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第19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庆功活动结束后的第三天,公安和武警部队发布了一大批晋升命令,通过众人的表现,军队内部进行了民主讨论之后,出身新兵的军官们走马上任,随后就是此次的深入农村帮忙秋收的大会战。

    安毅听完官兵们的讲述,非常高兴,对于丁志诚在公安和武警部队中推行的整风运送所取得的成绩很满意,晚上吃饭的时候不由多喝了几杯。

    当天夜里,安毅陪着孕中的欧楚儿度过一夜温馨的时光,第二天一早,前往莱州。

    莱州位于安心城以东一百五十余公里处,山势连绵,谷地众多,是安毅集团核物理研究中心和物理实验基地所在。

    经过大半年的紧张施工,老街至莱州铁路全线贯通,五座热电厂全部运转。由于资金和资源方面的倾斜,核物理研究所和特斯拉的常导投'射'轨研究均取得重大进展,安毅这次来,除了倾听核物理专家的汇报,便是要观看特斯拉所做的常导投'射'轨实验,为此丁墨兰也特意赶到莱州,参与实验。

    核物理研究所建在莱州北部的孟本,巨大的山谷中,四十余栋房屋连成一体,蔚为壮观。由于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损害很大,安毅没有进入实验室,而是在电子演示中心倾听了费米、弗里茨、迈特纳、西拉德、玻尔、普朗克和玻恩等犹太专家的汇报。

    研究院院长费米具有犹太血统,生于罗马,曾是意大利物理学界的核心人物。离开了纳粹法西斯的压迫,加上研究有充足的资金保证,今年三十七岁的费米,整个人显得意气风发:

    “由于确定了优先发展核电的路线,所以我们第一步工作的重心,便是研究核反应炉。反应炉是核电站的关键设计,链式裂变反应就在其中进行。在实验室里,核反应炉目前已经研究到了第二代。

    “一代反应炉是最早的测试用反应炉,于今年三月完成并达到临界。二代反应炉便是我们现在正在研究的可真正可以投入实用的反应炉,一旦研究完成,完全可以取代原本用来驱动分离铀的气体离心机的火力发电厂,为基地提供充足的电力,我们还计划研究一座二点一代反应炉,作为钸生产之用。

    “我们设想的三代则是小型化、安全化、能够提供军事载具乃至于商业服务的核反应炉,预计未来两年内就可以完成。附带一提的是,二代是污染比较低的压水式反应炉,三代则有可能是我们设想的球床反应炉,至于三点五代的快滋生炉,则只存在于规划中。”

    南华的核子反应炉研发速度如此快的根本原因,在于研究中不需要浓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的武器级铀,只需要百分之三至五的低浓缩铀就可以了,因此原料生产的难度非常之低,需要的能源与气体离心机也相对少的多,进度自然也就快了。

    同时,因为先发展核反应堆,再用反应炉供电来加快铀提炼浓缩速度,以及生产钸元素,这样的循序渐进而不是跳过反应炉先开发原子弹,使得研究可以省去最大的一块消耗,也就是纯化提炼铀的能源消耗。

    听完汇报,安毅非常满意,随后他便把自己对核泄'露'和对环境污染的担心,讲给在座的科学家们听。

    后世核电站的选址要求非常高,非常的慎重。一般来讲,核电站必须建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相对偏远地区,五十公里内不能有大中型城市。要求厂址深部必须没有断裂带通过,而且要求核电站数千米范围内没有活动断裂,厂址一千米海域、五十千米内陆,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六级以上地震,厂址区六百年来也没有发生六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另外,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要产生巨大热量,所以核电站的选址必须靠近水源,最好是靠海,靠海还可以解决大件设备运输问题。

    从这些要求来看,在作为水源地的越西北山区建设核子基地是不明智的,因为这里的河水将流向下游,影响红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地区,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此前没有中亚的地盘,在这山谷深处建设还算是无可厚非,但现在有了那么好的条件,尤其是哈萨克斯坦还是全球仅次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铀矿产区,在咸海边的沙漠地带建设核子基地,是最为理想的所在。

    安毅的话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重视,要知道研究核能,原本是造福人类,若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大面积的核污染并带来可怕的人道主义灾难,谁也不愿意看到。因此经过协商,最后确定莱州的核物理研究所仅供实验室研究使用,真正的核子基地,将建设在咸海沿岸卡拉库姆沙漠地区,由咸海挖掘一条运河深入核子基地,提供水源。

    科学家们的核子能利用计划是首先用小型电厂,驱动两百部气体离心机,串连起来,提炼浓度百分之四左右的铀燃料,加入第二代实用反应炉中,产生巨大电能,然后驱动更多的离心机来提炼武器级铀与钸。

