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损失还不算大,但是这次截杀彻底把叛军设想的:在辽东沿海占据一个岛屿或一块三不管的地方,武装割据一方的梦想给彻底打碎。走投无路之下,孔有德和耿精忠铁了心,他们带领剩下的舰船、人员,投降明朝的敌国——后金。

    于是孔有德立刻派人与后金联络接洽,接着他们在后金指定的地点登陆。皇太极派出了汉八旗将领打退了明军的追剿,接应孔有德叛军进入后金的领土。

    对于孔有德这些东江镇的叛军的投降,一开始皇太极也有些不敢相信,到底东江镇和后金之间的仇恨太深了。皇太极开始还以为是明朝做出的苦肉计呢。

    不过当皇太极了解到这次孔有德是把他们家属全部带在身边来投降的,也证实了这次是真实的投降行动后,皇太极是大喜过望,他亲自在盛京(即现在的沈阳)城外迎接孔有德、耿仲明。

    孔有德这次投降的人数有一万零三百多叛军及其家属(其中战斗部队三千一百人),孔有德投降后,他的部队被改编为汉八旗,但番号却不是“尼堪超哈”(汉兵)而是“乌珍超哈”(火器兵),这足以看出皇太极对这支部队的另眼相看。

    但最令后金高兴的是,孔有德带来了至少二十门葡萄牙澳门造炮局原装的西洋大炮和大量明朝自造的小炮、鹰铳和火铳,还有大量的由葡萄牙军事顾问所直接传授,弹药制造技术以及瞄准知识与仪器操作的军事技术人才。

    与一般现代人所了解的不同的是,在清朝建国之前,后金军对于火器是相当重视的。作为一个战争民族,他们怎么会对火器这种军国利器视而不见呢?之所以后金军中没有广泛的使用火器,无非是他们在火器的人才和技术上太缺乏了。

    不过在皇太极的督促和重视下,在大凌河城战役中,为了阻击救援的明军,由早期投降后金的汉人武官佟养性仿制的西洋大炮,第一次投入了战场,后金军队的一个崭新的战术——炮骑合击,开始初露端倪。

    但是仿制的火炮到底威力太小,后金军中会使用火炮的兵丁也太少。可这次得到了孔有德叛军的加强,后金军野战,尤其是攻城战的战斗力提高了不止一个等级。

    不仅如此,海战是后金最欠缺的地方,而孔有德带来了大量的战船,使后金也建立了自己的海军,他们可以凭船运炮使他们可以绕过山海关,在明朝沿海任何一个地方登陆。

    因此可以这么说,孔有德叛军的投降,使得后金军补上了自己身上的最后一块短板。

    而在投降三个月后,孔有德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在后金军进攻皮岛、旅顺的战役中,充当马前卒。在汉奸党的领路之下,旅顺失陷总兵黄龙自杀,孔有德算是报了被海上追杀的一箭之仇,也算是交上了自己的入伙投名状。

    同时在此役中,他还策反了山东三矿徒的第三个人尚可喜。这样山东三矿徒——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全部投降后金。至此,皇太极通过连续的招降纳叛,他的的汉兵部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可以这么说,此时与明朝对抗的已经不仅是满族(女真),而是整个东北地区以满族为首的各民族的武人集团。

    更由于皇太极对于孔有德他们优厚的待遇,起到了千金买马的作用,以致于在今后与后金军的作战中,明军多了一条投降后军的新出路。由此可以看出,从人物的本身来说,皇太极的眼光和个人气度,完全称得上是雄才大略。

    自此,历时十八个月孔有德叛乱结束。虽然明朝平息了叛乱,并在太庙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将李应元、毛承禄两个匪酋凌迟处死,算是给连战连败的帝国打了一针强心剂。

    但明朝的登莱两州,这个辽东前线的后勤练兵基地,被叛军捣了个稀巴烂,也给近在京畿的山东地区带来杀人十余万、残破三百里的恶果。尤其是登州城,只留下了五百多名做军妓的年轻女子,完全就是变成了一座鬼城。而且数位朝廷封疆大吏和大批地方官员被杀。同时,叛乱的两个首犯都没有落网。

    但是,还算是幸运,吴世恭这个蝴蝶翅膀终于微微地扇动了一下。在原来的历史上,孔有德投靠后金可有一万二千多叛军及其家属,其中战斗部队三千六百人。虽然这些改变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但起码后金的实力有了一些耗损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七章善后和回家

    当孔有德的叛军离开登州城以后,接下来所有的战斗也和吴世恭没有了任何关系。不过所有的明军还要在登州城待上一段时间,防止叛军杀个回马枪。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要等待着朝廷的封赏和安排呢。

    而在等待的这段时间内,吴世恭和刘泽清进行了最后一次分赃。而这次分赃的财物就比较少了。吴世恭才分到价值八千多两的财物。不过收获的军械却太多了。尤其是火炮,简直就可以说是大丰收。

