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我们汝宁营已经仿制出了一窝蜂,但是今天我们还是首次发现火箭集中使用的威力。不过这样的集中使用也太贵了一些。一箱一窝蜂的造价是八十两银子,今天我们五十箱一起发射,一下子就打出了四千两。那真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啊!还是需要总结一下,尽快拿出火箭使用的条件和战术来。”

    ……

    不过看到刘泽清他们的到来,吴世恭就停止了总结会,把刘泽清他们迎入了自己的大帐。当刘泽清一说清来意以后,吴世恭立刻忍不住发飙了。他大骂道:“要我们拼命的时候,军饷赏银都没有,我们捞到了一些好处,却都眼红了。告诉他们,连个屁都没有。”

    刘泽清听了吴世恭的大骂,脸上呈现出了尴尬。到底身边的人太多,万一把吴世恭骂的话传到了朱大典和高起潜那里也不好。

    于是刘泽清劝说道:“我知道长敬老弟的心情不好,其实老哥我的心情也不好,谁愿意吃亏呢?不过也没有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嘛。老哥我寻思着,多多少少地给两位大人一点,也算是给他们一个面子。”

    “没有!一文钱也没有!”吴世恭立刻是拒绝了刘泽清的提议,“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鹤洲兄怎么办我不管,但是我的汝宁营就是不上缴。上缴也可以,让两位大人把我们汝宁营的军饷和赏银先拿过来。”

    刘泽清是被吴世恭喷了一脸的唾沫星子。他心中无奈地想道:“那些军饷和赏银,估计也比你们汝宁营上缴的银子多一些了。巡抚大人和监军大人也不会这么犯傻吧。”

    但是刘泽清还是进行着最后的努力:“还是消消气。到底现在他们是主帅,这违抗军令总不太好吧。但我们联军弟兄也不含糊。等会儿我们一起到中军帐去一次,那上缴三成也太多了一些,怎么样也要俩位大人减上一些份额。”

    可这时候的吴世恭已经犯了倔,他硬着脖子还是断然拒绝:“没得商量,就是半成我们汝宁营也不上缴。既然这些银子都是我们用命换来的,那么俩位大人也应该听过这么一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兄弟我怕什么啊?我可是河南的武官,不归你们山东管。我们汝宁营可是客军。”

    见到了话不投机,刘泽清也只能够悻悻地离开了。不过吴世恭最后的那句话倒给了同样是河南武官的,陈中之和江澄以启发。他俩倒留了下来,商量着与吴世恭是共进退。吴世恭也一口答应了他俩的投效,这人多一些,也可以法不责众了嘛。而陈中之和江澄也对靠上了吴世恭是很满意。再有什么事?都将由吴世恭这个高个来顶了嘛。

    其实吴世恭的拒绝并不是没有脑子,也不是眼睛钻进了钱眼里拔不出来了。吴世恭的本性并不是一个愿意违反官场规矩的人。这从他刚到归德府,被李兵备道连续欺压以后,都可以忍气吞声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现在的吴世恭是被刺激到了。他刚看到了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少年吴三桂;他也看到了明朝强军关宁铁骑的战斗表现;他还看到了大规模火器使用的震撼场面。所以现在的吴世恭就有种时不我待的迫切心理,就想着多扩军,多抓财源和多练兵了。因此,对于一切阻碍这一目标实现的事情都有一种本能上的厌恶情绪。

    再说,吴世恭也不害怕什么秋后算帐。朱大典是山东巡抚,而高起潜是辽东监军,管不到河南来。在这里得罪了他们又不怕他们怎么样!

    明的报复,朱大典和高起潜也肯定不敢。不要看联军的各支部队是来自五湖四海,但是长时间一起战斗却让他们形成了一个整体。现在联军的实力可是占着明军总实力的三分之一强,只要朱大典和高起潜还想着要剿灭孔有德的叛军,他们就不会昏头来明着报复汝宁营。

    朱大典和高起潜最多也就是搞些小动作罢了。而那些小动作无非也就是抹去汝宁营的一些军功,让吴世恭不能够升官而已。

    但是不用说现在汝宁营的军功也已经是足够了。就算是升不了官,吴世恭也并不在乎。难道朱大典和高起潜给吴世恭升成参将、总兵什么的,就是让吴世恭当上了皇帝,汝宁营现在还是只有这么些兵,这么些银子,碰到了李自成那百万大军和后金军的军队是照样玩完。

    对于现在的吴世恭来说,就是不惜一切增加自己的实力。没有第二条路。(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章穿小鞋

    当朱大典和高起潜知道:其他的联军武官都乖乖地听话了,却只有吴世恭等三位河南武官不听从他们的“商量”以后,这俩人的鼻子顿时都气歪了。

    其实朱大典和高起潜要这么一些缴获,也不完全是为了私心。当然在缴获中,按照官场规矩给他们分上一份,他们也不会假清高而拒绝,

    但是这些缴获除了拿出一部分给辽东军以安抚以外。其余大部分的,朱大典和高起潜还是准备返还给今天立功最大的联军的。

    虽然这看起来和减免联军上缴缴获的份额好象有些换汤不换药,但是,这是领导的权威问题,是不容让步的原则。

    但是吴世恭三人却狠狠地打了他俩的脸,这怎么能够不让朱大典和高起潜暴跳如雷呢?

