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第6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自己是其他的鞋子,也乖乖自杀为妙,免得落入登州城地狱。

    片刻之后,叶龙欣急匆匆的拿了一份情报进来,送到张准的面前。

    张准扫了一眼,精神立刻抖擞起来。原因很简单,情报上有个他非常熟悉的名字。这个名字,要比多尔衰和多锋还要熟悉。如果说,张准准备活生生的饿死多尔襄和多释,饿死所有的鞋子俘虏,那么,眼前的这个名字,就非常复杂了。他的罪行,活生生的饿死都不能救赎。不过,他的罪行,这时候还没有发生。

    “情报确实吗?”张准缓缓的问道。

    “确实。”叶龙欣谨慎的回答。

    张准点点头,挥挥手,让叶龙欣先去忙自己的事情。他站起来,在客厅里面来回的踱步。来到河间府以后,张准还是第一次露出如此慎重的表情。原因很简单,这个熟悉的名字,叫做吴三桂。

    朝廷终于把吴三桂给派出来了。

    其实,张准很早就知道,朝廷准备动用吴三桂来对付自己。他还在山东的时候,就有情报说,朝廷有调动吴三桂和左良玉围攻自已的计划。但是,吴三桂迟迟没有动,左良玉也迟迟没有来,最后倒是多尔襄迫不及待的来了,然后就被关在登州城里面了。

    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不外乎两个。第一个,他还没有直接威胁到京师的安全。第二个,山东不适合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行动。

    山东距离京师,毕竟还有点距离,所谓刀不割肉不知道痛。朝廷手里的有战斗力的明军精锐,非常的有限,腾不出手来对付张准。吴三桂的骑兵,一直都是山海关防线的主力,轻易是不能调动的。教子的正红旗镶红旗两部,一直都在山海关前线寻找机会突击的。吴三桂统帅的骑兵,装备相当的好,粮饷也比较足,士气比较高,战斗力是比较强的,必须用来对付软子可能发起的攻击。

    张准霸占的山东半岛,山区比较多,道路崎岖,不适合大规模的骑兵行动,也是吴三桂迟迟不肯出动的原因之一。要是到了山东半岛,受到那里的地形限制,辽东骑兵的战斗力,最多发挥三成。兵部的人也不是完全不懂军事的,自然不会做这种本末倒置的事情。

    不过现在,这两个原因,都不具备了。张准直接来到了北直隶,直接威胁到了京师的安全。朝廷要是这个时候不下狠手,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张准逼近京师,朝廷毫无反应,对朝廷的威严,也是极大的挑衅。谁也不能容忍这样的挑衅行为。同时,北直隶的地形,非常有利于骑兵的作战,吴三桂的骑兵正好发挥大威力。

    根据情报的显示,吴三桂带来了四千的骑兵。关宁铁骑总共有五个营,每个营大约四千人左右,总兵力大约是再万人左右。吴三桂带来一个营,是比较合理的。毕竟,辽东骑兵的数量如果减少的太多,关宁防线是不安全的。蓟辽总督张凤翼自身兼任兵部尚书,自然不会大量抽调辽东的精锐。

    为了弥补骑兵作战兵力的不足,张凤翼又抽调了密云总兵许定国的一万人,要他配合吴三桂作战。这样一来,四千骑兵,加上一万的边军步兵,基本上可以对付张准了。许定国率领的边军,同样是比较精锐的,因为,他麾下的边军,就是原来赵率教统领的。根据朝廷兵部的估计,即使不能全歼张准,也可以将张准撵出北直隶。

    正在思索的井候,恭冰又来了,又送来了一份情报。这一份情报,正是马轶送出来的,有关鞋子出动的消息。张准细细的看过以后,不动声色的说道:“再探。”

    恭冰答应着离开了。

    张准若无其事的背情报放在桌面上,继续慢慢的踱步。

    有关鞋子第三次入寇的消息,和张准推测的基本差不多。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兵力上,都没有太大的偏差。

    根据马轶的这份情报,张准可以推测出来,鞋子到达长城的时间,应该是十二月下旬。换言之,自己在北直隶,至少要和吴三桂、许定国周旋一个月的时间。

    “吴三桂,总兵...”

    “许定国,总兵..”

    “张准,总兵....”

    张准轻轻的敲着桌子的边缘,无意识的自言自语。

    明代的总兵官,称呼上非常混乱。如果单单以官衔职称估升敌人的实力,一定会出现严重的偏差。因此,必须从多方面来衡量。以前,大明朝的总兵官是非常尊贵的,只有皇亲国戚、勋臣权贵才能出任。这可是正一品的武官啊,是武官的巅峰,相当于文官的三公、三孤、三师,轻易是不能授予的。

    嘉靖时期,全国只有五个总兵官。几个省才有一个。不过,从万历后期开始,总兵官数量逐渐泛滥。一个省至少一个。到崇祯时期,已经是总兵多如狗了,一个省几个乃是十几个总兵,乃是常事。总兵官的数量多了,自然就不值钱了,连正五品的文官,都敢拿捏正一品的总兵官了。

