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6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平时,卫所内的军户就像农奴一般为辽东系军将耕种;在战时,军将就从军户中抽出男丁去作战。因此到了此时。这些卫所的军户和耕地,其实已经成为了那些辽东系军将的私人财产。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次明军的惨败也太甚了些,辽东系的军将,除了吴三桂这寥寥几人。其余的都被困在锦州和松山,没有几个能逃回来。因此。杨绳武和高起潜他们抽调军户的命令才能执行下去。

    不过也是同样的不幸。这次明军的惨败也太甚了些,那些卫所内的男丁大多数都被杀、被围,遗留下的也都被卫所内的军官们死抓不放,因为还要依靠这些劳力来年耕种呢。因此,送到吴世恭军中的也就是这么几个,总共还不满千。而且年龄也是两极分化。老的一批最低年龄是四十;小的一批,最大年龄是十五,真的把汝宁军当成了慈善堂了。

    见到吴世恭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样子,周俊吾就更有些急了:“大人!你就一定要在开春前出兵吗?准备成了这样。外面的人都等着看咱们的笑话呢。”

    “他们是否觉得咱们特傻?”吴世恭依然笑呵呵地说道,“其实本官觉得他们才傻呢。督师大人拨给咱们的粮草、给养又不缺,还送给了咱们四百多户匠户,这些东西才值钱。”

    对于不能补充汝宁军的兵力,蓟辽总督杨绳武总有些愧疚,所以调拨给汝宁军的粮草真的是足额,足足给了够半年的量。当然,按照明朝的陋规,也只是按照七成计算的,但这也足够四万多人使用了。而现在汝宁军全军才有三万五千人不到。其他的马匹、盔甲和兵器,杨绳武也同样挤给了汝宁军很大一部分。

    更让吴世恭高兴的是,汝宁军以打造兵器、大车为理由,抽调了四百多匠户至军中。对此,辽东的各大军头倒未阻拦,白白地把这些人才都送给了汝宁军。

    见到了吴世恭不以为然,周俊吾就更加着急了:“大人!所得只是一些微末,又何必欣喜?我汝宁军孤军在寒冬北征松山,那才是重点,恐损兵折将也难以救出洪督师。”

    “给本官的是微末吗?”吴世恭依然是不以为然,“刺猬!你给思德说一说,当年咱们收拾战场的时候是怎么样的,连只苍蝇都不会留下,如果能捡到个铁锅,都可以乐个半天,就这么节省抠门才积攒下这么大的家当。而今天有人白送,那当然却之不恭了。”

    “哈哈哈——!”余继这些汝宁军的老军官们都想起了以前的“光辉岁月”。

    “再说!谁说一定要救出洪督师的呢?尽力而为即可。什么都应以我们汝宁军的利益为先。”吴世恭接着向周俊吾解释道。

    这暗示一做出,周俊吾似乎有些明白了,他连忙小声地问吴世恭道:“大人!难道你不准备在开春前出兵?”

    “谁说不出兵了?开春前不出兵,那只有等到夏天了。朝廷那里可不好看。”吴世恭答道。

    在辽东开春的时候,因为冰雪融化,道路将会翻浆,根本没办法通行大车。因此,如果要使用车阵,汝宁军不是在冬季用兵,就要等到夏季用兵,而在春季是绝对不可行的。

    可吴世恭的回答却让周俊吾有些糊涂了。他连忙询问道:“既然大人准备马上用兵,那我们的人马就太少了。而鞑子在松山城下以逸待劳,局面可是不利啊!”

    “用兵,不是一定要开到松山城!”吴世恭接着解释道,“只要我们汝宁军出了宁远就行了。而且我们这次是捞东西第一,救援第二。”(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五章大明朝完了

    崇祯十四年腊月。吴世恭率领全军三万四千七百多人马再出山海关,开始了救援松山的军事行动。

    汝宁军北征至宁远以后,接收了宁远城内送出的补给,以及汇合了吴三桂不好意思派遣出的二千兵马以后,却没有再往北,反而是向西。西行了约五十里,在与宁远城平行的位置才安营扎寨。而这个地点就是汝宁军精心挑选的,要在辽东修建的汝宁军的据点。

    吴世恭眺望着此地的风景,一条冰冻的河流就像是白腰带般的在前方绕过,而汝宁军挑选的筑城地点就是在河湾处,正好可以在两面阻挡住大军运动。唯一的缺点就是,此处比较靠近西面的草原,那里的蒙古部落容易过来侵扰,所以在原先修建宁锦防线的时候,就没有挑选这一修城的地点。

    “老哈在吗?”吴世恭回头问四周道。

    躲在后面的哈丹巴特尔听到吴世恭在叫唤自己,立刻是一个箭步向前,点头哈腰地回答道:“主子爷!小的在!您有什么吩咐吗?”

    “这就是你那干奴卫吗?”吴世恭举着马鞭指着四周问道。

    哈丹巴特尔眼一转,立刻是斩钉截铁地附和吴世恭道:“正是,此地向东,都是主子爷的干奴卫。”

    “哦?有这么大吗?”

