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4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四月下旬,卢九德赶到和县以后,立刻接过了指挥权。因为在这时候,崇祯皇帝的圣旨也下来了,那名镇守太监也被免职。回京守冷宫去了。而卢九德就继任了南京镇守太监。

    人逢喜事精神爽,卢九德立刻下令:向刘国能部发起了进攻。在五月初一,双方再次展开会战,卢九德把自己的主力安排在中路,黄得功安排在右翼。而人数最多的原南京京营兵马则安排在了左翼。

    战斗一开始,中路和右翼的明军就连连得手。但高兴的时间太短暂了。卢九德很快就没有了脾气,那些仪仗兵再次让卢九德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惊人”的战斗力。

    而左翼的崩溃,就让卢九德难以为继了。无奈之下,卢九德也只能够从进攻转为了防御,也与刘国能部对峙了起来。

    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两军都没有了在泥地里打滚的兴趣,逐渐的,双方就转入了一场“静坐战争”,不敢再冒然地投入战斗。

    刘国能的所为。让吴世恭是万分恼火,他不是要刘国能牵制住南直隶的明军的,而是要消耗掉南直隶的明军。可是也不能够逼迫得刘国能太狠,所以现在的吴世恭,除了让叶宇飞不断地催促刘国能出战以外,也只能够随他而去了。

    而现在的农民军,表现最精彩的又转为了八大王张献忠了。

    在襄阳大败以后,张献忠和罗汝才组成了联军,他们先是与其他各营的农民军分道扬镳,接着经宜城,在荆门处出乎意料地再次渡过汉江,奇袭应城。

    应城之战,充分展示出张献忠的机智与勇敢。当他率军来到应城城下,没有停留,自东而西,绕城而过,在城西十里驻下。只派出由老弱组成的小股部队,佯作攻打西门和南门的模样,而不以实力攻打。

    守城的明军以为农民军害怕他们,不敢攻城。遂派出部队出击,而农民军则按照张献忠的部署放弃辎重逃跑,明军更是趾高气扬,甚至耻笑农民军真的是无能。

    实际上,张献忠早已将重兵埋伏在应城的东、北两门之郊外。四天后,一个和尚居然身穿自己从应城内,一名林姓翰林家弄来的一副铁甲,带着一千余兵丁,出城向农民军挑战。仿佛是在表演《隋唐演义》,打仗打得连僧道也打出来了。

    而农民军故意将一些物资装备丢弃在地上后撤,那铁甲和尚和兵丁们争相抢夺,个个喜出望外,不知不觉,被诱到农民军的埋伏圈中。张献忠一声令下,骑兵突然率先发起冲锋,一下子结束了那个铁甲和尚的性命,出城的千余兵丁全部被歼。

    接着农民军迅速冲至城下,守城的官军大乱。只见一架架云梯靠近城墙,农民军士兵沿梯而上。东、北、西三个城门的铁锁相继被砍断。官军为了逃命,拼命向城外逃窜。早在城外的伏兵蜂拥出击,县令张绍登以及一万多官兵全都成了俘虏。

    接着,趁着吴世恭被刺,汝宁军全军收缩之时,张献忠与罗汝才联军二十万人北上,围攻随州(今湖北随县)。而城内守军只有五六百人,兵力悬殊。驻守在附近的总兵杨世恩、许名城深知农民军的强大威力,不敢出兵交锋。知州王焘带领五、六百士卒,亲冒矢石,拼命顽抗,也只不过是如卵击石。二日以后,农民军克城,知州王焘以自杀了却一生。

    随州之战后,张献忠继续东下广济,在蕲州(今湖北蕲春)高山铺,歼灭了广济典史魏时光所纠合的团练三百余人。进而沿黄州(今湖北黄冈)、团风、新生洲、罗田、三店、阳逻一线,走小路向安庆进发。

    之后,破宿松,经太湖、潜山,连营百里,烽火达淮、扬,南京再次震惊。由于安庆守备严密,兵力较强,无力攻取,于是联军选择了不战,回师北上,进入大别山英、霍山区,据险固守。准备选择战机,再次歼灭明军有生力量。

    而在这时候,张、罗联军其实已经跟随着刘国能的脚步,与刘国能部形成了遥相呼应的局面了。

    应天巡抚张国维为了对付农民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专门挑选才武良家子弟组成一军,驻于鄷家店。张献忠以小股部队与安庆兵备道史可法战于潜山天宁寺,因左良玉援军到来而解围,农民军屯驻在潜山天堂寨。

    张献忠在此动员士兵伐竹造船,佯作进军湖广的架势,乘官军不备,以三千人作为先头部队顺流东下,到达宿松县西南之鄷家店。另外,派出兵力,狙击来自安庆方向的援军增援。

    四月二十七日,张献忠到达安庆鄷家店,将守军团团包围。驻守在安庆的史可法和总兵许自强,立即发兵驰救,由于侦知农民军士气旺盛,作战力强,难与相持,主张退守要塞,以避开义军的锋芒。

    于是史可法命副将程龙率苏州兵三千人,守备陈于王和参将潘可大率安庆兵九百人,在鄷家店一带列营驻守,严阵以待,而不是急于交战。只是虚造形势,鸣炮遥为声援。被包围的程龙、潘可大等看到粮食已尽,士兵饥饿难忍,想乘机突围,刚一动作,就遭到农民军的迎头痛击,退了回去。

