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吴世恭已经抢过一次济宁仓,所以现在济宁仓门口的官吏,对吴世恭手下的兵丁根本就没有一点儿威摄力。

    所以当听到了吴世恭的命令以后,那些兵丁就乐呵呵地冲向了济宁仓。而刘泽清的那些兵丁,见到了自己的参将也没有反对,他们也跟着吴世恭的兵丁一同冲了过去。

    这不讲理的作风一下子让那位同知手足无措,面对着气势汹汹的大兵,那位同知也只是叫了几声以后,马上避到了旁边,好汉不吃眼前亏了。

    而见到自己的上司这副模样,同知和仓运大使带来的漕兵和民夫也让开了一条道,不去做那只出头鸟了。

    整支车队“哗啦啦”地开进了济宁仓,吴世恭并没有一同进入,他跳下了马,缓缓地向着那位同知和仓运大使走去。

    可吴世恭虽然这时候脸带笑容,可那副表情却让这两位官员胡思乱想地胆寒。他们见到了吴世恭的逼近,情不自禁地向后退让着。

    那仓运大使忍不住叫道:“你……你别过来!这位就是济宁州的同知大人,他如果有个好歹,你可担当不起啊!”

    吴世恭听了这个话就立刻乐出声来,他从怀中掏出一张纸,在俩人面前晃了一晃,说道:“本官又不会吃了你们,你们这么害怕干什么啊?本官过来,就是让你们看一看圣衍公的手令的。”

    那位同知定了一下神,也许感觉到自己刚才的失态有些丢脸,于是貌似很诚恳地劝说吴世恭道:“这位将军年少有为,将来一定是前程似锦。何必为了这些身外之物,让那些兵丁动粗呢?听本官一句劝,别再搬运了,犯不着为了这些犯了国法。只要将军住手,本官保证,会为将军出面,让义绅乐捐一二的。”

    “这是什么话啊?”吴世恭的回答毫不给这同知面子,“这里是官仓,我们是官兵,官兵从官仓里提取钱粮军械,这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再说,我们是奉了圣衍公之令的。这圣人家有难,我们还需要顾忌自家性命吗?我们大明的官兵,就是要保卫皇上,保卫大明朝,保卫孔圣人的。谁敢阻拦,那就是造反!”

    吴世恭说的是口沫乱飞地颠倒黑白,听得这同知是腹诽不已。可是这一顶顶大帽子扣下来,倒堵得那同知是哑口无言。

    接着吴世恭探近身子,用只让眼前的这两名官员听到的声音小声说道:“你们怎么这么笨呢?既然圣衍公要领这些粮草军械,你们就让他领好了。反正领取东西的多少又没有个数目,事后该怎么办?难道还用我教吗?难道皇上还会治圣衍公的罪吗?”

    这话,仿佛象黑暗中的一道闪电,在两名官员的心中滑过。他们是立即豁然开朗。对啊!这济宁仓这么大的一个仓库区,吴世恭他们又能够搬出多少东西呢?

    而且,这搬多搬少又没有个数目,这事后还不是随便让他们做账目啊?原来眼前这位粗鄙的军头不是来找自己麻烦的,而是来让自己发财的啊!同知和仓运大使眼中,立刻把吴世恭和他的兵丁,看成了大明朝中最可爱的人。

    接下来在不知情的旁人眼中出现了诡异的一幕,刚才还剑拔弩张的两群人,竟然心有默契地配合了起来。

    而在仓运大使的配合之下,吴世恭他们搬运的物资价值和搬运效率也大为提高。甚至仓运大使还有些得意忘形地拍马道:“大人的这些兵丁搬得辛苦了。是否让他们休息一下,让下官的人来啊?”

    一旁的同知到底老成,他连忙阻止道:“过犹不及啊!”

    花花轿子人抬人,吴世恭也笑着拍马道:“还是同知大人英明啊!”

    顿时,几人发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很爽朗啊!

    待到离开了济宁仓以后,刘泽清还没有从兴奋中走出来。他根本没想到这件事办得是这么顺利。他笑着对吴世恭说道:“这次还是多亏了吴兄弟啊!这事办完了,我们都可以过个好年了。”

    “还没办完呢!”吴世恭向刘泽清的头上泼了一盆冷水,“还有一件事没有办呢。”

    “啊?什么事啊?”

    ……

    当然还有一件事。回去以后,吴世恭清点了七、八十辆不怎么值钱的物资,送到了曲阜县城,交到了孔府手中。

    对于这么一件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孔府当然笑纳了下来。他们是相当的满意,这位河南的守备真会做人啊!

    吴世恭当然也是用了加强曲阜县防御的理由,送这批物资给孔府的。当然,这也是对于圣衍公给吴世恭取字的一个谢礼。对于吴世恭来说,如此动用官仓物资借花献佛,那真的是一件美事啊!

