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睡过午觉以后,吴世恭就开始处理民政的一些事务了。反正繁琐的事务很多,而这天最引起吴世恭注意的就是郑真负责的屯田事务。

    “大人,您的法子用出去以后,百姓是十分踊跃。到我们这里来卖地的,参加我们屯田的百姓是骆绎不绝。小人也就斗胆了,把每亩地的买价降到了一石半的价格。这样也可以为大人多买上一些地。”

    吴世恭立刻笑着夸奖郑真道:“你做的很好。不过你再给百姓加上一个条件,只要有了天灾,粮食歉收了,本官这里也会相应的免去田地该交的份额,延长还我们粮食的时间。而且就算是颗粒无收了,本官这里也会保证那些百姓的口粮供应的。本官不仅是要地,还要那些人心。这些百姓没有了后顾之忧了,才会给本官卖命。”

    郑真也笑着点头答应。他接着问吴世恭道:“大人,不过这样一来,来卖地的百姓也就太多了。再说,小人也问过一些老农,他们都说今年的年景也不太好啊!”

    “还是抓紧修水利吧。这粮食,能从老天爷手里争夺一点是一点。你再和账房仔细地核算一下,在之后买的那些地,一部分用粮食支付,另外一部分就用我们印发的粮票支付,把那些粮票的支付日期往后移一些。本官也让那唐六再次去买粮,保证那些百姓能够渡过这个荒年。千万记住了,不要去强迫那些百姓接受粮票,也千万要讲信誉,不要好事办成了坏事,把我们自己的名声给搞臭了。”

    “大人,还有就是我们买的那些地的附近,有些士绅见到了我们在大修水利,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合作,想把水也引到他们的地里。”

    “这个没问题。这事我们再和张先生多商量一下。本官粗粗有这么一个想法,那些士绅与我们合作可以,可他们家中也要向我们军队献出子弟来。”

    “这样吧。本官的军队给这些士绅的子弟五十个武官的名额,再从军中的老兵中挑选出五十人,再组成一个亲兵的百人队。做为一个后备武官的培训队。不过,要向那些士绅讲清楚了,这五十个名额是择优录取的,是要考核的。当然,那些士绅家中,如果有识字会理事的子弟加入本官的军队,本官也会十分欢迎。那民政上的事,众位先生现在都十分辛苦,也该找些人来帮忙了。”

    “而与那些士绅联系的事,就主要交给张先生吧。让他也不要忘记归德府的姚员外他们,最好让姚员外他们也融入我们的体制。千万记住了:把这块地皮经营透,就是要把这块地皮上的士绅,都融入我们的体制。”

    吴世恭今天所说的话,已经有些**裸的了。虽然在以前,吴世恭的这些幕僚已经感觉到吴世恭有那种军阀化的倾向,可是今天吴世恭的表态,却完全明白地把自己想独立的想法给说了出来。郑真仔细地琢磨着吴世恭的话,心想道:“既然大人已经下了这个决心了。而我现在又和大人待在一条船上,那也只能够齐心协力地往前划了。”

    吴世恭的这个屯田政策实行得是相当的成功,而在之后的一年中,河南照样发生了大旱灾,而因为吴世恭的水利修造的比较好,吴世恭的粮食却做到了自己自足。

    另外,吴世恭也一共收购了十几万亩的土地,收拢了八千多户的屯田户。这些土地形成了一个个庄子,那些屯田户中的青壮经过军训以后组成了一个个护庄队,而护庄队的总人数也达到了八千多人。这也有力地保障了吴世恭的兵源供应。

    而张学斌在和那些士绅的联络中,也举一反三地让那些士绅的佃农,组成了和吴世恭的护庄队类似的民团,而这些民团也都归吴世恭来指挥,这民团的总人数也达到了一千多人。

    还有那些士绅的子弟,大量地进入了吴世恭的军队和民政系统,除了这些子弟的学识和能力给了吴世恭很大的帮助以外,吴世恭也和这些地方上的士绅形成了一个很紧密的联合体。

    应该说,直到这个时候,吴世恭才真正在河南扎下起了他自己的根基了。

    不过,经过了这么耗费巨大的动作,吴世恭所积攒的粮草和银子也不多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军饷短缺

    吴世恭脸色铁青的听着张学斌在算帐。张学斌正拿着兵备道衙门令人送过来的公文,这公文上正写着汝宁营一年军饷的详细账目。

    这次汝宁营正式成立以后,按照朝廷规矩,应该给汝宁营下发一年的军饷。吴世恭也知道这军饷是肯定发不足的。但是,吴世恭还是认为,自己总能够拿到军饷的五到七成。这也是一万多两银子了,对吴世恭也是一笔不小的贴补。

    可是这次通过兵备道衙门传来的军饷清单上,军饷的数目却大大地低于了吴世恭的估计。其他的七扣八扣也就罢了,最可气的是明朝的军饷发放是按照十个月来计算的。这倒让人有些好笑,难道明朝的兵丁有两个月的时间是不用吃饭的啊?

