之地,本就靠近京畿,占据地利,在卫宁暗中推动下,隐隐然成了河北为数不多的商业重镇。

    杨奉本就不擅长处理这些事物,加上他本就出身冷眼旁门,所依仗的真正来说还真只有卫家一门而已,既然能看到实际上带来的利益,在不危机到他根本地位的同时,对卫凯推行地政策却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比起政务,杨奉更为关心,还是自己手下的军队。

    在击溃白波之后,手下俘获地贼寇,约有上万,杨奉本来便是想要这些士卒全部来扩充自己手下的实力,但在卫宁劝阻下,终究还是听他谏言,淘糠留精。卫宁按照曾国藩练兵之法加上自己的见解,性格刁钻狡猾者不要,身体孱弱者不要,家有父母而为独子者不要,故乡离河东甚远者不要。

    上万人经过仔细甄选,却也只得两千不到,但这已经让卫宁相当满意了。以白波在另一个世界,以短短六年时间积蓄十几万人马而数次打退薰卓围剿,可看出,其中精壮并不在少数。

    以这两千人马填充杨奉部曲,加上六年来不断招募的本地守军和杨奉的虎贲军,整个河东军队,赫然达到了两万之众。

    两万人马

    以后动辄十来万的大战虽小,但在这个时候,以一郡 确实是一笔惊人的数目。更何况……卫宁取的心思便是打造精锐,所有士卒一概都是精壮,与其余州郡之兵相比,确是不可同日而语。

    在战后能够招募到如此多的壮丁,实际上也亏了卫宁和卫凯联手推行的政策,鼓励生育,稳定局势,打击盗匪,推行商业,加上一系列的先进农具的推广,使得河东成了汉末少有和平之地。自然,便有无数难民拖家带口的涌入河东,造成了人口的飞速增长。

    徐晃,黄忠皆为上将之才,练兵倒不需要卫宁去指手画脚,只是在偶尔加上一些自己的见解,磨砺军士,力求让两万人的军队在战时能比上三万,甚至是四万人的战力。

    有卫家锻造冶炼团体的支援,使用上了煤炭这种高温燃料来锻造,出产的兵甲,自然让整个军队的实力提高了不止一筹。

    卫家在河东建设初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在六年里,却也终于开始收回了成本,不提卫宁这个后来者对于商业的认知,在推行商业的过程中,让卫家赚取了庞大的利益。便是他一手举办的医馆,在董平这个高明神医的坐镇下,也依旧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河东之地,甚至河内,太原,洛阳,徐州等地,在卫宁许下的重利下,不少郎中也拖家带口的举家迁徙到了安邑。

    有了庞大的医师,有了卫家的财力,有了无数涌入河东的人口,还有杨氏在朝廷遮风挡雨,河东的医术学堂,自然便是水到渠成。

    卫宁还记得那个在安邑酒轩见过一面而颇有经商头脑的小子程 ,在卫宁数年来刻意不停的洗脑下,对于后世一些经济概念竟然出奇的迅速贯通。自从他在管理安邑酒轩而将整个生意打理得蒸蒸日上时,卫宁便将他派往了陈留,作为卫家在山东之地所有产业的代言人。

    卫宁的心思很简单,遍地开花,让卫家不能永远拘束在河东一地,即便后来卫家在河东遭受了重创,也不会丧尽元气。所以,在陈留的事业,卫宁也是颇为上心,作为一个大本营,还有比日后在曹操控制下的起家之地还要安全的地方吗?

    当然,卫宁在为河东家族利益,甚至是杨奉的利益绞尽脑汁的同 时,却也没有忘记注意天下动态。

    不出他所料,刘备对卫宁的指点颇为上心,自河东奔逃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