    同样是总兵官,被赋予的权力,还有统帅的兵力,可能相差天和地。比如说,张准本人是总兵官,宋德钢也是总兵官。宋德钢手下就三四千人,而张准的手下,则有数万人。总的来说,是要害位置的总兵官,兵多钱多粮多。非要害位置的总兵官,则是清水衙门。比如说,左良玉,麾下就有好几万人。单纯从兵员的数量来说,左良玉绝对是大明国名副其实的第一总兵。

    蓟镇总兵官,其实有好几个,包括密云总兵许定国、玉田总兵曹文诏、丰润总兵吴国骏、卢龙总兵朱国栋、开平总兵陈国威等五人。另外还有两个挂名的,不值一提。名声最显赫的,当然是玉田总兵曹文诏了。不过,曹文诏一直都在率军围剿陕西起义军,除非是鞋子入寇,否则不会回到北国。曹文诏不在,剩下的四个总兵里面,最具战斗力的,就是许定国了。

    吴三桂率领的乃是关宁铁骑““率领的一却是步乓为圭.看来,朝廷是准备给自只来呐犬餐了。要说到熟练的步骑联合作战,也只有精锐的边军能做到了。好吧,张准必须承认,自己到河间府来度假,的确让京师里的各位大人,还有皇帝,晚上有点睡不着觉了。朝廷要是连这个都不管,就不叫朝廷了。

    中午的时候,张准回到小木屋。

    徐青鸾昨晚太疲惫,现在还没有起来。只有朱怡镜在旁边侍候着。有过昨晚的荒唐经历,她自然也被张准划入了自己人的行列。在她的面前,也不需要摆什么都督大人的架子了。自己身上的什么东西,别人早就看过了。而且别人还很清楚的知道,其实自已是很淫荡的,也就没有必要装圣人了。

    虎贲军合并闻香教的好处,很快就得到了体现。虎贲军情报机构的触角,一下子扩展了好几倍。在京师,在南直隶,在陕西,在河南,在福建,都有闻香教的信徒潜伏。他们会不定时的为徐青鸾提供一些关键的情报。现在,这些情报自然变成了张准的。

    最难得是,情报传递的速度,有了质的飞跃。原本需要好几天才能传递的信息,现在基本上一天就能传送过来。徐青鸾为了讨好自己,甚至将信鸽秘密的送到了辽东,帮助马轶传递消息。这可是相当冒险的行为。

    有了信鸽系统的高速传递信息,张准可以快速掌握的信息,大大的增加。现在的他,总算是找回一点日后行军打仗的感觉了。无论是前线的战况,还是天下大势,都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天下大势,相当的重要。比如说,朝廷的内部消息,陕西起义军的情报,郑芝龙海盗集团的情报,都是非常重要的。

    张准随口问道:“有没有嫣儿的消息?”

    朱怡镜轻声的回答:“她昨天来过信息,说是已经到了保定府的唐县了。”

    张准扭头看看旁边的地图,发现唐县(今河北省唐县)在保定府和真定府的交界处。

    因为是两府交界的地方,官府的统治力量自然比较薄弱。在治安不宁的时候,这些交界处,往往是最混乱的。董淑嫣要传播谣言,自然是从最混乱的地方开始。

    从军事角度来说,董淑嫣的选择,也是比较聪明的,刚好避开吴三桂和许定国的行军路线。否则,一旦两人顺手梳理一下当地的治安,董淑鸠肯定要遭受损失。如果有什么意外,她还可以带人遁入附近的山西。

    张准沉吟片刻,缓缓的说道:“如果有什么事,马上来通知我。”

    朱怡镜轻声答应着。

    张准离开小木屋,结果看到董三瑰、曹思明、柳宗芍、柳字荔等人正在远处等待自己,于是就信步过去。

    “都督大人...”

    董三枫等人,明显的有些迟疑,欲言又止。

    “你们有什么事?”

    张准疑惑的问道。

    “大人,是不是吴三桂和许定国都来了?”

    柳宗荔神色有些紧张的说道。

    张准有点明白过来了,笑着说道:“哦,你们是担心这个。”

    柳宗荔语调有些晦涩的说道:“大人,这个他们的确是有点担心。他们就算是敲破脑袋,都想不到张准一出手,就引来了两个朝廷总兵!而其中一个,竟然是吴三桂!

    沧州有不少人在蓟镇和辽东当兵,对于吴三桂和许定国,他们当然不陌生。许定国还好说,那个吴三桂,着实是不好对付的主。

    吴三桂很小的时候,就有将门虎子的称谓。此人骑射功夫,相当了得。最难得的是,他还有文化!吴襄自己不懂得看兵书,吴三桂却懂得!可以说,此人是能文能武的将才!他曾经在京师恋栈过一段时间,着实是认识了不少人。因此,朝廷对其一起比较推崇。

    天启末年,年仅十五岁的吴三桂,就跟着父亲上了战场。当时吴襄刚好不小心,被建虏骑兵团团的包围在中间,险象环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吴三桂,带着二十几个家丁,直接冲入建虏里面,硬生生的将父亲救出来,还打死了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