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相对于吴世恭和刘泽清这些军将的放松,吴世文这些文官却忙碌得很。济宁州、曲阜县和宁阳县,到了最后,连中间的兖州也得信加入了进来。

    这四地官员互派信使,相互对着口信,完善着一切上奏的奏章中的细节,弥补着一切可能的破绽。

    最后在他们的奏章中,描绘了一副在鲁西南波澜壮阔的围剿乱民的大戏:

    那些乱民是怎么样集结了几万人马,进犯鲁西南的;济宁仓的仓运大使在乱民进犯的时候,是怎么样当机立断处理济宁仓中的粮草军械,以防止资敌的。

    乱民是怎么样在防御严密的济宁州城下碰得头破血流的;过路的汝宁营官兵在从济宁仓中领取了粮草军械后,是怎么样奋不顾身解了济宁州之围的。

    在济宁州城下被打散的乱民是怎么样分散围攻兖州、曲阜县和宁阳县的;而这三地的官府是如何组织地方民众,可歌可泣地与乱民战斗的;而闻讯而来的曹州参将刘泽清是如何给予乱民最后一击的……

    反正这一幕幕,看的吴世恭是眼花缭乱。当吴世恭看到了这奏章的原稿的时候,真的是怀疑自己眼花,怀疑自己是遇上了在起点中写历史战争文的一帮大神。

    而在这奏章中,巧妙地把济宁仓的大部分物资给吞没了。那些粮草当然是战斗的明军和守城的民壮给吃用了;那些军械也在和乱民的战斗中给损耗了;至于那些商人寄存在济宁仓的东西,为了防止资敌,当然大多数给烧掉了。为了增加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杀伐果断的仓运大使毅然烧掉了济宁仓的几个空仓库。

    而这些奏章的内容还由不得朝廷不信。因为随着那些奏章递交上去的,还有当时吴世恭砍掉的那六百多个首级呢。

    吴世恭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的首级,所以他就分给了刘泽清五百个。这让刘泽清是大喜过望,搂着吴世恭的肩膀直说:“哥俩好!”。

    唯一让吴世恭有些心烦的就是待在宁阳县城外,吴世恭刚收留的那些家奴。当得知这里的家奴能够吃饱饭以后,附近得到消息的难民纷纷来投。

    这滚雪球一般的人数增加,对于吴世恭来说也有些吃不消。于是吴世恭也就只收留了那些家中青壮劳力多的难民,而其他的难民也就是施粥让他们暂时饿不死。可就算是这样,吴世恭收留的家奴数量也很快超过了三千人。

    对于吴世恭动用自己好不容易收集到的军粮,去救援那些难民的行为,吴世文和刘泽清也规劝了几次。但是考虑再三,吴世恭还是坚持这么做。

    吴世恭很有些无奈,他毕竟还没有心硬到眼睁睁地看着那些难民在野地里饿死的程度。吴世恭只好自我安慰道:“这就算是为了那三个没有出生的孩子积德吧!”

    不过随军的智能却对吴世恭的行为是十分赞赏。这些天,智能一直带着汝宁营中的医护兵,到城外的家奴营地里为那些生病的家奴治病呢。

    而冬天野地,家奴中生病的人数也比较多,智能也到了吴世恭面前讨要了几次药材。无奈之下,吴世恭也只好动用了一部分军中药材,还有用银子从宁阳县城内的药房中购买了一些药材,这样才勉强够用。

    可这些举动,却让吴世恭的粮食和银子是直线下降。唯一的收获,就是那些家奴对吴世恭的忠心程度是直线上升。这也算是有得有失吧。

    这时候的吴世恭,已经从这些家奴中抽出了八百多名辅兵,他们就简单地武装了装上枪杆的长枪,跟随着汝宁营派出的武官,进行着基本的军事训练。

    这舒心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很快就到了正月十五。吴世恭被邀请到了吴世文家中,与吴世文的家人一同过着元霄节。

    战乱毕竟还没有过去,所以宁阳县内也不可能解除宵禁大放花灯。吴世恭也就是和自己的五哥吴世文畅饮了一番,然后就用起了饭后的元宵。

    正用着元宵呢,突然衙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吴世恭只见到了五哥吴世文的管家领进来一位塘马。

    那塘马一见到吴世文和吴世恭,就立刻跪下禀告道:“向两位大人问安!小人是从济南城而来,为两位大人送来了巡抚大人的信。孔有德乱军在春节之夜再叛,登州城已失,登莱巡抚下落不明啊!”

