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7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没想到咱们遇上了这么一个蠢货。不集中兵力与我大清国健儿决战,却一会儿派兵到蒙古,一会儿派兵到朝鲜,难道他们会撒豆成兵?这汉狗也就只会用那分兵几路的伎俩了。咱们还是用父汗的老法子吧!任他几路来,咱就一路去。集合所有部队出山海关,攻到北京城。就是汉狗再有什么花招,也都会烟消云散的。”刚赶到的多铎听了朝鲜的战报,立刻咋咋呼呼地说道。

    可是多铎的话并没有引起什么共鸣,其他的人暂时都沉默不语着。

    这时候在座的可都是满清掌权的人,他们也同样都是沙场宿将,因此,这些满清亲贵都对目前的战局有着清醒的认识。

    原先清军战前所制定的计划就是围点打援,围住宁远、镇远两城,围歼来救援的大平军。可是现在的大平军根本对二城一关的清军不加理睬,反而去攻打蒙古草原和朝鲜,从现在的战况就可以得知,清军的围点打援计划其实已经是破产了。

    而现在的清军变成了没有选择。他们要么不惜兵力,强攻下宁远、镇远两城;要么真的如多铎说的一样。集中主力出山海关,与山海关外大平军的主力决战。

    可是这样攻守一易位,大大增加了清军伤亡先不说。而且将完全陷入了大平军的战略布局。只要是有经验的将领都明白,只要按着敌军的战略布局来打,那就是失了先手,基本上就会落入到一个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去。

    当然,清军还有一个选择,就是不理睬四周的大平军,就是在宁远、镇远两城慢慢打。可是这么一来。就算是宁远、镇远两城被清军攻下,可是草原上的亲满清蒙古部落将被削弱,而朝鲜又被大平军经营安定。那么满清将立刻陷入大平军的三面合围之势,就是慢慢磨,最终也会把满清磨死。所以清军绝不会做出这种“安乐死“的选择。

    “那吴逆的汉军为何会出现在朝鲜?”代善奇怪地问道。

    “听说是坐海船,从海面上过去的。好像他们还是坐着福建郑芝龙的船。”济尔哈朗回答道。

    “这汉狗就是狼子兽心。”阿济格立刻是破口大骂道。“那郑一官。又派人来盛京求得归顺,又给吴逆海船。刚说过的话,转眼就吞到肚子里去了。”

    “现在朝鲜出现了多少汉军?”一旁的多铎问道。

    “听说几千人吧!汉城的人马已经被围,开城的健儿也准备撤了。如果不派大军,估计朝鲜很难保住。”代善答道。

    “那就好!”多铎立刻提起了精神,“十四哥!给我五千兵马!我再到朝鲜边境带上那里的旗丁,凑个上万人,就能把朝鲜解决掉。十四哥你们也可以按照原先的计划去做。”

    “老十五!别胡说!”代善拿出二哥的派头。对多铎呵斥道,“既然汉军可以第一次坐海船渡海到朝鲜。那么他们就能做第二次。可能你带兵到汉城时,他们已经有了上万人了。而且你能保证第二批汉军一定到朝鲜吗?如果你把盛京以东的兵都带到了朝鲜,汉军却在辽东上岸,那么盛京都有可能遇上危险。”

    “哄——!”,听到了代善说起,大平军可能通过海岸线随意登陆的可能性,满清的亲贵们立刻都是交头接耳了起来。

    ……

    “咳咳咳!”,多尔衮故意咳嗽了几声,让众人保持安静,接着说道:“如果吴逆的船够,他一次也不会只送几千人了。就算他能多跑几次,到朝鲜的兵也最多一万。十五弟!就给你一万五千兵马,五千咱们的八旗,一万汉军旗。给你便宜行事!如能攻到汉城,把朝鲜国王掌握在手中最好;如力有不逮,也要在鸭绿江边挡住汉军,不得让汉军侵扰咱们大清国的基业所在。”

    “是!十四哥!”多铎领命道。

    多尔衮接着说道:“这打仗,纵然有千般计策,万种手段,归根结底,看的还是实力。当年父汗十三具甲起兵,遇上的危难不知有几许?不是照样开创了咱们大清国的基业?而那吴逆虽然奇思妙想,出兵蒙古草原和朝鲜,但他有这么好的胃口吗?”

    “一分兵,挡在山海关外的汉军肯定会兵力薄弱。那我大清国就打他兵力薄弱之处。传令下去:即刻清点各军,都集中至山海关,本王亲自领军与吴逆决战。只要破了山海关外的汉军,吴逆的北京城就是垂手可得。他在外面就是再多放几招,只要没了北京城,还不是无根浮萍?”

    “还有!二哥!你留在盛京主持全局,有什么危局可要及时应对!”多尔衮吩咐道。

    “好!”代善答应道。

    “郑亲王!”多尔衮又对济尔哈朗说道,“你亲领沿海的部队,绝不能让汉军坐海船上辽东!”

    “是!”

    “十三哥!”多尔衮接着对阿济格吩咐道,“你和索尼他们一起,还是要困住宁远、镇远两城。此次出山海关决战,本王将从围城的部队中抽调一些,所以你一定要小心了,防备城中的汉军冲出城,破了包围圈。”

    “是!”