    再说,只要孔府收下了这份礼,以后万一有事,那孔府也肯定会站在吴世恭的这一边。这关系铁不铁,就是要一同分过赃啊!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七十九章风暴前的宁静

    山东毕竟是在明朝的内地,在山东各支明军和地方官府的镇压下,各地的动乱也渐渐地平息了下来。

    而这时候明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也还没有象以后那样失去了控制。所以在短暂地中断了各地的联系以后,朝廷的各项政令也在各级官府的努力之下,逐渐地畅通了起来。

    而最令人高兴的是,这时候传来了孔有德哗变的乱军的好消息。

    当孔有德的军队在吴桥哗变以后,立刻引起了明朝朝廷极大的震动。因为这支乱军是在离京城如此之近的地方闹起了兵变的,而且兵变的士兵携带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

    面对如此危局,崇祯皇帝立刻召集重要辅臣商议如何处理此局面。简单的说,也就是决定是招还是剿孔有德这支乱军。

    这时候的首辅周延儒就不能够沉默了。因为孔有德的这支乱军是登莱巡抚孙元化的兵马。而登莱巡抚孙元化又是周延儒的绝对亲信。因此这样算下来,孔有德的这支乱军也和周延儒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

    因此,周延儒就建议说:让山东、登莱两巡抚见机迅速解决此事吧。因为朝廷毕竟不能够最了解山东当地的情况,而这两地的巡抚掌握了第一手情况以后,对于招抚还是围剿孔有德的乱军,才有着最准确的判断。

    周延儒的建议确实有些道理。但是,他这个建议也是有私心的。周延儒希望孙元化尽快解决此事,来挽回这件事的影响,不动摇自己这个首辅的地位。

    而那时候作为周延儒政敌的温体仁,却一言不发地默许了周延儒的提议。反正这时候的温体仁是相当主动的,他只要待在一旁等着周延儒的一举一动,只要周延儒这里一犯错,温体仁就立刻可以象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一样,把周延儒从首辅的位置上咬下来。

    当然,要尽快解决,那就是招抚了。围剿是绝对做不到短时间的。心领神会的孙元化得到了朝廷的敕令以后,也马上展开了行动。

    而这个时候,孔有德乱军大败山东围剿大军的消息又传了过来。这就让山东首府济南城附近,一下子没有了朝廷的机动军队,这更让招抚的意见占了上风。

    而让人感到莫明其妙的是,孙元化对招抚孔有德的乱军是抱有绝对的信心的。不提孙元化对于孔有德这些东江镇军将的收容和提携之恩。

    就在半年多之前,孙元化刚刚用粮饷再次解决了皮岛兵变。因此,孙元化根本就没有慌乱,因为按照他的经验,只要粮饷发足,并不追究责任,兵变就很快能够得到解决。

    于是孙元化就让孔有德率部回登州,而且一切都好商量。并且孙元化与山东巡抚余大成联合发布命令,从吴桥至登州一路州县,不得出兵阻击孔有德。

    而这时候的孔有德似乎也听从了孙元化的命令,虽然在一路还是抢掠不断,但还是向着登州方向归来。沿途州县也不敢拦截,让出通道让孔有德部通过。

    这个行为是万分可笑的,因为在山东武官的再次组织下,又组织了一支达到一万多人的军队。而其中虽然孔有德部一度进入了这支明军的伏击圈,但由于那些梦想着招抚的文官,对率领这支明军的武官来了个十三道金牌,所以没有了攻击命令的明军,只能够眼睁睁地看着孔有德的乱军逃脱,这就错失了在萌芽状态下歼灭叛军的最好良机。

    而这个背景,身处宁阳县的吴世恭和刘泽清当然是不知道的。他们只是从朝廷传来的明报中得知:孔有德的乱军已经接受了朝廷的招抚,他们正开往登州接受登莱巡抚孙元化的整编呢。

    这下子,就让这支联军松懈了下来。吴世恭的军队倒还能够保持着恢复性的训练,而刘泽清的军队是完全放了羊。

    这时候的吴世恭也不出所料地有了一些放松,他也频频地参加一些宴会,和宁阳县当地的士绅联络着彼此的感情。

    虽然因为从济宁仓提取粮草军械,忙得吴世恭连过年都是带着车队走在路上。但是这次吴世恭的收获是绝对的大。

    在和刘泽清分配以后,吴世恭还可以得到一千多石粮食,四百多石火药。其他布匹、烈酒等物资也价值四千多两。估计着这就是仓运大使指点着吴世恭搬运那些寄存在济宁仓的商人的财物,以此来推卸到圣衍公身上,为了他们自己截留那些遗留的财物发财呢。

    吴世恭基本上没有要那些搬运来的军械,因为这次搬运,并没有搬运那些火炮和盔甲。这些都是漕兵所需要的东西,那仓运大使当然不能够做的太过分。

    而其他的那些弓箭、盾牌和兵器,吴世恭自己并不需要。而仓库中的鸟铳,吴世恭也对它的质量很不放心。因此,吴世恭把这些军械都让给了刘泽清和孔府。

    吴世恭自己也只留下了最便宜的八百只枪头。吴世恭要用这些枪头,来武装自己刚收留的家奴辅兵。

    而相对于吴世恭和刘泽清这些军将的放松,吴世文这些文官却忙碌得很。济宁州、曲阜县和宁阳县,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