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6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实会高上许多的。

    而这些骑兵,大多数都是像王声那些的武官和他们的亲兵、家丁,都是些职业士兵,战斗力较强,因此吴世恭也把这些骑兵带在身边亲自指挥。

    吴世恭又把其余的溃兵编组了一下,接着把傅胜的部队编入其中。这样一来,以傅胜为正、黄定为副,就新组建了一支一万五千人的部队。

    当天傍晚,汝宁军全军急行军三十几里,无惊无险地通过了无名山口。而徘徊在汝宁军周围观察动静的清军一千多骑兵根本无法阻止汝宁军的行动,而且他们被汝宁军的突然转向搞了个措手不及。

    而在此时,觉得胜局已定的皇太极因为其最宠爱的爱妃——辰妃病重,他又马不停蹄赶回盛京。可这么一来,却让清军暂时没有了统一指挥。

    皇太极在此次的御驾亲征中,他就让资格最老的代善留盛京主持。又支开多尔衮负责锦州的围困,不让多尔衮再立新功,再增加其在满清中的威信。

    因此皇太极这一离开,就让剩下的清军没有了主持之人,因为各路清军统帅的威信都差不多,谁也服不了众。

    所以等到清军各路统帅相通消息,统一意见以后,汝宁军已经是过了无名山口,向着无名河而行了。所以措手不及的清军只能分成两支部队,一支二万一千人马的部队,飞驰向无名河南岸,阻截汝宁军的渡河;另一支一万三千人马的部队,尾随着汝宁军,要在汝宁军渡河的时候半渡而击。

    “小明!既然已经到了关外,就找个草原上的姑娘嘛!要不空手而归,多吃亏啊?”因为很顺利地过了无名山口,吴世恭的心情就很愉快,所以在这些天,他就一直拿着迟明开涮。

    “有什么好的?”迟明嘟嘟囔囔地说道,“天天吃马肉,人都要吃傻了。”

    为了节省粮草,吴世恭就下令把战死的马尸搜集起来作为口粮。所以在这些天一直吃着马肉。而这些死马又没放血,还都是用盐水一煮就吃,根本谈不上什么口味,所以汝宁军的这些人都有些吃得反胃。

    “你别光惦记着吃!”见逗到了迟明,吴世恭是更起劲了,“草原姑娘又会拉马头琴,喜欢上你了以后,又会追着你抽鞭子,多爽朗啊?想想就美。”

    “主子爷真是博学多才!真是熟知草原上的事。小迟将军,要不要哥哥我为你介绍一位?”一旁的哈丹巴特尔虽然知道拉马头琴的是草原上的汉子,不是草原上的姑娘,可他依然在旁边凑趣,深入地对吴世恭不断地拍马屁。(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五章看看怎么样打仗

    “还是不要了吧!”只要说起女人的话题,迟明就是一副扭扭捏捏的样子,“还是汉家女子好,待人体贴,草原上的太凶了,谁受得了被抽鞭子?”

    迟明的扭扭捏捏,却让吴世恭是精神大振:“这么说,你小子还是想女人的。这你可不知道了,打是亲骂是爱,喜欢上你才会抽你,又不会用力抽。……”

    ……

    汝宁军一开始的路走的相当顺利,就这么走了六天,根本没遇上什么战斗,直到接近无名河的时候,才获知了自己前后都有着清军的大军靠近。

    “去河边探过没有?有没有水浅的地方可以涉水过河?”吴世恭问前去探察的侦骑道。

    “回禀大人,有着三处可以让骑兵涉水,不过那里的水都没到了人的胸口处,水流也很急,肯定不能过车辆。”那侦骑答道。

    虽然吴世恭知道现在是夏汛期,水流量很大,但他心中总是存有侥幸,希望能涉水快速过河。可是当现在得知了真实情况以后,吴世恭多多少少就有些失望。

    现在的汝宁军正在离无名河约二十里的地方。按照路程来计算,还要走一天的时间到达河边。可是通过侦骑侦察的情况来看,汝宁军的身后约五十里处,已经有清军的骑兵跟上,而在无名河的对岸,也开始有清军出现了。所以说,吴世恭还想要兵贵神速,靠速度和出其不意强渡无名河的想法已经是破灭了。

    “去和傅胜、黄定说一声:不管怎么样,先让工兵团把浮桥架上。他们部队其他的人快些到近处伐木,多准备些船只、木板。”吴世恭吩咐身边的亲兵道。

    “诺!”