    “再传令下去!让阿巴泰不要在草原上磨蹭了。快些带兵回来,准备与汉军的决战。”

    “喳!”

    ……

    等到所有的人都散去,多尔衮转回到自己的书房。而在书房中,洪承畴正等着多尔衮呢。

    见到了洪承畴,多尔衮立刻开口问道:“洪先生!你可知原先的汝宁吴总兵是何样之人?所有的详情,请与本王细述之。”

    洪承畴看了看多尔衮的脸色,开口说道:“吴长敬此人……”

    ……(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二章厉兵秣马

    在穹源元年发生的平清决战之前,大平军相继使出了两招妙手——出兵蒙古草原和跨海征伐朝鲜。而这两招完全就是打在了清军的盲点上,更是打在清军最痛的软肋上。被逼无奈,清军也只能主动出关,与布置在山海关外的大平军主力展开决战。

    由此可见,当时皇太极反复叮嘱的,让多尔衮不要放弃北京城的遗言是多么的富有远见。假设一下,如果当时清军和汝宁军在北京城僵持住,由于北直隶已被大顺军和清军打空,根本无法供应粮草补给。

    而没有后勤保障的汝宁军,面对着刚从关内抢掠了大批物资的清军,最终也只能无奈地退出北直隶,退回到黄河、太行山一线。至多也就是把在京城外城的薛呈麟和前明太子朱慈烺等人救出来。

    而在这以后,汝宁军将沿着黄河,陷入到与北方战线清军的长期拉锯战中,根本没办法开辟第二条战线,更不用说去救援辽东的宁远、镇远两城了。至于出征蒙古草原和朝鲜?那就完全是幻想了。

    甚至这么一来,汝宁军都放不开手脚去进攻陕西的大顺军、四川的大西军和江南的弘光小朝廷。整个天下将完全处于军阀混战之中。

    当然,如果在京城决战中,汝宁军大胜或者清军大胜,那局面也将完全不同。可是按照当时的两军情况来看,双方僵持的可能性也就是最大的。

    可是由于满清内部的争权夺利,当时的多尔衮不得不下令全军撤回辽东。虽然多尔衮有着千种理由、万般无奈。可是从结果来看,这正是让清军陷入战略被动的主因。

    但是多尔衮的一句话也说的很对,再多的闲棋、妙棋。最终还是要在正面战场上看个真章。于是在四月末,多尔衮带着七万五千兵马,汇同宁远、镇远抽调出来的一万五千人,于五月初偷偷地进入到了山海关。

    而多铎则率领着一万五千兵马,开赴了鸭绿江边,要进入朝鲜,与水师陆战队作战。至于阿巴泰率领的五万满蒙联军。则在五月末被急召回辽东,将要投入到与大平军的决战。

    而此时山海关外有着薛永利率领的六个镇九万兵马,他们首先将要面对的是。山海关内清军的十四万大军。从兵力上来看,大平军处在劣势之中。可是因为大半年的训练和新制造的武器装备,这支主力部队的战斗力就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而且在这支主力部队的身后,有着吴世恭亲率的三万五千兵马和近二十万的辅兵。所以真的说兵力谁强谁弱?那还很不好判断呢。更不用说还有飞马镇的二万六千骑做着总预备队呢。

    可是清军所有的部署上。有一个不算漏洞的漏洞。由于多尔衮得知朝鲜急报的时间,正是在黄定赶至汉城的时候,所以他并不知道后续有冈萨雷斯的兵马过来。所以就把大平军在朝鲜的兵力少算了几千。

    而当四月底五月初,水师陆战队第二批在朝鲜登陆以后,大平军在朝鲜的兵力已有一万三千人马。等到五月末,当在夏季台风季节之前,大平军的第三批船队抓紧运兵而来,朝鲜的总兵力则是超过了二万。

    如果在寻常的战局中。其实这样的漏洞也不算是什么,毕竟多尔衮也给多铎多派了兵力。并给予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利。一万五千清军对付二万水师陆战队,进攻可能不足,可是防守应该是绰绰有余了。

    可是这样的漏洞,当外界的战况一旦发生突变,必将会无限放大,甚至会给满清造成致命的危险,这也是多尔衮在战前没有想到的。

    “轰轰轰——!”

    一轮炮弹落在前方的地面上,反弹着不断向前,直到跳跃了七八次,才逐渐地停止了跳动。而在地面上,更是激起了一道道尘土。

    “冲——!”

    大平军的士兵推着一长排橹车,向前快速推进着。直到冲锋了五、六十步,才在尖锐的哨音中停止了脚步。

    “扔——!”

    指挥橹车冲锋的大平军军官们立刻发出了号令,从橹车后面扔出了上百颗掌心雷。而掌心雷是大平军的军械局,依照万人敌的原理缩小打造的,有着现代手榴弹的模样,不过在其中却填满了铁钉和火油,爆炸的效果却像是燃烧弹。

    橹车前方又是一阵爆炸声,地面上也升起了一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