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吴世恭的话以后,所有的人都立刻休息去了,想恢复一下疲惫的身体。除了那个小洁小祖宗。

    小洁小祖宗依然精神百倍地缠着吴世恭,让他继续那个玄幻故事,这些天,小洁已经听上瘾了。

    吴世恭简直要无语问苍天了。就这么十几天,吴世恭就在那个玄幻故事里,给故事里的主人公身上套了十八个套。吴世恭在心中悲愤地哀叹:“拜托!我是吴家十四爷,不是唐……吴家三少。”

    别人都能够休息,但是吴世恭在济宁还有些事要办。他还得为大哥吴世勋,给济宁知州送封信呢。

    吴世恭拿出了一百两银子、两匹绸布和赵如雅那里拿来的两套精装脂粉礼盒,作为拜见济宁知州的礼物。

    那个济宁知州很客气地接见了吴世恭。特别是对那两套精装脂粉礼盒是特别满意。赵如雅的精装脂粉礼盒的名声,其实已经渐渐地在沿着运河边,消息灵通的地方传开了。

    但是,当济宁知州知道了吴世恭,只是到地方上的一个千户所做一个千户的时候,神色就有些冷淡了。

    在当时的明朝,一个知府,就可以给一个总兵看脸色,一个知县可以对一个守备训斥的环境中。那济宁知州还能够陪着吴世恭这个小小的千户说说话,已经是那个知州涵养功夫很高了。

    不过就算是如此,济宁知州也很快地端茶送客了。

    告别了济宁知州以后,刚出了知州衙门的大门,就听到衙门口有几个衙役在议论。吴世恭突然听到他们议论的话里有个熟悉的名字。连忙上前去打听。

    原来,这些衙役在议论着刚从京城里传来的消息:那个客氏已经被崇祯皇帝赶出了皇宫了。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吴世恭心想道:“客氏已经被赶走了。那魏忠贤还会远吗?”吴世恭的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离开知州衙门以后,吴世恭到了钱庄,用银票取出了五千两现银,送回客栈。准备带到归德千户所去。

    当天晚上,吴世恭让客栈安排了一桌酒菜,送到房里。和赵如雅一起,陪着李馨喝一顿告别酒。

    这段时间以来,吴世恭的心情一直不好,酒就多喝了两杯。酒上了头,吴世恭对李馨的胡话也就多了起来。

    “你说说看,你父亲和我岳父他们都是争得一些什么呀?说到底,就是权力。”

    “可看看他们争得结果怎么样吧。你,一个孤女子,一个人孤零零地回老家。我,灰溜溜地被赶出了京城。你说说看,他们争的结果难道就是这样吗?这可笑不可笑?”

    “现在,弄得我们就象仇人一样……”

    “其实。”李馨打断了吴世恭的话,“其实,我现在已经不怎么恨吴大哥了。”

    “无所谓。”吴世恭大着舌头摆了摆手,“这些都无所谓。唉——!既然你叫了声吴大哥,那也就行了。以后有什么事要大哥帮忙的,记住来找我啊!”

    说到这里,吴世恭就心想道:“其实,李馨这次回常州老家,就要结婚成亲了。从此以后,俩人也就天各一方,基本上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啦。”因此,吴世恭的心情是更加地惆怅。

    吴世恭接着对李馨吩咐道:“等成亲了以后,别再耍小孩子脾气了。男人都不喜欢这样的。”

    …………

    吴世恭给了李馨八百两银子,赵如雅也给了李馨一份厚礼,作为李馨的添妆。

    第二天早晨,吴世恭雇了一艘大船,安排书墨带着十名赌坊护卫,送李馨回常州老家。

    站在济宁的运河码头上,看到李馨的船越行越远,吴世恭心中忍不住升起一抹……蛋蛋的忧伤。

    但是吴世恭还沉浸在小资的情调中呢,他的那个蛋蛋却立刻被打碎了。

    真是冤家路窄。当吴世恭在运河码头送李馨的时候,从旁边的船上,正好有几位书生上岸。其中,有一个是吴世恭的老熟人,就是那个余子琏。

    余子琏在和孙呈秀一起,考中了举人之后,就回了常州老家。可是,当他听到了天启帝驾崩和崇祯皇帝即位的消息以后,和孙呈秀一样,是躲在暗处大喜过望。因为,他们都多了一次恩科的机会。

    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估计很多。因此,余子琏结伴了几个同乡和邻乡的举人,立刻动身去京城。想早点交友会文,准备明年的恩科。

    无巧不成书,在济宁州的时候,想上岸游玩一番的余子琏他们和吴世恭碰上了。

    看到了吴世恭,余子琏是一愣。接着,他用手中的扇子指着吴世恭,对同伴说道:“各位,你们是否知晓,此为何人?”

    吴世恭感觉到边上有人向他指指点点,便也转过头去,看到了余子琏,也是一愣。

    那余子琏显得很得意,他接着自问自答道:“此乃阉党余孽也。”

    在余子琏临出发的时候,有些会看风向的官员,已经悄悄到了余子琏家,向他的告病辞官的父亲祝贺:圣皇即出,阉党必灭。一定会起复余子琏的父亲并加以重用啊!

