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5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军,在德州的鲁军再支援过来,怎么样也会给鞑子一点颜色瞧瞧的,而且在人数上,我们还大占优势。就算是他们全部不来,只要在京城的骑兵协过来,我们就是二万对三万,光凭着我们的火器,鞑子就没办法靠近我们,你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啊?”

    “可是我怕我们首当其冲,把我们的部队消耗得太多啊!”李禄解释道。

    “既然我们汝宁军是最优秀的,当然应该首当其冲!这就是责任!这就是天命!”吴世恭立刻答道。

    “说的好!这就是大人的天命!”张之恒立刻高声附和道。

    “对!我们汝宁军怕过谁啊?”

    “鞑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啊!”

    ……

    被吴世恭的一番话鼓动,大帐内的军官也是士气高昂。

    但是这些汝宁军的军官本来就应该服从吴世恭的命令,所以他们的意见也不算是最重要。现在的大帐中,也正剩下李禄来表个态了。

    见到吴世恭的目光对向了自己,李禄也是一咬牙:“京城出来的爷们从来不怂,我就陪着妹夫疯一回吧!”

    见到大帐中所有的人都在互相鼓劲,吴世恭却微微地收起了一些笑容。只有他自己明白,他派出去的信使已经十几天了,直到现在,却还没有个准信回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吴世恭的心中也是越来越不安了。

    可是吴世恭也不敢退缩。既然发生了这么高强度的探子绞杀战,那么清军那里肯定也是知道附近来了一支强军。清军是不会在出关的时候在身边放上这样的隐患的,所以再怎么样,他们也会主动来寻找自己决战的。如果自己冒然撤退,反而是把汝宁军放到了很不利的局面上去了。

    吴世恭已经想明白,就战上一战,最多战败以后学汝州军做乌龟。自己这个正规的乌龟流总比汝州军那个山寨的强上一些吧!到了那个时候,自己也吃不了什么亏!

    可万一战胜了呢?那好处简直就是太多了啊!(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九章残酷的绞杀战

    二月初三,清军大营中。

    “王爷!估计追来的就是我们在成安县遇上的那支明军。既然他们出了乌龟壳,那就好收拾了,待奴才领着万余儿郎把他们彻底灭掉吧!”杜度说道。杜度还以为追来的是余子琏的汝州军呢。

    “别轻敌!肯定还有其他明军,要不然,他们可没有这么大的胆子的。”多尔衮答道,“就两天功夫,就有五十几个儿郎没回来,这像是成安县的那支明军吗?看样子我们临走之前,还是要和明军打上一仗啊!”

    “那不正好!奴才估计是剿民贼的明军主力过来了。如果把他们干掉,民贼不是又可以闹腾起来了吗?正好遂了皇上的心意。不过明军也就是那样了,出万把人,已经是很看得起他们了。”杜度笑道。

    多尔衮也是展颜一笑,认为杜度的话说的没错,不过他还是说道:“本王给你留万人,你依然押送着缴获向关外走。其余的部队本王我都带上,先把这支讨厌的明军消灭了,然后我们再一同出关。”

    “用得到这么费劲吗?有着王爷您出马,又有着二万多国族健儿,那支明军死也死得值了。”杜度不动声色地拍了多尔衮一个马屁。

    “哈哈哈——!也不能这么说!入关这么长时间了,总算遇上了一支敢打仗的明军了。”多尔衮摆摆手笑着说道,可话中怎么也隐藏不住心中的得意。

    “还是奴才去吧!杀鸡焉用斩牛刀。”

    “还是本王去吧!要不!本王的身子也要生锈了。”

    “哈哈哈——!”

    ……

    在遇上汝宁军的探子以后,清军立刻分兵两路,杜度率领一万人马依然押送着人口、牲畜和财物,而多尔衮率领清军主力二万三千人马,主动迎向了汝宁军。而在这时候,两军之间的距离为二百五十里左右。

    可是清军刚一出兵。多尔衮就收起了轻视之心,因为两军探子之间的绞杀战太激烈了,每天双方的损失都超过了五十人,而且每天的伤亡人数还有上升的趋势。

    要知道,清军派出的探子都是弓马娴熟,经验丰富的老兵,而且很多都是渔猎出身的生女真,可就是这样,清军与汝宁军的绞杀战还是战了个平手,双方的损失都差不多。

    更令人悚然的是。这支明军根本不惧伤亡,依然维持着这么高烈度的绞杀,而且派出的探子分队也越来越庞大,从十几人,到达了几十人。最后甚至出现了百人的分队,根本是一副拼消耗的模样。

    从这支明军探子的表现来看。多尔衮就知道自己遇上了一位强有力的对手了。于是多尔衮也开始加强了加派探子的力度。毫不示弱地让绞杀战升级。并且在同时,多尔衮发出了“绝杀令”。