    第二天中午,张献忠命令部队从四面八方发起冲击,矢尽援绝的守敌,很快即被农民军杀得七零八落。短短一天时间,官军六千余人全部被歼。副将程龙见农民军冲入官军营内,眼看全军败没大局已定,自己也不会有好的结果,遂**而死。游击陈于王,裨将詹兆鹏、王希韩、陆王猷,百户王宏猷,千总王定远、周嘉等四十余名军官先后自杀。

    参将潘可大、守备周光国等在战斗中为农民军杀掉。只有游击蒋若来躲在马圈里,保住了性命,伺机逃离。而应天巡抚张国维苦心经营由良家子弟组成的这支武装,就这样以全军覆灭而告终结。面对如此惨局,张国维只有仰天大哭,如丧考妣。

    而鄷家店战役是张献忠起事以来打的一次最出色的歼灭战。这次战役,时间只有一天,守军全部被歼,不仅鼓舞了农民军士气,重振军威,而且显示出农民军声东击西战术运用的成功。

    张献忠在取得鄷家店歼灭战的重大胜利后,又乘胜继续东进。其先头部队曾到达南京与镇江之间的**、仪真,扬州告急。

    于是卢九德就让黄得功暂时缠住刘国能部,自己与督理太监刘元斌亲率勇卫营万人往援。而另外一支由刘良佐率领的六千明军也赶往了张、罗联军处,而张献忠的好“基友”——左良玉当然也是紧追不舍。南直隶官军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部集中到了张、罗联军的身上。

    而在这时候,与朝廷关系逐渐转暖的吴世恭,也正在忙着与各方通信呢。(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四章四全齐美

    “尽远兄,这些天你肯定回信回得手发麻了吧!”吴世恭笑着对邓启帆开起了玩笑。

    “倒也不累!无非是千篇一律的抄写罢了。”邓启帆也笑着答道。

    刺杀时间发生以后,临近的官员和各支部队的掌军主帅纷纷来信,除了向吴世恭表示慰问和规劝吴世恭冷静以外,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吴世恭下一步的动态。

    对此,吴世恭也一一回信,回信的内容无非是:保证团结在崇祯皇帝的周围,为大明的安宁尽心尽力。这种套路话的回答,吴世恭也没耐心不断重复,于是吴世恭就把这事交给了邓启帆,自己无非是最后签上大名而已。

    “韬光养晦近十年,一朝尽失。唉——!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吴世恭感叹道。

    “长敬,你也不用灰心丧气。毕竟我们的反意未显,朝廷抓不到我们什么错处。”邓启帆安慰道。

    吴世恭摇摇头,说道:“就凭我们那区区几封信?几句话?朝廷真的相信那也有鬼了。无非是暂时没有撕破脸皮,但他们对我们的提防总不会减少的。”

    邓启帆也是点点头:“也是如此,只能够靠着时间了,慢慢地消除朝廷的疑心吧!”

    “那疑心也不会减少的。”吴世恭还是抱着悲观的态度,“关键的是我们要有实力,没了实力,就算我们真的是忠臣,照样没有好下场。”

    见到谈话的气氛越来越沉重,邓启帆笑着转移了话题:“长敬!听说这次朝廷派来传圣旨的,是你的故旧?”

    吴世恭也笑着点点头,道:“你说的是秦公公啊!他是圣上的信王府旧人,与我也有十多年的交情了。日转星移,这日子过得好快啊!当年我们在京城里交往的情形。好像还在眼前啊!”

    “那这次他来,有些事总是好说许多吧!”

    “各为其主!私谊和国事不会混为一团。那秦公公对圣上向来忠心。再说,这天底下有多少人知道我们汝宁军的真实实力呢?他们不小瞧我们已经不错了。绝不会发生我们虎躯一振,众人俯首就拜的情况吧!”吴世恭一边笑着说话,一边向邓启帆眨了眨眼睛。

    邓启帆也被吴世恭的动作逗乐了。他陪着吴世恭笑了几声,道:“长敬多年苦心,确实收到奇效。未到汝宁之人,难窥长敬兵甲之精。那几位督抚的信中,大言满满,仿佛凭着他们的官军。可以把我们一攻而克。反而是余汝州,言语谦虚,其他的那些武官更是百般交好。除了左总兵,他信都没来一封啊!哈哈哈——!”

    “井底之蛙,不值一提。”吴世恭也笑着摆摆手。“那余子琏近日也很苦闷。战功不少,可朝廷吝于封赏。而且其又不属五省总理。又不属河南地方,就靠半个汝州养军,寅吃卯粮忙得很呢!所以可能我们同病相怜吧!”一想到余子琏的困境,吴世恭就忍不住幸灾乐祸起来了。

    “长敬可要慎独啊!不过今年又是大灾,那余汝州肯定也是苦熬。朝廷偏心如此,难道真不怕底下人寒心?”邓启帆又说道。

    “余子琏的事我们也没功夫管。不过他的缴获也不少,还可以支撑一段时间吧。我已经让商行放低了东西的价格,让他多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