    无名河说宽不宽,说窄也不窄。而工兵团所使用的近二百辆大车都是汝宁军所特制的,这些大车的车架上所安装的车厢都是可拆卸的。而那些车厢放入水中就是艘小木船。如果把那些小木船连接起来,铺上木板以后,就能够在无名河上架设三、四条浮桥。

    可是这些浮桥并不宽,堪堪只能够通行一辆大车,所以凭着这三、四条浮桥,汝宁军三万四千人过河就需要三、四天的时间。而这么长的时间内,两路清军肯定早已赶到,所以汝宁军就不要想着顺顺利利地过河了。

    但不管怎么说,先架设好浮桥总没错。可是如果汝宁军在受到清军前后夹攻的情况下强行渡河,必定会陷入苦战中。甚至要让最后渡河的部队作为死兵,死死拦住后方追击的清军。如果应对再有失措,甚至会造成全军混乱,形成巨大的伤亡,把汝宁军陷入到绝境之中。

    唯一值得幸运的是。汝宁军的转向绕路也出乎了清军的意料之外,再加上清军也是连日激战。所以能够迅速追击而来的部队并不多。

    在汝宁军身后。有着阿巴泰率领的六千骑兵,他们是一人双骑苦追赶到的。至于连连激战之后,消耗了大量体力的鳌拜、谭泰七千多人马,他们离汝宁军还有二、三天的路程呢。

    而在河对岸,出现的清军更是少。能够赶到岸边的也只有零零散散的近千骑清军的探子,而清军济尔哈朗、阿济格、豪格、多铎等主力离河边还有二天至五天的路程呢。

    而这时候的吴世恭就需要决断。要么壮士断臂,舍弃一部分的部队断后,主力强行过河与对岸的清军主力决战;要么想尽办法保存全军,但也有可能落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最寻常的选择当然是让刚收拢的溃兵断后。就算是溃兵战败,也有这么多人阻挡住尾随清军的进一步追击,而汝宁军的主力则安然全部过河。

    之后汝宁军将像来辽东路上演习的那样,抱成一团,形成集团向宁远冲。按照汝宁军的兵力和战斗力,击败清军肯定不可能,但清军也很难奈何得了满身是刺的汝宁军。到底剩下的路都是一马平川的草原,根本没有什么地形能阻挡住汝宁军。当然,在这样的被动挨打之下,汝宁军最后的路程也将是很艰苦、很被动的。

    可是吴世恭并不想把那些溃兵一抛了之。虽然当时收拢、整编他们,就存着要把他们当炮灰的心思。可当真的要抛弃的时候,吴世恭还是有些于心不忍。所以他就绞尽脑汁要想个两全其美的计划。

    可是说实在话,吴世恭并不是一个惊艳绝伦的军事天才,让他想个面面俱到的军事计划确实是有些为难他。吴世恭只能够努力回忆起前生今世所知道的一切战例,就想要寻找出一个相类似的,再依葫芦画瓢去模仿学习。

    想着想着,吴世恭是眼一亮,他立刻大声向亲兵们吩咐道:“快些把所有军官召集过来!注意!就召集我们汝宁军自己的军官。”

    ……

    崇祯十四年八月十一日,在飞马镇副统领薛石厚率领下,汝宁军骑兵协三千四百多骑疾驰无名河边,并在上游七、八里水浅处泅渡过河。

    之后,薛石厚率军横扫河对岸,驱逐了清军在对岸边上的近千侦骑,并为汝宁军开辟出一块可以架设浮桥的空地。

    接着,汝宁军的工兵团全力架设浮桥,在当天黄昏前,先后架设了三座,并把汝宁军二百多辆战车和两个营的兵力运送过河,初步建立了桥头堡。

    当天晚上,汝宁军整夜不停息地过河,在凌晨,河对岸已经排布置好了一个很严密的车阵,并运送过去兵丁六千余人。

    得知汝宁军开始强渡无名河,清军的两路兵马都开始了提速。在十二日午时,济尔哈朗、豪格等两部清军共一万一千人马赶到车阵前,开始与汝宁军对峙。他们就是要防止汝宁军冲出桥头堡,并且等待后援的清军赶到以后,再用挖壕沟的方法,把汝宁军围在这背水的绝地处。

    而阿巴泰也加紧步伐,他将要在汝宁军渡河的时候,来个绝命般的半渡而击,要彻底击溃在北岸未渡河的汝宁军,想要完全把汝宁军围困在无名河这里。

    十三日,在吴世恭的严令下,王声等刚收拢的三千六百明军骑兵,在清晨堕后阻截阿巴泰部的靠近。而在王声他们出发前,吴世恭下令收缴他们身边的所有粮草,让他们没有了外逃和不听令的可能性。

    而且吴世恭还给王声他们下了死命令:让王声务必在午时之前挡住清军,之后才由汝宁军的其他部队替换他们。在吴世恭的逼迫之下,这支明军明知道是去做炮灰,也只能够硬着头皮去当炮灰了。

    于是被逼上绝路的王声他们只能破釜沉舟了。但是战斗不是光有决心就行的。虽然面对着阿巴泰的清军,王声他们是张牙舞爪地扑得很猛,但是当清军骑兵列阵冲锋的时候,这支明军骑兵就立刻被冲散了。之后就是一场有组织的军队对一盘散沙的军队的单方面追杀了。

    只用了一个回合,阿巴泰部就斩杀了明军骑兵七百多,自己的伤亡却忽略不计。而其余的明军都惶惶地逃向了北岸边的汝宁军本阵。

    吴世恭一收拢王声他们这些败兵以后,立刻下了辣手,他下令执行了很残酷的“十一令”,就是在败兵中,每十人挑选一人斩首,就是要让王声他们知道不尊军令的下场。

    接着,吴世恭再次逼迫着王声他们上前阻截。而这次王声他们知道没有了退路,确实更加拼命了。可是明军的战斗力确实与清军有差距,再加上兵力也很悬殊,所以战斗虽激烈,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