    因此,在这一路上,余子琏是特别地意气风发。

    虽然听到了余子琏的讽刺,但吴世恭并不想惹事,所以就要转身离开。

    见到了吴世恭一副退缩的样子,那余子琏是更为得意,接着他就赋诗一首。那首诗的意思,虽然吴世恭听不懂,但是听到那些书生都哈哈大笑,吴世恭就很明白,那些绝对不是什么好话。

    吴世恭心中的火气,一下子激了起来。他一转身,冲到余子琏面前,把余子琏拦腰抱了起来。接着冲到运河边,一下子把余子琏扔到了运河里。

    旁边的那些书生,都被吴世恭的行为,弄得是目瞪口呆。可是,看到了吴世恭气势汹汹的样子,他们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来阻拦。

    那余子琏毕竟出生在江南水乡,他掉进水里以后,虽然头巾掉了,披头散发的显得特别狼狈。可是,他还是向岸边游了过来。

    看到了余子琏快要游到岸边,吴世恭抄起旁边,船家用的长竹竿,用力又把余子琏顶回了运河中间。

    这样反复了几次,余子琏的体力就有些不行了。他在水里已经吃了好几口水。吴世恭看看也差不多了。扔下竹竿,对着余子琏就骂道:“绣花枕头一包草。”

    骂完以后,吴世恭是一转身,就扬长而去。

    等到吴世恭走了以后,那些书生才安排家仆和船工把余子琏从运河中捞了起来。了解了吴世恭的身份以后,他们都义愤填膺。立刻写了状子,到济宁州知州衙门去告吴世恭。

    那知州一看状子,告的不是昨天来拜访自己的小侯爷吴世勋的弟弟吗?都得罪不起。再说,吴世恭也送给了自己一份厚礼。于是,那知州就用起了“拖”字诀。说要:仔细调查。

    等到第二天,吴世恭一行离开以后。那知州就回复余子琏这些书生说:你们告的那个吴世恭,是个路过本州的千户,本官并无权力羁押和判决。而且,他现在也已经离开了济宁州。如果各位要告状,就到京城找有司去告吧。

    听了济宁州知州的回复以后。那些书生就决定:他们只要到了京城,一定要联合更多的同窗和同年联合上告。一定要把这个漏网的小阉党给彻底扳倒。

第七十七章虚惊一场

    在吴世恭准备出发的时候,客栈的掌柜带了一个人找到了吴世恭。那人自我介绍说:他叫袁行山,是个行商。这次也正好要从济宁贩运一批货物到归德。他想和吴世恭结伴而行。

    吴世恭就觉得很奇怪,连忙询问原因。

    袁行山向吴世恭说道:“大人,虽然现在还算是太平年分,但是,总有些小毛贼会劫持人少的商队。见大人人多,小的才想着一同前往归德的。望大人允许。”

    那客栈的掌柜也在一旁帮忙劝说:“这袁掌柜是常来常往的,小的可以向大人作保。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吴世恭问了一下,袁行山有多少人车?那袁行山告诉吴世恭:车就十几辆,人也就是二十几个。

    吴世恭想了一下,那袁行山的人车也不多。再说,自己是到归德做武官的,保障地方的平安,也是自己的责任,所以也就答应了下来。

    不过,袁行山所说的情况却引起了吴世恭的重视。和薛永利商量以后,所有的护卫都全副武装,穿上了棉甲。吴世恭也穿上了那件内甲,带上了那两把手铳和日本武士刀。

    其实,吴世恭有些神经紧张了。在当时,虽然天下已经有些乱相,但是劫匪一般不会抢劫官府中人的车队。因为,抢劫一般的商人,可能官府为了自己的政绩,会隐瞒下来。但是,抢劫了官府中人,那官府就一定会全力追捕的。

    当然,这也是袁行山找到吴世恭结伴的主要原因。

    在出发后,袁行山告诉吴世恭:从济宁到归德,如果急着赶路,需要三天时间。但是,如果悠着点赶路,那就要四天了。

    出于紧张状态下的吴世恭当然选择急着赶路了。但是出乎吴世恭意料的是,一路上连个小毛贼的影子都看不到。

    在一路上,吴世恭询问袁行山,归德的情况。那袁行山说的情况,和薛永利说的是八、九不离十。不过,他告诉吴世恭,归德这地方有两个地方需要特别地注意。

    一个就是,在归德的乡间,大的士绅都拥有很多大庄子。这些庄子的实力都很强,连官府都没有能力完全控制住他们。因此,如果吴世恭到归德做官以后,一定要和拥有这些大庄子的士绅们搞好关系。起码不能够得罪他们。否则,在很多事情上,吴世恭都会寸步难行的。

    另一个就是,在归德的府城和县城周围,盗匪倒还不常见。但是在乡间和山里,盗匪的数量就比较多了。很多村庄,包括一些庄子里的庄丁,他们在农忙时节务农,在农闲时节可能就变身为盗匪了。

    袁行山提醒吴世恭:如果吴世恭有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