    不过和吴世恭估计的一样,朱大典和高起潜并不能够明着报复,但是对于这两个官场老油条来说,暗着报复也是得心应手的。

    那报复分为了两条路。一条是不给吴世恭报上以前的功劳,一条就是堵住吴世恭以后立功的途径。反正中心思想就是不让吴世恭升官。

    但我们客观的来看,吴世恭这次的反应确实过激了。从汝宁营的角度来看,确实利益有损,但是从朱大典和高起潜的角度来看,他们也是要平衡各支明军部队之间的关系的。这是一个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平心而论,朱大典和高起潜对于缴获的处置还是比较公平的。

    当然吴世恭也有很充足的反对理由。但是不幸的是,吴世恭反对的理由并不能公开说出口。不见得他要说:汝宁营不上缴缴获就是为了扩充实力?就是为了做一方诸侯?那不是和公开声称造反没有什么两样啦?

    因此,在冲动之下,吴世恭就做出了这样不合官场规矩的反应。这当然也让朱大典和高起潜的心中,塑造出了吴世恭那副抢钱、抢功。一毛不拔的武官形象。这也难怪朱大典和高起潜要立即报复了。

    这也可以看出来,汝宁营这次出征的人员安排是不完整的。吴世恭没有带上象邓启帆或张学斌等文人幕僚出征,这也就导致吴世恭在处理官场问题上的一些随心所欲。

    要不然,如果有着邓启帆他们的规劝和斡旋,虽然汝宁营还是免不了在利益上吃上一些亏,但是起码还不会搞到这种和主帅水火不容的地步。甚至连和辽东军的矛盾都不会激化,到底辽东军那里也只得到了上百具盔甲,为了这些东西做出那么过分的“裸尸事件”,那不值得。这也就可以深刻的看出,在一个政治团体内。熟悉官场规矩的文人的重要性了。

    另外说一句题外话,在原先的历史上,李自成的农民造反大军,就是没有重视文人,而搞得李自成他们一打下北京城。没多久就亡命天涯了。

    那原因就是因为李自成身边的文人太少了。仅有的牛金星和宋献策也只是一个饱受欺压的底层举人,有着很强的报复社会的心理。对于治理国家并不很擅长。而传说中的李岩?如果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位人物的话。那他也从来不是李自成团体中的核心成员。

    而黄县会战大捷后,当然要再次向朝廷露布报捷了。可是在上呈给崇祯皇帝的奏章中,来自河南的三位武官——吴世恭、陈中之和江澄,不幸地化为了一个字——“等”。只要提到他们的地方,朱大典和高起潜的奏章都用“刘副将等”来代替。

    朱大典和高起潜就是用春秋笔法,也不虚报军情。就是把吴世恭三人给忽略过去。当然在报功簿上,也肯定没有这三人的名字。

    吴世恭他们三人当然也不可能看到朱大典和高起潜的奏章。吴世恭反正也有着被剥夺军功的心理准备,但陈中之和江澄也不是傻瓜,他们也基本上猜到了朱大典和高起潜的做法。

    不过陈中之和江澄也无所谓。他们与吴世恭同进退。固然有一些同乡抱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陈中之和江澄都知道自己本来就没有什么前途。

    陈中之就不去说他了,他本来就在河南巡抚标营中混的不如意。再怎么立功,那河南巡抚也不可以把巡抚标营交由陈中之来带领。

    而江澄因为江游击的阵亡,失去了自己的大靠山。而原来江游击的游击营肯定也会交由朝廷安排的其他武官来率领。到底江澄离游击的官位也太远了一些,中间还有守备和都司这两个等级呢。而作为前任游击的亲属加亲信,当新任游击上任以后,江澄也肯定没有什么前途的。

    再说,在以前刘宇烈率军时的“莱州大捷”和沙河大捷中,陈中之和江澄已经是赚够了足够的军功。到战后朝廷封赏的时候,最多也就是给他们提上一级虚衔,本官却不怎么会动。这就象是吴世恭现在是领都司官衔,实掌汝宁守备的情况一样。

    不见得在他们再立下军功以后,朝廷给他们再提虚衔啊?就举个现代的例子:如果有官员领着正厅或者副部级的待遇,但是他实际官职是个正处级的县长,那不就是成了笑话了吗?朝廷也不会这么干的。

    而提了虚衔以后唯一的好处就是:在官员交往中威风一些,朝廷给的俸禄多一些。可是我们都知道明朝官员的俸禄,在朝廷官员的总收入中那是忽略不计的。因此,不怎么爱虚名,也不可能有虚名的武官,肯定是会选择先赚上这么大的一笔银子再说的。

    可是当崇祯皇帝看了那报捷的奏章以后,又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