    而其他明军在攻打登州城的时候,从被关在登州城外的叛军手中,也缴获了大量的战马。虽然吴世恭和那些明军的武官关系都不怎么样,但是生意就是生意,谁会和银子过不去呢?吴世恭拿出了近六千两银子,购买了三百多匹战马。

    而山东全境的平息,也使得山东各地官员纷纷地带着犒劳品来劳军。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吴世恭是一场宴会接着一场宴会。虽然他在宴会中依然还是小角色,但是该他有的那份犒劳也总是少不掉的。

    令人没想到的是,天下文坛领袖,孔府的圣衍公也派了一名直系子弟做为使者来劳军了。虽然这位使者带得礼物也只是象征意义的,并不特别贵重,但却引起了朱大典和高起潜极大的热情,因为这绝对是巨大的荣耀。

    怎么样殷勤接待圣衍公的使者也就不细表了。其实这位使者来劳军只是顺便的,他主要的目的,当然就是向吴世恭感谢送了孔府盐场的干股的。

    在私下见面的时候,那位使者还向吴世恭流露出了,为了感谢吴世恭的孝敬,圣衍公愿意收吴世恭为记名弟子的意愿。吴世恭一听之后。当然是立刻答应,并且封了一份价值二千多两银子的厚礼,作为自己的拜师礼。当然,使者也另有厚礼相赠。

    不过从肚子里的墨水来看,圣衍公和吴世恭这对师生倒是挺般配的。完全就是一对草包!但谁会在意这点呢?吴世恭将来就可以在外面抬出圣衍公的旗号来狐假虎威,而圣衍公送了吴世恭一个记名弟子的虚号,却收获了大量的实利,可谓就是双赢。

    而连场的宴会,也使得各位明军武官之间的关系是大为缓和,起码他们都做到了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吴世恭也结识了许多武官。其中就有那位以后有着很大名气的游击刘良佐。

    除了吴三桂,他还是年轻沉不住气,对吴世恭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他还记得吴世恭的撩阴腿呢。可是吴世恭会在乎这个小屁孩吗?当再一次看到吴三桂瞪眼的时候。吴世恭的心中就想道:“看你再瞪眼,再瞪眼以后老子就把你的陈圆圆先抢了过去!”

    吴世恭也安排汝宁军派出了大量的信使到汝宁和莱州城。要安排把那些铁匠和矿工的家人送回汝宁府去。

    当然。吴世恭也向京城派出了信使,希望薛雨霏和薛呈麟安排好时间动身,和自己一同回汝宁全家团聚。

    其他的文武官员也没闲着。他们加固登州城的防御,迁移人口到登州城,并且登记登州城的无主田地各自分配。其实吴世恭在永平四城玩的把戏,这些文武官员也都会。不过这件好事就轮不到吴世恭了。分配这些土地的都是那些山东的文武官员。

    当然。吴世恭这些客军将领也收到了一笔封口费。说实话,明朝贪污贿赂其实也是很有规矩的,已经发达到完全成为了一项成熟的产业了。

    而多余的那些货物和军械,吴世恭也已经安排兵丁分批送回了汝宁府。汝宁军在吴世恭身边的兵丁数量也逐渐的减少。这使得吴世恭这里空置了不少的空大车。在开年以后。盐场已经开张,这次吴世恭准备用这些空大车运回一批盐货。

    其实盐货生意中,盐的生产是最简单的事。有着这么长的海岸线,盐的生产一点也不困难。明朝盐业获利的关键,就是盐货的运输和销售。尤其是盐货的销售,那可是获利的大头。

    而通过此次打仗,来自河南的陈中之和江澄与吴世恭的关系是更亲密了。这次围剿叛军,陈中之和江澄都是大发了一笔。不过他们也挺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算是他们的官衔升高了,但是等他们回到河南以后,还是一名边缘化的武官。

    独掌一军那是不用想了,如果有什么打仗,可能他们还会到最危险的地方去。于是他们俩就主动向吴世恭靠拢。吴世恭也接纳了他们,并且与他们在口头上达成了同盟。如果将来有什么战事的话,他们将会攻守想望,互相帮忙。

    而黄启发在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却死心塌地地跟着吴世恭了。没有其他的原因,只因为汝宁军的待遇太好了。

    不是说汝宁军的收入最高,明军中会弄银子的武官,例如辽东军的武官,他们的收入可能比汝宁军高很多,但是在汝宁军中,收入放心,阶层清晰。只要你坐到了什么位置,肯定是有什么收入。这对长年处在不安定状态下的东江镇兵将来说,是有着特别的吸引力。

    因此,也有一些拿遣散费的反正叛军后悔了。他们要再次加入汝宁军。可是汝宁军也已经把遣散费发放完毕,不可能再招收他们了。

    其实在汝宁军的军官眼里,除了骑兵和炮兵这些特殊兵种没有办法以外,原明军的兵丁虽然接受过一些军事训练,但是他们也带来的很多原明军的陋习,很容易把新兵丁给带坏。所以还不如招收新兵丁重新训练呢。

    所以这次开口子招收的那些反正的叛军,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