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枭雄的民国-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攻心战便起了作用,城头上升起了一块由白布扯成的旗子。一个士兵在残破的城头上扯嗓子喊着:

    “别开炮,俺们旅长发话了,俺们全旅都向贵部投诚,愿意接受贵部改编……”

    原本这一旅人马便对张宗昌将他们顶上来当炮灰极度不满,如今见识了省府军队重炮厉害,已然吓得胆寒。那旅长左思右想之下,便起了反正之心,左右都是为他人效力,何不傍上一棵大树?

    少将很快见到了城旅长派来的代表。

    “将军,俺们旅长只要求还能带部队,其余的都好谈。”

    对方的要求并不高,甚至改编派驻军官都可以。少将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他的条件,只是提出一条,一旅人马必须开出胶县县城接受改编。

第392章 鸠占鹊巢

    山东保安部队学生团一路高歌猛进,如摧枯拉朽一般终结了张宗昌在胶济铁路一线的统治。眼见无力回天,张宗昌弃了部队孤身一人逃往青岛,请求日本当局予以庇护。但青岛日本当局却认为他军队和地盘全部丧失,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再者此人名声极臭,山东省府已经宣布他为战争罪犯,发出通缉令。眼下收留此人,不但没有半点好处,反而会引来一身的麻烦。

    张宗昌在青岛转了个圈便又被赶回即墨,当得知驻守胶县的部队投靠了吴孝良以后,暴跳如雷,一阵癫狂的怒骂之后,他又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因为自己曾经的部下已经投靠了吴孝良并且帮着对方来围困即墨。众叛亲离即在眼前,绝望在一瞬间填满了他无所适从的内心。想起十多年前,那吴孝良不过是金川街的一介小人物,以自己的实力随便动动手指就能像碾死只臭虫一般除掉他。可那时相差悬殊的吴孝良竟然将自己打的一败涂地,最终还是他的一时心软自己才逃得一命。

    如今,仍旧是实力相差悬殊,张宗昌心里终究是存了忌惮,表面上对吴孝良的一切政令都举双手拥护,但实际上在私底下却搞了无数的小动作,拆台,挖墙脚。怎奈最终还是被他打的惨败,此番一败恐怕今生便再无翻身之力。不由得一阵长叹:

    “既生瑜,何生亮?”

    当然,张宗昌不是周瑜,吴孝良也不是诸葛亮。所以,张宗昌在发出以上感慨之后化妆逃往威海,准备在那里登船逃往奉天,去投靠小六子张学良,毕竟当初两人在入关作战合作的也还算愉快,虽然与北伐军激战时产生了一点点摩擦,但他相信张学良此人念旧,终归还是会收留他的。

    张学良是否能收留张宗昌那是后话,吴孝良彻底击败胶东张氏之后,严令学生军止步即墨,不准靠近青岛半步。民国时的青岛并不直辖于山东省政府,而是相当于后世的直辖市而被日军单独占领。吴孝良此举也是为了避免日军借机挑衅制造争端,给济南谈判雪上加霜。

    吴孝良于十一月二十五日启程前往济南,期间传来韩复榘围困张宗昌残部于泗水的消息,他在胶济铁路上拍电报命令保安旅南下临朐取沂水、诸城,彻底消灭张宗昌盘踞于鲁南的残余势力。

    二十七日,吴孝良的专列抵达济南。他驻足林祥门外,但见城墙斑驳,门楼残破,仿佛硝烟并未散尽,他似乎看见,当日国民革命军不屈不挠于城上,以微不足道的力量抵抗日寇的无耻侵犯,以血肉之躯抵挡着日军重炮。倏忽间,不觉热泪盈眶。

    蒋某人的国民政府一直标榜驱逐外侮,但在面临日军厚颜无耻的威胁时,仍旧不自觉的选择了攘外先安内的政策。他惧怕日本人干涉国民革命军进军北京,怕在彻底消灭北洋政府的最后关头功亏一篑,选择了妥协退让,也选择了将耻辱钉在自己的日记本之上,钉在灵魂深处。

    吴孝良深知想在当前国弱民疲的条件下,为惨死的6123名济南军民复仇是多么的不现实,此番谈判必然是一场极为不对称的谈判。他前世历史上关于济南日军去留问题的谈判,国民政府可谓是受尽屈辱。国民政府提出不需要日军赔偿损失,仅仅需要他们道歉即可。就是如此简单的条件,仍然遭到了日本的无理拒绝。仅以济南不幸之事成为过去,以期两国交好之辞敷衍搪塞国民。这是何等的屈辱?弱国无外交,此言果真不虚!