    “当然!主子爷的心有多大,那干奴卫就有多大。”

    “扑哧!”,吴世恭立刻被哈丹巴特尔那句讨喜的话给逗乐了。这话是吴世恭在现代一直听闻的。什么“心有多大,天就有多宽;而天有多宽,地就有多广!”什么的。没想到哈丹巴特尔这个蒙古文盲还挺有文青向。

    “那就好!就在此地建造干奴卫的卫城吧!卫城的名字,就叫镇远吧!”

    “镇远!真是好名字!大人真是好文采啊!”吴世恭的耳边顿时响起了一片马屁声。

    吴世恭一边享受着身边的马屁,一边在心中暗暗好笑。作为一名从现代穿越过来的人。难道还不知道“镇远”这个名字吗?

    当年,明朝朝廷封赏给哈丹巴特尔那个干奴卫指挥佥事的官职,其实就是一个虚衔,根本没有指定干奴卫的地盘。而现在,吴世恭就要把干奴卫由虚转实。

    而明朝在关外的卫所,基本上都是在渤海沿岸,根本不靠近西面草原。当然,草原上还有朵颜三卫,但此时朵颜三卫也都投靠了满清,根本就是与明朝为敌了。因此。当吴世恭在关外想要为干奴卫圈地的时候,他是想要圈多大就有多大,只要吴世恭有本事保得住。

    当然,圈地的事还太远,汝宁军在关外还没有如此大的实力。战略重点也不在此处。因此,吴世恭只是要先在辽东建立一个落脚点。

    汝宁军就是先用哈丹巴特尔的干奴卫名分。先建造这个镇远城。在辽东留下一支可以威胁到清军的兵力。让其不能肆无忌惮地绕长城进入中原。为汝宁军的中原决战争取时间,并为以后与满清的决战争取一个先手。

    而且汝宁军的行为也不会引起大明朝廷的反感,毕竟这些地盘原来都是无主地,没有损害到朝廷和辽东军将的利益。而且有了宁远城和镇远城的双鬼守门,总让山海关更安全一些,所以朝廷和辽东的文武对汝宁军的筑城行为应该是抱着一种欢迎的态度的。

    而汝宁军修筑了镇远城以后。也将在城池附近垦荒放牧,收拢投靠的军户、牧民,争取建立一个基本的后勤体系,能够让镇远城自给自足。

    所以说。这次汝宁军的北征救援,救出松山洪承畴的明军已经变成了次要任务了,首要的目的已经变成了修筑镇远城。

    “叶超!今天是二十五日,大军将在这里驻扎到过年。这些天全军先把镇远城修出个雏形。等大军北上了,本官就给你两个营,再加上那些匠户和军户,由你来主持镇远城的修造。”吴世恭吩咐道。

    “诺!”

    既然已经出征,汝宁军总要努力一把,去救一次松山。而那些匠户和军户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带上他们也是累赘。而汝宁军也将在杏山和塔山各接收一千人马,汇合在一起北上松山城。因此,这些匠户和军户还不如留在镇远城帮忙修城呢。

    而这次汝宁军虽然未得到调拨的兵力,但在北上途中,有着杏山和塔山做掩护,无非是到松山城下要与清军大战一场。因此,只从安全程度来说,反而是比当时汝宁军从松山撤回时安全上许多。而此次北上救援,吴世恭也将抱着一种成功最好,不成功也能安然撤回的心态的。

    就这样,吴世恭就在镇远城渡过了在辽东的第二个新年。崇祯十五年的大年初一,汝宁军全军整装,准备正式北征。

    可就在汝宁军开出镇远城的时候,几骑明军从远处飞驰而到,他们是朝廷的信使,是给吴世恭送来朝廷的最新谕令的。

    吴世恭打开谕令一看,感觉上就有些难以置信,这短短的几行字,吴世恭就反复看了好几遍。等到吴世恭把谕令交到身边,让众将传阅的时候,他摇头叹道:“哎——!松山、锦州完了、辽东完了、大明朝完了!”

    当吴世恭要汝宁军缩回两府的命令送至汝宁以后,薛永利就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毕竟他曾经下令软禁了李馨和吴呈瑛,生怕吴世恭有什么不满。所以现在再有什么剿灭李、罗联军的有利战机,薛永利都根本不敢再轻举妄动,宁愿不出兵了。

    而在此时,除了在均州、和县,以及黄冈等地零散的汝宁军部队以外,在汝宁、归德两地的汝宁军已经按照扩军令暴涨到了八万多人,简直就要满溢了出来。可薛永利这么一按兵不动,就让李、罗联军产生了错觉,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声势浩大,攻打汝宁、归德还暂时不敢,但在汝宁军的控制区四周自由横行就没什么问题了。

    于是,李、罗联军在攻克邓州以后,接着挥师北上,在十二月间进攻襄城。旋即破城,守将李万庆被处死。与此同时,农民军还攻克了镇平、新野、唐县、泌阳,舞阳、汝州、许州、禹州、新郑、鄢陵、尉氏、通许、陈留等大批州县,再次进抵到开封城下。开始了二攻开封。

    十二月二十三日,农民军到达开封城下,李自成的指挥部设在土堤外应城郡王的花园里,罗汝才设指挥部于城外繁塔寺。开封城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