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无论如何,杨鹤作为一个失败者,总是要受到惩罚的。因此,崇祯皇帝就派出缇骑把杨鹤抓到京城来治罪了。三法司为杨鹤的罪行定下了绞刑的刑罚。

    而得知了父亲杨鹤的刑罚,杨嗣昌立刻上了一份奏章,要以儿代父,接受绞刑的刑罚。崇祯皇帝现在就是在看着这两份奏章。

    通过了袁崇焕事件,崇祯皇帝对文官那种当面君子背后小人的做法是深恶痛绝,因此他对文官也有深深地不信任感。可是由于崇祯皇帝对文官的不信任和对宦官的提防,现在的崇祯皇帝又深深地感到身边没有得力的助手辅佐。

    我们都知道,在明朝,儒家道德准则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而受到儒家教育的崇祯皇帝,也完全把儒家的准则作为了自己的行为准则。

    当他看到杨嗣昌肯替父代罪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自己面前好象出现了一块金子。是孝子那就必定是忠臣。在崇祯皇帝的脑海中,就深深地印下了杨嗣昌的名字。

    崇祯皇帝放下了手中的奏章,对王承恩说道:“王伴伴,那杨鹤虽罪无可赦,但其子却有一片纯孝之心。罢了,改绞刑为流刑吧。”

    王承恩立刻低头领旨说道:“陛下真有一片仁爱之心啊!”

    王承恩的俏皮话引得崇祯皇帝哈哈大笑,他忍不住笑骂道:“你这老奴,就会逗朕开心。不过现在就是不知道,孙太师在辽东如何了。”

    王承恩见崇祯皇帝刚开怀不久,又操心国事,连忙安慰道:“孙太师文韬武略,他提出的筑大凌河城的主张,各位阁老又都赞成了。老奴就琢磨着是肯定差不的了。皇上您就安心吧。”

    “嗯!”崇祯皇帝微笑着点点头,在不知不觉中,他的思绪飞向了辽东。

    在主持收复了永平四城,又对关内的明军进行了调整以后,孙承宗于崇祯四年的正月正式到辽东就任督师一职。他刚一上任,就开始进行第三次的抢筑大凌河城的军事行动。

    修造大凌河城,是孙承宗原先堡垒战术的一个重要步骤。当时孙承宗去职以后,接任的袁崇焕也先后两次要修造大凌河城,但是都被后金军给破坏了,当时修造的大凌河城也被后金军拆毁,只留下了城墙地基。

    孙承宗为什么要修造大凌河城,那肯定是因为大凌河城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可以成为宁锦防线前沿的一个堡垒,可以增加宁锦防线的防御厚度;二是大凌河城可以有效的在后金和投靠后金的蒙古部落之间钉上一个钉子,让后金军和蒙古军不能够随意汇合,统一行动。

    但反过来看,知道辽东明军行动的后金军,是绝对不会允许大凌河城建造完成的。因此,在大凌河城,必定会爆发一场明军和后金军的激烈战斗。

    这场战斗其实一直持续到崇祯五年的十月。因为在很多史料和作品中,都介绍了这场对后金和明朝都影响深刻的战斗,所以在这里笔者也只是简单介绍一下。

    孙承宗在崇祯四年的春季,让祖大寿和何可纲率领一万多名明军,带着一万多民夫,抢修大凌河城。这次抢修行动很成功,大凌河城基本上在三、四个月内被抢修了起来。

    接着,皇太极率领后金军和蒙古军汇合,在崇祯四年的八月攻打大凌河城。但是皇太极一改从前硬攻的战法,改成了围。他命八旗将士环城挖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墙,将个小小的大凌河城围得如同铁桶一般。

    接着,就是明军的支援和后金军围点打援的表演了。可这时候的孙承宗却惊讶地发现,他找不出领军救援大凌河城的军将了。因为在辽东铁骑的军将中,最富有主动进攻能力的满桂和赵率教都牺牲在勤王作战中,而另两位军将祖大寿和何可纲,现在却被围在大凌河城内。

    没有办法,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明军一共进行了四次救援行动,而其中的三次,都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为主帅的。可是吴襄根本没有他的儿子吴三桂后来的军事能力,每次救援,都被打了个大败。明军的军事行动也就告吹。

    而从关内调动援军的行动,也因为后来发生了登莱事变也告吹了。至于登莱事变,将在后文中详细叙述。

    见援军的到达已经没有希望,再加上城中缺粮,已经达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在皇太极的劝降下,祖大寿在崇祯五年的十月,率领着大凌河城中残留下来的一万多明军投降了后金,不愿投降的何可纲被杀害。大凌河城失守。

    接下来,就表演好莱坞大片的时间了。祖大寿投降以后,竟然通过他的花言巧语逃了回来。到后来,关于祖大寿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不过笔者看来,在之后祖大寿死守锦州的表现来看,他应该是假投降。

    大凌河之战的失利,使明朝在辽东,完全丧失了和后金军战斗的能力。而其失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孙承宗在再次上任以后,还是把辽东明军的战斗力,高估成为当时他离职时的那种水平。因为在勤王的时候,辽东铁骑不仅仅损失了满桂和赵率教,还在遵化城下损失了赵率教率领的四千铁骑。而这次战败,也导致了孙承宗的再次下野。