    这样一步一步地发展下来,初期能耗只有历史上美国曼哈坦计划的万分之一,后期能耗虽然有所增加,但消耗的就是反应炉内的浓缩铀而非石油或者煤炭资源了。

    历史上的美国因为担心德国率先造出原子弹来,首先发展使用浓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的武器级铀的原子弹,因此需要建造数万台离心机或扩散机运转数年,随后又使用劳伦斯电磁法以及能耗达到气体离心法六十倍的气体扩散法来分离铀,因此美国的曼哈坦计划使用了全美十分之一的电力,花费十分惊人,其计划主要支出,实际上都是用在能源消耗上。

    美国的曼哈顿计划,花费了二十亿美元,但如果换做循序渐进地发展,最后的花费可能不到一亿美元,这是南华的财政可以接受的范围。

第一六三〇章  胡家林质疑

    第一六三章胡家林质疑

    “奇怪,怎么***小日本的攻击突然变得如此软弱无力了?”董金明放下望远镜,挠了挠脑袋,有些惊奇地对身旁的参谋长张子轩道。

    张子轩依旧在望口前仔细观察,望远镜里,日军大约一个大队的士兵,把进攻队形散得很开,进入四百米范围后,阵地上枪声刚刚响起,便齐刷刷趴到了地上,一动也不动。

    张子轩转过头,摇了摇头,有些不确定说:“是很蹊跷,已经连续几次出现这种情况了。如果没有预料错的话,半小时后,他们就会自己撤退,期间甚至不会向我们开一枪。难道是他们的后勤出问题了?”

    “这或许吧!”

    董金明苦笑一下,再次举起望远镜看了几分钟,阵地上枪声已经停了下来,对面的草原上一片宁静,看不出个什么名堂,当下干脆不看了,大步走出地下掩体,顶着蒙蒙细雨穿过六七条交通沟,回到三公里后充作指挥部的二层钢筋混凝土小楼。

    来到二楼的作战室,董金明打电话把前线两个师的师长、参谋长一起叫来,分析这突然出现的新情况。

    第二师师长王立言显然对此早有考虑,首先发言:“以往很难遇到这种情况,日军大多一根筋攻击到底,少有这样懈怠的。估计是日军物资供给出现问题,正在囤积粮草、弹'药',为下一波大的攻势做准备。”

    “军长,你看敌人有无可能分兵,绕击我军阵地后方?”

    第三师师长周信经历过古尔斯科耶山口失败后全师紧急撤退、浴血奋战方才脱离日军包围的旧事,对于日军的分兵合击战术记忆犹新。

    董金明断然摇头:“应该不会!根据参谋部门的意见,西西伯利亚地区环境恶劣,如果没有熟悉地形的向导,非常容易'迷'路。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到处都隐藏着深不见底的沼泽和泥潭,一旦'迷'路,对一支部队而言,就意味着大规模的死亡。日军将领虽然漠视生死,但如果是毫无意义的送死,他们还是会抵触的,因此日军分兵的可能'性'不大!”

    “日军有可能采取上次在远东的伞兵战术吗?”第二师参谋长李德仁想了想问道。

    “不可能!”

    张子轩走进会议室,抖去身上的雨水,把雨衣脱下挂在门后,接口道:“连续下雨,连我们的战机都无法起飞参战,更不要说日军可能会利用飞机空投部队到我们后方了!不过我们小心加强戒备是有必要的,两翼派出的游动哨不能少!同时,给前线将士打声招呼,敌人未进入我们有效'射'程,不要浪费子弹,从现在开始,我们也要注意节约弹'药',毕竟随着西伯利亚铁路被日军控制,我们的补给已经变得很困难了!”

    董金明沉思了一下,站起来道:

    “好,大家回去后,仔细观察一下日军的动静,提防敌人使诈,用虚虚实实的鬼把戏'迷''惑'咱们!不过我们也不可被日军牵着鼻子走,若是随时都高度紧张,这样要不了几天咱们自己就先垮了,以后一线阵地只放两到三个连,其余部队全部撤到后方,该休息就休息,该吃饭就吃饭,进行轮换。只要咱们自己不'乱',小鬼子奈何不了咱们!”

    会议结束,董金明把所有意见整理了一下,亲自送到了塔塔尔斯克城里的战区司令部。

    这时,胡家林正和黄智凑在沙盘前,观察日军的兵力调动变化。

    这段时间云层很厚,高空侦察机失去了作用,只有靠飞艇雷达侦测日军的动向,但由于回波干扰厉害,准确率不高,可是从细微的变化中判断出准确的消息,不正是安家军将领们的必修课吗?

    自北伐战争以来,如果不是对细微的信息进行最大程度的分析,从而掌握主动,安家军是很难发展到今天这样规模的。在胡家林和黄智这样身经百战的将领眼中,最细微的差别也能够让他们推断出日军的大致动向。

    看到董金明进屋,胡家林直起身,招呼道:“金明,你们那里是不是发现什么异常情况了?”

    董金明是独立师特种大队出身,看到老长官,先笔直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