    林祥门外关厢大街上空无一人,吴孝良命人买来酒水、熟肉、香烛于废墟处焚香祭拜当日战死者英灵,期间有日军前来干涉,省府卫队与之剑拔弩张。

    吴孝良此番来济南路途并不太平,因此带了几近一团人马,而紧随其左右的除了原奉军宪兵队的底子以外,多是由学生军选拔而来的优秀士兵,因此战斗力在山东保安部队首屈一指,同时也都是骄兵悍将,本就对日本人极度仇视,见对方来挑衅,压抑了许久的满腔怒火终于不可遏止的喷薄爆发。

    日双方均子弹上膛,群情激动,局面已经在擦枪走火的边缘徘徊。如果,枪声一响,也就没有必要再谈下去,日在山东剩下的恐怕只有打这一条路。

    这种情况是吴孝良无论如何都不能也不愿见到的,他立即喝令军官约束部下,力图做到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毕竟此番前来不是挑衅打仗,如果日因为这种小事擦枪走火,山东的大好局面怕是会被打成一锅烂粥。

    很显然,日本方面也不愿意在此时与国人产生冲突,所以也是极力克制,直到他们被一名日军将喝止,才悻悻的收枪在道路两旁列队。

    日军将怒气冲冲,对着冲突士兵,用日语叽里呱啦劈头一顿痛骂之后,才排开众人来到吴孝良面前,双手紧贴大腿,挺直身躯,深深一躬道:“想必这位便是名满华夏的吴将军,久仰久仰!下榻饭店已经准备妥当,请随我进城吧,并且陆军为您准备了盛大的欢迎宴会,也算聊表地主之谊。”

    他说出这话来绝不是客气,当年日军在绥东惨败,他那时还是其的一名大队长,那时的震撼至今还历历在目,日本人生就对强者有着天然的尊敬,因此他对吴孝良代表支那来济南主持谈判事宜此事,从内心升起一丝外人难以察觉的骄傲与得意,不可战胜的支那将军居然为战败坐下来与自己谈判,那是何等的荣耀?

    此人正是日军驻济南第六师团师团长福田彦助。

    吴孝良回敬军礼,一阵冷笑:“尔等不请自来,鸠占鹊巢,何来地主之说?将军好意恕难从命,今夜吴某便不进城,还请将军自便!”

    随即又是虚敬一礼,不再理会福田彦助,带着部下拂袖离开。

    福田彦助热脸贴了冷屁股,尴尬的站在当场,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第393章 晋升上将

    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蒋正对山东战局极为满意,此地处于江苏北部为南京国民政府门户,不论是落到阎锡山手还是冯玉祥手都是他所不愿见到的。这个吴孝良在关内毫无根基,居然也能赤手空拳打出一片地盘来,实在出乎他的意料。原本只是想将他放在山东将水搅浑一点,却没想到此人竟意外的达成了他认为不可能的目标。

    蒋正对吴孝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身旁一名瘦高男子道:

    “松坡兄,你推荐的这个小兄弟,给我们带来不少惊喜嘛!”

    瘦高男子面无表情的道:

    “维这个人擅长于逆境求胜,这次山东之行他没有让我失望,只是将与日本人谈判的差事交给他似乎有些不妥。”

    “哦?有何不妥?”

    “维此人硬则硬矣,却变通不足,况且……”

    瘦高男子说到此处,突然顿了一下,十年前与之倾心交谈的那一幕又闪现于眼前,大胆的预言,满腔的报国热忱,似火一般,让他至今仍能感觉到当年的炙烤。

    “况且,介石兄你可知这个吴维十二年前便断言日早晚必有一战,其言语对日本人怨恨之深尤甚,我只担心他……咳咳……咳咳咳……”

    “北伐已经成功,松坡兄尽可以放心去日本养病,你的病不能再拖了!”

    蒋正一番话情真意切,见瘦高男子咳得厉害便不再与他商议济南之事,但心却有了计较。既然吴孝良此人忠直有余,变通不足,那就派个人去为把把关,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周龙光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颇为亲日,由他去做谈判副手再合适不过。此时他还存了另一个心思,听得蔡锷对此人推崇备至,已经起了招揽之意。他一早命人调查了吴孝良的经历,此人虽然资格够老,功绩卓著,但因为北洋政府奸佞当道,竟然至今仍只是个少将。

    他早就签好了委任状,将吴孝良山东代主席前面的代字去掉,同时晋升其军衔为陆军上将,并给山东保安部队正式番号,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同时,由国民政府拨款一千万元,给其整饬军队,建设地方。

    山东济南,吴孝良率领的一个团在济南城外扎营,他并没有急于进城主动寻求谈判,而是在此等候省府其他从未曾谋面的委员们。一日后,冷遹与何思源率先抵达济南,同时抵达的还有南京国民政府派来的谈判副使周龙光。

    周龙光带来的委任状,让大家精神为之一振。去掉代主席前面的代字正式就任省主席,只是迟早的问题,所以在大家眼里这个为人顺理成章。不过接下来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首先正式晋升吴孝良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并给山东保安部队正式番号。最为关键的是拨款一千万元,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大手笔,没见哪个人能得到南京央的如此大手笔的拨款,南京央的财政状况并不乐观,能够拿出这许多钱来,足以说明对山东亦或是说对吴孝良的重视。

    周龙光情知蒋主席正在极力拉拢吴孝良,此人或许早晚要成为蒋身边的红人,自己没必要找不痛快,所以见到吴孝良后当即表态。

    “吴主席,卑职这次来奉命协助您谈判,但卑职对山东地方并不熟悉,所以还是要唯吴主席马首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