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原先一个人的禄米就够全家人吃的,现在又多了两个月禄米,自然再不愁没粮食吃。跟父母他们告别之后,一家人欢欢喜喜回家去了。
蔡大叔本来要带着儿子逃荒去的”但现在城里施舍稀粥,还能对付,买粮太贵了,他的财力有点负担不起,但是离开逃荒,又担心杂货店。所以还在犹豫观望。
赵三娘也想带着孩子离开,不想再给左家添麻烦了,但是现在粮价太贵了,而饥荒开始的时候,她就已经huā光了所有积蓄”家里只剩几栋商铺和住宅了,她又舍不得卖,所以想再等等看。
桑母和桑老爹现在已经一无所有,茶肆卖给了左少阳,女儿身体还没恢复,没钱买粮食,只能先留在左家。
倪大夫找到了左贵老爹和左少阳,他本来身体极度虚弱,这两天左严阳为了能让他们有力气逃难,给他们补充营养,吃的全是不加野菜药材的纯粮食,还有冰害里放着的冻猪肉熬汤。
饥荒引起的身体极度虚弱,跟病魔引起的不一样,只要恢复正常饮食,适当补充营养,很快就能恢复身体健康。倪大夫的浮肿还没有完全消,但已经好多了,正常活动已经没有障碍。
倪大夫满面春风,拱手道:“多谢贵芝堂救了我一家四口性命”眼下衙门已径开始售粮,虽然价很高,但母亲还有些许首饰”准备当了买粮,应当够维持生计的。所以”特来辞行,准备一家人搬回惠民堂去。”,左贵老爹拱手道:“行啊,战乱已经平息,只有日子恢复了正常,看病的会越来越多的,以倪兄的医术,惠民堂再度辉煌指日可待。”
倪大夫摇摇头:“这次要不是你们接济,全家都得饿死,还辉煌什么啊。”,说到这,拱手又道:“愚弟还有一个想法,请左兄成全*……”
这两个月两家人在一起,患难以共,倪大夫和左贵也称兄道弟的。听倪大夫说得恳切”忙拱手道:“倪兄有事但说无妨。”,“愚弟与家母商议,为报答贵堂救命之恩,愚弟拟在贵堂当坐堂大夫,替贵堂义诊半年,请左兄成全。”,左贵老爹惊喜交加,。大夫是合州最有名的大夫,当初曾替京城王爷诊过病,进。府王爷的馈赠。虽然过去两个月中一半时间,倪大夫也在贵芝堂当坐堂大夫,可是这一个多月,人人关心的都是如何填饱肚子,而不是看病,所以病患非常少,但是,如果有了粮食,肚子问题解决了,人们自然要注重生活质量,有病也会看病的了。病患会很快增加。
当初请倪大夫在贵芝堂当坐堂大夫,目的很明确,就是让他们能顺理成章住下来,好一起吃饭”现在战乱已经率息,倪大夫如果提出鞘聘返回惠民堂,那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却没想到他提出愿意在贵芝堂继续当坐堂大夫半年,而且是义诊,回报救命之恩。这无疑将极大提高贵芝堂的知名度。左少阳虽然现在名气也很大了,但是他的名气更多的是其他原因带来的,恍如替惠民堂倪二作证,比如这次被大将军封为“拥军楷模”,而他真正因为治病得来的名气并不多,只有治疗中风和骨折,有一些人知道。
病患是很实际的,而中医很大程度上又是一个经验医学,病患更相信老大夫而不是小郎中。所以”如果不是中风之类贵芝堂的擅长治疗的病,病患又还能拿得出一些钱,十有**会去惠民堂找倪大夫这样的名医而不走到贵芝堂来找年轻的小郎中。
现在倪大夫愿意在贵芝堂义诊半年,这等于是拆自己的招牌给别人脸上涂金粉了。若不是心中着实感激”倪大夫也不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左贵老爹拱手致谢,捋着胡须沉吟片刻,道:“多谢左兄,不过,现在战乱已经平息,百废待新,贵堂已经是屡遭大难,上次惹了官司元气大伤,连宅院都没了,这次又经饥荒折磨,夫人殒命,家中只剩老母小儿和残疾的弟弟”都要倪兄照料。倪兄一肩之力要担此重任”自顾尚且不暇,愚弟岂能再忍心劳烦倪兄在鄙堂坐诊。兄台还是尽心照料贵堂”待到三五年之后”贵堂元气恢复如常,重现往日辉煌,人手充足之时,倪兄还想援手,愚弟自然接受,如此于心方安啊。”
“左兄不必惦记老母、舍弟和小儿的丰,愚弟自有安排…*……”
“不不,愚弟心意已决,这当口上,是无论如何断不能接受的。”
倪大夫又反复说了好一会,左贵老爹只是不肯”倪大夫无奈,拱手再三谢过,带着老母、残疾的弟弟倪二和儿子倪智返回了惠民堂。
虽然倪二已经残废不能动,但倪母经过这几天的补充营养调理,身体已经大好,洗衣做饭操持家务没有问题了。倪智经此大变”家中又无奴婢仆从让他使性子,也一改往日少爷秉性,潜心读书,抽空帮着奶奶料理家务,让倪大夫能专心诊病。
惠民堂恢复营业,倪大夫重新坐堂问诊,这个消息立即像长了翅膀一般,很快传遍了整个合州。
以前倪大夫的老病号挖野菜啃树皮熬过了这场饥荒活下来的,也陆续重回惠民堂找倪大夫看病。倪大夫到底是名医,前来求医问诊的病人虽说比不上战前,但仍然占据合州药铺前列。收入的增加,很快让惠民堂有能力购粮养家。原先的一部分熬过了饥荒的伙计和炮制师傅,也被倪二请回了惠民堂,只是原先的坐堂大夫十有**都饿死了,坐堂大夫便一直没有能恢复元气”倪大夫也就一直无法抽身到贵芝堂帮忙坐堂问诊。
送走倪大夫一家之后,左少阳开始着手耕种的事情,这时候种粮比看病更为重要。在自给自足的古代”有时候有钱都买不到粮食的,自产自销才是正道。
左少阳画了一张草图,是用于山区梯田提水灌溉的高架筒车,用水力推动。他已经观察好架设在那里了。根据地形设计了水车的高度。左少阳忙碌的同时,想着这一晚萧芸飞会去用他的方法“说服”,欧阳到史改变主意,降低粮价,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他一直忧心忡忡,想着州府衙门戒备森严,萧芸飞可千万别出什么事!
