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5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面“收复失地”。

    在京城,唯一主动请战的余子琏。也被朝廷严令留守京城。崇祯皇帝和大臣们都被清军吓破胆了,他们怎么样也不肯放这支敢战的汝州军离开京城。

    而清军在攻陷济南以后,再一次分兵,把整个鲁西南搅得是一塌糊涂。这次清军是连人口也都抢掠了。他们准备再一次地饱餐一顿。可就在这时,一种传染病阻止了清军的暴行。那种传染病就是名字很可爱的天花。

    刚开年,清军右翼统帅岳托就染上天花死了,而其他清军将士们也因水土不服有不少感染天花死亡的。多尔衮也觉得已经捞饱捞足,就不愿再久住中原,决定撤军。

    清军将在回去的路上,大抢人口,攻陷一座座不设防的城池,并且把所有抢掠的人口、牲畜和财物带回关外。

    可所有人都不知道,在正月十二日,在保定府的汝宁军得知了济南失陷以后,全军一万六千余人,已经在吴世恭的率领下,悄无声息地向着东南运动了。

    崇祯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河间府邵庄。

    “又没动静!”汝宁军探子张鸣自言自语道。

    张鸣已经外出探察四天了,因为将要遇上清军,汝宁军已经把探察的范围扩至一百五十里左右。可是在这些天的探察中,汝宁军的探子还是未探察到清军的任何活动。于是张鸣准备在周围再转一圈,如果还是没有敌情,就准备回大营回报去了。

    就在这时,张鸣远远地看到一个黑点,很明显,也是一骑探子。张鸣笑着又自言自语道:“不知道是哪营的小子?”接着提马就向那位骑兵小跑了过去。

    单骑外出的侦察相当枯燥,最寂寞的就是没有同伴说话。所以如果在野外遇上同伴,汝宁军的探子们一般都会碰头闲聊几句。

    对面的探子估计也是与张鸣同样的想法,他也骑着马小跑着向张鸣靠近。

    骑兵的探子都是箭衣窄袖,马上带着必要的补给和武器,而且为了不引人主意,这种撒到外面的探子身上穿着的衣服,都不是军服。所以不接近,就很难分辨敌友。

    直到距离近了,都看得起彼此的相貌了,张鸣才差点没有在马上喊出来,对面的竟然是清军的探子。而对面的清军探子也是同样大惊。

    若是其他明军骑兵,此时要做的第一个就是扭头跑,打马狂奔,而且美其名曰:既然是发现了敌人,一定就要把消息传递回大营。

    可汝州军的探子可不同。他们看见对方人多,也是会跑。如果看到对方也是一个人,首要任务就是要绞杀。而那清军探子在一路上也是骄横惯了,他当然不会逃跑,所以双方在一开始地惊讶之后,毫不犹豫地双双催动马匹,向前靠近。

    那清军探子在背上扯了几下弓,好不容易把弓扯下,接着就在马上准备张弓搭箭。而张鸣估计了一下距离,觉得装填火铳的时间可能不够了,所以索性提高马速,手持着骑矛,全速向着清军探子冲去。

    看着对方已经弯弓,张鸣地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那鞑子骑射无双的威名太盛了,张鸣就感到自己凶多吉少了。

    这时候的张鸣脑中是一片空白,耳中只是不断地回响着连长、队长的话:

    “面对敌人射击,动作千万不要变形。盯着敌人的眼睛,就这么冲过去。”

    于是张鸣尽量把身体伏低,左手臂护着自己的前方,右手持着骑矛,紧紧地盯着清军探子的胸口。

    那清军探子的动作确实是迅速,他已经张弓搭箭完毕,为了保证射箭的准确率,他也要尽量靠近到四十步之内。清军探子双臂举着大弓保持着半开,双腿收紧,夹着马腹,让马匹自行前进,这些清军探子的控马技术也的确是一流。

    “嗖!”箭枝飞快地飞向了张鸣,可是张鸣毫不避让,保持着动作的不变形。只听到“铛”的一声,箭头射到了张鸣的左臂上,接着就被弹开了。

    汝宁军骑兵的盔甲左臂都装有一个小圆盾,也是凑巧,清军探子的箭就射在了这个小圆盾上。那清军探子的嘴里低骂了一句,同时把弓直接是摔倒地上,接着在身侧扯出一把长刀,也直接朝着这边冲了过来。

    死里逃生以后,张鸣心中就想大笑,这么近的距离,清军探子都没时间挥舞起这把长刀。再说,刀再长,比得过骑矛长吗?等到自己的骑矛捅到那清军探子的身上,可能他的刀都还没有举起来呢。

    也就是一瞬间,两骑就要交错。那清军探子见已经躲不过张鸣的骑矛,就想来个后翻跳马,想要先躲过骑矛的刺杀。

    可是张鸣又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绝杀机会呢?那清军探子刚一后仰,张鸣就把骑矛捅入了清军探子的小腹。汝宁军训练的骑矛刺杀部位就是这里,就是要防止敌人的后翻跳马躲避的。再说,万一人躲了过去,这样从上而下的刺杀还可以伤到马,怎么样也要废了敌人的这一骑。