    如果说其他的一些扣率都是明朝官场上的陋规,就算是吃亏,吴世恭也就准备着,就这么捏着鼻子过去了。可是,那兵备道衙门却在下发汝宁营的军饷中,扣去了三千八百多两银子,作为吴世恭当时署理的那个千户所,所缴纳的去年的钱粮。而这种做法就有些过分了。

    不提吴世恭去年一年几乎都是在勤王,也不提吴世恭回河南以后已经调任了汝宁府的守备。就算是吴世恭和陶辛师徒俩是一家人,吴世恭应该帮助陶辛支付那笔钱粮。可是兵备道收取了那三千八百多两银子也太多了一点了。

    要知道,去年河南全境可是发生了大旱灾,千户所该上缴的钱粮总应该减免一些。可是兵备道衙门非但没有减免,而且还多收取了许多。

    要知道,千户所上缴的是钱粮,而其中上缴的粮食占有绝大部分的。可兵备道衙门却把这些粮食都折合成了市价,换作了银子来收取。可现在的粮价有多高啊?这么一折算,吴世恭就要白白多支付近两千两银子。

    可这哑巴亏不吃还不行。就算是要说理,也没有地方去说。如果吴世恭想和兵备道衙门扯皮的话,可能兵备道衙门正好顺水推舟,把那六千多两银子都扣下来了。美其名曰:等算清楚了账目以后再下发。

    吴世恭也在明朝的官场上混了这么长的时间了。他知道这种做法肯定是很不符合官场规矩的。因此,吴世恭对张学斌问道:“我们这里每年的常例,都给李兵备道送去了没有?”

    张学斌也对兵备道衙门的做法是十分纳闷。他回答道:“都按照官场的常规送到了啊?”

    吴世恭仔细地想了想,自己也没有在其他地方得罪过李兵备道啊!没办法,那也只好以后有机会再打听了。而这一次,也就这么吃亏了吧。

    于是,吴世恭接着吩咐道:“那张先生就拿着本官的官印到开封府跑一趟吧。把我们的军饷给领回来吧。”

    吴世恭不知道的是,张学斌来了以后,那常例是给李兵备道送足了。可当时吴世恭刚上任的时候,那次吴世恭情愿缴纳千户所的钱粮,不愿意给李兵备道常例的行为,却让李兵备道一直牵挂着吴世恭。

    要知道,李兵备道因为钱粮问题,可以把陶辛的父亲给逼死,可见他绝对不是一个气量很大的人。李兵备道这次可是真正做到了:君子报仇,三年不晚啊!

    等张学斌离开以后,吴世恭的心情是十分郁闷。虽然在外人看来,现在的吴世恭似乎是十分的风光,可吴世恭内心深处却感到是十分的孤单。

    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帮助他,在官场上步步艰难,还时不时的会碰上一些绊子。说实话,吴世恭真不愿意自己是穿越过来,知道这大明朝将会要灭亡了。否则的话,起码他还可以保有那种无知是福的心态。

    不知不觉中,吴世恭就走到了外面,杨如松等护卫见到了吴世恭的出来,都围了过来等着吴世恭的安排。吴世恭跳上了马,对他们吩咐道:“陪着本官散散步去。”

    吴世恭骑着马出了城,漫无目的地在道路上散着步。忽然,迎面来了一队抬着花轿的迎亲队伍。吴世恭他们勒住了马,让在道路边上让迎亲的人先过去。可那迎亲的人群走过去的时候,那新郎突然看着吴世恭,激动地叫着:“吴大人。”接着他立刻跳下了马,跪下向吴世恭行了一个大礼。

    那群人见到了新郎的举动,在得知了吴世恭的身份以后,也都纷纷跪下向吴世恭行礼。

    吴世恭连忙让护卫把新郎他们扶起,接着笑着问新郎:“你怎么认识本官的啊?”

    “大人,小的是第七百人队第二小队的。小的名叫杨七,今日是小的娶媳妇。”接着,那新郎又拉过了身边的两个人,向吴世恭介绍道:“这是小的的哥哥杨五,这是小的的舅子全大山,都是大人您的兵。”

    “好!好!不耽搁你的吉时了。如松,包二十两银子送给这对新人,祝你们白头偕老啊!”

    看到了那对新人欢天喜地地走了过去,吴世恭的心情也开朗了许多。自己做的那些事还是很值的。至少让这些原先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都过上了新的生活。

    赫飞见到了吴世恭心情有所好转,连忙到吴世恭身边拍马屁道:“主子爷,也就是您菩萨心肠,在外面,当兵的也和做乞丐的差不多,哪一个象咱们一样天天吃香喝辣的,拿着足额的军饷啊。小的听说这附近的人家,都抢着要找我们的兵丁做女婿呢。”

    “没看出来,你油嘴滑舌的本事见涨啊。”吴世恭笑着和赫飞打趣道。接着吴世恭又问赫飞:“有件事倒要问问你,那长林家的,这些天还好过吗?”

    吴世恭当时答应照顾魏长林的家属,但因为魏长林家有一个寡妇,吴世恭也不好亲自去出面。而魏长林的媳妇也不愿意离开河南,到魏长林京城的家中去。

    于是吴世恭就从内宅里拨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