    而更为悲哀的是,被围困在大凌河城内的辽东铁骑主力,完全被后金军给歼灭。他们投降了后金以后,很多兵丁都被编入了汉八旗,成为了后金手中一把屠杀汉人的利刃。

    细心的读者朋友可能已经发现,在前文中,笔者一直用着辽东铁骑,而没有使用后世耳熟能详的关宁铁骑。

    这主要的原因就是:虽然这时候的后金已经完全控制住了辽东,而在关外的明军只是在辽西的宁锦防线被动防御。但是笔者还是认为,只要当时的明军指挥准确,将士用命,凭着辽东铁骑的战斗力,明军并非没有希望攻打到辽东的。

    但是,随着大凌河之战的失利,辽东铁骑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而在后文中,笔者也将改称呼为关宁铁骑。

    而就在祖大寿酬躇满志地率领着辽东铁骑和民夫,去抢修大凌河城的时候,在汝宁府的吴世恭也正在集合着亲兵护卫,准备着行装,要动身去扬州呢。

第二百零六章下扬州

    吴世恭这次去扬州,把身边的那二百名护卫亲兵都带上了。袁行山也将带着四海商行的五位伙计一同前往。这些天,袁行山正采购着一些货物,要和吴世恭他们化妆成为一个商队到扬州去。

    亲兵队的统领杨如松也在结束休假以后返回了军队。不过让吴世恭奇怪的是,杨如松的右眼被打得象一只熊猫眼一样。这让吴世恭很是奇怪,怎么相亲相出全武行来了呢?

    可无论怎么样询问杨如松受伤的原因,那杨如松却支支吾吾地总是不肯说。但是杨如松不肯说,亲兵队那帮臭小子因为都和杨狗蛋家是邻居,他们可都知道缘由。

    在包打听书墨的一番打听之下,书墨眉飞色舞地向吴世恭说明白了原因。原来杨如松的相亲倒是很顺利,不过,那天吴世恭承诺将会给杨狗蛋一个官身以后,杨狗蛋竟然真的把自己当成官员看待了。

    杨狗蛋回到家以后,和自己的老婆说:这当官了都要有体面,得要娶几个小妾才符合官员的身份。这之后杨狗蛋的老婆的反应,大家也都能够想象出来,

    可就在杨狗蛋的老婆用她的专用武器——擀面杖追打着杨狗蛋的时候,杨如松正好休假回到家。见到了自己的母亲又在打自己的父亲,杨如松肯定是要相劝的。就这样,杨如松被误伤了。

    又是这种破事,吴世恭对杨狗蛋夫妻这对活宝的事,已经免疫了。他把有些不好意思的杨如松叫了过来,说道:“你去跟你父亲说一声,就说是本官说的,你父亲要娶小妾,一定要你母亲点头才行。你也去劝劝你母亲,在家里伴伴嘴总是免不了的,但也不要动不动的舞刀弄棒的,也要给你父亲一个体面。”

    杨如松立刻喜滋滋地答应了下来。因为吴世恭的吩咐明显就是偏向他的母亲的。

    因为吴世恭并不想离开汝宁府太长时间,所以这次吴世恭下扬州是要快去快回的。吴世恭是这样安排的:从陆路骑马赶到扬州,花上一、两天的功夫和陆家谈妥事情以后,接着坐船回济宁,再从陆路回汝宁府。

    因此,袁行山采购的货物也不能够太粗重。但是吴世恭是汝宁府的守备,没有朝廷的命令是不能够离开汝宁府的,为了掩盖吴世恭的身份,又因为有两百多人的商队,袁行山采购的货物也不能够太不值钱,因此,袁行山主要就是采购了象宋绣这种轻便值钱的货物。

    而得知了吴世恭要下扬州,山川司的薛志农也为吴世恭带来了行动队的十名队员,让他们随同着吴世恭一同出发,以保护吴世恭。吴世恭也想看看行动队队员的能力,因此,也就答应了薛志农。

    在薛志农把行动队的队员送过来的时候,吴世恭又再次详细询问了山川司的情况,到了最后,吴世恭吩咐道:“志农,还有一件事你要为姑爷我留意着。那去勤王的路上,逃跑的那几个兵丁的下落要打听出来。如果有可能的话,你的行动队要把他们和他们全家全部干掉。如果有难度,你也可以向永利叔汇报,让他派出一些军队来配合你们。”

    “还有,你这打行还要多招收一些人手,如果在打行中有些你觉得好的人,也可以吸收到我们内部来,具体如何办,你自己掌握。姑爷我以后想把押送商队的事,也交给你们打行来办理。有了这个正经行当做掩护,你们打行的目标也不会这么明显。”

    “你们山川司既然有山川这两个字,描绘各地地图的事也要抓紧了。城外的要画地形图,城里的要画详图,最好每间房子的位置都要标清楚。”

    “行动队的训练,不要象训练兵丁一样。他们毕竟不是斥候。他们活动的地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