第二天一大早”左少阳就跑到后面清风寺门前插了一根树枝,希望能见到萧芸飞平安回来。
他哪都没有去,就坐在清风寺门口等着,里面的和尚,包括智空方丈,都对他视若无睹。
过不多久,就听见身后传来懒洋洋的声音:“老弟,大清早的你找我做什么?还嫌烦我不够多吗?”,!~!
┏━━━━━━━━━━━━━━━━━━━━━━━━━┓
┃∷书∷书∷网∷∷∷∷∷∷∷∷∷∷∷∷∷∷∷∷∷∷∷┃
┃∷∷∷∷∷∷∷∷∷∷∷∷∷∷∷∷∷∷∷∷∷∷∷∷∷┃
┃∷W∷W∷W.S∷H∷U∷S∷H∷U∷W.C∷N∷┃
┃∷∷∷∷∷∷∷∷∷∷∷∷∷∷∷∷∷∷∷∷∷∷∷∷∷┃
┗━━━━━━━━━━━━━━━━━━━━━━━━━┛
第308章 一夜之间的变化
正是萧芸飞的声音!
左少阳狂喜之下,差点翻到,爬起来,正看见萧芸飞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睡眼朦胧望着他。
左少阳开心地笑了: “萧老哥!你,你怎么样?没事吧?”
“你看我像有事的样子吗?”
萧芸飞乐呵呵道。
左少阳左右看了看,压低了声音道:“怎么样?”
“你自己到衙门口看看不就知道了吗?我懒得跟你说了,还得回去补瞌睡呢!”
说着,又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转身进了清风寺。“等等!一起去啊!老哥!咦,老哥?老哥你在哪呢?”
才一转身的工夫,清风寺大院里已经没有了萧芸飞的身影,仿佛刚才他的出现,只是一阵清风似的。
当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左少阳叹道,转身出了寺庙门,来到州府衙门。
一路上,看见大量的兵士在运尸体,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左少阳很高兴,看来,冯立和薛万彻两位贯彻执行大将军李元景的命令还是很彻底的,不仅清理了尸体,还连带把城里垃圾也清理了。心中很是高兴。
他来到衙门口,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大部分都是满脸饥色的饥民,正兴高采烈指指点点说着什么。布告下面,一位老书吏正没有任何表情地一遍遍念着布告上面的内容。
左少阳挤进去一瞧,布告写的是,但凡有与田主签订佃租田地文契着,可以凭文契到衙门赊粮,以户为单位,每家佃户最高限赊粮十斗。
按一分利计息,即秋后归还十一斗。另外,从今日起,官府售粮,每斗一千五百文。每人限购两斗,重复购买者,一经查实,当街鞭苔五十,枷锁示众一个月,银钱充公。
左少阳当真喜出望外,估计这个告示,能让绝大多数饥民留下来。
眼见围观的饥民也都兴高采烈,说说笑笑指指点点。
古人对背井离乡是很在意的,非到万不得已,绝对不愿意做,所以古代流放千里之外的流刑,是一种仅次于死刑的刑罚,不仅因为流刑要流放到穷乡僻壤荒芜之地,过着当牛做马的苦役日子,还要饱受背井离乡远离亲人的精神痛苦。现在朝廷可以赊粮,虽然加了一分利,但已经算很少的了,比民间借贷都便宜。
有钱人家也很高兴,一斗米一千五百文,虽比战前高出四倍,但比头一日朝廷公布的一斗四贯要便宜很多,小康之家也都能买得起。一般人家也可以咬牙买了,加野菜一起吃。
想不到萧芸飞还真有这本事,左少阳很是高兴,又去了衙门卖粮点,已经有不少人排队购粮了。这些都是城里居民,家中还有一些银钱的。逛了好半天,这才喜滋滋返回药铺。
远远便看见药铺前围了好些人,嚷嚷着。台阶上,左贵老爹和梁氏急得一头毛汗,四处张望着,看见左少阳,顿时喜上眉梢,赶紧叫道:“忠儿,你快来,都等你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