    吴世恭和吴世文的酒一下子就被吓醒了。吴世文立刻说道:“信拿来。”吴世文的管家立刻从塘马的手中接过信,交到了吴世文的手中。

    吴世文打开了信,一目十行地把信看完,接着有气无力地对吴世恭说道:“孔贼诈降,骗开登州城。巡抚大人要求各地官军立刻开动,向着济南城集结。”

    “唉——!十四弟,你也就这么安稳了几天,却又要征战沙场了。你就稍待一会儿,把这元宵给用完吧。五哥先安排人去通知刘参将去了。”

    吴世恭默默地嚼着碗里的元宵,却怎么样也品不出一个滋味来……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八十章登州城失陷(上)

    当创立东江镇的毛文龙被袁崇焕杀害以后,东江镇立刻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各级军将都纷纷地拉起了自己的势力。而这些势力的沉浮不是本书的重点,但我们只要明白,现在的东江镇主要的势力就可以了。

    现在的东江镇名义上的首领就是总兵黄龙。但由于他经常扣克军饷,甚至因为扣克军饷引起过东江镇的兵变,所以除了黄龙自己的嫡系,其他东江镇的军将都是和黄龙是貌合神离。

    而黄龙之下,最有实力的就是“山东三矿徒”的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当然,也有一些较小的势力,比如这次鼓动孔有德叛变的李九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儿子千总李应元掌握的势力,在吴桥对孔有德进行逼宫的。

    所以在吴桥兵变以后,孔有德的叛军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就是以孔有德为首的。他们的意见就是见好就收。既然已经捞饱了,那登莱巡抚孙元化又来招抚,那正好顺势接受招安,把自己由黑洗白。

    另一种就是以李九成和李应元俩父子为首的。他们认为朝廷的招安是权宜之计。当局势稳定以后,朝廷一定会对自己这些叛乱的东江镇军将来个秋后算帐的。

    李九成和李应元的顾虑也有道理。因为这次兵变,杀的文官、士绅和百姓太多了,打下的城池也太多了,引起了这么巨大的后果,总得有人来背黑锅吧!

    所以,虽然在叛军中,孔有德的势力占据了上风,但是还是李九成和李应元的意见占据了主要市场。

    而接下来又发生了,大败山东围剿大军和叛乱的军队迅速地从二千多人增加到了五千多人这两件事,所以叛军的信心立刻极巨膨胀,他们的思想也立刻统一了起来。

    但想归想,还是要有个行动计划。于是在商议以后,这些叛军决定重返并占据登州。通过登州和东江镇的海上通道,把东江镇的全部实力整合起来。

    而这样一来,进,可以以登州为基地向四周州府进行攻略;守,也可以在大军压境,局势不利的情况下,利用战船退往东江镇,山高皇帝远去了。

    于是,孔有德和李九成立刻决定诈降。接下来他们就开始表演了。他们在登莱巡抚孙元化和山东巡抚余大成派出的招降使者面前痛哭流涕,表达了自己一番痛改前非的决心,并且给予了那些使者以重礼相赠。

    接着,这支乱军好象就老老实实地按照孙元化安排的线路,向着登州城方向开去。这表演是如此的成功,以致于基本上所有的官员都被蒙在鼓里,他们都高高兴兴地等待着这支乱军到达登州接受整编呢。

    但是还是有一位官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当孔有德经过莱州府时,以前与孔有德交往甚厚的莱州知府朱万成却紧闭城门,让孔有德绕城而过,他已经识破了孔有德的诡计。

    这个举动是相当的重要,因为在孔有德和李九成的计划中,也是要占据莱州城的。因为莱州城控制着胶东半岛的出口。一旦占据了莱州城,那么叛军将可以向山东四处随意出击,那就将在战略上占据了绝对主动的地位。

    见莱州城防守严密,孔有德和李九成也只能够绕城而行,因为在这时候,还没有到他们露出真实面目的时候。

    一直到了登州城下,孔有德和李九成才露出了獠牙,他们立刻开始攻打登州城。

    大明朝名将戚继光世袭的就是登州卫指挥使一职。因此,戚继光的祖祖辈辈干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建造加固登州城。

    后来又因为要防止倭寇进犯,再后来又因为要支援辽东明军和后金军作战,因此,整个登州城又一次进行了加固。而当时的登州城,已经成为了大明朝数一数二的军港重镇了。

    可这样还没有完。当火器专家孙元化就任登州巡抚以后,他又一次主持了对登州城的加固。整个登州城的城墙,都加固加厚到可以抵御十二磅的将军炮和十六磅的大将军炮的程度。

    而且,登州城的选址也相当的好。登州城三面是依海边的山势峭壁而建的陆地城墙,可以让攻城的敌人兵力很难展开。

    城头排列着孙元化建造的当时各种最先进的西洋火炮,一面是水城,城中有内港小海,内中可以停泊战船。整个登州城可谓在冷兵器时代是固若金汤。

    (为什么要加上冷兵器时代,在文后将会详细叙述。)

    而在登州城中,主要的守军也有三支:一是由登州总兵张可大率领的浙江兵。张可大是明军军将中少有的军事理论家。可谓是文武双全。其指挥艺术绝对是可圈可点的。

    而浙兵是一支有着戚家军传统的军队,虽然这时候的浙兵没有戚继光时代那么英勇善战了,但是其整体实力还是在当时的明军中首屈一指的。应该说,光看步战的话,浙兵的战斗力比整体战斗力最强的辽兵都高上一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