    张鸣只感到手一振,明白自己已经刺中了目标,就连忙松开了骑矛,防止反冲力把自己弹下马。接着两骑交错而过,神经紧张的张鸣,都没听到那清军探子的惨叫声。

    待到马一交错,张鸣连忙勒住缰绳让马转身,接着动作熟练地抽出了身后的马刀,接着向那清军探子冲去。

    可是没跑几步,张鸣就看到那清军探子腹部已经被自己的骑矛捅穿,倒在地上在挣扎。于是张鸣跳下了马,小心地靠近了那清军探子,挥刀给了那清军探子一个了断。

    直到把那清军探子的首级放到空马上,张鸣才长舒了一口气。这时候的他,才发觉自己的内衣全都湿透了。被冷风一吹,张鸣觉得浑身舒坦,有了这鞑子的首级,这次该跃小龙门了吧!运气好一些的话,大龙门都有可能啊!

    张鸣不知道,他与清军探子的这次遭遇,是汝宁军与清军的首次交战。河间大战就在这一刻爆发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八章决定作战

    二月初一,汝宁军大营中。

    “我们的探子已经在六处遇上了鞑子探哨,还有四个该回来的探子没回来。据回报,他们遇上鞑子的地点应该是这里,这里……”李三河拿着一枝炭笔在一张地图上比划着,给吴世恭和帐中的军官们介绍着侦察的情况。

    吴世恭紧皱着眉,仔细地盯着地图。他知道,那些没回来的探子基本上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可是现在也不是伤感的时候,吴世恭需要马上做出一个决定:是战,还是退。

    “以小队,不!以两个小队为单位,向东再派出侦骑。而且探察的距离再深入十里,先确定是否真的遇上了鞑子的主力。”李三河一说完,吴世恭首先命令道。

    深入探察的目的就是,试探一下是否会提高遇上清军探子的机率。一般在哪个方向遇上的机率高,清军探子的密度大,那么这个方向就是清军主力的方向。

    而且以两个小队为单位的侦察,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利用人数优势捕俘,以获取更多的情报。而且汝宁军的两小队侦察是前后十里左右各放置一个小队的,如果骤遇清军大队人马,后面的那个小队还有时间可以及时逃脱,向本军回报侦察的情况。

    李三河向他的副手使了一个眼色,让他马上出帐把吴世恭的命令传达下去。接着李三河又禀告道:“小人也已经在大军前沿广布探哨,保证不让鞑子探子靠近我军前沿三十里的范围。”

    “妹夫!咱们可是孤军!你真想和鞑子打上一仗啊?我们才一万七,他们可有五、六万,就是妹夫的兵好,最多也就是一比一吧!依我看,还是先向后避让。鞑子现在带着这么多的百姓、牲畜。怎么样也不会来追赶,我们先相安无事,再找机会与小股的鞑子打上一仗吧!”一旁的李禄劝说道。

    “我们不能退,难道你以为现在的鞑子押送着人口和牲畜,还会分兵吗?他们巴不得我们与他们相安无事呢。”吴世恭一下子揭穿了李禄想要避战的想法,“再说,鞑子也抽不出这么多人,要押送几十万百姓呢,怎么样也牵制了他们一、两万,能够与我们作战的最多三万出头。人数也不是那么夸张的。”

    “可就是这样,人数也是我们的两倍!胜算微乎其微啊!”话语间,李禄就有些急了。

    吴世恭看了一圈帐内的军官,看到有些人的目光有些闪烁不定,知道持有李禄的想法的人很多。于是他立刻提高声调,大吼道:“蒙童进学堂。学的第一行字就是:我们汝宁军都是最优秀的儿郎。护卫的就是华夏衣冠。你们以为这话真的就是骗骗小孩的吗?连华夏的百姓都护卫不了,还护卫衣冠?骗鬼吧!”

    “是的!我们的人数是比鞑子少,还有其他的种种困难,可是做什么事没困难啊?今天我们找个理由退让一次,明天再找个理由退让一次,到了最后。我们退无可退了怎么办?难道退到天涯海角去跳海啊?想一想崖山吧!几万人跳海是很有骨气,可我吴世恭绝对不愿意去做那穷途末路的人。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汝宁军可能连打仗的勇气都没有了吧!”

    “而且我们真的是处于劣势了吗?在这里的人,很多人都参加过十年前的勤王。当时我们的装备怎么样?粗陋不堪。连一半的兵卒都是根本没训练过的军户。可是结果怎么样了呢?人数差不到的情况下还获得了一个大胜。这些年我们造了这么多的火炮、盔甲。每一天都是往死里练着儿郎,而且与陕贼的作战也连连大捷。这样的经历,难道把你们的胆子都吓回去了吗?”

    “连余子琏这个傻子都敢与鞑子一战,而且没吃什么亏,难道我们就不行了吗?还要告诉你们:我已经向着四处派出了信使。只要我们在这里纠缠住鞑子,在京城的汝州军;在通州的勤王军,在德州的鲁军再支援过来,怎么样也会给鞑子一点颜色瞧瞧的,而且在人数上,我们还大占优势。就算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