    在这时候的战争中,军队探子的作用就类似于现代军队中的雷达、卫星。想象一下,现代军队的导弹、飞机再先进,如果没有雷达、卫星,发现不了敌军的目标。那么导弹、飞机的作用就几乎等于一个零。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骑兵集团与步兵集团的战斗中,骑兵集团占优势的地方。只要在战前的绞杀战中,骑兵集团完全把步兵集团的探子绞杀掉,那么步兵集团将会蒙上眼睛与骑兵集团作战。很显然。骑兵集团知道步兵集团在什么方位,而步兵集团却不知道骑兵军团在哪里,一方明,一方暗,那么骑兵集团完全可以选择在什么时机、什么地方战斗。也就是说:骑兵集团把天时和地利完全都占全了。

    说到这里就说句题外话,很多穿越小说所说的猪脚都是大练西班牙方阵和大造火器,但一点都不重视骑兵的作用。笔者承认:如果装备良好火器的西班牙方阵,在准备完全的情况下,挡住骑兵集团进攻的可能性确实是一半对一半。

    可是很多写穿越小说的作者都不懂,当这支军队的探子被骑兵集团完全绞杀掉了以后,他们怎么去打击骑兵集团啊?都找不到那支骑兵集团了,还怎么打仗?

    而且骑兵集团还清楚地知道你的一举一动,他们可以选择把你引到适合骑兵冲锋的开阔地;可以绕过你的军队攻你的老巢,接着围魏救赵打你的埋伏;甚至可以不理你,攻打你保护不到的地区。难道盼望着骑兵集团傻乎乎地向着西班牙方阵冲锋啊?

    所以战争不是光有两军对垒的,从探子的绞杀战开始,其实两军就开始斗智斗勇了。

    而多尔衮所发布的“绝杀令”,正是要让清军在与汝宁军的绞杀战中占得上风。

    在两支大军之间的区域,虽然已经被清军肆虐了好几个月了,但还是有大量的难民和不肯离乡背井的百姓。而汝宁军和清军正准备着大战,原先双方的探子也忙着侦察和互相绞杀,顾不上这些人,可是随着多尔衮颁布了“绝杀令”,这些百姓就大祸临头了。

    多尔衮的“绝杀令”内容很简单,就是要清军的探子只要见到两条腿的,一律全部杀掉。多尔衮就是要在清军前面形成一块无人区,不让汝宁军的探子化妆靠近,也通过这样的清场,让汝宁军的探子难以隐藏。

    于是汝宁军就在这场绞杀战中,立刻是处于了下风。因为这里是大明境内,清军探子杀戮大明百姓可谓是毫无心理障碍,可是汝宁军就不行了。

    接着就产生了如此的情况。清军探子不断地抓捕百姓,并通过审问得知了汝宁军探子的动向以后,再全部杀戮干净。而汝宁军探子就寻找不到百姓得知清军探子的动向了。

    这一明一暗,汝宁军的探子就吃了几次亏。此消彼长,汝宁军探子活动的区域就被大大地限制住了,清军在一开战就先声夺人。

    吴世恭知道这下子麻烦了,除非他的汝宁军也学着清军一样,杀戮百姓清场,否则的话,汝宁军将很难获得绞杀战的胜利。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清军布在大军前的绞杀网毕竟不是密不透风的,通过探子的大量牺牲,吴世恭终于得知,与自己对阵的清军最多不会超过二万五千人。当然,汝宁军的兵力也同样被清军探知到了。

    失了先机,那汝宁军就不能步步被动了,于是吴世恭立刻下令收缩绞杀战的范围,把探子安排到大军前方五十里左右的范围,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接着就开始高速变向机动了。

    吴世恭就是要通过高速的变向机动,让清军抓不住汝宁军的确切方位,在会战前,让汝宁军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也让自己占据一个有利的地形,再展开战斗。而清军也处于同样的原因也开始高速变向了。两军立刻开启了“大海战”模式。

    很有趣,这样的接近确实很像大海战。两军就像是茫茫大海上的两支主力舰队,不断地变向接近,占据有利的战斗位置。而探子就像是舰队派遣出的一架架侦察机,不断地侦察着对方舰队的位置。

    之后就是一系列复杂地变向运动了,不过两军还是按照逆时针的方向螺旋般接近,直到二月初八,两军才相距四十里各自扎营。

    而在这时候,两军的主帅吴世恭和多尔衮都知道对方来者不善了,前面一系列的绞杀和大军运动,已经显示出两军的训练有素,从这几个小的方面就可以看出,敌军的战斗力肯定是与自己不相上下的。

    而长时间的变向行军,也使得两军是疲劳不堪。不约而同的,在扎营以后,两军都在自己的大营中休整了整整一天。

    正月二十四日,京城紫禁城。

    余子琏脸色阴沉地出了大殿,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在高喊:“余侍郎!请留步。”余子琏回头一瞧,只见王承恩急步追赶了出来。

    余子琏立刻向王承恩行了一礼,问道:“王公公!您找本官何事?”

    王承恩也立刻笑着回礼,接着凑到余子琏的耳边,小声地说道:“余侍郎!杂家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您何必拂逆皇爷爷的心思呢?让您的汝州军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